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and Chemical Kinetics
Lecture 7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Physical Chemistry of Solid Surfaces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第七章 相倚子体系(2) 本章介绍统计力学处理非理想的固溶体(及二元溶液)的理论方法,其核心问题在于求解因粒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构型分布。
7.1 固溶体的构型分布 将不同的物质组分混合,形成理想溶液的热力学条件为: 混合后不产生热效应和体积效应; 过程熵变遵循理想混合熵公式。 有些溶液,其形成时混合热不为零,混合后体积亦改变,但混合熵仍服从理想公式,此类溶液即称正规溶液。如碘等溶于非极性溶剂CCl4中。 高聚物溶液,其混合热为零,但混合熵则偏离理想值,该类溶液即称无热溶液。 这里仍采用似晶模型来讨论一般液相溶液和固溶体。
3
当溶液或固溶体形成时,分子间力由原来的同类分子间相互作用变为同类、异类分子间的交叉相互作用。
以A、B二组分体系为例,同时存在A~A、B~B和A~B三种不同关系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以AA、 BB和AB表示一对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同时有交换关系: (7.1) 因此可定义互换能为: (7.2) 若=0, 则A、B可任意比例混合,且无混合热。越大,互溶情况越差。依似晶模型,可得Umix= NAB ,NAB为似晶点阵中的A~B分子对的数目。混合前当有 (7.3) (7.4)
4
则混合后体系总能为:E(A,B) = E(A) + E(B) + NAB
故混合体系正则配分函数为 (NAB)为混合体系构型方式数,亦为体系能级的简并态数! (7.5) (混合物构型配分函数) 因此,处理实际液体或固溶体的关键在于如何求解混合构型方式数。
5
7.1.1 混合构型方式数求解:一维固溶体易辛模型 (C= 2) 设有A、B两组分形成一维固溶体,如下图:
其中,包含NA个A分子和NB个B分子(分子数足够大),若以NAA、NBB和NAB分别代表A~A、B~B和A~B分子对数目,则有: NA = NAA + NAB/2; NB = NBB + NAB/2; NA + NB = NAA + NBB + NAB NA和NB给定时,二元混合体系中NAA、NBB的数值由NAB确定! 故二组份体系的混合能为: (7.6)
6
按某一给定的分子对组合样式(NAA,NBB,NAB),可能产生多少种不同的构型方式数呢?
依排列组合,令Y=NAB/2, 则对A队列,其在点阵中的排列方式数为 即队列中插入的Bn片段数 相当于将Y个BnA单元与剩余的(NA-Y)个A排成一列的方式数; 同理B队列 的排列方式数当为 则构型方式总数为 (7.7) 将一切可能的分子对组合样式的(NAB)累加,可得NAB全部可能变化的构型排列方式数的总和。
7
对一维点阵(C=2),设其长度为L,则此固溶体正则配分函数为:
(7.8) 定义 则混合体系巨正则配分函数可表示为: (7.9)
8
当 即有 (7.10) (7.11) 故有 (7.12)
9
对理想固溶体,由于 = AA= BB=0,立得,
(7.13) 可见理想固溶体只是上述二组分固溶体的特例。 进一步可导出固溶体中各分子数及分子对的平均数: (7.14) (7.15) (7.16)
10
故 (7.17) (7.18) (7.19) 因NAB为大数,故由式(7.16)有 (7.20) 此即为易辛公式,明确指出了固溶体中形成A~B分子对平均数与互换能之间的依赖关系。(kT >> or 0, 则AB可随机排列;若 很大,则NAB很小)
11
7.1.2 布拉格—威廉近似 若与T无关,可由正则配分函数来推导上述固溶体的内能和熵平均: (7.21) (7.22) (7.23)
混合熵为 (7.24) 此项的求解看似复杂,当T足够高或互换能足够小时,两组分的互换趋向完全随机的分布状态,可取其最可几分布项。
12
取上述求和式中的最大项即最可几分布项,则有
(7.25) 这就是所谓的布拉格—威廉近似。其中的构型方式数是当A、B分子完全随机分布的排列数。 对应的NAB平均值可如下推得: 设=0, 则由(7.20)得 (7.26) 服从理想混合熵公式,显示正规溶液特性。
13
7.1.3 正规溶液活度系数 若将易辛模型扩展为三维似晶点阵,则对二组分体系,其能量函数仍可表示为:
混合后体系总能为:E(A,B) = E(A) + E(B)+ NAB 同时满足:CNA/2 = NAA + NAB/2 ; CNB/2 = NBB + NAB/2 混合体系的正则配分函数为 (7.27) (7.28) (7.29)
14
在满足kT>> NAB的情况下,同样可由布拉格—威廉近似有
据此可分别导出正规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如下: (7.30) (7.31) (7.32) (7.33)
15
混合自由能为 化学位: 据热力学,溶液中K组分的化学位一般表示为 对比可知活度系数为 (7.34) (7.35) (7.36) (7.37) (7.38)
16
7.1.4 准化学平衡近似 若将二元溶液中A、B两组分的位置交换看做是一“化学过程”,并在给定T、V下达到平衡,则
A-A + B-B 2A-B (7.39) 上式为古根亥姆的准化学平衡关系式。 其处理方法是模拟化学反应来解释正规溶液性质行为。其中NAB代表非随机性分布的平均分子对,其内涵与前面的NAB不尽相同。后者乃系在完全随机场合下的统计平均值。q*AB为模拟分子的单位体积配分函数。
17
0 = 20(AB) - 0(AA) - 0(BB)
0为A-A、B-B与A-B“分子”的基态能量之差: 0 = 20(AB) - 0(AA) - 0(BB) = AA + BB - 2AB = 2 若设这些“分子”的质量、“转动惯量”和“振动频率”等大体相近,则有 这与前面所得的易辛公式一致。进一步令 因 CNA/2 = NAA + NAB/2 & CNB/2 = NBB + NAB/2 则有 (7.40) (7.41) (7.42)
18
解上述方程可得: 或 这些式子确定了NAB与T、之间的普遍关系。 当kT<<C时,y=1, =1, 则上式还原成完全随机的分布状态: 准化学平衡时,溶液的混合能、混合熵等可自行推证。 (7.43) (7.44) (7.45)
19
7.2 非理想(单层)定域吸附 倘若固体表面具备规整二维点阵结构,而吸附质粒子仅在表面形成单层吸附,则可运用处理固溶体的方法来确定二维点阵吸附的构型分布。 当粒子间相互作用不可忽略时,其点阵排列即偏离随机分布状态。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一般仅考虑其侧向的吸引或排斥作用,其大小随粒子间距的增大而迅速减弱。 此处拟采用二维点阵模式来推导气/固体系非理想吸附方程。
20
7.2.1 吸附方程推导 设气体A在固体表面发生单层吸附,并在给定T、P下达到吸附平衡。
以NS、NA分别代表固体表面的吸附位总数和吸附的A分子数。 在吸附相中当存在A-A、A-V、V-V等三种不同形式的邻近(分子或空位V)对。近似地,只有A-A间存在相互作用,且AA <0 为吸引,AA >0 为排斥。 以C表示指定中心配位数,NAA表示固体表面呈现A-A分子对的数目。则有: NAA = CNA/2 - NAV/2 ; NVV = C(NS-NA)/2 - NAV/2 吸附相的能量函数可表示为:E(A,s) = E(A) + NAAAA
21
其中qA(S)为吸附分子A的配分函数,并定义
于是有 其中qA(S)为吸附分子A的配分函数,并定义 故由布拉格—威廉近似有 且 (7.46) 布拉格-威廉近似 (7.47) (7.48)
22
则吸附分子A的化学位为 又知气体A的化学位为 在平衡时有 即为布拉格—威廉近似处理的非理想吸附等温方程,与Langmuir方程比较,仅相差了反映分子间相互作用项。 (7.49) (7.50) (7.51)
23
当=1/2, 即得: 进而令 可得Fowler吸附方程 可依此式画出不同CAA/kT取值下的y() 对的变化曲线。其中, CAA/kT=0 时的曲线即为Langmuir等温线。 (7.52) (7.53)
24
对(7.53)求导可得: i) 当紧邻吸附分子间相互排斥时,AA>0,则 dy()/d >0, y()~ 曲线必然不存在极值点; ii)当紧邻吸附分子间相互吸引时,AA<0,y() ~ 曲线存在极值点,极值点时有 dy()/d 为零, 即有 (7.54) (7.55) (7.56) 因0实数,必然要求 此时, y() ~ 曲线在 =0.5 两侧均有极值点!
25
7.2.2 氢分子解离吸附 H2在许多金属表面均发生解离式吸附, H2 2H(*) -- 吸附态氢原子
但是,可能存在两类吸附态氢原子,一类在表面原子上方;一类是位于金属晶格的原子间隙内(亚表面吸附态),后者的吸附能高于前者。在吸附初期,第一类吸附态优先出现。 假设在给定条件下只有第一类吸附态,则平衡时有 or 气相有: 吸附相有: (7.57) (7.58) (7.59)
26
可得解离吸附方程为: 其中: (7.60) 或变换为 可见,吸附H原子间的排斥作用不利于吸附,排斥作用越大,则达到相同覆盖度所需的气相压力越大。 HH可以采用L-J势来估算! (7.61)
27
7.2.3 非定域吸附 当吸附质与表面原子的结合较弱,而热运动能足够克服其在表面的迁移势垒时,即发生非定域吸附(流动吸附)。
设非定域吸附粒子为单原子分子A, 其运动自由度包括纵向的振动和两个横向的平动。按离域子体系处理,其正则配分函数为 S为表面积,qz为吸附分子的振动配分函数,q*xy为二维平动子单位面积的配分函数,有 K为二维非理想气体的构型积分项: (7.62) (7.63) (7.64)
28
假设Vp=0(即二维理想气体),则有 因此,理想的流动吸附相的分子化学位为 平衡时有 则可得非定域理想吸附方程 (7.65) (7.66) 单位表面吸附分子数 (7.67) (7.68) (7.69)
29
对非理想吸附,采用巨正则系综更为便利,根据Meyer集团积分理论,对三维非理想气体体系有
相似地,二维非理想流动吸附相的巨正则系综可表示为 在稀薄吸附情况下,近似取l=1,2两项,得 对非定域吸附,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可以看成是两两分子对间相互作用能总和,即有b1=1, 和 (7.70) (7.71) (7.72)
30
进而有 以 代入上式右边第二项即得 若设气相为理想气体,有 两相平衡时满足 (7.73) (7.74) (7.75) (7.76) (7.77) 利用(7.68)和(7.69), 上式变为 (7.78) 若吸附分子侧向相互吸引,1 > 0 , 气体倾向于表面凝聚,吸附量当高于理想吸附。
31
p358. 习题(1)、(3)、(4)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