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7章 吸收 传质:在多组分均相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180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7章 吸收 传质:在多组分均相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180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章 吸收 传质:在多组分均相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180页)

2 传质分离过程(相际传质):对于均相物系(单一相),由于内部不存在相界面,各点处的物理性质又完全相同,这时可利用物系中不同组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引入第二相、外加能量造成两相或引入第二相与外加能量并举的手段,使其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即进行相际传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一过程称为传质分离过程。

3 常见的传质操作: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传质推动力: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场或磁场的场强差。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传质过程:扩散过程 传质速率:在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递方向的单位面积传递的物质量,记作N。

4

5 第八章 吸收 第一节 吸收的基本概念 吸收的定义与应用
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267页)。 吸收剂、溶质、惰性气体、吸收液、尾气(净化气) 用途:净化原料气、精制气体产品、分离获得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组分等。

6 吸收的类型(268页) 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 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 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

7 第二节 物理吸收 物理吸收的热力学基础 主要问题:传递过程的方向、极限、推动力。 气-液平衡和亨利定律 气-液平衡 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分压
平衡浓度 相平衡关系

8 吸收物系:气相 + 液相 气体溶质向液相转移的过程:扩散过程 质点转移过程(传质过程)使气液两相溶质浓度发生改变,因此通过浓度的变化来衡量传质过程进行的程度和传质速率的大小(浓度变化的快慢)。

9 气体吸收实质上是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当液相达到饱和时的浓度即为溶解度,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此时,气液两相中的溶质都保持一定的浓度不变,分别称为气相平衡浓度和液相平衡浓度。

10 气液相平衡浓度是相互制约的。达到平衡状态后,当有一方浓度发生变化时都会打破这个平衡,使两者浓度发生变化,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11 当体系温度一定时,以气相中任一个浓度值开始吸收时,液相中都会有一个浓度和它对应,作为平衡浓度。当液相中当前实际浓度低于此值时,表明它可以继续吸收,使浓度增加,直至达到这个平衡浓度为止。

12 反这亦然。对于液相中任一个浓度,也同样有一个气相浓度和它对应作为平衡浓度。当气相中当前实际浓度低于这个浓度时,表明液相可以解吸,气相浓度升高,直至升到平衡浓度。

13

14 亨利定律(269页) 适用于稀溶液,温度一定,总压不大的条件下 亨利定律的其它表示形式

15

16 各常数之间的换算

17 摩尔分数与摩尔比之间的换算

18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判断传质过程的方向 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19 在常压101. 3kPa、温度为25℃时,CO2在水中溶解的亨利系数为1. 66×105kPa,现将含CO2摩尔分数为0
在常压101.3kPa、温度为25℃时,CO2在水中溶解的亨利系数为1.66×105kPa,现将含CO2摩尔分数为0.05的空气与CO2浓度为1.0×10-3kmol/m2的水溶液接触,试:(1)判断传质方向;(2)以分压差和浓度差表示传质推动力;(3)计算逆流接触时空气中CO2的最低含量。

20 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 吸收过程机理 双膜理论 在同一相内存在着浓度分布差异 稳态连续传质:界面、 虚拟膜、扩散过程, 包含全部传质阻力
稳态连续传质:界面、 虚拟膜、扩散过程, 包含全部传质阻力 界面处瞬间相平衡 , 无阻力 主体区域无阻力,充分湍动,无浓度梯度。

21 由此可得

22 总传质速率方程 根据分传质速率方程 根据亨利定律

23 根据双膜理论假设 ,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呈平衡关系。即:

24 由于是稳定传质, 因此 (NA)G=(NA)L=NA 根据等比定律

25 设定 因此有 此方程称为总传质速率方程,其中KG称为气相总传质系数,以气相分压差为推动力。 1/KG为总传质阻力,为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之和。

26 同理,若以液相浓度差为推动力,则有 此方程也称为总传质速率方程,其中KL称为液相总传质系数,以液相浓度差为推动力。 1/KL为总传质阻力
并可知 KG=HKL

27 总传质方程其它表示形式

28

29 传质阻力分析 气膜控制: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 这种控制称为气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气膜。

30 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液膜阻力相对很大,远远大于气膜阻力。
这种控制称为液膜控制,传质总阻力主要集中于液膜。

31 例题 在总压101. 3kPa、20℃条件下,某水溶液中SO2的摩尔分数为0. 65×10-3,与SO2的摩尔分数为0
例题 在总压101.3kPa、20℃条件下,某水溶液中SO2的摩尔分数为0.65×10-3,与SO2的摩尔分数为0.03的空气接触,已知kG=1×10-6kmol/(m2·s·kPa),kL=8×10-6m/s,SO2的亨利系数E=3.55×103kPa,计算: (1)以分压差和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 (2)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和气、液两相传质阻力的相对大小; (3)以摩尔分数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和总传质系数。

32 第四节 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吸收设备工艺简述 低浓度气体吸收:混合气体中溶质浓度5~10%的吸收。
从经济性考虑,吸收最适合于低浓度气体的分离和净化。 吸收操作常用设备:吸收塔 吸收塔种类:板式塔和填料塔 流动方式:并流和逆流

33 逆流操作的优点 当两相进、出口浓度相同时,逆流时的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而且利用气、液两相的密度差,有利于两相的分离。
板式塔和填料塔:板式塔以两块塔板之间的气、液相为对象,进行进出塔板的气、液相物料衡算,并且认为两块塔板之间的气、液相传质推动力和传质系数是相同的;填料塔的传质推动力和传质系数沿塔高是变化的,每一个截面上的传质速率都不同。

34 填料塔计算主要解决问题 塔内任一截面上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吸收剂用量(最小吸收剂用量) 填料塔高度

35 填料塔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全塔物料衡算 假定惰性气体和吸收剂在吸收过程中保持不变
混合气体中溶质气体减少的量等于吸收剂中增加的量。

36 全塔溶质A的物料衡算式: 溶质吸收率(回收率) 由此计算出塔气体组成

37 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截面与塔顶的物料衡算

38 截面与塔底的溶质物料衡算

39 均称为操作线方程,其中qnL/qnG称为液气比。两个操作线方程是等价的。操作线的两个端点为A(X2,Y2)和B(X1,Y1),分别代表塔项和塔底的气液组成。
由此可见,操作线取决于塔顶和塔底的气液组成以及液气比。 操作线上的任一点为操作点。

40

41 吸收剂用量的计算 最大 吸收剂用量 最小吸收剂用量
当操作线平行于竖轴时,X1=X2,即吸收剂从入塔到出塔浓度不变,而只有吸收剂达到无限大用量时,才能实现这种情况。 最小吸收剂用量 当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于点C时,吸收塔出口浓度等于平衡浓度,达到最大,此时吸收剂用量最小。但从传质距离方面考虑,由于传质速率变得很小,使所需要的塔高变得无限高。

42 吸收塔用量的计算 根据全塔物料衡算

43 最小吸收剂用量计算 最小吸收剂用量时, 塔底截面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即

44 吸收剂实际用量一般取最小用量的1.1~2.0倍,即 qnL=(1.1~2.0)qnLmin qnL/qnG=(1.1~2.0)(qnL/qnG)min

45 dqn-经过dh微元填料层传递的溶质A的量, kmol/s。代表在dh微元填料内要达到的传质量。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 基本计算式 以填料塔中dh微元填料层作为研究对象。 dqn-经过dh微元填料层传递的溶质A的量, kmol/s。代表在dh微元填料内要达到的传质量。

46 dn微元填料层内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传质面积的计算 引入一个参数:
a-称为填料层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表示单位体积填料层所能提供的有效传质面积,m2/m3。

47 在dh微元层内的有效传质面积 在dh微元填料层内

48 由此得dh的微分方程 体积传质系数的物理意义 (KYa)称为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s);
(KXa)称为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s) ; 体积传质系数的物理意义 单位传质推动力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填料层内传递的溶质量。

49 对上述方程式积分,可得吸收塔高度的积分式

50 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吸收塔高度的计算式可写成 h=气相传质单元高度×气相传质单元数 =HOG×NOG 其中

51 也可用液相传质单元高度和液相传质单元数表示
h =HOL×NOL

52 传质单元 指通过一定高度的填料层传质,使一相组成的变化恰好等于该段填料中的平均推动力,这样一段填料层的传质称为一个传质单元。 传质单元数 传质过程中所需的传质单元的数目。取决于传质前后气、液相的组成和相平衡关系,与设备的情况无关,其值的大小反映了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传质单元高度 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任务所需要的填料层高度,主要取决于设备情况、物理特性及操作条件等,其值大小反映了填料层传质动力学性能的优劣。

53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操作线方程

54 再根据传质单元数 定义式

55 ΔYm为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

56 吸收因数法 根据操作线方程与平衡线方程 由此得

57 再根据气相传质单元数表达式可得:

58 设定

59 当S=1时,有 当S≠1时,有

60

61 吸收过程的计算类型 设计型计算 操作型计算 给定分离任务和要求,计算完成任务所需的吸收塔高度
给定吸收塔的条件,计算最终的吸收效果,如出塔浓度、吸收剂用量等。

62 计算依据 物料衡算关系 相平衡关系 填料层高度计算式

63 qnL/qnG=(1.1~2.0)(qnL/qnG)min
最小吸收剂用量计算 吸收剂实际用量一般取最小用量的1.1~2.0倍,即 qnL=(1.1~2.0)qnLmin qnL/qnG=(1.1~2.0)(qnL/qnG)min

64

65 吸收的目的是什么? 吸收操作的对象是什么? 吸收的实质是什么? 吸收的推动力是什么? 总传质速率方程

66

67 200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当吸收推动力较小时,需要填料塔高度就会增加。当推动力趋向于0时,需要塔高趋向于无穷大。
因为推动力小,就意味着吸收慢,单位高度内吸收的量很小,欲完成吸收量,只能增加高度,所以当单位高度内吸收的量很小时,就使得吸收塔的高度要无限延伸。          

75


Download ppt "第7章 吸收 传质:在多组分均相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180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