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2 一、实验目的 2、了解乘积混频器及倍频器的电路特点和性能特性。 3、学习测量混频增益的方法。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1、学习集成模拟乘法器AD834实现混频及倍频功能的原理。 2、了解乘积混频器及倍频器的电路特点和性能特性。 3、学习测量混频增益的方法。

3 二、实验原理 1、混频器 混频,又称变频,是一种频谱的线性搬移过程,它是使信号自某一个频率变换成另一个频率。完成这种功能的电路称为混频器(或变频器)。 混频是频谱的线性搬移过程。完成频谱的线性搬移功能的关键是要获得两个输入信号的乘积,能找到这个乘积项,就可完成所需的线性搬移功能。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4 设输入到混频器中的输入已调信号VS(t)和本振电压VL (t)分别为: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这两个信号相乘后,其输出电压为: 经带通虑波器取出所需信号。

5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混频器功能示意图 混频器频谱图

6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本振电路图

7 定义为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振幅UIm与输入高频信号电压振幅Usm之比。其表示式为
混频电压增益 定义为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振幅UIm与输入高频信号电压振幅Usm之比。其表示式为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8 2、倍频器 倍频是在保持原信号调制情况不变的前提下,将载波频率成倍增加的频率变换电路,若将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联在一起,即令Vx=Vy则可实现平方运算。即: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9 设Vx(t)为某一频率fs的信号电压Vx(t),即Vx(t)= Vxmcosωst,则输出电压为:
输出中的直流分量可用高通滤波器(HPF)滤除。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10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混频与倍频电路图

11 三、实验内容 1、连接A、B两点,将TP10输出的本振信号加到TP7,进行混频测试。 (1)、本振信号与等幅正弦信号的混频
用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产生fS =3.5MHZ,VPP=2V的正弦信号加至TP8,将F端接D端 ,用示波器观测TP9混频输出并测试其频率。计算此时的混频增益。 将TP8所加信号频率改变为3.51MHZ 、3.0MHZ ,观测TP9输出有何变化,试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12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输入端(TP8)、输出端(TP9)的已调幅波波形并测试其周期。
(2)、本振信号与已调幅信号的混频 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提供一已调幅波(其载波频率为或3.5MHZ,载波幅度为VPP=2V,调制频率为1KHZ),将其送入TP8,TP7仍加本振信号。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输入端(TP8)、输出端(TP9)的已调幅波波形并测试其周期。 再用示波器分别观察输入端(TP8)、输出端(TP9)的已调幅波的载波的波形并测试其周期。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13 2、将TP10与TP7间的连接断开,连接A、C两点,进行倍频测试。
在TP8加入fS =465KHZ,VPP=2V的正弦信号,连接D、E两点,用示波器在TP9观察输出,调节W2观察其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当馈通调节至最小时测出输出信号的频率。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测电路输出有何变化,对应纪录两组数据并得出相应结论。 在TP8加入fS =232.5KHZ,VPP=2V的正弦信号,连接G,D端,用示波器在TP9观察输出,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测输出波形有何变化?并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14 注意事项: 观测调幅波时,使波形稳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扫描速度(观测调幅波时,扫描速度应比较低,测载波频率时,扫描速度应比较高)。 2、适当调整触发电平(Level旋钮)。 3、调整释抑时间( holdoff,如使用的是数字示波器,在Mode/Coupling菜单下调节)。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Download ppt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