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企业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企业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企业管理

2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社会责任体系等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认证是对外的表象和体面,是不可或缺的构件;企业标准体系则是大厦的地基,基础愈深,大厦愈牢,上面的各类构件愈能发挥作用。一座大厦地上建筑和外表很漂亮,由于地基很浅,有点轻微地震就会散架、坍塌。

3 企业管理体系发展路线图 企业管理体系发展路线图

4

5

6 企业标准体系

7 为什么要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活动
(1)法律法规对生产者的要求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企业标准化的作用

8 (1)法律法规对生产者的要求 a、禁止无标生产 无文本 未备案 无相关标准 到期未复审

9 b、强制性标准必须符合 产品安全性能、卫生指标 标识 c、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厂检验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检验方法、项目、仪器、环境、判定规则、原始记录

10 d、安全认证、准入制要求 取得证书 质量与认证标准相符 e、鼓励研制和采用先进标准 采标 严于上级标准 有推荐性标准的——主要技术项目设置 研究先进的企业标准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11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a、产品质量的要求是不断发展提高的 遮体、保暖 美观、新颖 舒适、无害

12 b、市场准入、市场竞争需要有标准规范 强制性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 标准水平不一问题

13 c、与国际接轨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WTO/TBT的5个正当目标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国家安全 ——防止欺诈 ——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
——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 ——保护环境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4 d、拥有标准者得天下 产品——技术——标准 技术发展战略 人才、专利、标准

15 (3)企业标准化的作用 a、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速度加快 质量提高 生产连续性和节奏性

16 b、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高效率 大规模 精装备 短周期

17 c、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人、机、料、法、环 设计、采购、加工、装配、安装、销售、售后服务 原材料、外协配套件、原器件、半成品、成品

18 d、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
上标准岗,用标准语,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三四四安全工作法)

19 e、是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等的桥梁
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 明白卡——“按图识字”

20 f、是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途径
减少库存 降低成本

21 g、是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手段
维护信誉和合法权益 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接受

22 二、基本要求

23 1、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构成 GB/T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24 2、建立标准体系的原则 (1)目的性 理顺关系,理清思路 打好基础,再上台阶 规范管理,指导生产

25 标准、规范性文件客观存在 对零散的、各自为政的、不够协调的标准及管理系统加以整理改造、整合

26 以最少的标准去覆盖最大的范围,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或多样化

27 标准化是企业技术、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 为企业的各类管理体系提供技术、管理的基础 运用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的标准化原理,借鉴先进管理理念,依据标准规范管理

28 围绕实现企业经营的总方针、目标,建立或整合企业的标准体系:
注重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结合产业和产品结构的特点 符合生产流程 拓展企业文化 满足市场需求

29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照章办事、依法生产(经营)
标准化的目的是追求最佳秩序和最大效益

30 (2)系统性 覆盖: 5M——人、机、料、法、环 4流——人、物、信息、资金 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全员参与

31 (3)层次性 不是简单的标准文件的集合,而是按运行过程中的结合,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的标准起到指导、制约作用; 个性化的标准应在底层
共性的标准则上升到上一层

32 (4)协调性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 ——上、下层次的标准 ——同层次的标准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与其他管理体系 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标准

33 (5)科学性 借鉴先进管理模式的思想理念: 领导作用 系统管理(整体功能) 过程方法(PDCA) 关键控制点(CCP) 合格评定 持续改进

34 3、企业标准体系 (1)定义——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2)组成——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

35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 工作标准体系 企业方针 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适用的法律、 目标 规定和基础标准 法规和规章 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
企业方针 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适用的法律、 目标 规定和基础标准 法规和规章 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 GB/T 15497— GB/T 15498—2003 工作标准体系

36 4、企业标准体系表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首先研究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1) 定义——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GB/T ) (2)标准体系的组成单元是标准。 (GB/T )

37 (3)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表的联系 标准体系是一种包括现有和应发展标准的全面蓝图。 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表述形式

38 (4)企业体系表的编制可参照: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 GB/T 13016—1991 标准体系表 编制原则和要求
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

39 (5)组成 结构图 明细表 汇总表(统计表) 编制说明

40 a. 结构图形式——序列结构 GB/T 15497—2003 图1 产 品 技术基础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 信息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环境技术标准 半成品技术标准 产 品 (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服务) 职业健康 技术标准 设备、基础设施 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安全技术标准 检验、验收和试验 方法技术标准 能源技术标准 测量、检验和试 验设备技术标准 包装、搬运、贮存 标志技术标准 安装、交付 技术标准 服务技术标准

41 b. 结构图形式——层次结构 GB/T 15497—2003 图2 技术基础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技术基础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半成品技术标准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安装、交付技术标准 服务技术标准 能源技术标准 安全技术标准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环境技术标准 信息技术标准 b. 结构图形式——层次结构 GB/T 15497—2003 图2

42 c. 明细表格式 代码 标准号 标准名称 国际标准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适用体系 实施日期 备注 10501-1
质 环 健 Q/HJ25 - 2002 工装 分类 Z H A Q/HJ26 -2003 编号 Z H

43 d. 汇总表格式 反映出标准构成、数量、水平、状态 项 目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合 计
项 目 国标 行标 地标 企标 合 计 总数 强制 已有 待订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合 计 注1:可按各子体系的不同要素分别进行统计汇总。 注2:采标、待收集等情况也可列入表中。

44 e. 编制说明内容 编制体系表的依据及要达到的目标 与国家标准规定的差异及原因 与企业实际生产、服务的符合性 结合汇总表(统计表),分析现有标准与国际、国外和国内、行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今后主攻方向 与其他体系交叉情况和处理意见

45 5、要求 (1)良好的企业标准化管理 (2)健全的标准体系 (3)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4)获得明显的业绩和效益
建立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按国家系列标准的要求,做到 : (1)良好的企业标准化管理 (2)健全的标准体系 (3)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4)获得明显的业绩和效益

46 (1)良好的企业标准化管理 有明确的标准化工作的方针、目标和具体要求 标准化工作有依据 有计划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明确 配备能胜任工作的标准化人员

47 f. 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 g. 标准化信息管理符合要求 h. 标准制定按程序进行 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 j. 按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能持续改进 k.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48 标准化方针—标准化的宗旨和方向 标准化目标—标准化所追求的目的 方针是方向性的,纲领性的 目标是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可量化的
a. 围绕企业的总方针应建立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和目标 标准化方针—标准化的宗旨和方向 标准化目标—标准化所追求的目的 方针是方向性的,纲领性的 目标是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可量化的 方针和目标应保持一致

49 如: 为创一流实施标准战略 标准领先,全面规范,质量赶超 标准化为生产服务,标准为产品服务 依规矩办事,按标准生产 标准体系一年达到2A,两年达到3A,三年达到4A 三年内确保主要产品采用DIN标准 2005年前工作标准覆盖率达到98%

50 b. 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管理制度) 是指对标准化工作本身的规范。即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机构、职责、内容、程序和要求的标准或一组标准。

51 c. 规划计划 标准制修订规划计划 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划计划 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 (重要)标准的实施计划 标准化培训计划 标准(标准体系)有效性检查计划

52 ——规划计划应有操作性 ——应有计划实施情况和完成情况的有关记录。 ——标准化规划计划最好在企业总的规划计划中体现

53 I)机构 机构设置与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 应有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管理者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 标准体现了管理原则中领导作用的原则。
d. 机构、职责 I)机构 机构设置与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 应有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管理者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 标准体现了管理原则中领导作用的原则。

54 设置专兼职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 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单位要确定负责标准化工作人员

55 II)职责 最高管理者职责 ——确保标准化方针目标的制定并批准。批准标准化机构,确定职责。 ——批准规划计划,保证经费
——保证有关标准化法律规定和强制性标准得到贯彻 ——组织建立并批准企业标准体系(并组织评价)

56 标准化机构职责 各部门职责 管理机构和标准化人员的设置,按机构形式(履行责任的能力)可得到加分

57 e. 标准化人员 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资格 熟悉并能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 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

58 f. 标准化培训 培训对象:各级管理者;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一般管理和操作员工。 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法律法规、标准化基础、专业知识、应执行的标准。 培训要有记录

59 g. 企业标准化信息 信息渠道 标准信息管理

60 h. 企业标准的制定要求 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制定程序符合“三稿定标” 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标准应由法人代表或授权管理者批准,并以一定形式公布

61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组成 建立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的标准体系 编制体系表

62 j. 标准的实施,监督检查和持续改 进 标准实施 ——标准的实施应符合5条基本原则 ——标准实施应有计划 ——确保标准实施的资源,包括技术
准备 ——严格按标准生产 ——应及时进行标准实施问题的反馈

63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列入本企业标准体系的子体系应进行 定期检查 ——检查应覆盖到企业各部门 ——实施、监督检查和改进应有标准规定
的相应记录 ——应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64 k. 采用国际标准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结合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产品开发 采标认定:资料确认或现场确认

65 三、评价与确认 1、评价形式 自我评价(内部评价) 水平确认(外部评价、社会确认) 二者结合

66 2、评价依据 法律法规 强制性标准 本系列标准以及相关标准: GB/T13016、 GB/T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补充)

67 3、确认评分标准——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 标准化工作要求 80分 第二部分 标准体系 220分 第三部分 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 分

68 加分项目: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5分 产品有内控标准 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标准化工作获得表彰

69 4、确认合格(程度)级别 A 级—320分370分以下 ——4级 AA级—370分400分以下 ——3级
AAAA级—460分以上(含460分) ——1级

70 5、基本条件 (1)自我评价的基本条件 a. 标准体系自发布之日起有效运行三个月以上。 b. 有标准化机构和人员
c. 企业全体员工经过标准化知识培训 d. 企业最高管理者和中层以上管理者熟悉标准化法律、法规 e. 成立了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小组,并制定了评价计划

71 (2)确认的基本条件 具有法人资格 标准体系有效运行6个月以上 资料齐全 已完成自我评价

72 (3)确认的否决条件(任一条) 未建立和运行企业标准体系 无标生产或违反强制性标准规定 三年内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管理等事故 连续二年产品抽查不合格

73 6、程序 (1)评价程序 编制评价计划—评价小组—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报告不合格—评价处置—考核奖惩

74 (2)确认程序 确认申请 申请表 标准体系表 主要产品质量水平证明材料 标准化管理机构及人员分工材料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自我评价报告和不合格报告

75 b. 确认准备 c. 确认实施 d. 编写确认报告或不合格报告 e. 确认结果处置

76 8、持续改进 按企业规定的时间进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价 或者企业每年将自我评审报告报确认机构,必要时确认机构进行监督评审

77 四、标准体系的建立 1、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例: 管理标准体系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可以是多个体系的组合,也可分成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体系。 (p GB/T §5.2.2)

78 独立的 管理标准体系 200 管理基础标准 202 2011方针目标管理 2012市场营销管理 2013 合同 管理 218 财务 管理
200 管理基础标准 202 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 203 采购管理 204 生产管理 205 质量管理 206 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 208 包装搬运贮存管理 209 安装交付管理 210 服务管理 211 能源管理 212 安全管理 213 职业健康管理 214 环境管理 215 信息管理 216 体系评价管理 217 标准化管理 201 经营综合管理 207 测量、检验、试验管理 2011方针目标管理 2012市场营销管理 2013 合同 管理 2014 财务成本定额管理 2015 人力 资源 管理 独立的 管理标准体系 218 财务 管理 219 人力 资源 管理 20111企业方针与目标 20112质量方针与目标 20113环境方针与目标 20114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 20121 经营 管理  20122销售 管理 20123 物资 管理 20124 合同 管理 2181财务 管理 20141财务 管理 2182 成本 管理 20142 成本 管理 2183 定额 管理 20143 定额 管理

79 保持各种管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由多个体系组合成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的另一种构成形式: 保持各种管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由多个体系组合成管理标准体系。

80 多个体系的 组合 管理基础标准 若干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 的子体系 质量管理 质量手册 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
管理基础标准 经营综合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手册 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 服务管理 能源管理 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 环境管理 信息管理 体系评价管理 标准化管理 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 若干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 的子体系 多个体系的 组合 第三层次文件(作业指导书)

81 供参考的管理标准体系结构1——按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 标准化管理手册 设计开发管理 采购管理 生产管理  管理
质量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 标准化管理手册 设计开发管理 采购管理 生产管理 管理 经营综合管理 标准化管理 程序 9 程序 10 程序 11 程序 n1 程序n2 程序 1 程序 2 程序 3 程序 4 程序 5 程序 6 程序 7 程序 8 程序 nm 程序 n 供参考的管理标准体系结构1——按体系文件

82 供参考的标准体系结构2——按不同产品 通用基础标准 过程2 过程n 过程1 过程2 过程1 过程n 标准7 标准8 标准9 标准 标准1
通用基础标准 过程2 过程n 过程1 过程2 过程1 过程n 标准7 标准8  标准9  标准 10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标准4 标准5 标准6 标准 11  标准 供参考的标准体系结构2——按不同产品

83 功能归口型结构——按部门设置 (GB/T 13017—1995) 技术基础标准 管理基础标准 工作基础标准 各生产分厂 生产 经营 质量
技术基础标准 管理基础标准 工作基础标准 生产 经营 质量 能源 设备 营销 劳动组织 安全卫生环保 技术 各生产分厂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 功能归口型结构——按部门设置 (GB/T 13017—1995)

84 2、标准体系的层次 多层结构(3 ~ 4 层) 上一层次的标准与下一层次的标准应相互协调 同层次的技术与管理标准应相互协调

85 3、标准的编写 (1)编写顺序 例(管理标准):
可参照GB/T 1.1—2000的规定: 例(管理标准): (封面)、(目次)、前言、(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必要时可增加附录

86 (2)编号 应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 应能区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87 J 或 1—技术标准 G 或 2—管理标准 Z 或 3—工作标准 Q/HY G001—2004 Q/HY 2001—2004
年号 顺序号 职能分类号 门类号 企业标准代号

88 按原规定编的号,可暂不变更,待标准修订时再按新的统一规定进行编号
明细表中代码(或编号、序号)一栏应根据结构图的编排清楚地表明某个标准在体系表中所处的层次位置

89 200 管理基础标准 标 准 体 系 明 细 表 序号 代 码 标 准 号 标准名称
200 管理基础标准 202 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 203 采购管理 204 生产管理 205 质量管理 206 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 201 经营综合管理 207 测量、检验、试验管理 标 准 体 系 明 细 表 2011方针目标管理 2012市场营销管理 2013 合同 管理 2014 财务成本定额管理 2015 人力 资源 管理 序号 代 码 标 准 号 标准名称 20142— Q/YH G52— 半成品成本管理与核算 20111企业方针与目标 20112质量方针与目标 20113环境方针与目标 20114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 2 0121 经营 管理  20122销售 管理 20123 物资 管理 20141财务 管理 20142 成本 管理 20143 定额 管理

90 (3)格式 参照GB/T 1.1的规定 当管理标准作为其他体系的部分时,可采用相应的体系的格式 程序或流程图 表格
注2:或同层次(一类)文件格式一致

91 程序图与表的结合 工作程序 内容和要求 责任部门 依据标准 完成时间 记录报表

92 (4)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
例外、特殊或紧急状况 可量化的极限值 检查考核方法——可证实性原则

93 4、标准体系的编制要求 (1)要素的确定 完整——基本涵盖企业主要技术(或管理、工作)事项 齐全——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需要 ——够用 ——管用

94 (2)体现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 全过程 标准编写、实施、复审修订 体系涵盖生产服务全过程 标准子体系涵盖活动全过程 P——策划 D——实施
C——检查 A——处置和改进

95 例:人力资源管理 管人——考勤管理、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工资管理、业绩考核管理、退休职工管理 进人——人员招聘管理(定岗定编)
留人——劳动保障管理、职务晋升管理、有关奖惩办法和激励机制 例:人力资源管理 进人——人员招聘管理(定岗定编) 用人——技术等级管理、人员培训管理 ——进厂教育 ——上岗培训 ——知识技能补充提高(再教育) ——晋级培训

96 b. 戴明管理模式——PDCA模式 GB/T 19001/ISO 9001 GB/T 14001/ISO 14001
GB/T 28001/OHSAS 18001 GMP 良好作业规范 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

97 基本方法: P(策划): 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或引出危害分析,评价其危害和风险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98 三个时态 ——过去 ——现在 ——将来 三种状态 ——正常 ——异常 ——紧急

99 确定目标和指标,建立和确定每个CCP 相应的临界值 制订监控程序(管理标准)及操作规程(工作标准) ,进行有效控制
——监控什么 制订监控程序(管理标准)及操作规程(工作标准) ,进行有效控制 ——明确职责(由谁监控)、怎么监控

100 记录 ——建立相关的记录、报告、报表 ——要求 ——记录管理

101 D(实施): 培训学习、宣贯标准 标准实施,体系运行 运行控制 信息交流

102 C(检查): A(处置和改进): 监视和测量 纠正和预防措施 标准、文件修改 企业标准体系健全完善 自我评价 外部确认 ——产品或服务的特性
——生产过程 自我评价 ——建立标准明确程序 ——一般一年一次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 外部确认 A(处置和改进): 纠正和预防措施 标准、文件修改 企业标准体系健全完善

103 五、标准体系的内容 (一)技术标准体系 (二)管理标准体系 (三)工作标准体系

104 (一)技术标准体系

105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技术标准体系包括技术基础标准在内的17个要素。

106 GB/T 15497—2003 图2 技术标准体系 技术基础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半成品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体系 技术基础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半成品技术标准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安装、交付技术标准 服务技术标准 能源技术标准 安全技术标准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环境技术标准 信息技术标准 GB/T 15497—2003 图2

107 (二)管理标准体系

108 GB/T 15498—2003 图1 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基础标准 经营综合管理标准 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 采购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基础标准 经营综合管理标准 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 采购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 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 安装、交付管理标准 服务管理标准 能源管理标准 安全管理标准 职业健康管理标准 环境管理标准 信息管理标准 体系评价管理标准 标准化管理标准 GB/T 15498—2003 图1

109 (三)工作标准体系

110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GB/T 15498—2003 图2) 操作人员工作标准 决策层工作标准 管理层工作标准 管理人员
通用工作标准 操作人员 通用工作标准 最高决策者工作标准 决策层人员工作标准 中层 管理 人员 工作 标准 一般 管理 人员 工作 标准 特殊 过程 操作 人员 工作 标准 一般 操作 人员 (岗位) 工作 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GB/T 15498—2003 图2)

111 1、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的区分 技术标准——对“物”而言 管理标准——对“事(事项)”而言 工作标准——对“人(岗位)”而言

112 只涉及到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一般作为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与某一事项的管理不同)
部门职责 部门工作标准 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

113 2、岗位人员资格要求 文化水平 操作水平 管理知识 从事特殊作业人员的经验、技能进行评定及相应的资格证书

114 3、技术、管理、工作三类标准的应用示例

115 零件加工生产工艺: 锻——车——钻———热处理——磨 通用技术条件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发料——在制品调度——成品入库 质量管理: 工序控制、成品检验 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等 涉及的管理、操作岗位

116 质量管理原则 a.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 领导作用 c. 全员参与 d. 过程方法 e. 管理的系统方法 f. 持续改进
g.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17 过程方法 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118 过程方法应用需考虑的重点 理解并满足要求 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119 动态性 不断改进,适应经营管理需求 根据技术发展进行调整 重在体系运行中的改进 只有运行才知道需改进什么


Download ppt "企业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