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排泄作用與體液恆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排泄作用與體液恆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排泄作用與體液恆定

2 體液恆定的維持 代謝廢物的排出 滲透壓的調整 體液成分濃度的控制

3 排泄作用 將細胞代謝作用產生的廢物排除體外的過程 含C、H的養分經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
核酸和蛋白質代謝產生之含氮廢物:如氨、尿素、尿酸 血紅素在肝臟分解所產生膽色素隨糞便、尿液排出

4 排泄途徑 呼吸系統(肺臟) CO2、一部分H2O、熱能等。 排泄系統(腎臟)和皮膚(汗腺) 含氮廢物(尿素、尿酸等),多餘水分、熱能

5 Urea cycle → urea(NH2)2CO + (fumarate) + 4 ADP + 4 Pi
2 NH3 + CO2 + 4 ATP + (Asp) → urea(NH2)2CO + (fumarate) + 4 ADP + 4 Pi 尿素是由一分子CO2 + 2分子氨於肝臟中所形成

6 Uric acid C5H4N4O3 毒性最小、溶解度低 可結晶排出體外 人類如尿酸堆積,無法有效排出,會因尿酸結石的堆積,而形成痛風
應少吃嘌呤(purin)含量高的食物

7 陸生脊椎動物廢物的排泄途徑

8 無脊椎動物排泄廢物 變形蟲 水螅

9 扁形動物的排泄構造 具有最原始的排泄構造稱為原腎管(nephridium) 末端有焰細胞(flame cell)
原腎管=排泄小管+焰細胞 末端有焰細胞(flame cell) 焰細胞內有一簇纖毛,可擺動以吸入體液腸道和體表亦可排含氮廢物

10 環節動物的排泄構造—後腎管(Metanephridium)

11 昆蟲的馬氏小管司排泄作用 馬氏小管排泄尿酸 馬氏小管具有肌肉,可蠕動 馬氏小管一端封閉,一端連於中、後腸之間 後腸可再吸收有用的物質

12 人體的泌尿系統 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

13 腎臟 位於腹腔背方、脊柱兩側 分為外層的皮質和內層的髓質 皮質含有許多腎元 髓質內有許多呈錐狀的腎錐體和一呈漏斗狀的腎盂

14

15 腎臟構造和機能的單位--腎元 每個腎臟約由一百萬個腎元構成,由腎小球與腎小管構成
腎元可分皮質腎元和近髓質腎元(juxlamedullary nephron),近髓質腎元的腎小管深入髓質中

16 腎小球 為球形構造,位於皮質,其外為鮑氏囊,內為微血網構成的絲球體 絲球體外圍的細胞特化為足細胞,增加過濾的表面積
進入絲球體的血管稱入球動脈 離開者仍為動脈,稱出球動脈

17 腎小管 細而彎曲的小管 分為近曲小管、亨耳氏套(位於髓質)、遠端小管 靠絲球體的一端膨大且向內凹陷成杯狀,稱為鮑氏囊
近曲小管會伸入髓質,形成亨耳氏套,再返回皮質中形成遠端小管,最後與髓質中的集尿管(構成腎錐體)相接,由集尿管再通至腎孟

18 腎元的兩套微血管網 第一套位於鮑氏囊中,形成絲球體的主要部分,是極有效的過濾器,與腎小球的過濾作用有關
第二套纏繞在腎小管的四周,是極有效的物質交換器,與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有關

19 尿液的形成 過濾作用(filtration) 再吸收作用(reabsorption) 分泌作用(secretion)

20 過濾作用 發生在絲球體與鮑氏囊之間 除了血球細胞、血小板、大型蛋白質外,大部分養分與廢物皆濾出 濾出動力: 入球動脈血壓>出球動脈
此處孔隙較大

21 再吸收 藉主動運輸或擴散作用完成 濾液流入腎小管中,再經過腎小管細胞的選擇性再吸收,將濾液中有用的物質,如葡萄糖、胺基酸、水分等,透過第二套微血管網送回血液

22 每天濾液約180L,但實際尿液僅約1.4L

23 分泌作用 藉主動運輸或擴散作用完成 腎小管除再吸收作用,也有分泌作用,可將血液中某些廢物如藥物(如青黴素)、色素等,從腎小管壁泌入濾液中

24 集尿管 多個腎元的遠曲小管→集尿管 集尿管前段仍可再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分泌無機鹽類 集尿管後段內的液體即為尿液 集尿管→腎乳頭→腎盂→輸尿管

25 血漿、腎小球濾液及尿液成分的比較表 蛋白質 葡萄糖 胺基酸 鹽 尿素 血漿 7.00 0.10 0.05 0.72 0.03 腎小球濾液
蛋白質 葡萄糖 胺基酸 尿素 血漿 7.00 0.10 0.05 0.72 0.03 腎小球濾液 0.00 尿液 1.50 2.00

26 人體尿液的組成 95%水分 2.5%含氮廢物:大部分為尿素,少部分為尿酸 1.5%無機鹽類及少量其它物質

27 尿液分析 理學檢查(尿量,顏色,清澈度等),比重(Sp. Gr.),酸鹼度(pH),亞硝酸鹽(Nitrite),蛋白質(Protien),葡萄糖(Glucose),酮體(Ketone Bodies),膽紅素(Bilirubin),尿膽素原(Urobilinogen),紅血球(Erythrocyte),白血(Leukocyte)球及尿沉渣(Sediments)。

28 洗腎

29 洗腎--腹膜透析

30 人體如何排尿 場地、時機合宜排尿 膀胱貯存達一定量刺激膀胱壁上壓力受器 經感覺神經傳至脊髓與大腦 薦椎控制膀胱平滑肌(逼尿肌)與內括約肌
大腦產生尿意,控制外括約肌 場地、時機合宜排尿

31 體液恆定的維持 血液水分恆定的維持 電解質恆定的維持 酸鹼平衡的維持

32 人體血液水分恆定的維持 位於下視丘的滲透壓接受器(osmoreceptor)偵測水分多寡
水分太少,受器會刺激抗利尿激素釋放調節腎小管通透性,維持水分穩定 抗利尿激素(ADH)由下視丘分泌,貯存於腦垂腺後葉 ADH促進遠曲小管、集尿管再吸收水分 無法產生足量ADH→尿崩症

33 抗利尿激素調節 水分的吸收

34

35 人體電解質恆定的維持 體液恆定與滲透壓有密切關係 滲透壓受無機鹽影響,體液中又以鈉離子佔陽離子90%最重要
Na+流失過多導致血壓下降,心臟、血管壁感受後,刺激近腎小球細胞分泌腎素 腎素(蛋白酶)活化血管張力素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aldosterone) 醛固酮刺激遠曲小管和集尿管增加對Na+及水的再吸收,於是血壓上升,醛固酮停止分泌 血壓太高,心房排鈉素(ANP),可抑制腎素,刺激排鈉

36 醛固酮調節鈉離子吸收

37

38 酸鹼平衡的維持 血液的緩衝作用 肺排除H2O+CO2 腎臟調節酸鹼平衡 PH較高 HCO3- -H2CO3緩衝系統(碳酸—碳酸鹽)
NaH2PO4 NaH2PO4(磷酸—磷酸鹽) 血紅素和血漿蛋白 肺排除H2O+CO2 腎臟調節酸鹼平衡 H+過多 PH偏低 腎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增加HCO3-再吸收,形成H2CO3 ,再由肺排除CO2 腎小管分泌H+腎細胞代謝的NH3和H+結合為NH4+排除 PH較高 降低腎小管對HCO3-再吸收

39


Download ppt "排泄作用與體液恆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