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计算机发展史 2 微机发展史 3 单片机与微机 4 单片机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计算机发展史 2 微机发展史 3 单片机与微机 4 单片机应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计算机发展史 2 微机发展史 3 单片机与微机 4 单片机应用
绪 论 第0章 绪 论 1 计算机发展史 2 微机发展史 3 单片机与微机 4 单片机应用

2 1 计算机发展史 它的运算速度不高,却是一个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是以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来划分的。
1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了弹道设计的需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它的运算速度不高,却是一个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是以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来划分的。   返回

3 1 计算机发展史 18000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消耗功率为50KW 占地300平方米 重30吨 价值48万美元。
1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了弹道设计的需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它的运算速度不高,却是一个庞然大物。 18000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消耗功率为50KW 占地300平方米 重30吨 价值48万美元。 返回

4 1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了弹道设计的需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它的运算速度不高,却是一个庞然大物。
1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了弹道设计的需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它的运算速度不高,却是一个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是以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来划分的。   年 代 电 子 器 件 应 用 范 围 电子管 科研院校进行科学运算 晶体管 工矿企业、机关事务进行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 SSI、MSI 出现了小型机 1971-- LSI、VLSI 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微机 返回

5 2 微机发展史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三代:高、中档8位微处理器 第四代:16及低档32位微处理器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三代:高、中档8位微处理器 第四代:16及低档32位微处理器 第五代:高档32位微处理器 返回

6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三代:高、中档8位微处理器 第四代:16及低档32位微处理器 第五代:高档32位微处理器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以其为核心组成了一台高级袖珍计算机。随后出现的Intel4040,是第一片通用的4位微处理器。 1972年,Intel8008,8位,集成度约2000管/片,时钟频率1MHz。 返回

7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三代:高、中档8位微处理器 第四代:16及低档32位微处理器 第五代:高档32位微处理器 1973年~1974年,Intel8008、M6800、Rockwell6502,8位,集成度5000管/片,时钟频率2~4MHz。 这一时期,微处理器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组成微机系统的其它部件也愈来愈齐全,系统朝着提高集成度、提高功能与速度,减少组成系统所需的芯片数量的方向发展。 返回

8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三代:高、中档8位微处理器 第四代:16及低档32位微处理器 第五代:高档32位微处理器 1975年~1976年,Z-80,Intel8085,8位,时钟频率2~4MHz,集成度约10000管/片。 出现了一系列单片机。 返回

9 1978年,Intel首次推出16位处理器8086(时钟频率达到4~8MHz),80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地址总线为20位,可直接访问1MB内存单元。
1985年,Intel又推出了32位处理器80386(时钟频率为20MHZ),该芯片的内外部数据线及地址总线都是32位,可访问4GB内存,并支持分页机制。 1989年推出了80486(时钟频率为30~40MHz),集成度达到15万~50万管/片(168个脚),甚至上百万管/片,因此被称为超级微型机。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三代:高、中档8位微处理器 第四代:16及低档32位微处理器 第五代:高档32位微处理器 返回

10 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新一代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奔腾),Pentium的速度比80486快数倍。AMD和Cyrix推出了与Pentium兼容的处理器K5和6x86,获得了少部分的市场份额。 1996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Pro(高能奔腾), Pentium Pro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1997年初,Intel发布了Pentium的改进型号——Pentium MMX(多能奔腾)。兼容CPU厂商在这段时间也相继推出了多款产品来与Pentium MMX竞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AMD的K6。 1997年推出了PⅡ。PⅡ是对Pentium Pro的改进,因为其核心结构与Pentium Pro类似,但加快了16位指令的执行速度,且支持MMX指令集。 1998年推出了赛扬(Celeron)PⅡ的二级缓存以及其它可以省略的东西,从而将价格降了下来。 1999年又推出了开发代号为Coppermine的PⅢ,该芯片大大加强CPU在三维图像和浮点运算方面的能力。 2000年3月底,Intel又推出了566MHz和600MHz的赛扬Ⅱ(也叫Coppermine-128kB)。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三代:高、中档8位微处理器 第四代:16及低档32位微处理器 第五代:高档32位微处理器 返回

11 3 单片机与微机 微机组成: 3 单片机组成: 1 计算机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 单片机与微机 1 计算机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微机组成: CPU、存储器、I/O 口、AB,DB,CB三总线、外设 3 单片机组成: 集成了组成微机的CPU、存储器、I/O口以及其他辅助电路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12 微型计算机可以分成通用微型计算机和单片微处理器两大类。
(1) 通用微型计算机主要进行科学运算、经济管理、优化及辅助设计等等 在这类应用中,使用者不必深入到机器内部,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只要了解机器的操作系统和用高级语言编程,以及学会使用一些实用程序即可。 (2)单片微处理器的用途是利用单片机体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等特点,将其与专业设备融为一体,形成智能系统,如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测量系统、自动化通信系统、专用数字处理系统等。 在这类应用中,使用者除了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外(专用设备性能),还要了解微机的硬件结构、用汇编语言编程、微机与专用设备的连接等。 微机的硬件结构、用汇编语言编程、微机与专用设备的连接等就是本课要讲述的内容。 返回

13 4 单片机应用 2.单片机在工业测控中的应用。 3.单片机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1.单片机在机、电、仪等智能产品中的应用。 返回
4 单片机应用 1.单片机在机、电、仪等智能产品中的应用。 2.单片机在工业测控中的应用。 3.单片机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数字式测角仪 数控车床 医用呼吸机 返回


Download ppt "1 计算机发展史 2 微机发展史 3 单片机与微机 4 单片机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