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任务4.5  变频电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任务4.5  变频电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任务4.5  变频电路

2 任务4.5 变频电路 变频器概述 混频电路 混频干扰和失真

3 1.掌握变频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讲导航 教学内容 变频器 混频电路 混频干扰和失真 教学目的 1.掌握变频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2.了解混频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混频干扰和失真的概念

4 教学重点 混频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混频干扰和失真

5 变频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但用于各种超外差式接收机中,而且还用于频率合成器等电路或电子设备中。
§ 变频器概述 变频器的概念:变频(Frequency Conversion)就是将高频已调波经过频率变换,变为固定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已调波。 变频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但用于各种超外差式接收机中,而且还用于频率合成器等电路或电子设备中。

6 具有这种作用的电路称为变频电路或变频器。
一、变频器的作用 在变频过程中,信号的频谱内部结构(即各频率分量的相对振幅和相互间隔)和调制类型(调幅、调频还是调相)保持不变,改变的只是信号的载频。 具有这种作用的电路称为变频电路或变频器。

7 以调幅信号的变频波形和频谱的变化为例说明变频器的作用,见图7-37。
(b) 输出信号 (a) 输入信号 图7-37调幅波变频时的波形和频谱 7

8   经过变频,输出的中频调幅波与输入的高频调幅波的包络形状完全相同。
唯一的差别是载波由高频fc变为中频fI; 或从频谱来看,变频仅把已调波的频谱不失真地由高频位置移到中频位置,而频谱的内部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变频是频谱搬移电路。

9 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1. 变频器的组成框图

10   由非线性器件、本地振荡器和带通滤波器组成。其中非线性器件和带通滤波器合在一起称为混频器。
  本地振荡器:用来产生本振信号ul(t)。   非线性器件:将输入信号us (t)和振信号ul(t)进行混频,以产生新的频率,是变频器的核心元件。   带通滤波器:从各种频率中取出中频信号,同时抑制其它频率信号。

11 fI=fL±fc 上变频或下变频,一般采用下变频.如调幅收音机中频为465KHZ。

12 2.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幂级数分析法) 1)输入信号为高频等幅波 本振信号 非线性器件特性的幂级数展开式为:

13 输入信号us(t)和ul(t)经过非线性器件的作用后;电流I中含有多个频率分量,如下表示:
其中含有差频(fL-fc)及和频(fL+fc)的频率成分(p,q=1),如果滤波器为中心频率等于fI =(fL-fc)的带通滤波器,则它将选出差频成分,同时滤除其他成分,于是就得到变频所需要的中频成分。

14 若非线性器件特性的幂级数展开式只取前三项,则差频(或者和频)分量是由us和ul的相乘项产生的,不难得到电流i中的中频分量

15  注:在实际应用时也可能取i中的和频成分,即把输入高频信号变为频率更高的高中频信号,在频谱上也就是把输入高频信号的频谱从高频位置搬到高中频位置。

16 2)输入信号为调幅波 分析的结果是相同的。若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fI =(fL-fc),通带宽度为2F,则输出的中频电流:
即ii为中频调幅波,其包络形状与输入信号us的包络相同。

17 变频电压增益Auc定义为变频器中频输出电压振幅Uim与高频输入信号电压振幅Usm之比,即:
三、变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变频增益   变频电压增益Auc定义为变频器中频输出电压振幅Uim与高频输入信号电压振幅Usm之比,即:   同样可定义变频功率增益Apc为输出中频信号功率Pi与输入高频信号功率Ps之比。   变频增益越大,接收机的灵敏度就高,但太大将使非线性干扰也大。

18 (2)失真和干扰 变频器的失真有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变频器的非线性干扰有组合频率、交叉调制和互相调制等干扰。
  变频器的失真有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变频器的非线性干扰有组合频率、交叉调制和互相调制等干扰。 所以,对混频器既要求频率特性好,又要求变频器工作在非线性不太严重的区域,使之既能完成频率变换,又能抑制各种干扰。

19 § 4.5.2 混频电路 一、模拟相乘混频器 图7-39 模拟相乘混频器
§ 混频电路    混频电路的种类很多,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模拟相乘混频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三极管混频器。 一、模拟相乘混频器 图7-39 模拟相乘混频器

20 t m U cos ) 1 ( w W + = t m U K ) cos( cos 1 ( 2 w - W + = 分析如下:
ω cos ΩosΩt)c m (1 U K 2 1 c L a Lm sm M + = ) ( z t u ) ( L s M t u K = t m U K ) cos( cos 1 ( 2 c L a Lm sm M w - W + 经中心频率为fI ,带宽为2fc的带通滤波器滤波后得: t m U K ) cos( cos 1 ( 2 c L a Lm sm M w - W + = ) ( I t u t m U I a Im cos ) 1 ( w W + =

21 二、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图7-40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22   其工作原理与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一致,只不过用us、ul分别代替了uΩ、uc。在分析环形混频时,可直接引用环形混频器的分析结果。 在实际运用时经常用到大本振、小输入的情况,本振电压对二极管的工作起着导通和截止的开关作用,则图7-40电路就为开关混频器。

23    uo中的组合频率分量为(2p±1)fL±fc,组合频率大大减小,干扰也就大大减小。 如上图初次级匝数比为2Х1:1,当接上带通滤波器时,可得中频电压为:

24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优点: 电路简单、噪声低、组合频率分量少、 工作频带宽(可工作到微波段)、动态范围大等。因此应用很广。 缺点:变频增益低(小于1)。

25 三极管混频器是利用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实现变频的。
三、三极管混频器   三极管混频器是利用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实现变频的。 优点:具有较高的变频增益。 常用于一般的接收机中。

26 根据管子组态和本振电压注入方式不同,三极管混频器有图7-41所示的四种基本形式。
电路形式:   根据管子组态和本振电压注入方式不同,三极管混频器有图7-41所示的四种基本形式。

27 (a) 基极注入 基极输入 ( b )射极注入 基极输入 (c) 射极注入 射极输入 ( d )基极注入 射极输入
图7-41 三极管混频器的电路形式 (a) 基极注入 基极输入 ( b )射极注入 基极输入 (c) 射极注入 射极输入 ( d )基极注入 射极输入

28  (a)( b )都是共射组态,其增益高,故应用较广; (c)( d )都是共基组态,其频率特性好,一般只用在频率较高的调频接收机中。  ( b )( d )两信号分别接在管子的两极,故两信号影响小; (a)(c)两信号接在管子同一极,故两信号影响大。  (a)( d )本振从基极注入,故所需功率小; ( b )(c)本振从射极注入,故所需功率大。

29   上述四种电路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的混频原理都是相同的。因为不管 uL的注入点和us的输入点不同,实际上uL和us都是串接后加至管子的发射结,利用ic与uBE的非线性关系实现频率变换的。

30 三极管混频器工作波形演示动画请点击

31 由于混频器件特性的非线性,混频器将产生各种干扰和失真。
混频干扰和失真 由于混频器件特性的非线性,混频器将产生各种干扰和失真。 一、干扰 1.组合频率干扰   混频器本身的组合频率中无用频率分量所引起的干扰。 对混频器而言,作用于非线性器件的两个信号为输入信号us(fc)和本振电压uL(fL),则非线性器件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为:

32 fk=±pfL±qfc (p、q=0、1、2、3……)
当有用中频为差频时,即fI=fL-fc或fI=fc-fL,只要存在pfL-qfc=fI或qfc-pfL=fI两种情况,可能会形成干扰,即: pfL-qfc≈±fI

33 这些组合信号频率落在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内,它就与有用信号一起放大后加到检波器上。通过检波器的非线性作用,这些信号与中频信号发生差拍检波,产生音频,在扬声器中以哨叫的形式出现,故这种干扰称为组合频率干扰或干扰哨声。

34 由于接收机前端选择性不好,外界干扰信号窜入而引起的干扰。
2.副波道干扰 由于接收机前端选择性不好,外界干扰信号窜入而引起的干扰。 最强两个的副波道干扰 中频干扰 镜像干扰

35 (1)中频干扰   当干扰频率等于或接近于接收机中频时,如果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够好,干扰电压一旦漏到混频器的输入端,混频器对这种干扰相当于一级(中频)放大器, 从而将干扰放大,并顺利地通过其后各级电路,就会在检波器中与中频信号发生差拍检波,产生音频哨叫,形成干扰。 fn≈fI

36 (2)镜像干扰   设混频器中fL>fc,当外来干扰频率fn=fL+fI时,un与uL共同作用在混频器输入端,也会产生差频fn-fL=fI,从而在接收机输出端听到干扰电台的声音。 图7-44 镜像干扰

37 由于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都是信号频率fc或干扰频率fn与本振频率fL经过混频的非线性变换后,产生接近中频fI的分量而引起的,因此这类干扰是混频器特有的。
要抑制中频干扰和镜像干扰,必须提高混频器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38 二、失真 1.交叉失真   当有用信号电压和干扰电压同时作用在混频器的输入端时,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使输出中频信号的包络上叠加有干扰电压的包络,造成有用信号的失真,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调制失真。

39 特点:在有用信号存在时,有干扰电压的包络存在,一旦有用信号消失,干扰电压的包络也随之消失。
  交叉调制失真是由于非线性特性中的三次以上的非线性项产生的,并且与干扰电压的振幅平方成正比,而与频率无关。 特点:在有用信号存在时,有干扰电压的包络存在,一旦有用信号消失,干扰电压的包络也随之消失。

40  抑制交叉失真的措施: 1)提高混频器前级的选择性,尽量减小干扰信号; 2)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合适的工作状态,使混频器的非线性高次方项尽可能小; 3)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平衡混频器和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41   2.互调失真   当混频器输入端有两个干扰电压同时作用时,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这两个干扰电压与本振电压相互作用,会产生接近中频的组合频率分量,并能通过中频放大器,在输出端形成干扰信号。

42   互调失真也是由器件特性的幂级数展开式中三次或更高次项产生的,其两个干扰频率和信号频率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它不同于交调失真。
例如:当接到2.4MHz的有用信号时,频率为1.5MHz和0.9MHz的两个电台(此时它们为干扰信号)因接收机前端电路选择性不好也进入混频器的输入端,它们的和频也为2.4MHz,从而产生互调失真。

43 3.减小干扰和失真的措施 (1)混频器的干扰和失真程度与干扰信号的大小有关,因此提高混频器前端电路的选择性(如天线回路和高放级的选择性),可有效地减小干扰和失真的影响。

44  (2)采用高中频,则镜象频率、中频频率和某些副波道干扰的频率离开有用信号频率很远,混频器前端电路很容易将它们滤除,故可基本上抑制镜象干扰、中频干扰和某些副波道干扰。因此,在近代短波通信接收机中,广泛采用高中频,同时混频后的中频放大器,相应采用晶体滤波器作为它的中频滤波网络,以克服高中频带来的选择性差的缺点。

45 (3)适当减小混频器有用信号的幅度,以减小组合频率干扰和包络失真。但是,若有用信号幅度太小,则影响电路的信噪比,因此选择时要慎重。
 (3)适当减小混频器有用信号的幅度,以减小组合频率干扰和包络失真。但是,若有用信号幅度太小,则影响电路的信噪比,因此选择时要慎重。

46  (4)选择模拟乘法器和场效应管作为混频器件,可减小输出的组合频率数目,并消除其特性中的三次或更高次非线性项,可有效地减小或抑制干扰和失真;或者合理选择混频管的工作点,使其主要工作在器件特性的二次方区域,也可减小干扰和失真。这种办法只能减小组合频率干扰,不能减小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47  (5)采用平衡混频器、环形混频器和开关混频器,或让混频管工作在线性时变状态,可大大减小组合频率分量,也就减小了干扰和失真。

48 本讲小结 1.变频器的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转换成固定的中频已调波。
  变频器的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转换成固定的中频已调波。  2.变频器由非线性器件、本地振荡器、滤波器三部分组成;它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变频增益、失真和干扰等。    3.混频器的主要类型有模拟相乘混频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三极管混频器 4.混频器的干扰和失真主要有组合频率干扰、副波道干扰、交调失真和互调失真等。

49 本讲作业 一中波段调幅超外差收音机,在收听565KHz的电台时,听到频率为1495KHz的强电台干扰,试分析这是何种干扰,并说明这种干扰是如何形成的?


Download ppt "任务4.5  变频电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