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6章 服务要素贸易与服务产品贸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6章 服务要素贸易与服务产品贸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章 服务要素贸易与服务产品贸易

2 第一节 Deardorff模型 假设: 1、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2×2×2”Heckscher-Ohlin(H-O)模型(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一种产品是货物、另一种产品是服务) 1、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有些服务,如运输、保险或法律服务,仅仅是为了使国际货物贸易变得可能而提供的。

3

4 2、要素流动下的服务贸易 传统意义上的某些服务往往被看成是非贸易品,比如,巴黎“钱之旅”提供的独家三星级餐饮服务无法在柏林享用。
但一般都承认生产要素可以跨国移动。若假设:“钱之旅”餐饮服务需要两种因素,熟练劳动力(厨师)和非熟练劳动力(服务员们)法国有丰富的熟练劳动力,且该项服务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部门。这样,在闭关自守情况下,“钱之旅”提供的服务价格将会较高。 然而,一旦允许厨师跨国移动,法国厨师可能到纽约并与当地充裕的非熟练劳动力结合,就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餐饮服务。显然,这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因为实际进行贸易的不是这种三星级餐饮服务,而是服务的生产要素之一——厨师。

5 3、无要素流动的服务贸易 假设: (a) A和B两国; (b) 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为贸易品x,一种为非贸易品s;
(c) 两国对两种产品的需求一致; (d)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需要两种要素——劳动L和管理M,M即使不可移动,也能进行国际贸易,因为一个经理可通过电话和传真等通讯工具控制千里之外的生产活动。

6 若在闭关自守情形下,A国的服务价格低于B国的服务价格,而诱发价格差异的情形可能有三种:
情形1:A国的M充裕,且s属于M密集型服务部门的产品; 情形2:A国的L充裕,且s属于L密集型服务部门的产品; 情形3:A国在s的生产中具有希克斯中性技术优势,即在M与L投入不变情况下,使产出倍增,从而产生技术差异。

7 若实现自由贸易 情形1: A国将出口M,进口x; 情形2:是A国出口x,进口M。
这两种情况与比较优势原理相符,因为此时考虑的是可贸易品x和管理要素M的价格,而不是x和s的价格,显然,要素禀赋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模式。 情形3:在闭关自守状态下,A国管理者以x衡量的工资额将比B国同行高,但低于A国技术优势所要求的工资额,允许贸易将使A国的管理者向B国s的生产提供管理服务,这意味着要素价格较高的一方也可能成为该要素的净出口国,这与比较优势原理相矛盾。迪氏对此解释是,问题的关键在于A、B两国的管理者工资差异没有完全体现技术差异。

8 第二节 Jones-Ruane模型 一、预备知识 1、李嘉图模型 技术或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导致两国贸易的主因。 本国(H) 外国(F)
要素—劳动(L) 产品: y1 y2 本国(H) 要素—劳动(L*) y*1 y*2 外国(F) 本国在产品1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外国则在产品2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技术或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导致两国贸易的主因。

9 2、H-O基本模型的四大定理 Rybczynski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Stolper-Samuelson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简称SS定理) HOS定理(Heckscher-Ohlin-Samuelson Theorem)(又称要素禀赋定理,factor abundance theorem)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简称FPE定理)

10 2、特定要素模型(RV模型) 本国(H) 外国(F) 2产品: y1(劳动密集型) y*1(劳动密集型) y2(资本密集型)
aiL=a*iL aiK=a*iK 2产品: y1(劳动密集型) y2(资本密集型) 流动要素:L 特定要素:K 产品1的特定要素K1 产品2的特定要素K2 本国(H) y*1(劳动密集型) y*2(资本密集型) 流动要素:L* 特定要素:K* 产品1的特定要素K*1 产品2的特定要素K*2 外国(F)

11 RV模型框架下的Stolper-Samuelson定理:一种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另一种产品价格不变)将提高该产品特定要素的实际报酬,同时降低另一种产品特定要素的实际报酬,但对流动要素——劳动的实际报酬的影响则不确定。 RV模型框架下的Rybczynski定理:一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增加(另一个部门特定要素不变)将提高该部门的产出(但小于该部门特定要素的增加幅度),同时降低另一个部门的产出。流动要素——劳动禀赋的增加将提高两个部门的产出。 RV模型框架下的HOS定理: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的特定要素的产品。这把一国的特定要素丰裕度与其贸易格局联系起来。 结合前面的修正了SS定理和HOS定理,可知: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因贸易而受益,与进口竞争的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流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则不确定。

12 二、Jones-Ruane模型 本国(H) 外国(F)或ROW 2产品: 特定要素模型 制成品 2要素: 服务:xs 服务:xs*
流动要素:L* 特定要素:K* 流动要素:L 特定要素:K 2产品: 制成品 服务:xs 本国(H) 服务:xs* 外国(F)或ROW 服务部门使用的特定要素为服务要素(service factor);所研究的国家为小国经济,是国际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价格接受者;本国与外国存在技术上和相对要素禀赋上的差异。

13 本国(小国)工资率的决定及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决定
劳动为流动要素,部门间工资率相等;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价格等于其单位成本,因因此,开放条件下: 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不变 当工资率w被确定而为常数时,与服务产品价格上升相匹配的是服务要素报酬更大比例的上升:放大效应

14 图6-1 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市场的均衡与调整:贸易模式选择的影响(A)
服务要素(特定要素)的世界报酬率与服务产品的世界价格 本国在服务生产上相对于制造业拥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本国在服务部门上的技术比较优势是否意味着,一旦允许服务部门贸易,本国将要么出口服务产品(封闭价格较低),要么从外国吸引服务要素(封闭价格较高)? 这取决于贸易前本国rS和pS的位置 如果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C,则由此决定图左边轨迹线上的C点。这样本国在服务生产上的技术比较优势既反映在其服务产品的相对较低成本(pS(C)<p*S),也反映在服务要素的相对较高报酬上(rS(C)>r*S)。这意味着,允许服务要素贸易或服务产品贸易,本国将因此而获益。 图6-1 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市场的均衡与调整:贸易模式选择的影响(A)

15 服务要素贸易与服务产品贸易的选择 (取决于本国封闭经济下的初始均衡点)
(1)假定本国封闭经济下的初始均衡点为上图中的C和C(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服务要素价格相对较高): 本国服务出口增加量 本国选择服务产品贸易(封闭时服务价格较低)所获得的好处:国内服务供给从C扩大到E点 外国服务特定要素流入量 本国开放服务要素贸易(封闭时服务要素价格较高)所获得的好处:国内服务供给从C扩大到B点

16 结论1: 对于封闭状态下“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服务要素价格相对较高”的本国来说,是开放服务产品贸易还是开放服务要素贸易,取决于上面两公式的大小。如果图左边点C更靠近下面的B点,则开放服务产品贸易将获益更多;如果点C更靠近上面的E点,则开放服务要素贸易将获益更多。 相同点:在两种情况下,本国的服务产出都将扩大; 不同点:在服务产品贸易情况下,服务产出的扩大导致本国服务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沿着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消费者被迫减少服务需求数量。服务产品贸易使得本国服务最终价格与世界价格相等,但提高了本国服务要素的收益。 而在服务要素贸易(通过提供开业权)情况下,服务产出的扩大导致本国服务价格下降,本国服务要素价格降至世界水平,但扩大了本国服务产品价格与外国服务产品价格之间的差异。

17 (2)假定本国封闭经济下的初始均衡点为下图中的C点(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服务要素价格也相对较低即本国服务要素相对丰裕):
服务要素(特定要素)的世界报酬率与服务产品的世界价格 本国初始均衡点 图6-2 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市场的均衡与调整:贸易模式选择的影响(B) C点更靠近B点(若允许要素贸易,则rS=r*S),而C点离E点较远(该点处的服务产品世界价格为p*S)。允许服务要素贸易将导致本国的服务要素外流,使得图6-2右边供给曲线左移,非贸易的服务部门的价格与产出将沿着需求曲线从点C移至B。因此,开放服务要素市场,导致服务产出的下降,但这一产出的下降提高了本国的实际收入,因为外流的每单位服务要素在国外获得的收入(r*S)要大于外流前在国内获得的收入(rS)。

18 假定世界价格的组合点( r*S, p*S)位于B点,本国封闭经济下的初始均衡点为下图中的C点(本国的技术与外国相同,但服务要素禀赋相对丰裕。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服务要素价格也相对较低):
服务要素(特定要素)的世界报酬率与服务产品的世界价格 本国初始均衡点 图6-2 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市场的均衡与调整:贸易模式选择的影响(B) 结论2:本国与外国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超过在技术上的差异,是双重的:(1)服务要素贸易引起的本国服务部门的产出变化方向与服务产品贸易引起的本国服务部门产出的变化方向相反。(2)如果假定本国在服务生产方面具有技术比较优势,那么使得服务部门扩张的开放选择将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19 完全自由贸易 图6-3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

20 国内收入分配 虽然本国作为整体开放服务要素贸易或服务产品贸易或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将获益,但各要素之间的收益分配却是不同的。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基本结论进行推理。

21 Jones-Ruane模型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
第一,政府在考虑开放服务贸易(选择开放服务产品贸易,还是服务要素贸易,还是完全自由贸易)时,仅仅比较本国封闭经济下的服务产品与服务要素的国内外价格是不够的,还应该确定本国在服务部门是拥有技术比较优势还是存在劣势。 第二,不同的服务贸易开放选择会对要素收益产生不同影响,即存在收入分配效应。因此,政府在选择开放形式与开放顺序时将面临公平与效率的权衡,这将取决于政府的收入分配目标。

22 第三节 服务产品价格与服务要素报酬 1、Kravis, Heston, and Summers的研究
Kravis, Heston, and Summers(1982)表明,服务相对于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国家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与实际人均收入的差异正相关。这些解释都是基于要素生产率或技术的跨国差异,其实质是,服务生产中要素生产率的国际差异比商品生产中要素生产率的国际差异要小。随着国际贸易使商品价格在国际范围内均等化,那些总体上具有相对较低要素生产率(因而较低实际人均收入)的国家,在服务生产方面将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其服务价格也因此相对较低。这种解释被Falvey and Gemmell(1996)称为“要素生产率假说”(factor productivity hypothesis,FPH)。当初,这种解释是在李嘉图式的单一要素模型中以劳动生产率的形式表述的,后来Bhagwati(1984)将其扩展至多要素模型。不过,Bhagwati认为,要素禀赋差异足以解释服务价格差异现象。

23 2、国际服务价格差异模型(Bhagwati)
认为,拥有较大规模要素禀赋的国家将具有较高的服务价格和较高的实际人均收入(其他条件不变,尤其是对于给定的人口,以及排除这些要素被相对密集性地服务生产这种情况)。

24 图4-7 Bhagwati“两要素-两国-三种产品”的一般均衡模型
O Q XR =XP 要素L 要素K   YR =YP SR =SP 图4-7 Bhagwati“两要素-两国-三种产品”的一般均衡模型

25 图4-8 Bhagwati“要素禀赋差异假说”:对国际服务价格差异的解释
B E SR =SP XR =XP YR =YP R C D O (a) 要素L 要素K (K/L)P XR R SKR P O (b) 要素L 要素K YR =YP XP 图4-8 Bhagwati“要素禀赋差异假说”:对国际服务价格差异的解释

26 Bhagwati也承认,在他的模型中,穷国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商品部门高,这似乎与现实情况相悖。

27 3.悖论 例子:中国是一个拥有大量低技能劳动力的国家,如果 出口密集使用低技能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则会增加低技 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同时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 资,因此贸易有助于缩小不同劳动者之间工资差距;相 反地,美国是一个拥有大量高技能劳动力的国家,如果 出口密集使用高技能劳动力的产品,则会增加高技能劳 动力的相对工资,同时降低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 实际的情况是,在贸易开放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都下降了,而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却上升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 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28 Feenstra&Hanson(1996)提出外包或者任务贸易(trade in tasks)来解释这个矛盾。
外包的特点是发达国家企业为了应对进口竞 争,将低技能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国家,那么贸易将导致发达企业偏好高技能劳动力,同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行业也偏好高技能劳 动力,这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高技能劳动 力相对工资上升,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下降。

29 Dinopoulos&Segerstrom(1999)提出贸易可以通过研发活动来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机制。
他们指出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投资研发活动。 而研发活动相对于制造环节而言是技术密集型 的,因此贸易自由化会同时增加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扩大高 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

30 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理论提出的研究方法对研究贸易与分配差距的关系也产生了影响。
Egger&Kreickemeier(2009)将效率工资概念融入异质性贸易理论。效率工资的假设认为在高 生产率和高效益公司工作的人应该享有相应的 高工资,因此不同公司所提供的工资应该各有 不同。由于企业异质性,出口企业提供的工资 要比不出口的企业提供的工资更高,因而在贸 易自由化条件下,工资差距就扩大。

31 Helpman,et al(2010)他们将搜寻摩擦、雇主与雇员的谈判以及雇主通过测试雇员来发现哪些人具 有最高生产效率等融入异质性贸易理论中。进而探 讨贸易与分配差距的问题。
他们发现通过测试的高生产率雇员在高生产率的公 司工作获得高报酬,因此这些雇员要比在低生产率 的公司的雇员收入高。在贸易开放条件下,这种效 应被强化了。高生产率企业由于出口获得而外收 入,更愿意通过测试筛选雇员,相反低生产效率企 业由于没有出口而勉强生存,因而其没有经过筛选 的雇员效率更低,从而扩大了工资差距。

32 发达国家对“工作流失与工资被压低”的担心
Grossman & Rossi-Hansberg(2008) 发现外包可能会导致效率提高,这种效率提高对低技能劳动力和高技能 劳动力可能都是有利的,即为一种帕累托改进现象。 具体而言,发达国家的低技能劳动力受益于生产率的提 高。发达国家国将一部分低技能任务转移到国外,使得 国内低技能劳动力可以专注于其他任务的生产,进一步的劳动分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其劳动收入的增加。

33 Hanson、Mataloni和Slaughter(2003)对美国的实证检验发现,国际服务外包中发包国和接包国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劳动力替代关系。Amiti和Wei(2005a)对英国的实证检验发现,部门水平上的就业增长并非与国际服务外包呈负相关。Amiti和Wei(2005b)对美国的实证检验发现,国际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就业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小的。Mankiw和Swagel(2006)也发现,国际服务业外包对失业的影响非常小。

34 二、Dunning“三优势”理论对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解释
“三优势”(OLI)理论是Du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的核心。这三类优势分别是:所有权优势(ownership-special advantages)、区位优势( location choice advantages)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special advantages)。

35 表6-3 Dunning的“三优势模式”(OLI paradigm)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特许权转让 注:表中“”表示具备该种优势;“0”表示不具备该种优势。

36 1989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the Center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出版《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Services)一书,首次较为系统地将Dunning“三优势”理论运用于服务业领域。

37 表6-4 所有权优势(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特别有关的用*表示)
表6-4 所有权优势(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特别有关的用*表示) 1.产权和/或无形资产优势 产品创新、生产管理、创新能力 组织系统和营销系统* 尚未整理成文的知识;人力资本经验“库”;营销、金融、诀窍等 寻找、取得、使用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控制产品质量和(或)按顾客需要供应定做产品的能力* 商标或品牌信誉* 2.协同管理优势 现有企业的分支机构比新企业具有的优势 主要由于企业规模和公认的地位而具有的优势,如范围经济和专业化经济* 垄断力、较强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利用效率* 拥有利用诸如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数据处理和传送设备等投入的机会* 以较有利条件(如因规模、买方垄断力)获得投入品的能力 拥有独家或有利的进入产品市场的机会* 拥有以边际成本从母公司获得资源的机会 协同供应的经济性(基于生产、购买、销售、财务等协议)* (2)因跨国化而产生的优势 拥有很好的进入国际信息、金融与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和/或对国际市场有更好的了解* 利用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区差异的能力 在不同的货币区和(或)政治形势等环境下分散或降低风险的能力

38 表6-5 区位优势(与服务业跨国公司活动有关的用*表示)
表6-5 区位优势(与服务业跨国公司活动有关的用*表示) 自然资源、人造资源禀赋和市场的空间分布 劳动力、能源、原料、元件、半成品等投入的价格、质量和生产率 国际运输和通讯成本(在服务业中可能极高)* 鼓励和抑制投资的因素(包括业绩要求等) 对服务贸易的人为障碍(如进口管制) 基础设施提供(商业、法律、教育、运输和电讯)* 心理差距(文化差异)* 心理差距(语言、商业、习俗等差异) 信息搜集和解释的集聚经济* R&D、生产及销售的集聚经济 经济制度与政府政策、资源配置的框架 政府对市场和/或市场准入制定的法规*

39 表6-5 内部化优势(与服务业跨国公司活动有关的用*表示)
表6-5 内部化优势(与服务业跨国公司活动有关的用*表示) 避免寻找合作伙伴并与其进行谈判的成本* 避免行使产权的成本 弱化或消除买方所购投入(如技术)的性质和价值的不确定性* 禁止价格歧视的规定 卖方对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质量的保证* 弥补期货市场的不足或缺乏 避免或利用政府干预(如配额、关税、价格管制、税收差异等)* 控制投入(包括技术)的供应和销售条件 控制市场渠道(包括可能被竞争者利用的市场渠道) 使用交叉补贴、掠夺性定价、提前或推迟结汇、转移价格等竞争或反竞争策略

40 服务业跨国公司内部化以及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特别是服务业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下面将通过模型来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内部化问题。

41 图6-4 两种生产方式的成本曲线 a1 a2 E a2′ TC A1 M1 M2 AC MC M1′ M2′ A2 A1′ A2′ a1′
Q 图6-4 两种生产方式的成本曲线

42 图6-6 垂直一体化边界 图6-5 水平一体化边界 π 单位成本 技术复杂程度 C1外部交易成本 C2内部管理成本 (a) (b) π′ π
π 单位成本 图6-5 水平一体化边界 技术复杂程度 C1外部交易成本 C2内部管理成本 (a) (b) π′ π 平均成本 资本专用程度 C2内部管理成本 C1外部交易成本 C2 (a) (b) 图6-6 垂直一体化边界


Download ppt "第6章 服务要素贸易与服务产品贸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