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新闻阅读——依文体特点,提关键信息
2
【典题重温】 【典题】(2015·考试说明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7日讯 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以下称“青年恒好”)成果发布会暨公益创业之夜日前在北京举办。
3
自2014年3月19日启动之后,青年恒好历经4个月的公益创业项目和公益创业青年征集,通过全国100多所高校、公益组织、媒体的推荐,以及公益创业青年的自荐,共征集到350多个公益创业项目和150多名优秀的公益创业青年。2014年4月20日,青年恒好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了公益创业论坛。 此外,青年恒好分别在上海、武汉、广州进行了宣讲活动,在各地掀起了公益创业的热潮,也发掘了众多正在实践或有志于从事公益创业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带着一颗公益心,立志于通过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其中不少人已经找到了良好的商业模式。
4
在扶持公益创业青年方面,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根据活动主办方拟定的公益创业标准及公益项目遴选标准,经过“青年恒好”专家委员会的认真评审,最后评选出20家优秀公益创业项目,每个项目将获得首期1万元的资金扶持。随后,又对在2014年12月落地上海的织梦编织吧追加了4万元支持。 本次成果发布会的另一个亮点是,青年恒好首次发布《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这份报告展示了公益创业中的现实问题与现状,为公益创业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支持,推动公益创业在中国的全速发展与繁荣。
5
KAB(中国)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表示,公益事业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目标,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开始时就树立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他们将更容易成功。在中国提倡公益创业,一定程度上也给当代青年思考历史责任和时代定位的时候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责任自觉,把视野投向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创业就会突破商业范畴,进入社会更好发展和互帮互助的体系中。
6
材料二: 科技日报讯(记者王月菊) 由青年恒好项目理事会主办的青年恒好《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
7
本次调查自2014年3月开始,对象为全国各高校KAB体系及中国公益创业组织机构推荐的优秀公益创业青年。报告课题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5所大学的相关专家教授,及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调查问卷包括“创业青年个人与企业基本情况”“公益创业历程”“公益创业现状”“对青年进行公益创业的看法与建议”4个部分。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调研报告将公益创业界定为创办社会企业,即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经营活动为手段的创新创业组织。
8
“《报告》首次提出了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提出的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标准及评价基础指标,主要包括:创业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创业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创业的规模和有效性;运作模式与可推广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并进行了详细解读。”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张坤表示,相信这个标准或评价基础指标并不完善,但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标准及评价基础指标的提出完善了中国公益创业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无论从理论探讨还是实践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9
“青年恒好”是由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与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一个关心、关注青年成长、成才,服务、扶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开放性公益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意、创业实践,引导大学生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10
材料三: 在近日举行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成果发布会上,首个《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发布。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是我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公益创业组织领导人或者创始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30岁,占受访者的88%。
11
公益创业因其双重属性,比一般创业要艰难得多。大部分公益创业组织的存在以社会使命为前提。在参与调查的144个公益创业项目中,有119个公益创业组织把社会使命或环境保护作为创业主题。72%的公益创业青年认为,与传统的商业企业相比,公益创业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调查发现,公益创业较为活跃的地区主要为北上广等大中城市,这一方面得益于这些城市的政府对公益创业的积极引导和扶持,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紧密关系,相应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教授发现,我国青年公益创业中存在公益创业组织小微化、创业主体弱势化、公益创业组织市场化运作效率低、可持续发展性不强等问题。
公益创业青年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创业扶持?调研显示,资金支持占80%,公益孵化基地占59%,税费减免占54%。
13
材料四: 本报讯7月30日,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中期成果发布 会在北京举行。公益创业,指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 造性融合的过程。自今年3月19日启动之后,“青年恒好”历经4个 月,通过全国100多所高校、公益组织、媒体的推荐,以及公益创业 青年的自荐,共征集到350多个公益创业项目和150多名优秀的公益创 业青年。目前的中国,众多致力于公益创业的年轻人正在用商业手段 解决社会“痛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此次活动中的公益创业项目 涉及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如关爱空巢老人、组织农村留守妇女组成
14
编织团队、公益人才培训和项目对接、公益法律咨询、帮助贫困儿童实现梦想、关爱自闭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再就业和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等。这些项目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也源于公益创业的社会责任感。
15
考向一 筛选并整合信息 考题一: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异同。(6分)
16
【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 题干信息 我的解读 材料一和材料二 确定了搜索范围 报道的侧重点 有哪些异同 确定了概括的角度,既要概括相同点,又 要归纳不同点 分值为6分 一般回答三个要点,每点2分
17
【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 (1)速读文本,分层概括两则材料的大意。 材料一: 第1自然段:交代了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第2、3、5自然段:介绍了青年恒好的活动流程、成果亮点。 第4、6自然段:介绍了青年恒好对青年创业的扶持。
18
材料二: 第1自然段:交代青年恒好《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发布会在 京举行。 第2自然段:介绍了青年恒好《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的针对 对象、撰写人、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公益创业标准及评价基础指标。 第4自然段:介绍了青年恒好对青年公益创业的重要作用。 (2)比较大意,即可概括出两则材料报道侧重点的异同。
19
请根据以上分析组织答案:相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分) 不同点: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分) 都对青年恒好创业活动的相 关成果进行了报道。 都指出了青年恒好对青年公益创业的重要作 用。 从青年恒好的活动流程、成果亮点、扶持青年创 业等多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青年恒好的活动及公益创业的作用。 着重对青年恒好《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的 针对对象、撰写人、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公益创业标准及评价基础指 标等进行了报道。
20
【评自己】根据下面的评分依据,看看你的答案得了几分,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评分依据】 (1)共6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 (2)相同点紧扣“青年恒好创业活动的相关成果”和“对青年公益创业的重要作用”作答,每点1分 (3)分别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各2分
21
【评他人】看看下面的答案能得几分,并说明理由,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现场答案 得分: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相同点,只答出了“都 报道了青年恒好创业活动的各 项成果”一个要点,得1分; 不同点,材料一概括准确,得 2分,材料二漏掉要点,得1分
22
【评后反思】请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之处打上“√”,想想怎么办。
1.筛选整合信息时出现遗漏要点的问题。( ) 2.筛选整合信息时出现要点不准的问题。( )
23
【突破瓶颈】 跳出新闻筛选整合信息题两个失分点 1.筛选整合信息时,遗漏要点怎么办 要解决新闻筛选信息题遗漏要点的问题,需要按步骤规范答题。 第一步:整体感知,捕捉信息 在通读全文时,将文本中的基本信息和难以理解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然后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进而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
24
在通读之后要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新闻的基本观点,弄清新闻的主体内容,明白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发生了与何人相关的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第二步:审清题意,锁定区间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题读文,分析题干,弄清题目的要求,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进而有方向地准确捕捉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做题时不管源信息有多少,在阅读时都要把它们“圈”起来,以备筛选之用。
25
【特别提醒】 由于新闻文本的独特性,其主要信息源一般位于标题、导语和穿插的背景介绍等地方,抓住这些关键性的段落或词语,就能找到所需信息,从而为筛选做好准备。
26
第三步:披沙拣金,摘取重点 “筛选”是解题的关键步骤,“筛选”的对象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区间内的重要信息。有以下两种情况: (1)理解性筛选 在阅读时,按照一定标准去粗取精,去次留主,筛选出重要信息。
27
【特别提醒】 不同信息的判断标准
28
(2)检索式筛选 按照一定要求,迅速挑选出相关语言材料,这种筛选和阅读速度及阅读注意度相关,在答题时可以一边看题一边读文。 第四步:求同存异,整合提炼 整合信息就是把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归类、概括,进行一定的理性提升,以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
29
2.筛选整合信息时,要点不准怎么办 (1)摘引语句法 根据题旨要求选择与原文相关语句,筛选出其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 (2)提炼重组法 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短语和句子提示信息以及关键内容隐含其间的文字,按一定要求概括出其大意。经过这样的整合,就很容易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0
【对点训练】 (2015·哈尔滨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1
目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对“经典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32
材料二: 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 赵汀阳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33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
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 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 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 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 一个小角色而已。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 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 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具体到巴赫,我 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
34
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那孔子呢?假如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
35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36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
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 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 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我们 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们可能会 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 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 不是完全的断裂,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 的机会。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
37
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方法论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38
材料三: 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杨立华 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39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点。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
40
今天参加“经典与解释”这套书的座谈会,我也是被震惊到了。
这套古典学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 又比如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 感触最深的是,刘小枫老师和甘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特别关注的 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我对这个“养”字有特别深的感触。读书人 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养。你阅读 《论语》,阅读《老子》,阅读《孟子》《庄子》《周易》这样一些 经典,或者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
41
你的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而且,
对于读书人,心智的养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说它指向另外一个目 的。我们看《论语》,全书第一个字就是“学”——当然你跟我强调 是“子”我也认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智的喜悦不是 其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了学 术生产者,而不再是读书人,不再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 心智的快乐,那是十分遗憾的。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 不能说那样的学术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至少觉得,少了“养”这个 字,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了然于心的那
42
样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些
都没有了,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阅读经典的过 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是在“养”字当中成 长,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度,而不是用今天的习惯去简单地解读他 们。从“经典与解释”这套书,我看到了向伟大的心智致敬这样的努 力,我觉得这种努力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田余庆先生去世以后,我去 拜别田先生,回到家里就把田先生的书拿出来再读,真是非常感慨,
43
从书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我想,我们今天讨论古今之变,或者中西之变,各种各样所谓的断裂,而最大的断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断裂。如果将来我们心智的高度能够得到提升的话,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断裂还是有价值的。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44
问题1:阅读三则材料,概括说明“经典与解释”丛书的主要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解答本题,首先锁定信息区间,纵观三则材料可知,本题的信息区间主要在材料一和材料三。其次,提取关键词,再作具体分析。
45
请你组织答案:从材料一可得出以下三点:(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历时时间长,规模 大。这套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专注学术和经典。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重返古典,把握中 西学术源流”。 影响深远。丛书的学术主张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 产生了深远影响。
46
从材料三可得出以下两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点1分) 内涵丰富。这套丛书承载了很多东 西,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 的思考和期盼等。 编者在丛书中更关注培养读书人的心智。
47
问题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赵汀阳和杨立华谈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解答此题,要通读两则材料,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述出来即可。
48
请你组织答案:(1)赵汀阳谈论的侧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立华谈论的侧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点3分) 谈论他眼中的经典,经 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中国经典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 谈论他对赵汀阳先生的观点的看法,对 “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如何解读经典等。
49
问题3: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答题区间,找到“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这句话的位置。这句话在材料三的第四段。然后扣着如何“养”心智,从这句话的上下文中筛选整合信息作答。可从“阅读经典”“读书目的”“读书的快乐”“做学问的态度”等方面作答。作答时一定要分点分条,且每点都有侧重的角度。
50
请你组织答案:(1)从阅读经典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读书目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读书的快乐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多阅读经典。阅读《论 语》、《周易》等经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心智会 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 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而 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个目的。 作为读书人,不要仅仅是学术生产者,要 更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
51
(4)从做学问的态度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点2分) 做学问时,读书人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 淡定,要有一种对事态了然于心的态度,要有一种超然于功利之上、 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培养心智。
52
提示学生回顾一下,解题过程中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53
考向二 探究 考题二: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活动的。(6分)
54
【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
55
【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 材料一:从“这些年轻人带着一颗公益心……其中不少人已经找到了 良好的商业模式”可得出中国青年公益活动能够促使青年积极致力于 公益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材料三:从“这一方面得益于这些城市的政府对公益创业的积极引导 和扶持,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可得出中国青年公益活动需要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56
材料四:从“目前的中国,众多致力于公益创业的年轻人正在用商业
手段解决社会‘痛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这些项目应社会需要 而产生,也源于公益创业的社会责任感”可得出中国青年公益活动是 基于社会的需求产生的,源于社会责任感,创业时可把视野投向弱势 群体。
57
请根据以上分析组织答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群 体是在校大学生,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活动能够促使青年积极致力于 公益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活动需要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好地促进公 益事业的发展。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活动是基于社会的需 求产生的,源于社会责任感,创业时可把视野投向弱势群体,解决 社会“痛点”。
58
【评自己】根据下面的评分依据,看看你的答案得了几分,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评分依据】 (1)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2)第一点紧扣“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活动能够促使青年积极致力于公益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作答,第二点紧扣“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政策、资金的支持”作答,第三点紧扣“社会责任感,创业时可把视野投向弱势群体”作答
59
【评他人】看看下面的答案能得几分,并说明理由,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现场答案一 得分: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分 该答案第①点依据材 料一得出正确的观点,得2 分;第②③点脱离文本自由 发挥,得0分
60
现场答案二 得分: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分 该答案第①点依据材料 一得出正确的观点,得2分; 第②点依据材料三得出正确的 观点,得2分;第③点不符合原 文意思,得0分
61
【评后反思】请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之处打上“√”,想想怎么办。
1.不知如何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 ) 2.不知如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
62
【突破瓶颈】 突破新闻探究题的两个失分短板 1.不知如何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怎么办 此类题型要想得满分,需要“两原则”和“三技巧” (1)“两原则” 原则一:注意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 新闻作品强调客观性理念,主张“用事实说话”。新闻采取事实客观报道的方式,但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作者的立场,同时,也反映了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其观点是隐形的、含蓄的。答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作者“要说的话”及其所报道的倾向性。
63
原则二:注意新闻价值和功能的多样性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此外还有教育功能、宣传功能、服务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等。在分析新闻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时,要考虑其多样性。 (2)“三技巧” 技巧一:找准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技巧二:对观点和倾向解读要有个性。 技巧三:评价要尊重文本,尊重事实。
64
2.不知如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怎么办 (1)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准确、有个性。 (2)紧扣文本进行概括,并适当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做出适当的个人解读。既要入乎文内,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又要出乎文外。“深入慎出”,理解命题者的意图,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65
(3)适当总结,得出结论。提示:采用“总—分—总”式,注意多角度、多层次,用语简明、规范。
对于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题。首先需要对每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从材料中提炼出主要的信息要点。其次,把上面提炼的要点再加以分析,筛选,寻找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共同特点。最后,组织语言,规范表达。
66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67
材料一: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 “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迎园中学一位教师表示,“学生不但特别喜欢读自己同学的作品,而且也积极写作投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起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良好效果。”
68
与这种课下开设公众号不同的是,有更大胆的老师,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请”进了课堂。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69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诺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按手机,但起码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不再是‘低头族’,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华君表示,“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70
材料二: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71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72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73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74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75
互联网将覆盖并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互联网+”时代,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与应对策略?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解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联系现实,具体阐释。
76
请你组织答案:(1)表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阐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其他方面,如学习、工作、娱乐等角度谈均可。观点2分,具体 阐释6分) 互联网将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 顺应潮流是各领域相关人士的必然选择。 以教育为例,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 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 教师要跟上时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教育者应 保持冷静和理性,牢记自身的宗旨。
77
提示学生回顾一下,解题过程中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