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深夜的嘉南平原 陳芳明 http://www.flickr.com/photos/takumi412/2875475650/sizes/z/in/photostrea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深夜的嘉南平原 陳芳明 http://www.flickr.com/photos/takumi412/2875475650/sizes/z/in/photostrea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深夜的嘉南平原 陳芳明

2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思故鄉 念故鄉 戀故鄉 人情同然 千古同調

3 動人的故鄉情歌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 第二樂章 Libera Going Home 念故鄉,古典原曲 作詞:李抱忱 黃昏的故鄉

4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 第二樂章 這一樂章是整部交響曲中最為有名的樂章,經常被提出來單獨演奏,其濃烈的鄉愁之情,恰恰是德弗札克本人身處他鄉時,對祖國無限眷戀之情的體現。整個樂隊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區合奏出充滿哀傷氣氛的幾個和弦之後,由英國管獨奏出充滿奇異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題,弦樂以簡單的和弦作為伴奏,這就是本樂章的第一主題,此部分被譽為所有交響曲中最為動人的慢板樂章。 這充滿無限鄉愁的美麗旋律,曾被後人填上歌詞,而改編成為一首名叫《戀故鄉》的歌曲,並在美國廣泛流傳、家喻戶曉。

5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 第二樂章

6 Antonin Dvorak 9th Symphony
Antonin Dvorak 9th Symphony. The story is told that Dvorak first heard this tune sung by the slaves during his trip to America. He then returned to Czechoslovakia and composed the New World Symphony, which included this melody, as part of his impressions of the 'New World.' 

7 "Going Home" Going home, going home, I'm just going home
"Going Home"  Going home, going home,  I'm just going home.  Quiet-like, slip away-  I'll be going home.  It's not far, just close by;  Jesus is the Door;  Work all done, laid aside,  Fear and grief no more.  Friends are there, waiting now.  He is waiting, too.  See His smile! See His hand!  He will lead me through. 

8 Morning Star lights the way;  Restless dream all done;  Shadows gone, break of day,  Life has just begun.  Every tear wiped away,  Pain and sickness gone;  Wide awake there with Him!  Peace goes on and on!  Going home, going home,  I'll be going home.  See the Light! See the Sun!  I'm just going home.

9 念故鄉,古典原曲 作詞:李抱忱, ~ 。 作曲:德佛札克, ~ re key karaoke created by Meng-Hsi Chiu , 念 故 鄉 念 故 鄉 故 鄉 真 可 愛 天 甚 清 風 甚 涼 鄉 愁 陣 陣 來

10 故 鄉 人 今 如 何 常 念 念 不 忘 在 他 鄉 一 孤 客 寂 寞 又 淒 涼 我 願 意 回 故 鄉 再 尋 舊 生 活 眾 親 友 聚 一 堂 共 享 從 前 樂 我 願 意 回 故 鄉 再 尋 舊 生 活 眾 親 友 聚 一 堂 共 享 從 前 樂 念 故 鄉 念 故 鄉 故 鄉 真 可 愛 天 甚 清 風 甚 涼 鄉 愁 陣 陣 來

11 念 故 鄉

12 黃昏的故鄉

13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五、文學殿堂~文體源流、比較、延伸 六、妙筆生花~文法修辭成語對聯 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 八、集思廣益~課後問題討論 九、更上一層~延伸閱讀 十、網路資源~本課相關及圖文資料 來源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14 一、知人論世 ~ 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 作者 經歷 生平 求學階段 回目次

15 作者第一段 陳芳明早年流亡海外時期,以施敏輝寫政論,以陳嘉農寫詩和散文,以宋冬陽寫文評。 陳芳明,筆名陳嘉農、宋冬陽、施敏輝等,高雄市人,民國三十六年生。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臺灣大學歷史碩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16 名,是紀念作者第一個書寫的左派人物—蘇新,蘇新在香港的筆名就叫做莊嘉農。
作者第一段補充~1 筆名施敏輝,「施」是感念本名施朝暉的史明;「敏」是彭明敏;「輝」是父親陳隆輝,三人的年齡相仿,都是陳芳明尊敬的長者。陳芳明的自由主義思想最早來自彭明敏,史明則是非常澈底的社會主義者,他們的抵抗精神,對陳芳明影響很大。而宋冬陽,則是為臺灣送來冬天陽光的意思,陳芳明認為美麗島事件後,臺灣一片寒冷,他要送冬天的太陽回臺灣。至於陳嘉農這個筆 名,是紀念作者第一個書寫的左派人物—蘇新,蘇新在香港的筆名就叫做莊嘉農。

17 作者第一段補充~2 然而,陳芳明的分身千萬和可疑身世還不止此,柯劍星、溫萬華、楊俊清、文家期、林見音、楊勝風、顏新文、蘇潔夫,甚至陳仲林、李靜秋、行衣也都是他,在失去國籍的地圖中,他曾說:「自一九八○年以後,我使用了至少十個以上的筆名。埋名隱姓,是這個時代的苦悶象徵。」

18 作者第二段   陳芳明大學時期開始寫作新詩和散文,進入研究所後,除寫作歷史論文外,並從事文學評論。民國六十三年負笈美國攻讀博士,因為受到國際情勢的衝擊,深入思考文學和現實之間的問題,進而投入政治活動。民國六十九年到七十二年為《美麗島週刊》寫下為數可觀的政論文字,也因此被取消國籍,列入黑名單,直到民國七十八年才得以返回臺灣。

19 作者第二段補充~1 開始接觸新詩 陳芳明對文藝產生興趣是在高中時期,高三時,皇冠雜誌上的一首余光中的詩月光光,則帶他進入現代詩的門檻,他在朗讀時發現了節奏和旋律在句子裡暗自流動,孕育了日後無止無盡的嗜詩癖好,當然也決定了他日後對余光中詩超乎尋常的喜愛。

20 作者第二段補充~2 寫作詩和散文 念歷史系的陳芳明徜徉史學領域,也醉心文字。他從文星叢刊上認識到現代文學的一些基本觀念。大一時,他開始寫散文,也寫下生平第一首詩,正式向創作園地開墾,大三時,他和朋友在學校成立水晶詩社,對文學更加著迷,也開始搜求詩集。在整個大學時期,他喜 歡在口袋裡塞一冊詩集,或坐在草地上讓自己的想像飛翔;晚上搭車回宿舍時,他會選擇最後一排靠窗的位子,一面眺望窗外華江大橋的燈光,一面暗誦剛讀的詩句,夢幻的年華、浪漫的詩情都倒映在黑夜的河水中。

21 作者第二段補充~3 寫作歷史論文 研究所期間,主要的研究是宋史。之所以會沉迷於宋史的研究,是因為當時研究近代史尚是一種禁忌,客觀環境的限制,使他不能不往古代推溯。當時,有位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在其所著的中國近世史裡說,中國近世史的許多文物制度乃是以宋代為起點,掌握了宋代的起承轉合,大約就能抓住十二世紀以降中國的發展脈動,這種看法被費正清、賴世和同意,於是他受了啟發,全力投入宋史的研究。

22 作者第二段補充~4 從事文學評論 研究所時期,他加入了龍族詩社,主張使用大眾化語言,來矯正現代化運動的虛浮、晦澀風氣。在這期間,他寫了一些人的詩評論及褒貶詩觀的文章,分別評論了余光中、陳秀喜、葉珊、白萩的詩及洛夫、張默、葉維廉的詩觀,希望建立新一代的新詩風,所謂的「新詩風」,即是抗衡被西化的現代詩風氣,向中國傳統做一種回歸,可見當時他對文化中國執著甚深。

23 作者第二段補充~5 民國七十八年出版政論在美麗島的旗幟下、在時代分合的路口、二二八學術論文集,甫上市便被查禁。隔年回臺做國內第一次「臺灣文學」演講。八十年,以民進黨觀察員身分代表民進黨參加「國是會議」。民國八十一年回臺定居,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八十二年恢復中華民國國籍。

24 作者第三段   陳芳明的散文善以自剖式的文體,營造抒情感傷的氛圍,筆調細膩多情而不失理性,字裡行間有著豐富的象徵、隱喻,頗具詩的美感。著有《風中蘆葦》、 《夢的終點》、 《時間長巷》 、《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等。 集中國時報「三少四壯」專欄而成。開始一系列自剖式的文體,以近千字的短小篇幅來剝解自己的生命。 成於任教靜宜大學,往返奔波於臺北、臺中兩地時,抒情意味明顯增加,我的雙城記說明了此時自政治轉向學術的心路歷程。

25 作者第三段補充~1 《夢的終點》:成於往返美、臺兩地時期,有許多精彩的人物寫照,稱陳芳明的海外流亡心影錄。(風中蘆葦、掌中地圖、時間長巷、夢的終點四本散文集記錄了陳芳明三十年一路走來的人生感思,即所謂的「回憶四書」或「生命四書」。)

26 作者第三段補充~2 陳芳明著作以學術論著為主,亦從事詩、散文的創作。對文學的熱愛,一直從高中持續到研究所時期,但在赴美後,因為國際現實的衝擊,他的思想解放、轉向,對文學的熱情冷卻了。涉入政治後,流亡海外十八年,由於對臺灣政治的關心,他走入臺灣歷史、臺灣文學,耗去中年大半時光,對臺灣文學的態度,也從偏見發展到偏愛,並從中發掘其價值。曲折大半生,陳芳明回到夢裡纏綿的故鄉,臺灣的泥土再次恢復了他的文學嗅覺,也使他對臺灣文學的信仰更為堅定,並決定以更長久的時間去實踐。

27 陳芳明的散文特色 作者文學風格補充~1 陳芳明的散文溫雅、感傷及抒情,在撫今追昔的字裡行間,充滿詩的美感。他寫作的特色,約有下列幾點:
1詩化文字:精於文字的鍛鍊,用詞非口語化且豐富,往往精緻如詩。此外,亦尚象徵、隱喻。在秋天的簽名式中,他尋訪梭羅的故居和墓園,一方面用梭羅象徵自己的理想,一方面以飄落的楓葉與寒涼的秋季作中年的隱喻。斜陽一文,寫太宰治的墓園,這個以小說寫自傳的悲劇小說家,在虛偽的人間,一直堅持著真實,文章最後以「碑石背後正是斜陽」做了一個無語的象徵。

28 作者文學風格補充~2 2捕捉氛圍以烘托心情:擅長在有限文字篇幅中,捕捉一種氛圍、精神。表面上是流離而感傷的,事實上在醞釀某一種情境,一種適時要把心情烘托而出的感覺。江湖十年,孤燈一盞寫彭明敏如此,遠行的玫瑰寫楊逵亦然。他寫史明,走過東京 池袋夜晚的窄巷,長巷兩側是「妖氣而邪惡的霓虹燈」,最後一筆,影象停格在料理店水槽優游的鰻魚上,時間彷彿凝結住了。那令人不快的生物,多麼傲慢而有生命力。由於人生波折的歷練,陳芳明慣有的感傷背後隱含著悲憤、堅韌。

29 作者文學風格補充~3 3自剖式文體:陳芳明的回憶自傳型散文往往深刻而勇敢的自我檢視、剖析,對他而言,「開始暴露自我,某種程度是壓抑之後的紓解」。他不諱言他是「感傷」且「自憐」的,自剖示人,比圍觀者更需要檢視自我靈魂的勇氣。

30 作者文學風格補充~4 4細膩多情而不失理性:陳芳明的散文風格除「詩化」的特色外,亦有明顯的「抒情」表徵,抒情之中,又有敏感和深刻細膩的特質,八○年代之後,他的散文寫作有意識地努力過濾過剩的自我情緒,表面上十分耽美,實則藉書寫來強化印象,串連想像。他的自剖式文體是有章法、脈絡的意識獨白,感情的河流受到理智的兩岸所拘束,這是陳芳明抒情散文的特色。

31 二、軼聞趣談 ~ 作者相關事典 ~ 回目次

32 一、初戀 高二的下學期,他開始和一位未曾謀面的女學生通信。在往來的信箋中,談論著有限的文學知識,討論著詩的創作,甚至討論生命,那時猶未十八歲的他,彷彿在困鎖與苦悶中看到一絲光芒,他循著那光,找到了青春的出口—感情。   女學生住在豐原,暑假過後就要北上讀銘傳商專。在寄來的相片中,她有著赫本式的髮式及明媚動人的笑容,和想像中的女孩完全吻合,他不覺有了初戀的那種感覺。

33 在通過電話後,彼此的感情似乎接近了許多。他的信開始寫了熱門歌手的音色、風格及感想,一切的憂愁不見了,第一次感到青春不再害病,而是晴空萬里,一首 All for the love of a Girl 的歌使他從盛夏唱到晚秋。   可是,這段通信的戀情,在民國五十三年冬天,距他的聯考僅剩半年,在臺北第一次見面時竟意外地結束:

34 那個冬天,在左營車站,他懷著豐碩的心情搭車北上,車子暫停豐原時,他特別到月臺來看女孩的故鄉,暮靄底下的山城處處有炊煙,一幅安祥景象。到了臺北的第二天夜晚,他們在新公園入口見面,女孩果然向他走來,不曾見面的女孩子走著自信而從容的步伐,顯得落落大方且面帶微笑。他和她握手,那是他第一次觸及異性的肌膚,是溫熱的、滑膩的。這個女孩子正是帶著自己走過多少苦悶日子的女孩子。

35 可是,隨後,這位大方的女孩子告訴他:「我們不要再見面了。」並說:「在你北上之前,我已有了男友,他是醫學院的學生。」一剎那間,他十分駭異,也意識到這段感情是一種欺罔和冷酷,他不知道是如何與她告別的,也不知道是如何離開臺北的,唯一留在印象裡的是:南下火車來到豐原時,他掩面啜泣,不敢張望。

36 回左營後,他淪落在十分畏寒、畏光的日子中。可是感情的失敗,使他意外地得到激勵,他想逃避那種創傷,日夜強迫自己投入枯燥的課業背誦裡,天還未亮,他就起床、梳洗、開窗,對著大武山的暗影,背誦英文造句,準備迎接聯考。

37 二、最難忘的老師 在陳芳明高二的那年,遇到一位對他很好的英文老師—姜林珠老師,她的名字到現在陳芳明都還印象深刻,雖然她是位英文老師,但是卻有非常深厚的國學修養,她寫過辛棄疾傳。有一天她拿一本柏楊的聖人集給陳芳明看。在這之前,陳芳明看的不是純文學,就是現代詩,總是遵循同樣的一條路在前進,所以從來都沒看過這一類的書籍。

38 看完聖人集後,陳芳明整個人就像開了眼界一般,因為柏楊寫的東西,雖然很幽默卻帶有嚴厲的批判。書中談的都是政治,還有對當時社會的批評,因為好奇,他蒐集柏楊當時所有的書籍著作,到了大一的時候,柏楊當時所寫的二十幾本雜文,陳芳明全都買齊,每一篇都讀遍,這養成了陳芳明看全集的習慣。

39 三、文心對焦 ~題解 文體、主旨 寫作背景 寫作手法 文體探究 回目次

40 題解第一段 本書是陳芳明早年作品受傷的蘆葦的舊版重出,前半部盡是未完成的詩行改作的散文,呈現了夢幻年華的浪漫詩情;後半部的寫作場景多在異域,記錄了去國遊子浪跡海外的愁苦和不堪。新舊版書名的不同,似乎也透露了作者心境上的轉變 本文選自《風中蘆葦》,最初以陳嘉農為筆名發表於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的自立晚報。篇名中「嘉南平原」是借指臺灣。當時作者因政治因素被限制返國,在滯留海外的望鄉歲月裡,寫下這篇思鄉情懷濃厚的作品。

41 題解第一段補充~1 標題的「嘉南平原」充滿豐富的象徵意涵。嘉南平原哺育臺灣子民,向有「臺灣的米倉」之稱,作者以之借指「臺灣」,除第二段「你是平躺的島嶼」可呼應外,做為「母土」的代稱,意涵也很貼切。此外,全文寫於白色恐怖時代,由於涉及言論禁忌,故使用了婉曲手法表情達意,作者既為高雄左營人,大學、研究所均在臺北就讀,後滯留海外長達十八年,嘉南平原在此,無疑為曲折迂迴的象徵手法。

42 題解第一段補充~2 因政治因素被限制返國 民國六十三年,陳芳明抵達美國西雅圖 華盛頓大學,主修宋代史,並跟隨俄國史專家,也是自由主義者屈萊果先生修習俄國史。到美國是他思想枷鎖解放的開始。次年,他參加了校園內的國際特赦組織小組,發現臺灣也有「政治犯」,這使他感到憤恨不平。民國六十六年,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中壢事件先後發生,提升了他對臺灣社會的關注。

43 題解第一段補充~3 他開始用筆名撰寫政論,並稍稍研究臺灣歷史和臺灣文學。次年, 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本想專心撰寫博士論文,但因臺灣發生美麗島事件, 許多知識分子入獄。經過一番思考, 他決定放棄博士論文,和許信良到洛杉磯辦美麗島週報,當時是六十九年初夏,他被取消中華民國國籍,限制返國,滯留海外十年,一直到民國七十八年,黑名單被取消,才得以返國。

44 題解第二段   文中透過午夜夢迴,娓娓道出失去國籍,有家歸不得的心境,並抒發對故鄉無盡的思念。作者以曲折而美麗的詩化語言,剖白一段對土地由迷失而至認同的心路歷程,將臺灣比擬成情人,傾吐對故鄉的款款深情。文末掙脫感傷的牢籠,許諾了心靈上對故鄉的戀慕及回歸。

45 詩化語言 題解第二段補充~1 本文堪稱詩化散文,文字不乏濃美的語彙辭藻、深密的意象聯想,全文呈現出詩化散文的幾個特色:
1 有如詩作一般有餘不盡,意象密度要求較高,保留有深廣的想像天地,所獲致的感性也更強大。 2 使用詩作中常用的各種修辭技巧:如擬人擬物、代稱、譬喻隱喻、象徵等……。 3 有近似詩作的濃縮堅實,「點」的精美深刻;但不似詩作抽象,保留有散文「線」的延展引領的具象完足性,明朗度遠較詩作為高。

46 題解第二段補充~2 由迷失而至認同 政治禁忌的年代,在教育制度的薰陶下,陳芳明一方面陶醉於古典中國的歷史書籍裡,另一方面又沉迷現代西方的經典文學中,對於臺灣,淡漠而無知。直到在異鄉揮別青春期之後,才意識到臺灣的存在,各種思想上的衝擊,使陳芳明的思想產生劇烈的轉折,漸漸偏離舊有的宋代中國研究,然後全心投入臺灣歷史與文學的探索,進而全然對臺灣認同,這是一條曲折而動人的回歸之路。

47 題解第三段 全文文字風格精鍊穠麗,善用隱喻、象徵的技巧,將滿腔熾熱的情感形象化,婉轉曲折傳情,處處充滿言外深意,這種特定時空背景下的情感表達方式,耐人咀嚼玩味;細膩的抒情筆調加上首尾呼應的形式,尤使這分思鄉之情迴環縈繞,深扣人心。

48 文體探究─詩化散文 詩是文學藝術中最純淨的精粹。現代散文在建立風格中,尤其要在平淡、直述中開展繽紛的姿采,順理成章的受到現代詩的影響與啟示而發展出詩化散文。把詩的精鍊、想像移來散文中,以濃美的語彙辭藻、新力的句法、深密的意象聯想、鏗鏘起落的音節等等……構成散文世界中一個嶄新而且充滿潛力的新品種。 一方面滿足讀者對美感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使作者所傳達的思想情感,能有深刻的拓展和廣大的詮釋。

49 嘉南平原

50 不能了解「流亡」的意義,也許就無法閱讀陳芳明。在充滿政治禁忌的年代,一個單純的留學生,由於對土地的愛與理想,投入政治運動,而被取消了國籍,能夠再回到睽違已久的家鄉,已經是十八年後的事。流亡經驗在陳芳明的作品裡,始終產生不同程度的發酵。在放逐的日子裡,親情、鄉情橫遭阻斷,「每當深夜,總有一顆不眠的心,守著窗口,朝向臺灣瞭望。同樣的星光,見證我渡過四十歲,那些閃爍的光芒,照映我是如何從壯年邁向中年,也照映過我如何在折磨中掙扎,在困頓中突破。」    (陳芳明離臺十五年祭)

51 本文便是如此特殊時空背景下的作品,全文將本是天經地義的母土之愛,化為濃烈熾熱的苦戀,不可遏抑地傾吐而出,這種在顛沛流離中,也始終無怨無悔的真摯情懷,根植於對先人歷史的了解,以及對家園故土完全的認同、回歸。

52 四、探驪得珠 1.課文賞析 第一、二、三段 第四、五段 第六、七段 第八、九段 第十、十一段 2.深度鑑賞 回目次

53 第一段 在夢境裡又一次與臺灣相遇於蒼茫沉鬱的夜色中。

54 星座名。由七顆星組合排列在北方的天空中,形狀像斗杓,故稱為北斗七星。
轉化 北斗七星垂直閃爍時,你或已沉睡。我依稀辨識你解衣散髮,寧靜地讓裸露的身軀舒放在黯淡的星光下。這是第幾度,我又與你相遇在蒼茫沉鬱的夜色中。 形容廣闊無邊、迷茫深沉的樣子。 因為相遇在蒼茫沉鬱的夜色中,故只能「依稀辨識」

55 第一段賞析 以擬人手法將臺灣比擬成情人,與之對話,並貫串全文。

56 第二段 夢醒時,驚覺故鄉可望而不可及。

57 離開你,我不曾哭泣。再見到你,我已熱淚盈眶,因為那總是發生在深夜的夢裡。這時,你是平躺的島嶼,我假裝與你一起並肩臥下。
指離臺赴美時,滿懷雄心壯志,投入政治運動後,失去了國籍,飽嚐思鄉之苦 嘉南平原借指臺灣,「島嶼」正和標題呼應

58 「北斗七星」是實指,也象徵「指引」、「希望」,「冷冷」兩字正點出希望落空的悲涼,暗夜等待的淒傷。
推窗迎接夜涼,正好望見北斗七星冷冷地發光,我才驚覺自己擁住的,只是一張北半球的地圖。啊,我剛作完一場與地圖等高同寬的夢。 暗喻鄉夢縹緲懸遠,遙不可及(是鍛字鍊句,美化文字的用詞) 象徵滿腔的思鄉熱情落空,一心想擁抱故鄉而不可得

59 第二段賞析 除延續擬人手法傳達熾烈鄉情,此段文字亦意象豐富。文中並以「平躺的島嶼」點出「臺灣」,與標題呼應。

60 第三段 縱使離開臺灣已久,對土地的信念仍牢固不移。

61 意即總是記取故鄉回憶故土 這一切,都只為了習慣地回首看你。經過了這麼長久的別離,你仍是我最牢固的信仰。窗外的江湖,物換星移,而我總是以整個不眠的夜,以熾熱的心,記取你回憶你。 說明滯留海外漫長歲月中,更堅定對土地的愛及信念 景物改變,星辰移動。指時序和世事的變化。

62 排比 我仍細數春日的柔雨,夏日的暴雨,秋日的苦雨,冬日的寒雨。在深深的記憶裡,你永遠是我暖和的嘉南平原。 暗指故鄉能帶來溫暖

63 第三段賞析 點出「嘉南平原」呼應標題,並用示現手法寫出對臺灣的思念。

64 第四段 思念臺灣的山川景物,慨嘆不得歸返,備感煎熬。

65 象徵母土孕育生命、哺育人民 你應該知道這是五月。蛙在田裡繁殖,魚在水底受精。在想像中,你以一片空曠的草原迎接我,以含蓄的河川,以大膽的山巒。我赤足向你奔來,若是我踏著歌聲而來, 那一定是頌讚你的送抱,我的投懷。而今,我卻把自己囚禁在深濃的黑夜,藉著黯淡的星光,遙望你的身軀,煎熬我的心靈。 唱著歌走來 指星光黯淡,亦指心情黯然

66 第四段賞析 以懸想示現的手法呈現思鄉之情,文字充滿畫面感。

67 第五段 嘗試以迂迴的方式傳達熾烈鄉情,並期許臺灣光明的未來。

68 夜半子時。指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 因為,我時常在子夜守候,猶如我那年坐在微風的山頭。彷彿,我又回到少年的時光,進入全新的浪漫時期,我嘗試以曲折的語言來表達我的感情。 不直接說明,迂迴的表達方式 指作者以充滿象徵、隱喻的詩化語言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作者高中時期開始接觸新詩,大學時代更醉心其中,自言少年時代是「嗜詩年華」。

69 本為譬喻修辭法的一種,此泛指使用間接的、暗示的語言來表達感情。
沉迷 在煎熬中,我耽溺於精緻的隱喻,繁複的象徵,似乎我的胸懷就揣著一張神祕難解的星圖。 音ㄔㄨㄞˇ,藏、放。 用符號或較具體的事物,來代表或比喻較抽象的事物或隱含的意象。

70 我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同坐在一顆擦亮的晨星下,攜手解析你的苦澀、我的困頓。此刻,我只能重新為每一顆星辰命名,讓每一個名字都與愛情相關。
你的苦澀:指臺灣由於 特殊的歷史背景,「愛臺 灣」曾經成為政治禁忌。 讓每一個名字都與愛情相關:因全文將臺灣比 擬為情人,所以這句話在強調對臺灣的思念。 指身處異鄉的作者,仍對臺灣充滿熾熱的思念,不因空間阻隔而改變

71 只因我深信,所有照耀我的星光,也同樣會降臨你、點燃你,即使是一顆晦暗的二等星。
天文學家將肉眼可見的星體分為六個相對的亮度等級,每一星等的亮度相差二點五一二倍,最亮的為一等星,最暗的為六等星。 作者期許臺灣的未來也將一如作者所處的異鄉,自由且充滿希望

72 第五段賞析 點出全文曲折的語言風格。

73 第六段 說明即使心靈受創傷、困頓無助,對臺灣的信念仍不動搖。

74 心靈受到創傷 挫折困頓。仆,音ㄆㄨ,向前跌倒。 你當不難了解我這幾年來在旅途上的受創,顛仆的道路,迎面的風塵,不斷阻擋我的前進。我孤獨地為自己敷藥療傷,一次又一次舔淨我的血跡;每當在我最疲憊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你。

75 隱喻 我的靈魂已折磨成一排歷霜的樹幹,你可以讀出一些時間的創痕,一些錯綜複雜的刀割紋路。但是我要告訴你,受傷的靈魂仍然把你當做最後的依靠;我的年輪有多少,思念你就有多深。 喻指作者歷盡磨難,飽受困頓的心路歷程 傷痕 指心靈的創傷

76 第六段賞析 以下六至九段緊扣上段「你的苦澀、我的困頓」,寫離鄉、思鄉、心靈上歸鄉,是心路歷程的告白。

77 第七段 表達對臺灣永不絕望的信念及許諾。

78 我不會輕言失敗的,因為我知道你會給我力量,給我希望與再生。曾經,我在雪融後的池水中,發現一片殘敗的楓葉底下竟有一朵花形的投影;啊,那是一朵複瓣多重的花,周圍還環繞著光暈,璀璨亮麗。那不就是我的心的投影嗎? 象徵歷經困境後,仍持守永不絕望的信念 物體邊緣模糊的光環。暈,音ㄩㄣˋ。 光彩絢麗。璀,音ㄘㄨㄟˇ。

79 指冬春之交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三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 在大雪之後,春分之前,就有一朵花來向我預告生命的滋長,那是今年來得最早的喜訊。我願意把那朵花當做你我的信約;不,就當做你給我的信息。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十二月七日或八日。

80 婉曲 那年我向你揮別,你不曾許諾,因為你不輕易許諾。現在我主動向你許諾了,一個流落的人終於走向你,終要回到你的懷抱。 流浪,亦指精神上的迷失 指作者離臺時,充滿政治禁忌的臺灣,還無法對愛臺灣的子民有任何接納、承諾

81 第八段 追悔過去不敢愛臺灣,並決定深入了解臺灣。

82 指在白色恐怖時代,愛臺灣的想法被當權者視為禁忌
讓我向你坦白招供吧!有一度我曾陷入矛盾的深淵。我竟然不敢為我的愛辯護,冥冥中有人以敵視的眼睛看你、看我。我的信念緊緊攫住我的靈魂,有一種聲音低沉警告:這種愛是不潔的、背德的。 指在政治禁忌的年代,愛臺灣的思想受到壓制,使作者深感痛苦不安 抓住。攫,音ㄐㄩㄝˊ。

83 抽噎(一ㄝ)、哭泣。啜, 音ㄔㄨㄛˋ,哭泣。
指內心深處愁苦不堪 我躲在我的心室啜泣,突然不知道如何詮釋這一切。那時,我決定重新認識我自己,也重新去了解你。我讓時光倒流,回到我們先人的歷史深處。 詳細的解釋事理

84 第九段 決定學習並傳承先人愛臺灣的精神,完整地奉獻己力。

85 指先人以鮮血和生命追求愛與公義的崇高理想;為追求臺灣人的尊嚴而努力,不輕易妥協的堅強意志
  我發現,我們的先人也是這樣愛過的。在篳路藍縷的時代,我們的先人就是這樣留下獨特的愛的道德。我要接受的、學習的,就是先人在數百年來所建立的道德,一種與別人全然不同的傳統。 見下頁

86 篳路藍縷 承上頁 乘坐柴車,穿著破衣,形容創業艱辛。篳路,以荊竹編成的車, 也稱柴車。篳,音ㄅㄧˋ,荊條竹木之類。路,通「輅」 (ㄌㄨˋ),古代車的通名。藍縷,通「襤褸」,破爛的衣服。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後形容創業艱苦。「藍縷」是連緜詞,同「襤縷」。連橫〈臺灣通史序〉:「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

87 也是在一個深夜裡,我突然澄清了內心的陰霾和恐懼,非常肯定地知道如何為你我的愛賦予一個全新的定義。從一開始,我就屬於你的,完完整整屬於你的。我不過是一度迷失,一度流落。把應該奉獻的奉獻出來,那就是我們最初的關係。 天氣陰沉晦暗,比喻人心情的陰鬱不快。霾,音ㄇㄞˊ,飛沙蔽天、日色無光貌,引申為昏暗。

88 從民國六十九年以後,滯留海外的陳芳明以四年的時間,大量翻閱先人的作品,進行解析、推敲,去領會先人的哀傷、歡愉,也從中建立了他的臺灣史觀。作者筆下的「獨特的愛的道德」,指的是清治、日治、白色恐怖統治下的臺灣人,那股為追求愛與公義而獻身流血的反抗精神。

89 第十段 對臺灣的愛,篤定而清楚,心中不再迷失。

90 同樣在那一個深夜裡,我仰望北斗七星一顆一顆仔細地照耀著我,我以感動的心情接納我一生中從未如此澄澈過的夜。我的心,和整個黑夜一樣透明,一樣年輕。啊,暖和的嘉南平原,在星光的閃爍中,我終於忍不住選擇最庸俗的字眼向你低聲許諾:我愛你。 指深夜靜思,澄清了內心的陰霾和恐懼 呼告 轉化、類疊 作者完全明白自己的土地、歷史後,終於勇敢無懼地表達了他對臺灣的愛

91 「北斗七星」有別於第二段「冷冷地發光」,而是「一顆一顆仔細地照耀著我」,象徵一番思索後豁然開朗,信念堅定,心境澄明

92 庸俗: 這裡所謂「庸俗」,顯然是與全文充滿象徵、隱喻的詩化文字相較而言,如此的表達方式直接而無掩飾隱藏,任何人都可意會,是最平常、通俗的示愛
方式,故稱「庸俗」。

93 第十段賞析 文字一改象徵曲折風格,以直露、坦率方式傳情。

94 第十一段 再次表達心靈上對臺灣的愛及認同。

95 與首段前後呼應,但心境澄澈明白,已不再困惑、迷失
這時,你或已靜靜沉睡。在這樣紛擾的時代,能夠度過一個寧靜的夜,就是一種幸福。我依稀辨識你解衣散髮,讓裸露的身軀舒放在黯淡的星光下。我虔誠地跪下來,猶我年少時代跪向一顆升起的晨星。我答應你,回到你的懷抱之後,便不再離開你了。 指在心靈上全然的認同、回歸臺灣

96 第十一段賞析 全文首尾呼應的形式,更使這分思鄉情懷迴環映照,悠然不盡。

97 動畫

98 深度鑑賞 文體、主旨 段落大意 文字技巧

99 在充滿政治禁忌的年代,一個單純的留學生負笈異鄉,由於對土地的愛與理想,投入政治運動而被取消了國籍,在放逐的日子裡,親情、鄉情橫遭阻斷,能夠再回到暌違已久的家鄉已是十八年後的事。本文便是如此特殊時空背景下的作品。 全文將本是天經地義的母土之愛化為濃烈熾熱的苦戀,不可遏抑的傾吐而出;一段由迷失而至認同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最是令人動容。

100 全文由一場異國的午夜夢迴展開,以綿綿不絕的思鄉之情貫串。
第一至五段,敘述異國子夜鄉夢乍醒,細訴與故鄉夢中的相會,思念的煎熬及深情戀慕。 第六、七兩段,強調臺灣是自己在困頓中最後的依靠,並表達對臺灣的許諾。 第八至十一段,作者回顧一度迷失的追尋之路,終因對先人歷史的了解,而堅定了自己對臺灣的愛。

101 在文字技巧方面,全文以擬人手法貫串。作者藉著把臺灣比擬成情人的手法,讓自己與臺灣對話,傾吐他的愛,充分呈現真摯深情,令人動容。此外是詩化語言的使用,婉轉曲折傳情的隱喻、象徵文字,俯拾皆是,如「我才驚覺自己擁住的,只是一張北半球的地圖」暗喻一心想擁住臺灣而竟不可得;「我剛作完一場與地圖等高同寬的夢」則象徵鄉夢的縹緲懸遠。 全文並善用示現手法,使抒情文字呈現生動的畫面感,如「我仍細數春日的柔雨,夏日的暴雨,秋日的苦雨,冬日的寒雨。」追述對故鄉昔日印象的牽念。

102 五、文學殿堂 詩化散文特色 回目次

103 詩化散文特色 以詩句的精鍊擺脫散文舊樣的鬆散冗瑣,從而產生力與美來饗宴讀者。 意識流動跳接迅捷,超越散文舊樣平敘明晰的舊軌。
有如詩作一般的有餘不盡,意象密度要求較高,保留有深廣的想像天地,引領讀者循著作者想像聯想的軌線自去想像聯想。

104 具有彈性,對各種文體、各種語言能有兼容包蓄的高度適應力。文體語氣愈是變化多姿,散文的彈性也就愈大。
意象豐奇,善用複疊意象,不用單一意象。 使用各種詩作中常用的修辭技巧:如詞性混用、擬人擬物、代稱、譬喻隱喻、象徵等。 新詞彙的使用符合現代的要求,甚至以不避俚俗來達成鮮活要求。新詞與古典詞彙相間使用,不但表現了新舊融合的可行應行,亦且造成了散文的繁富之美。

105 除了古典僻典以外,不避用典實,同時使用現代的新事典。
標點使用打破常規:以長句造成氣勢;以短小詞語形成切頓。 句法講求如詩作一般的割裂、倒裝、移換、轉折、複疊與歐化;也講求如古典散文一般的簡潔渾成。 注意到人為文學理應符合大自然的律動性,講求如詩作一般的音響感以造成韻律感受。同時也注意到色彩點染,視覺感受的效果。

106 鮮活的動感顯示最能與現代人的生活、心態相配合。
承祧使用著古典散文豪婉兼具,剛柔相濟的手法。可與古典散賦作比較。 有近似詩作的濃縮堅實,「點」的精美深刻;但不似詩作抽象,保留有散文「線」的延展引領的具象完足性,明朗度遠較詩作為高。 使用第一人稱敘述時較單一,不重結構,除非以感覺發表,否則不易客觀涵蓋。

107 六、妙筆生花 示現 象徵 譬喻 隱喻 婉曲 回目次

108 示 現 利用人類的想像力,把實際上不聞不見的事物,說得如見如聞的修辭方法,就叫做「示現」。示現依其性質,可分為三種:
示 現   利用人類的想像力,把實際上不聞不見的事物,說得如見如聞的修辭方法,就叫做「示現」。示現依其性質,可分為三種: 1. 追述的示現: 把過去的事跡說得彷彿還在眼前一般。如「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2. 懸想的示現: 把想像的事情說得如在眼前一般。如「十六君遠行,翟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109 3. 預言的示現: 把未來的事情說得彷彿已經發生在眼前一般。如「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例句: ※否則,他的車子或許早已四輪朝天,不但病人延誤了急救的機會,他自己也要頭破血流了。王鼎鈞〈得理讓人〉 ※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預言示現 追述示現

110 ※「我仍細數春日的柔雨,夏日的暴雨,秋日的苦雨,冬日的寒雨。」追述對故鄉昔日印象的牽念。
陳芳明〈深夜的嘉南平原〉 追述示現

111 象 徵   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予以指明,而由於理性的關聯、社會的約定,從而透過某種意象的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謂之。 1.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用長江水象徵離愁無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懽被。」─鴛鴦是雙棲的鳥,古人用以象徵夫婦的會合。〈客從遠方來〉

112 3.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寒梅是思鄉之情的焦點,成為故鄉的象徵。    王維〈雜詩〉 4.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以「苔」喻愁,「苔深」喻愁之多,也表示離別之久,閨愁難遣,愁又一天天加深,又如何能掃。 李白〈長干行〉

113 5. 「曾經,我在雪融後的池水中,發現一片殘敗的楓葉底下竟有一朵花形的投影。」—指作者在歷經困境後,仍有永不絕望的信念。「花形的投影」在此象徵永不絕望的信念。
陳芳明〈深夜的嘉南平原〉

114 譬 喻 定義:根據類似的聯想,運用另外的事物來形容原來的事物。
譬 喻 定義:根據類似的聯想,運用另外的事物來形容原來的事物。 此一修辭方法是由「喻體」、「喻依」、「喻詞」三者配合而成。所謂「喻體」,是所要說明的事物;所謂「喻依」,是用來比方的另一事物;所謂「喻詞」,是連接喻體和喻依的語詞(如、像、似、猶如、彷彿、好像)。  

115 譬喻種類 1.明喻:喻體、喻依、喻詞三者皆俱。 2.隱喻:喻體和喻依皆俱,喻詞由「是」、「為」代替。 3.略喻:喻體和喻依皆俱,省略喻詞。
4.借喻:只剩喻依,省略喻體和喻詞。 「白雪紛紛 (喻體) 何所似 (喻詞) ?……灑鹽空中(喻依)差可擬。…屬「明喻」 未若柳絮(喻依)因風起。」屬「明喻」  

116 隱 喻 「我剛作完一場與地圖等高同寬的夢」—暗喻鄉夢縹緲懸遠,遙不可即。此句緊承上一句,既言是一場夢,其縹緲虛幻可知,又與地圖等高同寬,則地圖上的故鄉畢竟是可「望」不可觸即,其失望與煎熬可知。 「正好望見北斗七星冷冷地發光,我才驚覺自己擁住的,只是一張北半球的地圖。」這裡的北斗七星是實指,也是象徵。而「我才驚覺自己擁住的只是一張北半球的地圖」一句,充滿象徵、隱喻的詩化文字。  

117 婉 曲 定義:說話或寫作時,不直接講本意,只用委婉閃爍的言詞,曲折地烘托或暗示出本意來,稱為「婉曲」。 例 句:
婉 曲 定義:說話或寫作時,不直接講本意,只用委婉閃爍的言詞,曲折地烘托或暗示出本意來,稱為「婉曲」。 例 句: 1.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李密〈陳情表〉) 2.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118 3. 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馮諼客孟嘗君〉
4.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 ,「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行行重行行〉

119 七、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120 *結構表 夢境 與故鄉深情相遇 子夜鄉夢乍醒 夢醒 故鄉縹緲遙遠 思鄉 愛鄉信念不渝 深夜的嘉南平原 遙望 與故鄉深情相遇 堅定無悔之愛
守候 故鄉縹緲遙遠 前後呼應 不悔 愛鄉信念不渝 希望 許諾希望與再生的信念 迷失 因不敢愛臺灣而懺悔 回應 回顧追尋之路 認識先人歷史,澄清心中陰霾 澄清 許諾 勇敢許諾鄉土之愛 全然心靈回歸 回歸的承諾,如年少虔誠的情懷

121 八、集思廣益 ~問題討論~ 第一題:表現手法 第二題:獨特的愛的道德 第三題:隱喻與象徵 回目次

122 一、描寫家園故土,一般都比擬為母親,本文卻比擬為情人,其原因為何?這種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一)作者為表達內心熾熱的思念,以及追尋過程中備受阻撓、充滿禁忌、求之不得、暗夜苦思的曲折深刻,將臺灣比擬成情人,讓自己與臺灣對話,傾吐他的愛。因為特殊時空背景,導致一場本應是天經地義的母土之愛,化為飽受煎熬磨難的苦戀,作者在文中表現的無怨無悔、一路走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情愫,不更肖似愛情?作者曾在雪融一文中點出:「思鄉和戀愛原是同質的情愫,全然不可理喻。」正呼應了這樣濃烈、熾熱的情感。

123 答:(二)使全文讀來就像寫給臺灣的一封情書,纏綿柔情中,洋溢著浪漫美麗的氛圍,又以愛情的告白與親情的宣示相較,前者往往較為曲折、複雜而難解,更能與全文迂迴且充滿想像空間的詩化語言呼應,使文字表達超越直述、平淡的單調手法,豐富而具情感張力,內容情思也更迂曲深刻,耐人咀嚼玩味。

124 二、在篳路藍縷的時代,我們的先人就是這樣留下「獨特的愛的道德」,這「獨特的愛的道德」是指什麼?
答:作者筆下與別人全然不同的「獨特的愛的道德」,指的是清治、日治、白色恐怖統治下的臺灣人,那股為追求愛與公義而獻身流血的反抗精神,那種為塑造莊嚴的臺灣人格而努力,不輕易妥協的堅強意志。作者在離臺十五年祭一文中提及:「直到我認真窺探島嶼歷史之後,我才發現,過往的時代裡,我的先人就已在為莊嚴的臺灣人格而努力,而獻身、而流血,自十八世紀以降,就已出現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他們充滿了使命感,只不過是要奪回一些人的尊嚴。」

125 三、本文以曲折的語言來表達懷鄉之情,充滿精緻的隱喻與象徵。請從文中舉出三個例子加以說明。
答:(1)「正好望見北斗七星冷冷地發光,我才驚覺自己擁住的,只是一張北半球的地圖。」—意指作者在暗夜的等待中渴望指引,充滿希望,但滿腔的思鄉熱情落空了,一心想擁抱故鄉而竟不可得。作者在放逐海外的日子,往往望著北斗七星,思鄉而不能成眠,可見這裡的北斗七星是實指,也是象徵。而「我才驚覺自己擁住的只是一張北半球的地圖」一句,更是充滿象徵、隱喻的詩化文字。

126 答: (2)「我剛作完一場與地圖等高同寬的夢」—暗喻鄉夢縹緲懸遠,遙不可即。此句緊承上一句,既言是一場夢,其縹緲虛幻可知,又與地圖等高同寬,則地圖上的故鄉畢竟是可「望」不可觸即,其失望與煎熬可知。 (3)「曾經,我在雪融後的池水中,發現一片殘敗的楓葉底下竟有一朵花形的投影。」—指作者在歷經困境後,仍有永不絕望的信念。「花形的投影」在此象徵永不絕望的信念。

127 九、更上一層 補充教材 〈在美加國界上遇雪〉 陳芳明 陳芳明詩化例句 節錄自〈咦呵西部〉 余光中 回目次

128 〈在美加國界上遇雪〉 陳芳明 雪,落在國界的那邊 此去,我為的是赴約 邊境從這裡開始 雪也簌簌地從這裡下起 好像站在我少年時期的邊界 跨過就要成年了 多年的夢,伸手即可觸及 又恐觸及的夢瞬將凋萎 我怯懦地看雪落在那邊

129 雪,落在國界的這邊 這次,我為的是赴約 舉步跨通海關 不也像跨過我自己的年齡嗎? 雪紛紛落在我的頭上 彷彿要加速我的年老 設若你站在邊界看我 我的白髮不也像睡熟的雪那樣 潔白而蒼老

130 我踽踽不敢回首 此去,我赴的是白茫茫的約 舉步過關 如舉棋越過楚河 雪花片片迎來 似我當年初嘗人間的苦澀 抬頭放眼望去,寒氣襲人 但見白雪湧路 照映我的人生:美麗而艱難

131 陳芳明詩化例句 楓葉是哽在秋天喉嚨的一句話,落下來的時候,像吐出來的一個句子。〈楓葉青青〉
秋陽下,音樂彷彿迷路了,到處叩問每一扇門窗。〈風中音樂〉 絕望的時間,是一把銳利的剃刀,對我的精神與肉體,進行各種冷血的刑求。〈等待〉

132 節錄〈咦呵西部〉 一過米蘇里河,內布拉斯卡便攤開它全部的浩瀚,向你。坦坦蕩蕩的大平原,至闊,至遠,永不收捲的一幅地圖。咦呵西部!咦呵咦呵咦—呵—我們在車裡吆喝起來。是啊,這就是西部了!超越落磯山之前,整幅內布接斯卡是我們的跑道。咦呵西部。昨天量愛奧華的廣漠,今天再量內布拉斯卡的空曠。 芝加哥在背後,矮下去,摩天樓群在背後,舊金山終會在車前崛起,可兌現的預言。七月,這是,太陽打鑼太陽擂鼓的七月,草色吶喊連綿的鮮碧,從此地喊到落磯山那邊。

133 穿過印地安人的傳說,一連五天,我們朝西奔馳,踹著篷車的陳跡。咦呵西部。滾滾的車輪追趕滾滾的日輪。日輪更快,旭日的金黃滾成午日的白熱滾成落日的滿地紅。咦呵西部!美利堅大陸的體魄裸露著。如果你嗜好平原,這裡有巨幅巨幅的空間,任你伸展,任你射出眺望像亞帕奇的標槍手,抖開渾圓渾圓的地平線像馬背的牧人。如果你癮在山岳,如果你是崇石狂的患者米顛,科羅拉多有成億成兆的岩石,任你一一跪拜。如果你什麼也不要,你說,你仍可擁有猶他連接內瓦達的沙漠,在什麼也沒有的天空下,看什麼也沒有發生在什麼也沒有之上,如果你什麼也不要,要飢餓你的眼睛。

134 咦呵西部,多遼闊的名字。一過米蘇里河,所有的車輛全撒起野來,奔成嗜風沙的豹群。直而且寬而且平的超級國道,沒遮攔地伸向地平,引誘人超速、超車。大夥兒施展出七十五、八十英里的全速。霎霎眼,幾條豹子已經竄向前面,首尾相銜,正抖擻精神,在超重噸卡車的犀牛隊。我們的白豹追上去,猛烈地撲食公路,遠處的風景向兩側閃避,近處的風景,躲不及的,反向擋風玻璃迎面潑過來,濺你一臉的草香和綠……。   節錄自余光中〈咦呵西部〉

135 十、網路資源 回目次

136 夜景圖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 第二樂章影片 〈念故鄉〉歌唱影片 〈黃昏的故鄉〉歌唱影片 嘉南平原圖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 第二樂章影片 〈念故鄉〉歌唱影片 〈黃昏的故鄉〉歌唱影片 嘉南平原圖


Download ppt "深夜的嘉南平原 陳芳明 http://www.flickr.com/photos/takumi412/2875475650/sizes/z/in/photostrea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