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学校:西安理工大学 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微电 时间:秋季学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学校:西安理工大学 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微电 时间:秋季学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学校:西安理工大学 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微电 时间:秋季学期

2 第2章 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 双极晶体管的单管结构及工作原理 理想本征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MOS晶体管的单管结构及工作原理 MOS集成电路中的有源寄生效应 2019/1/16

3 2.1双极晶体管的单管结构及工作原理 双极器件: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 N+ p n
集电极 发射极 发射结 收集结 发射区N+ 基区P 集电区 N B E C n p N+ 基极 结构特点:1. 发射区掺杂浓度最大,基区次之,集电极最小 2.基区宽度很窄 2019/1/16

4 当发射结正偏(VBE>0),集电结反偏(VBC<0)时,为正向工作区。
N P N B 当发射结正偏(VBE>0),集电结反偏(VBC<0)时,为正向工作区。 电子流 空穴流 共基极短路电流增益 Ie=Ic+Ib 共射极短路电流增益 2019/1/16

5 正向工作区 发射结正偏,发射极发射电子,在基区中扩散前进,大部分被集电极反偏结收集: ( 接近于1)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2019/1/16

6 当发射结正偏(VBE>0),集电结也正偏(VBC>0)时(但注意,VCE仍大于0),为饱和工作区。
N P N B 当发射结正偏(VBE>0),集电结也正偏(VBC>0)时(但注意,VCE仍大于0),为饱和工作区。 1. 发射结正偏,向基区注入电子,集电结也正偏,也向基区注入电子(远小于发射区注入的电子浓度),基区电荷明显增加(存在少子存储效应),从发射极到集电极仍存在电子扩散电流,但明显下降。 2.不再存在象正向工作区一样的电流放大作用,即 不再成立。 3. 对应饱和条件的VCE值,称为饱和电压VCES,其值约为0.3V,深饱和时VCES达0.1~0.2V。 2019/1/16

7 当发射结反偏(VBE<0),集电结也反偏(VBC<0)时,为截止区。
当VBC>0 , VBE<0时,为反向工作区。工作原理类似于正向工作区,但是由于集电区的掺杂浓度低,因此其发射效率低, 很小(约0.02)。 C E N P N B 反向工作区 2019/1/16

8 共发射极的直流特性曲线 三个区域: 饱和区 放大区 截止区 2019/1/16

9 2.2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一结两层二极管(单结晶体管) I V I(mA) 热电压. T=300K,约为26mv
P-Si N-Si V I 正方向 V I(mA) ISO 热电压. T=300K,约为26mv A:结面积, D:扩散系数,L:扩散长度, pn0,np0:平衡少子寿命 2019/1/16

10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 - + 反向偏置 + - VD 正向偏置 2019/1/16

11 假设p区很宽,忽略两个PN结的相互作用,则:
两结三层三极管(双结晶体管) 假设p区很宽,忽略两个PN结的相互作用,则: N P B E C IE IC IB IDE IDC V1 V2 2019/1/16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12 基区宽度远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相邻PN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实际双极晶体管的结构 由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组成: 集电极 发射极 发射结 收集结 发射区 基区 集电区 基极 基区宽度远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相邻PN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019/1/16

13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两结三层三极管(双结晶体管) NPN管反向运用时共基极短路电流增益 NPN管正向运用时共基极短路电流增益
B E C IE IC IB I1 I2 V1 V2 NPN管反向运用时共基极短路电流增益 NPN管正向运用时共基极短路电流增益 2019/1/16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14 BJT的三种组态 2019/1/16

15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三结四层结构(多结晶体管) S C B E p n p n IS I3 V3 I2 IC V2 IB I1
IE E 2019/1/16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16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三结四层结构(多结晶体管) S C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有: E p n p n IS I3 V3 I2
IC C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有: V2 p IB I1 V1 n IE E 2019/1/16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17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三结四层结构(多结晶体管)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2019/1/16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18 §2.3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双极晶体管的四种工作状态 E C S VBE VBC 饱和区 反向工作区 截止区 正向工作区 p n
§2.3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双极晶体管的四种工作状态 p n IE E C S IB IC IS I1 I2 I3 V1 V2 V3 VBE VBC 饱和区 反向工作区 截止区 正向工作区 (正偏) (反偏) C(n) B(p) E(n+) npn pnp S(p) 2019/1/16

19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NPN管工作于正向工作区和截止区的情况 npn VBC<0 VEB_pnp<0 VS=0
C(n) B(p) E(n+) npn pnp S(p) VBE VBC 饱和区 反向工作区 截止区 正向工作区 (正偏) (反偏) VBC<0 npn管 VEB_pnp<0 VS=0 VCB_pnp<0 正向工作区和截止区 截止 pnp管 寄生晶体管的影响可以忽略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0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NPN管工作于反向工作区的情况 npn VBC>0 npn管 VBE<0
B(p) E(n+) npn pnp S(p) VBE VBC 饱和区 反向工作区 截止区 正向工作区 (正偏) (反偏) VBC>0 npn管 VBE<0 VEB_pnp=VBC_npn>0 VS=0 VCB_pnp<0 pnp管 反向工作区 正向工作区 寄生晶体管对电路产生影响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1 NPN管工作于反向工作区的情况 几个假设: 晶体管参数 EM模型简化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2 NPN管工作于反向工作区的EM方程(VBE(V1)<0,VBC(V2)>0)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3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NPN管工作于反向工作区的EM方程 减小了集电极电流 作为无用电流流入衬底 采用埋层和掺金工艺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4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NPN管工作于饱和工作区的情况 npn VBC>0 VEB_pnp=VBC_npn>0
E(n+) npn pnp S(p) VBE VBC 饱和区 反向工作区 截止区 正向工作区 (正偏) (反偏) VBC>0 npn管 饱和工作区 VBE>0 VEB_pnp=VBC_npn>0 VS=0 VCB_pnp<0 pnp管 正向工作区 寄生晶体管对电路产生影响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5 NPN管工作于饱和工作区的EM方程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26 §2.4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C B E N+ N+ P+ P+ P N-epi N+-BL 2019/1/16

27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E 发射极串联电阻rES rE,c rE,b rES=rE,c+ rE,b
接触电阻 体电阻 发射区为N+扩散,杂质浓度在1020cm-3以上, 所以发射区的体电阻很小,串联电阻主要由 金属与硅的接触电阻决定 SE:发射极接触孔的面积 RC:为硅与发射极金属的欧姆接触系数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2019/1/16

28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E C 集电极串联电阻rCS rCS=rC1+ rC2+rC3 rC1 L
W T aW bL 上底为有效集电结面积SC,eff=SE 并作以下近似: 1.上底、下底各为等位面; 2.锥体内的电流只在垂直方向流动; 3.在上下面的电流是均匀的。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29 E C 集电极串联电阻rCS rCS=rC1+ rC2+rC3 rC2 LE-C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30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E C 集电极串联电阻rCS rCS=rC1+ rC2+rC3 rC3 L T bL W aW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31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E C 集电极串联电阻rCS rCS=rC1+ rC2+rC3 rC3 rC1 rC2 P+ N-epi C
N+-BL N-epi C N+ P B E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32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基区电阻rB rB=rB1+ rB2+rB3 B E rB3 rB2 rB1 基极金属 和硅的接触电阻以及
基极接触孔下的基区电阻 rB=rB1+ rB2+rB3 B E 发射区 扩散层下的 基区电阻 rB3 rB2 rB1 发射区扩散层 边缘到基极接触孔边缘的 外基区电阻 2019/1/16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33 §2.5 MOSFET的单管结构及工作原理 单极器件: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n+ n+ p型硅基板 栅极 绝缘层(SiO2) 源极 漏极
p型硅基板 2019/1/16

34 VG=0 VS=0 VD=0 栅极电压为零时,存储在 源漏极中的电子互相隔离 2019/1/16

35 VGS>0时,沟道出现耗尽区, 至VGS> VTH时,沟道反型,形成了连接源漏的通路。
VG VD 电流 S VGS>0时,沟道出现耗尽区, 至VGS> VTH时,沟道反型,形成了连接源漏的通路。 VDS较小时,沟道中任何一处电压的栅-沟道电压都大于阈值电压,随着VDS的增大,电场强度增大,电子漂移速度增大,因此电流随着VDS的增大而增大。(线性区,非饱和区) 随着VDS进一步增大至VDS>=VGS-VTH(即VGD<VTH)时,靠近漏端边缘的沟道出现夹断,晶体管进入饱和区。随着VDS的增大,夹断区向源区移动,电压的增加主要降落在夹断点至漏端边缘的高阻区,沟道电子被横向强电场拉至漏极,漏源电流基本上不随VDS的增大而变化。 2019/1/16

36 N沟MOSFET的输出特性曲线 VD ID 非饱和区 饱和区 VG 2019/1/16

37 寄生PNPN效应(闩锁(Latch up)效应)
§2.6 MOS集成电路中的有源寄生效应 场区寄生MOSFET 寄生双极晶体管 寄生PNPN效应(闩锁(Latch up)效应) 2019/1/16

38 场区寄生MOSFET 措施:1.加厚场氧化层的厚度 2.增加场区注入工序 n+ p substrate n+ p substrate L L
2019/1/16

39 寄生双极晶体管 防止措施:1.增大寄生晶体管“基区宽度” 2.P型衬底接地或负电位 n+ p substrate n+
L n+ p substrate L 防止措施:1.增大寄生晶体管“基区宽度” 2.P型衬底接地或负电位 2019/1/16

40 寄生PNPN效应(闩锁( Latch up )效应)
P-well P+ N+ Vout Vdd(5V) Vss(0V) Vdd N衬底 RS RW RW N RS P阱 Vss 消除措施: 1. 减小RS,RW(增加接触孔数量,加粗电源、地线,双阱工艺) 2.降低寄生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 2019/1/16

41 作业 1.分析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说明器件工作于何种状态下寄生效应不可忽略,为什么? 2.P48 2.7 2019/1/16


Download ppt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学校:西安理工大学 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微电 时间:秋季学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