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洪雯柔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課程教學與國際教育 洪雯柔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2017/10/20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2
一個台灣地理中心的全球關懷
3
One teacher can change your perspective
One teacher can change your perspective. Many teachers can change your life. moe.gov.sg/careers
4
如果,全球化下 跨境移動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而是勢在必行的決定 身為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 可以做什麼, 讓自己跟學生 有廣闊的飛翔空間?
5
規畫一個國際教育課程與教學 帶著孩子去移動與挑戰 開展出鳥瞰與蠕蟲的視野 開展出問題解決的實踐能力 --邁向國際的旅程
6
綱 要 我們生存的場域與關鍵能力 課程設計模式 課程教學vs.國際教育理念 國際教育資料來源
7
思考 為何推動國際教育? 希望達到何種目標? 從哪些面向推動國際教育?
8
以學生能力本位為基礎的 國際教育課程與教學
我們的生存場域與關鍵能力: 超越世界體系的全球化世代 以學生能力本位為基礎的 國際教育課程與教學
9
(一)全球生命共同體: 人道的關懷、和平的追求、世界的永續
當人的距離被拉近 許多事情便開始改變 我們看到 被放大的貧富差距 貧窮與戰爭的影響 世界的不同面貌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地球百人村
10
聯合國(UN)永續發展目標
11
(二)全球競合市場 微軟的未來想像Productivity Future Vision 全球化的變遷與挑戰
世界正在轉變,教育的未來(Did you know?) 中文(第一版) 英文第一版 英文第二、三、四版 英文第五版(資訊科技與網路) 微軟的未來想像Productivity Future Vision
12
全球競爭與合作的能力 背景--資訊與傳播科技(ICT)與知識經濟: --作為基本素養的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己)
--學習的能力與興趣(學習方法、高階思考能力、研究能力) --分析歸納與掌握訊息的能力(分析判斷、掌握原則、歸納重點)
13
背景--英語作為國際溝通語言 & 本土化 能力-- 英語作為基本能力 第二外語作為競爭力
14
背景--全球市場、全球職業結構、全球流動、全球競爭
能力-- 跨文化理解與溝通 團隊合作 洞察與分析地方與全球情境和優劣勢 多元能力與任務 競爭能力與企圖 流動能力 適應能力 問題分析、解決與應變的能力 批判思考 創意革新
15
(三)VUCA世代的全球能力需求 VUCA 時代: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與混沌不明/模糊性(Ambiguity)的世代(Fadel, Bialik, & Trilling, 2015)。 現今世代所需的人才既非專才(specialist),亦非通才(generalist),而是「多才多藝者」(versatilist),其能運用深度技巧於逐漸增廣的情境與經驗,不斷獲得變遷情境所需的新關鍵能力,建構關係且假定新角色以因應新脈絡的要求。
16
21世紀關鍵能力的四面向(Fadel, Bialik, & Trilling, 2015):
1.知識:涵蓋科際性(interdisciplinarity)、傳統知識、現代知識、主題(theme) 現代知識特別強調: (1)瞭解他者的思維、感受、觀點、動機。 (2)與文化差異者進行虛擬或實際的合作或團隊合作。 (3)全球觀點:瞭解全球事件,各種文化中的文化實踐與行為。 (4)瞭解相互連結性、因果關係、生態互動(ecological interaction)、傳播(forecasting)
17
2.技能:涵蓋創造力、批判思考、溝通、合作 3.人格陶養:指稱我們如何行事與投身於世界,其涵蓋正念(mindfulness)、好奇、勇氣、抗壓性(彈性)、道德倫理、領導力等。 4.後設學習(meta-learning):指我們如何反思與調整,其涵蓋後設認知與成長型心向(growth mindset)。
18
此外,尚有五種素養: 全球素養(global literacy):在學習任何學科時都從世界各地的多種文化觀點來學習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環境素養(environmental literacy) 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
19
(四)台灣的生存: 突破、面對挑戰與創新創業的能力
強大的經濟實體:中國、韓國 逐漸成形的區域化:東協組織、東協區域論壇、東協自由貿易區。欲成立圖門江經濟圈、渤海經濟圈、環日本海經濟圈、泛黃海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亞洲共同體 不友善的處境:一個中國政策(UN) 強勢的競爭
20
課程設計模式
21
融入正式課程之模式 單一學科融入模式 分立式:單一觀點學科的教材內容 聯立式:重視知識架構及架構和內容的連貫性
窠巢式:對單一現象的多層面(多元觀點)探討 2019/1/3
22
教師將國際教育融入在不同學科中 2019/1/3
23
綜合領域 社會領域 全球責任感 國際素養 人權 道德責任 永續發展 世界和平 正義 文化差異 全球議題 全球關連 跨文化溝通
24
教師以螺旋式課程的方式將國際教育議題出現在同一學科的不同學習年段
2019/1/3
25
國與國間因利益競爭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的關係
綜合領域 文化起步走/與世界接軌 社會領域 瞭望國際/全球關連 人權保障與維繫正義 (主題、 概念、 單元) 建立對世界主要國家 文化特質的認知 (主題、 概念、 單元) 國與國間因利益競爭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的關係 (概念、技能、態度) 文化學習與理解 (概念、技能、態度) 認識本土文化 (主題、 概念、 單元) 國際弱勢者的處境 (主題、 概念、 單元)
26
教師設計出以全球環境議題為主題的教學,同時將教學目標設定在尋找共識(社會技能)、安排順序(思考能力)與全球環境議題(認知)
2019/1/3
27
社會領域 自然領域 內容目標(人權議題) 內容目標(全球環境議題) 過程目標(蒐集生活中人權遭受侵害的案例) 過程目標(蒐集資料證據)
過程目標(擬定問題解決的途徑) 社會領域 自然領域 內容目標(人權議題) 過程目標(蒐集生活中人權遭受侵害的案例) 過程目標(擬定維護人權行動計畫)
28
融入正式課程的模式 跨學科統整模式 並列式:以各科教材為主軸,結合國際教育相關 概念,排列成對應教學活動。
共有式:抽離國際教育共同概念,分享概念與 技能上的融通性。 張網式:以國際教育為核心,連接不同學科相關 概念。 2019/1/3
29
在同期間教師分別將國際教育的主題安排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進行。
2019/1/3
30
歷史 公民 順序 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局勢 1.區域衝突(中東.韓戰.越戰.古巴危機) 2.冷戰(美.俄) 3.新興第三世界國家 4.共產主義的崩潰 5.區域統合與國際組織 6.當代世界的危機考驗 順序 現代公民的國際視野 1.個人國家與國際社會 2.參與國際社會 3.世界公民的素養 4月 區域衝突與冷戰 5月新興第三世界國家與共 產主義的崩潰 6月區域統合與國際組織 當代世界的危機與考驗 4月 個人.國家與國際社會 5月 參與國際社會 6月 世界公民的素養
31
教師以不同學科間共同的國際教育概念來進行教學設計。
2019/1/3
32
社會領域 綜合領域 全球關聯 跨文化溝通 與互動 全球化 概念 資料蒐集 技能 尊重 態度 分析能力 標準 社會學 開放系統 討論 概念圖 詮釋與表達 尊重各種觀點
33
以地球村為主題, 統整不同的學科。 2019/1/3
34
地球村 英語 社會 具備跨文化溝通的語言能力 全球化 文化交流 全球關連 自然 綜合 氣候變遷環境議題 國際禮節 溝通技巧 語文
欣賞世界的孩子紀錄片 寫一封信給他 地理 透過地圖、衛星影像使學生建構世界空間的概念
35
在數學、健體與語文領域,教師 尋找各種組型,並利用這些組型 來理解所有學科領域的內容。
36
數學 領域 健體 領域 樹 解讀統計圖表 年雨量 年均溫 碳排放量 擬定家庭減碳計畫 實行家庭減碳策略 比較前後期的電費帳單碳排放量 全球生態體系 節能減碳 分析和組織 反省與思考 做紀錄.資料整理 語文 領域
37
融入正式課程之模式 能力本位模式 融入現有課程 主題式獨立課程 主題式課程組 2019/1/3
38
課程教學vs.國際教育理念
39
國際教育理念: (一)關鍵能力 公民所需具備之關鍵能力包含: 高科技或其他專業之精深能力、多元的專業能力、 資訊科技運用的能力、
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態度、獨立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團隊合作的能力、適應流動和問題解決與應變的能力、 批判思考與創意,以及對作為溝通語言之英文的運用能力
40
國際教育理念(二)全球公民素養 奠基於本土文化認識與認同:國際與全球脈絡中的國家認同
1.全球意識與全球視野:全球一體、國際理解、世界社會(world society)的認識 2.跨文化理解與溝通能力:外語習得、打破我族中心觀點,尊重、瞭解不同國家與族群文化,打破刻板印象與偏見,且能進行良好跨文化溝通 3.全球關懷與行動:理解與維護人權與社會正義,促進國際理解與和平、批判思考
41
全球/國際教育教學設計取向 態度與視野的養成,有賴: 專題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 合作學習
小組討論 角色扮演 經驗分享 價值澄清 比較 批判思考
42
(一)全球意識與全球視野 全球一體: 1.相互連結 2.全球暖化/生態議題 3.跨國公司 4.跨國組織
5.世界社會(world society) 6.資訊資本主義。 國際理解
43
範例:油價調漲vs.圓形圖(郡坑國小數學)
背景:台灣油價高漲,原因為石油輸入國的戰亂而致的輸入國轉換 學生依據圖表的數據,算出各原油提供國家進口至台灣的原油數量。(單位:千桶) 依據學生算出來的數值,完成表格填寫。 學生能力養成: 1.數學運算 全球意識 3.全球議題:戰爭及其影響
44
範例:自然領域(後龍國小) 聯立式課程:單一學科、針對特定主題進行螺旋式課程規劃。 主題:電力議題 說明各種電力的來源
歐洲於非洲地區設置太陽能農場,電力的傳輸則給歐洲 學生能力養成: 1.全球關懷:能源與生態永續發展、社會正義 2.全球議題:能源危機 3.全球一體 4.瞭解各國
45
教學設計: 說明與比較各地不同條件(如風力)對電力來源的影響(瞭解他國、瞭解差異) 太陽能農場:全球一體的概念;此一舉動對歐洲與非洲國家的影響,進一步帶全球連結、全球關懷 討論核能發電,進而討論日本地震、海嘯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反省核能發電的利弊得失;也可討論生態議題、環境保護、節能減碳
46
範例:國際時事融入課程--三信家商 單一學科(分立式) 以地理科用「冰島火山爆發」的國際時事融入課程為例。
課程設計:以「冰島火山爆發的地理現象」為單元主題 教學目標:認識火山的類型 冰島火山爆發對世界的影響 認識台灣火山分布、類型、形成 逃難路線規劃
47
及人中學 以奧運為主題的跨領域課程規劃 國文科-躍動的篇章,文學中的體育意象
英文科-Look into Olympics in London: Uncovering News on Female Athletes 歷史科-奧運的故鄉,希臘城邦 地理科-倫敦的都市發展歷程與奧運籌辦背後的都市更新策略 公民科-奧運主辦權的遴選程序 化學科-倫敦奧運的綠建築 地球科學科-倫敦奧運與環境永續發展
48
崇光女中--國際達人 永續經營篇
49
(二)跨文化理解與溝通能力 多元世界觀 打破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 Vs.多元觀點的世界觀
跨國/文化瞭解:理解文化差異、尊重與包容其他國家/文化觀點 打破刻板印象、偏見 跨文化溝通 語言能力
50
打破我族中心主義 Bereday(1964)指出:最常見的偏見便往往出現在面對他人對本國批評時的防衛性表現。在比較教育研究中,文化偏見便非如此簡單。學者以「不將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這一原則為導向對本國文化更清楚之認知的要素,然此一原則亦激使觀察者成為本國文化代言人與擁護者,結果是民族驕傲跟個人聲望等同起來,以致未經批判地拒絕外國教育的優點。(洪雯柔,2000)
51
範例:體健課 不同國家的人吃什麼:《時代週刊》最新組圖《饑餓的星球》
日本:生活在Kodaira城的一家 一週伙食費: 美元 喜愛的食物:生魚片、水果、蛋糕和薯片
52
教學設計 整合式課程 結合課程:體健、社會領域 問答:各國飲食特色(國際理解)
小組討論:各國飲食特色反映的脈絡差異,如地理位置、氣候、作物、族群、貧富狀況等(國際理解、跨文化理解) 相互討論:各國食物如何相互影響(全球連結)
53
範例:千秋國小 五上社會/自然環境--天氣與氣候 能說出臺灣四季氣候變化的情形 能說出臺灣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 國際教育:
台灣的四季分明vs.越南的乾濕兩季
54
範例-教學設計 小組討論:想像一下,四季分明與乾濕兩季的氣候,會造成哪些特色? --先討論氣候形態
--繼之討論氣候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衣、食、住、行、其他生活習慣等
55
國際教育資源手冊(國小一) 範例:打招呼
56
(三)全球關懷 公民責任與道德實踐 理解與維護人權與社會正義 促進國際理解與和平 各國介紹範例:阿拉伯女性
57
可搭配:貧富差距下的兒童生活 正德國中公民科
58
課程發展議題
59
國際教育資源手冊
60
邁出國界的能力養成課程 --能力本位之 國際教育方案實例
61
範例一:南投縣千秋國小 第一階段: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三所學校共構 第二階段:國際交流培訓課程
理念:能力本位概念與逆向課程設計(backward design) 目標:以國際交流為短期目標、培養全球市場所需人才為長期目標
62
逆向(能力本位)課程設計 先檢視學生所欠缺、而在國際交流與因應 全球世代需要之能力 構思檢視此類能力的行為目標
規劃學習經驗與學習,且進行教材發展與 課程設計。 進行回饋與檢討的過程,透過教材的試行 來進行檢視,亦強調在課程設計中不斷回 還往復地進行適切的修正
63
千秋國小校本國際教育關鍵能力
64
實施策略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跨國能力指標建構 本土特色課程:從通天草到鳳梨酥 取向:國際教育融入課程
課程規劃:城鄉交流活動(vs.嘉義北園國小、阿里山香林國小) 活動規劃:異文化體驗營(打破舒適圈、瞭解不同文化) 活動規劃:國際志工嘉年華(打破英語焦慮、瞭解不同國家與文化)(與夥伴學校合作)
65
課程規劃:環境探索(觀察、環境探索的冒險精神與好奇態度、問題解決、地圖繪製、環境安全性判斷、團隊合作)
課程規劃:跨校視訊課程(夥伴學校合作) 基本能力規劃檔案
66
國際教育相關資源
67
各國資料 國際教育局IB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 Unesco World Bank
OECD UNICEF EU(如Eurydice、Eurybase)
68
各國國際教育線上教材區 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教育資訊網http://www.ietw.moe.gov.tw/
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人力建置入口網 國際教育資源網 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 博幼基金會國際新聞週報/特別事件深入導讀
69
2006年UNESCO《跨文化教育指南》(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
UN CyberSchoolBus ePals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國際教育組織InternationalEd.org
70
亞洲教育基金會Asia Education Foundation http://www.asiaeducation.edu.au/404.asp
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Learning World” 英國全球面向Global Dimension 英國「在學校課程中發展全球面向」資源手冊(Developing the global dimens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英國The Global dimension in action參考手冊
71
美國學校國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tudies Schools Association,ISSA
澳洲昆士蘭州全球學習中心Queensland: Global Learning Centre 澳洲國際發展局Australian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72
參考文獻 李苹綺譯(1998)。(James A. Banks原著)。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市:心理。 洪雯柔(2002)。全球化、本土化辯證關係中的比較教育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洪雯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台北:揚智文化。 衛景宜譯(2011)。人類學家眼中的美國人。台北:八旗。 劉鶴群、廖淑娟、陳竹土、陳美靜編譯(Richard T. Schadfer原著,2011)。社會學(第十二版)。台北:巨流。 Bailin, Sharon, and Siegel, Harvey (2003). Critical Thinking. In Nigel Blake, Paul Smeyers, Richard Smith, and Paul Standish (eds.), The 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p ). MA, USA: Blackwell. Parker, V (2005). We’re from Japan. Illinois: Heinemann library . Soysal, Y. N., and Wong, Suk-Ying (2007). Educating Future Citizens in Europe and Asia. (pp ) In A. Benavot and C. Braslavsky (eds.), School Knowledge in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hanging Curricula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Netherlands: Springer UNESCO (2009). Policy Guidelines on Inclusion in Education. Paris: Author.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