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主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主任)
自然保育典範的轉移 學校及社會環境領域人員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主任) │ 2015年01月20日(週二) 上午 08: :50│國立臺南大學 榮譽教學中心│

2 自然保育典範的轉移(一) 緣起: 保育的價值與倫理 企業環保的歷史軌跡 文明歷史背景(近10萬年來) 現代文明的九大空前危機 近代生態觀
自然保育的重要里程碑 環境教育的根源 保育的價值與倫理 企業環保的歷史軌跡

3 自然保育典範的轉移(二) 下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 保育:科學與政策的整合 生態保育策略 本世紀的保育挑戰 結語

4 10萬年來,人類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量。 原始時期~10萬年前;狩獵-採集 ~1萬年前至10萬年前; 早期農業~7,000 年前至1萬年前;文明興起:~1400AD; 工業時代~1875AD;科技時代~1950AD。

5 收縮的世界 人類文明發展史

6 收縮的世界 人類文明發展史

7 收縮的世界 人類文明發展史

8 收縮的世界 人類文明發展史

9 文明因握有資源而興起,終因資源耗盡而瓦解,甚至成為廢墟。
文明城市於地球上持續的建立,持續的耗盡各地區的自然資源。 近代科技文明,從西方興起,已經籠罩全球。

10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Wackernagel, M.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過去 現代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11 現代的科技不僅可挖掘出更多的資源,同時也造成許多的滲漏與浪費,且更是產生許多污染。

12 現代文明的九大空前危機 1. 人口量與密度,都是空前的最大。 2. 每個人平均每年的耗能量與耗物質量,都是空前的最大。
3. 人類手上握有的科技力量,是空前的強大。特別是軍事武器。 4. 因享用科技所產生的廢棄物與污染,是空前的大量及多樣。 5. 平均每個人能享用的農地,是空前的最小。 人類文明發展史

13 現代文明的九大空前危機 6. 氣候異常、天空破洞、溫室效應、......等全球大氣危機。
7. 地球生命遭受全面性滅絕的摧殘,全球維生體系衰危。 *8. 當前的政治與經濟體制,仍是在加速生態環境的惡質化。 *9. 社會快速變遷與複雜化,知識爆炸,學者專家愈來愈無能,愈是與現實脫節,大眾則是無奈。 人類文明發展史

14 人類文明擴展,自然生命衰減 圖片來源

15 這就是我們所要的高科技生活嗎? What kind of world will we leave to our descendants?
Source: McKinney and Schoch (1996) Environmental Science. West pub. (p.592)

16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y 生態觀 (一) 「自然平衡」
西元前 4th世紀: 自然平衡/神意的(providential)生態學 Aristotle:田鼠的高生殖率,可產生更多田鼠,受其天敵減少數量,如:狐狸、 白鼬、人的控制、大雨。 Herodotus and Plato:自然被設計成保育每一種生物。每一種生物於自然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絕種並未發生, 因若發生將破壞大自然的平衡與和諧。

17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y 生態觀 (二) 「自然和諧」
17th - 19th 世紀:自然和諧 Graunt (1662) 人口數學化,以出生率,死亡率,性別比年齡結構,預測倫敦人口於64年間加倍。 Leeuweenhoek (1687) 計算母蒼蠅產下的卵數,估 計一對蒼蠅三個月內可產生746,496個蒼蠅。 Buffon (1756) Natural History 族群調控 / 疾病, 食物不足 Malthus (1798) Essay on Population. 生殖終要受 食物的生產量的限制 (checked)

18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y 生態觀 (三) 達爾文的「演化論」
Farr (1834): Malthus 推測食物生產量以等差級數增加,這並不真實,至少在美國,食物生產量是以等比級數增加,甚至比人口成長更快。 20th 世紀: 「天擇」與「為生存奮鬥」, 逐漸取代「自然平衡與神意的」生態學。 於1900年前, Ecology 逐漸成為「科學」 根源於:自然史、人口學、生物統計學、 農業和醫學(公共衛生、傳染病)之應用。

19 大眾覺醒 (Public awakens)(一)
雖然應用生態學早在1930年代興起,但要一直到1970年代,才因大眾的關注而逐漸受重視。 A. Bramwell (1989) 稱: 1970年代的環保和生態運動是 Ecologism (生態主義) (生態主張) 「人和環境」的研究,追溯至1800年代。

20 「人和環境」的研究 (一) G. P. Marsh (1864): Man and Nature.
E. Haeckel (1900): The Riddle of the universe. (1905): The wonders of Life. / back-to-the-land movement / 有機農業/土壤和森林保育 J. Ritchie (1920): The influence of man on animal life in Scotland.

21 「人和環境」的研究 (二) P. B. Sears (1935): Deserts on the march.
W. Vogt (1948): Road to survival. F. Osburn (1948): Our plundered (掠奪的) planet. W. L. Thomas (1956): Man's role in changing the face of the Earth.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Rachel Carson (1962): Silent Spring. (寂靜的春天) P. R. Ehrlich (1968): The population Bomb. G. Hardin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公共財的悲劇) I. L. McHarg (1969): Design with Nature.

22 「人和環境」的研究 (三) P. Shepard and D. McKinley (1969):
The subversive Scinece. (顛覆性的科學) E. Callenbach (1970): Ecotopia. (生態托邦) D. H. Meadows, D. L. Meadows, J. Randers, and W. W. Berhens III (1972): The limits to growth.(成長的極限) IUCN (1980):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世界保育策略)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80): Global 2000 (全球2000)

23 自然保育的重要里程碑(一) 1605 英國東海岸沼澤濕地開發計劃, 被 Fenmen 阻止。
1870 美國官方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設立於加州Merritt湖。 1872 黃石國家公園, 美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設立。 1900 Lacey Act (法案), 美國聯邦野生動物保護法案簽定。 1903 美國第一個聯邦野生動物保留區, 佛州, Pelican island 1918 美國和加拿大簽定遷移候鳥保護法案。

24 自然保育的重要里程碑(二) (1960s) 1964 野地法案(Wilderness Act) 簽定。
1966 endangered species act passed. 1967 美國 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 (IBP) 研究生態体系: 凍原, 針葉林, 落葉林, 沙漠, ... 目標: (1) 瞭解生態体系內的各種因素間的互動。 (2) 研析增加生物的生產力。 (3) 增進預測影響的能力。 (4) 增進經營自然資源的能力。 (5) 增進對人類基因, 生理和行為適應的知識。

25 環境教育的根源 1960s s……. 地球日 1970年創立 我們一家都是 地球人。 Carson, Rachel (1962)

26 1960s - 1970s……. 我們一家都是 地球人。 一、地區到地球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地球日 1970年創立
Carson, Rachel (1962) 我們一家都是 地球人。

27 從月球看地球 1969年7月20日 ,美國阿波羅 11號太空船成 功登陸月球。 1970年4月22日 ,地球日。

28 1980s….… 未來將會是如何? 1. 人口會持續的增加,至少增將到這個世紀末。 2. 我們勢必要處理維生體系的污染。
3. 必要有新的替代能源。 4. 全球的人口勢必超越承載量。

29 環境教育的根源 美國國會制定 環境教育法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 (1970)
環境教育是教育過程,涉及人與自然及人造環境的關係, 內容包含人口、汙染、資源分配與枯竭、保育、運輸、技術、城市和鄉村的計畫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0 美國國會的發現…..1990 對公共健康和環境品質的威脅,愈趨複雜,包含空氣、水域和陸地上的各種汙染物質。
全球環境問題,全球暖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的衰減等等….威脅到公共健康和全球環境。 環境問題經顯著威脅到生活品質和經濟活力。 有效的面對複雜的環境問題,需要了解環境問題的情況,其根源,以及化解問題的技術。 需要有 well educated and trained, professional work force.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re increasing complex,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conventional and toxic contaminants in the air and water and on the land.

31 重要里程碑(三) (1970s-90s) 1970 國家環境政策(NEPA) 和清淨空氣法案立法。
1970 第一次「地球日」(Earth day) 1970 UNESCO 的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 1980 IUCN 發行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世界保育策略) 1983 核子戰爭的長期全球生物影響研討會 1992 聯合國的環境與發展的國際大會於巴西舉行。(里約) 2000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Year 2001 全球綠盟大會 2002 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高峰會議

32 1990s-2000s………..

33 『生物多樣性』之年 (2000) 『生物多樣性』之年 (2000) 『國際生物龐雜度關 注之年』
『生物多樣性』之年 (2000) 『國際生物龐雜度關 注之年』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Year, (IBOY),將聯合推動相關『生物多樣性』科學 研究,且提升其在決策和大眾心目中的地位。 這項計畫已經得到『DIVERSITAS』的贊助。 『DIVERSITAS』是一個國際科學團體,致力於從 基因至生態體系各個生物層面的龐雜度之研究。

34 自然保育 (Nature conservation)?
保育的價值與倫理 自然保育 (Nature conservation)? 保護 (protection):保護環境現況,免於受害。 保存 (preservation):保存(保留)自然資源。 保育 (conservation):保守的,可持續地運用 自然資源。

35 保育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 保守、保留 生態主張: 生態保育 = 生活環境體系的保全
保育策略 (conservation strategy) 可持續文明的 3 E 項原則: Ecological integrity (conserva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經濟效率) Equity (公平)

36 保育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 的特質
價值取向、任務導向、倡導取向和危機取向的領域 跨領域與整合的本質 關注於演化時間(基因遺產)的價值 適式科學 (Adaptive science),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法律培力的科學 (A legally empowered science)

37 保育生物學者研究的主題 基因多樣性的保育 物種的保育 棲地的保育 透過生態體系生態學,經營地景 經濟和人口的可持續發展

38 生態主張:保育策略 「生態主張」就是企圖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建 立一個永續(或持續久些)的文明社會。
建立永續的文明社會,當前的第一步就是放棄 「量」(拓荒)的開發策略,改用「保育策略」 (conservation strategy)。 「保育策略」即是將目前尚未開發(使用)的自然 資源暫時保育下來;當前社會的需要,則改以提 昇已開發資源享用品質。

39 保育策略:電力資源 (一) 假設社會目前有缺電力的情形,以過去的解決之道,就是再建新電廠。若再有不足,則持續再蓋電廠。(量的開發策略)
假若政府採用「保育策略」,則是不再建新廠,而是以提高用電效率(品質)取代。 歐美、日本等國家從事電力享用品質的提昇,已有一、二十年。 反觀台灣,至今使用電力仍是相當粗暴,極少有品質上的考量。夏天走在台北街道,忽冷忽熱如同三溫暖的感覺,即可體驗這種粗暴的電力使用方式。

40 保育策略:電力資源 (二) 正當環境能量正旺(夏季晴天)時,台灣各地卻有缺 能源(電力)的現象。
按台電公佈的資料,每年對抗夏天太陽能,所消 耗的能量大約是等於兩座核電廠的加一座火力電 廠。倘若能用絕緣及疏導(氣流)方式,與太陽和平 相處,將可節省下可觀之電力。倘若化敵為友, 吸收一點太陽能,剩餘出的電力則更是可觀。 而且提昇用電品質的「保育策略」,是經濟的, 其所要付出的成本顯著地低於開發新電廠。

41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人類中心的利用價值 (Anthropocentric instrumental values)
非人類中心的內在價值(non-anthropocentric intrinsic value)

42 生物多樣性的四項利用價值 項目 內容 東西 (goods) 食物、燃料、纖維、醫藥 服務 (services)
授粉、循環、固氮、淨水、氣候調節、 資料 (information) 基因資源、生物學研究、科學研究 心理與心靈 (psycho-spiritual) 美學、宗教信仰、科學知識

43 倫理考量 舉證責任 (Burden of proof) 禁漏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整合保育與發展計畫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ICDP)

44 舉證責任 (Burden of proof) 倘若只有利用性的價值, 利用性的價值外,也有內在性的價值, 舉證責任是在 「保育者」
提出有利用性的價值 (數據)(證據) 利用性的價值外,也有內在性的價值, 舉證責任是在 「開發者」 提出對物種內在價值無傷害的證據(數據)

45 禁漏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禁漏原則」是個倫理原則。 當面對有可能肇致惡果的舉動,雖然學術界仍未能確定(存在著不確定性),但必要採取的原則。 根據「禁漏原則」 ,即是假定此舉動有惡果,除非提出舉動者可證明其不會有惡果。 「開發者」負有舉証的責任。

46 舉證責任 (Burden of proof) 生物多樣性,若只有利用價值 生物多樣性,若不只有利用價值,還有內在價值
舉證責任在保育主張者 (conservationists) 生物多樣性,若不只有利用價值,還有內在價值 舉證責任在開發者 (developers)

47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ICDP)
保護區 在地社區 生物保育 經濟社會發展

48 範例:連結生態旅遊與生物多樣性保育 資助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 在地住民的另類生計 (Alternative livelihoods)
建構生物多樣性的支持者和領導者 提供保護區的經濟理由(economic justification) 建構促進民間保育的制度

49 重點複習 保育的價值與倫理 保育策略(conservation strategy) 生物多樣性的兩種主要價值
舉證責任 (Burden of proof) 禁漏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整合保育與發展計畫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ICDP)

50 Conservation ethics (保育倫理)
Dyke, F. V. (2003) Conservation Biology. McGraw-Hill Inc. 所有生物都有其內在價值。 自然生態環境與其內生物提供的服務與產出的東西 是人類文明持續的必要基礎。 生態體系內的物種是維持體系的結構與功能的必要 成分。 生態環境與其內生物提供人類可體驗價值、探索知 識和產生意義的事物。

51 Fig. 4.7 Leopold 土地倫理

52 企業環保的歷史軌跡  1970s 之前 Unprepared (未準備) 1970s Reactive (回應):管制標準
1980s Anticipatory (預先回應):避免污染 1990s Proactive (積極的回應):生態效率 (eco-efficiency) 2000s 之後 High integration (高度整合):可持續發展: 真善美的價值創造 被動 主動 整合 自然之道 + 事業生態學

53 綠領經濟: 下一波景氣大復甦的新動力 The Green-Collar Economy: How One Solution Can Fix Our Two Biggest Problems 原文作者:Van Jones (范.瓊斯) 譯者:鄭詠澤、何豪毅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0/04/09

54 Green Economy (2010s)

5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6 可持續文明:真善美的生活 環境(生態) 社會(生活) 經濟(生產) 好的環境 好的生活 好的經濟

57 可持續(永續) 發展 可持續的對象? 發展的對象?What is to be developed 自然 人類社會
人類(幼兒的存活、壽命、健康、食物安全、消費、 公義、教育、幸福) 社會 (穩定、居住、機構能力、社會資材、社區、 地區、國家)

58 成長(growth) vs. 發展 成長是量的增加。 發展是質的改變。 經濟、社會、政治、生態體系都可不 成長而發展,因此才可持續。

59 Sustainability vs. number of people
Subsistence use Local markets National markets Multi-national trade Economic return Number of people supported Spatial extent sustainability

60 可持續力的生態原則 自然是知識的來源,讓我們學習面對各種問題的可能 化解之道。
環境的衰敗與人類的壓迫和暴力相關;性別和種族壓 迫,與人類對自然的壓迫,有共同的根源。 我們的舉動必要Humility(謙卑),好的領航起自自我克 制(自律)。 適當的尺度是重要的。地區是可持續經濟的基地。化 解問題之道是地區和尺度相關。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必要面對,適應限制。於地 球尺度內取用我們需要的,並不是犧牲生活,而是更 富有。我們必要辨識需要(needs)與想要(wants)的差 別。 生物的和文化的多樣性,必要保護,與鼓勵。.

61 扣合生態旅遊與自然保育 資助自然保育 在地的另類生計 在地的保育共識與領航力 對保護區,提供適當的經濟補貼 促進民間參與保育

62 為自然保育的生態旅遊規劃 利害關係者的參與 治理領航 評估 吸引力的資材 地區公共建設的分析 市場需求 競爭力 可用的空間
與自然保育的社會經濟連結 旅遊的衝擊

63 舊的經濟世界 vs. 新的生態世界 願景 63 摘取自 ↑ :科學人雜誌,No.56, 2006年10月號,p.55。

64 2052 Jorgen Randers (2012) 下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
2052:A Global Forecast for the Next Forty Years 原文作者:Jorgen Randers 譯者:莊勝雄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3/08/08 =2052│ =1972 《成長的極限》(1972年出版)。

65 The limits to Growth 成長的極限 Author: Donella H. Meadows
Dennis L. Meadows Jørgen Randers William W. Behrens III Publisher: Universe Books Publication date: 1972 Pages: 205 ISBN:

66 成長的極限: 三十週年最新增訂版 (2002) 1972 + 30 = 2002 作者: 丹尼斯.米道斯(Dennis Meadows)
喬詹.蘭德斯(Jorgen Randers) 唐妮菈.米道斯(Donella Meadows) 譯者: 高一中 出版社: 臉譜 出版日期: ISBN:

67 2050 More Abundant Nonrenewable Resources

68 Graph 10. Climate Change –1970 to 2050
2010 – 2035 = 25 = 15

69 Graph 11. Food production –1970 to 2050
2010 – 2035 = 25 = 15

70 Graph 13. State of Affairs –1970 to 2050
= 15 2010 – 2035 = 25

71 Graph 15. Standard of living (1970 to 2050)
2010 – 2035 = 25 = 15

72 永續發展的革命 農業 生活 工業化生活 永續 幸福 西元 1700年之前 8000年 350年 無法持續發展的,就無法持續存在
1700 to 2050 永續 幸福 2050年 之後 8000年 350年 化石燃料經濟的成長 永續存在的幸福 無法持續發展的,就無法持續存在

73 資本主義的終結 過去二十年, 貧窮的多數人與少數富裕者的兩極對立。 完全忽視環境問題的經濟政策
能源、農業、交通、和製造業,迫切需要大規模轉 型。 但不會很快完成。因為利益團體在政治上的施壓。 這些利益團體包含,煤礦、石油、頁岩氣、石化業 、汽車業、發電廠和依賴這些產業的相關行業。

74 邁向永續幸福……. 以對地球友善的能源和資源為基礎……. 系統思考者 (Systems thinker)的 三種重要趨勢
愈來愈多的壓力與混亂,尤其在生態和自然資 源方面。 愈來愈快的發展和不斷推出新的,更有活力的 商業和社會組織。 價值觀的加速不斷演進。

75 a prayer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來自聖方濟的祝禱詞 (信望愛與真理)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們要為和諧而努力 "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 凡是有謬誤的地方,我們要為真理而努力 "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 凡是有疑慮的地方,我們要為信任而努力 "Where there is despair may we bring hope" 凡是有絕望的地方,我們要為希望而努力

76 人生價值的生態意義 關鍵時代:

77 保育:科學與政策的整合 科學與政策的介面(interface):轉譯科學家 (translational scientists)
保育政策(conservation policy)是甚麼? 可破科學與政策間的障礙 透過適式經營 (adaptive management),面對不 確定性與風險

78 轉譯科學家(translational scientists)
倘若只有科學家才知道保育科學的發現,就可能無法 將科學發現整合成為環境政策。 如何將保育科學的發現,應用入決策中,是個挑戰。 政策決策者,鮮少是自然科學家 轉譯科學家,將科學發現帶入政策的決策內容中。

79 介面(interface) 於政策決議過程,轉譯者必要彙整科學發現,包 含不完整的數據和相互衝突的結果,提出可用於 政策建構與分析的內容,以協助個人或團體制定 環境政策。 科學的爭議,決策者無法了解科學的爭議,且也 是對決策無益。 法規和各種政策的制定,是按可用於決策過程的 科學內容。

80 The interface 所有科學家都有其價值觀。 決策者和公眾對科學資訊,各有不同的接受度。
保育學者,基於科學研究的問題、方法和結果 等,提出其資料和看法。 公眾與決策者運用更寬廣的價值標準,決定是 否要接受科學資料,或是那些科學資料。 可信度(Credibility) 和 合理性(Legitimacy)

81 保育政策? 保育政策,如何管理人類舉動,以避免影響(衝擊)環 境,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福祉的服務功能。
Conservation policy is rarely made by scientists. Conservation policy – even that which claims to be science-based policy – invariably reflects compromise among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issues.

82 Fig. 17.4 policy decision often are dominated by business interests.

83 現有最佳科學的資料:質與量 保育決策,必要基於最佳科學的資料。 Doubt is ubiquitous in science.
Scientists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reduce uncertainty and get closer to the truth, but we accept that we will never have perfect knowledge. Decisions must be make with whatever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today, regardless of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of that science. All conservation efforts directed at complex ecosystems have many sources of uncertainty.

84 透過適式經營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處理不確定與風險
Adaptive management treats management as an elemen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Explicit experimental design to test management outcomes must be built into the project. Science and advocacy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have strong personal opinions on how we should conserve species and habitats. But how far should scientists go when speaking out? Where is the line between advocacy for science and advocacy for the environment? Debated this issue for years

85 生態保育策略 鄭先祐 生態主張者:Ayo 工作室 Ayo NUTN website:

86 傳統的方法 (範例) Heath hem (Tympanuchus cupido cupido)
曾分布於New England 至Virginia State 1876,只存在於 Martha's Vineyard。 1900,只剩不到100隻。 1907,設立refuge(保護區)。 1916,族群數目增加到800隻。但當年火災,冬天又有強大的掠食壓力,族群數目又下降到100隻至150隻。 1920,族群數目再上升至200隻。但又遭疾病侵襲,又再下降到100隻以下。 1932,滅絕。 生物保育策略

87 四項不確定因素 (1) demographic stochasticity (2) environmental stochasticity
(3) natural catastrophes (4) genetic stochasticity 生物保育策略

88 研訂 minimum population size
(1) Experiments (2) Biogeographic patterns (3) Theoretical models (4) Simulation models (5) Genetic considerations 生物保育策略

89 Genetic considerations
小族群容易滅絕的原因 (1) inbreeding 造成homozygosity 上升。 (2) Genetic drift (3) 環境不斷變動。 生物保育策略

90 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 植物地理學(Plant geography) 動物地理學(Zoogeography)
生物隨著時間於空間上的分布情形之研究。 植物地理學(Plant geography) 動物地理學(Zoogeography) 島嶼生物地理學(Island Biogeography) 生物保育策略

91 生物地理學的發展史 1820 – 1940:主要為描述性的生物地理學。
1940年以後:Cain(1944)加入詮釋性的生物地理之研究,可分為:歷史生物地理學(Historical biogeography)與生態生物地理學(Ecological biogeography)。 1961年研討會:兩種遷移法:(1)跨越水域,(2)經由暫時性的陸橋。 生物保育策略

92 1960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學 原則: (1) 愈大愈好。 (2)不要切割。 (3)切割後,每塊間的距離愈近愈好。
(4)周長/面積,要愈小愈好。 生物保育策略

93 Fig. 10.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some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nature reserves.
生物保育策略

94 Fig.5a. The Galapagos Islands
生物保育策略

95 Fig. 5b. Number of land-plant species on the Galapagos islands in relation to the area of the island. S= 28.6A 0.32 生物保育策略

96 Fig. 6. Species-area curve for the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of the West Indies. S= 3.3A 0.30
生物保育策略

97 Fig. 9. Island biogeography applied to mountaintops
Fig. 9. Island biogeography applied to mountaintops. (a) Map of the Great Basin region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showing the isolated mountain ranges between the Rocky Mountains on the east and the Sierra Nevada on the west. 生物保育策略

98 Fig. 9. Island biogeography applied to mountaintops
Fig. 9. Island biogeography applied to mountaintops. (b)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for the resident boreal birds of the mountaintops in the Great Basin. 生物保育策略

99 Fig. 9. Island biogeography applied to mountaintops
Fig. 9. Island biogeography applied to mountaintops. (c)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for the boreal mammal species. 生物保育策略

100 Fig. 7. Equilibrium model of a biota of a single island.
生物保育策略

101 Fig. 8 Equilibrium models of biotas of several islands of varying distances from the principal source area and of varying size. 生物保育策略

102 Fig. 10 Colonization curves of four small mangroves islands in the lower Florida Keys, whose entire faunas, consisting almost solely of arthropods, were exterminated by methyl bromide fumigation. 生物保育策略

103 1960-1980:相關學科的發展 (1) 大陸飄移。 (2) 分子生物技術於系統分類學的應用。
(3) MacArthur and Wilson (1963, 1967):島 嶼生物地理學的平衡理論。 (4) Vicariance 生物地理學。 1980年以後,the study of biodiversity。 生物保育策略

104 Fig. 11. Baja California 生物保育策略

105 表1. Cortez 海域島嶼間生物地理之比較。
項 目 陸生植物 沿岸魚類 陸棲鳥類 陸棲爬蟲 蜥蜴 陸棲哺乳 50km2 之海洋島嶼所含之平均數 105 13 9.3 3.5 1.3 陸橋性島嶼比海洋性島嶼含有更多的種類? No Yes Very Yes 島嶼上所含之種類比大陸塊上還少嗎? 有一點 Holocene才出現之海洋性島嶼所含的種類數比老生島嶼還少嗎? 距大陸愈遠,種類數愈少嗎?陸橋性島嶼 海洋性島嶼 特有性:陸橋性島嶼 2 5 35 47 16 69 生物保育策略

106 Fig. 13. 島嶼生物地理學(修改自Case & Code, 1987)
生物保育策略

107 當代的切割理論與生物保育策略 「一大」或是「多小」? (1) maximizes the mean size of reserves
(2) maximizes the number of reserves 生物保育策略

108 Fig. 4. The distribution of areas of nature reserves in the world.
生物保育策略

109 Fig. 14.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Fig. 14.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Plots with solid edges represent enclosures preventing access by sheep. Broken lines mark delineated plots in the grazed area. 生物保育策略

110 表2. 於不同大小面積之隔離區與牧養區內,顯花植物的種類數之比較。
項目 隔離區 牧養區 小型 中型 大型 N 32 8 2 16 4 1 總數 29 26 20 15 最多/各區 13 12 (15) 最少/各區 3 5 全區 34種 26種 生物保育策略

111 表3. 各型樣區的種類數目之變化。 項 目 小型 中型 大型 全部 種類1985 1986 1987 29 30 33 26 27 20
項 目 小型 中型 大型 全部 種類1985 1986 1987 29 30 33 26 27 20 25 34 40 遺失種類 4 2 5 3 1 新增種類 6 7 生物保育策略

112 海洋性島嶼 離岸200公里以上 Fig. 16.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oceanic archipelagos. a. Extant native birds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b. Galapagos land birds c. Galapagos Darwin's finches d. Galapagos ferns. 生物保育策略

113 Fig. 16.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oceanic archipelagos. e
Fig. 16.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oceanic archipelagos. e. Galapagos insects f. Galapagos flowering plants g. Caribbean bats. h. Facroes islands ground beetles. 海洋性島嶼 離岸200公里以上 生物保育策略

114 海洋性島嶼 離岸200公里以上 Fig. 16.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oceanic archipelagos. g. Caribbean bats. h. Facroes islands ground beetles. i.. Canary Islands birds j. Canary island ground beetles. 生物保育策略

115 沿岸島嶼 離岸100KM以內 Fig. 17.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nearshores archipelagos. a. Seabirds on islands off of Scotland. b. Extant marsupials on islands in the Bass Straits. c. Reptiles on islands in the Bass Straits. d. Sand dune mammals on islands in the Bass Straits. 生物保育策略

116 沿岸島嶼 離岸100KM以內 Fig. 17.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nearshore archipelagos. e. Birds of the California Channel islands. f.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of the California Channel islands. g. Plants of the islands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h. Mammals of the islands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生物保育策略

117 沿岸島嶼 離岸100KM以內 Fig. 17.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nearshores archipelagos. g. Plants of the islands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h. Mammals of the islands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i.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of the islands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生物保育策略

118 陸域隔離區 Fig. 18.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terrestrial habitat isolates. a. Mammals of East African national parks. b. Birds of East African national parks. c. Mountaintop small mammals. d. Mountaintop plants. 生物保育策略

119 陸域隔離區 Fig. 18.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terrestrial habitat isolates. e. Mountaintop birds f. Birds in New Jersey woodlots g. Mammals of Australian wheatbelt reserves. h. Lizards of Australian wheatbelt reserves. 生物保育策略

120 陸域隔離區 Fig. 18.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terrestrial habitat isolates. g. Mammals of Australian wheatbelt reserves. h. Lizards of Australian wheatbelt reserves. i. Mammals of U.S. national parks. 生物保育策略

121 Fig. 19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extinctions on cumulative species-area curves for two island groups. a. Extant native birds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b. Extant and fossil birds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c. Marsupials on island in the Bass Strait. d. Marsupials on island in the Bass Strait. 生物保育策略

122 切割棲息地後,所含的生物種類數反而增加,可能的原因:
1. Habitat diversity 2. Population dynamics. Priority effects Multiple stable equilibria Edge effects Disturbance Species pool and dispersal ability. Colonization Evolutionary effects. Extinctions. 3. Historical effects. 生物保育策略

123 Character Displacement
相近的物種,於重疊分布的區域,其間的差異會因為競爭而擴大。 這是否普遍存在? 生物保育策略

124 Fig. 1 Th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beak morphology between these three species of Darwin's finches, Geospiza, which coexist on many Galapagos island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debate concerning its cause. 生物保育策略

125 Fig. 2 The beak morphology of Geospiza conirostris shows significant variation on different species on different islands. 生物保育策略

126 Fig. 3. The average beak depths of four species of Darwin's finches on three islands where they coexist show considerable variation from island to islands, even though the same set of possible competition occurs on each island. 生物保育策略

127 本世紀的保育挑戰 貧窮國家與過度消費國家的討價還價 生態的、社會的、經濟的與政治的不確定性 人們習慣的改變
貧富差距逐漸加大。 財富的追求 vs. 資源的保育 生態的、社會的、經濟的與政治的不確定性 人們習慣的改變 Nothing is certain but change.

128 Our decisions will determine the fate of biodiversity
The decisions we make over the coming decade will strongly influence how much degradation of biodiversity occurs throughout this century. We need to promote radical changes in practices to reduce population growth and consumption, and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and improve human welfare throughout the globe.

129 Fig 18.2 fertility rates are declining worldwide, and are projected to be just 2.5 children per woman by 2025

130 Fig The costs of existing conservation programs are generally not met in most areas of the world.

131 Fig. 18.8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rojects should be designed within an adaptive framework.

132 無知是福氣

133 Fig Most people have a habit of denying the ills of our future, and refuse the sacrifices that will be required.

134

135

136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問題與討論 Ayo NUTN website:


Download ppt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