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課程評鑑 張素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課程評鑑 張素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課程評鑑 張素貞

2 評鑑的基本概念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is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 .
評鑑的目的在於改善而不是在證明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is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 .

3 課程發展的過程 您使用過下列的作法嗎? 自我省思 分享經驗 同儕教練視導 行動研究 檢討成效 評估發展

4 評鑑的方式與內涵 目的:為什麼評鑑? 內容:評鑑什麼? 人員:誰來評鑑? 方法:如何評鑑? 時間:何時評鑑?評多久? 標準:評鑑標準怎麼訂?
結果:評鑑了又如何?

5 (Indicator) (Criteria) (Standard)
(Indicators) 「指標」若要判斷價值必須要發展判斷「規準」 (Criteria)效標或稱規準是可以經過討論的 通過規準則表示達到表現標準(Standard)。

6 課程評鑑是什麼? 有系統的蒐集及分析 課程發展的過程與結果 現行課程實施的相關資料 並據之以評斷課程發展過程、結果,或現存課程的優劣的一種歷
目的在於提高課程決定以及課程內容的合理性與適切性

7 課程與教學有何不同? 課程重規劃 教學重執行 兩者有重複—目標、教材、教法評量(內容、運作、產品)

8 課程評鑑內涵為何? 『課程發展過程』、『結果』、『現行課程評鑑』。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特別重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未來國中小,應積極朝發展『因地制宜的校本課程』,更需掌握課程評鑑的意義、步驟、要領,以確保課程內容的適切性和合理性。

9 課程綱要的對課程評鑑之規範 (一)評鑑範圍包括:課程教材、教學計 畫、實施成果等。 (二)課程評鑑應由中央、地方政府分工合
作,各依權責實施。 (三)評鑑方法應採多元化方式實施,兼重 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 (四)評鑑結果應做有效利用,包括改進課 程、編選教學計畫、提升學習成效, 以及進行評鑑後的檢討。

10 1.中央: 建立並實施課程評鑑機制,以評估課程改革及相關推動措施成效,並作為未來課程改進之參考。
建立各學習領域學力指標,並評鑑地方及學校課程實施成效。

11 2.地方政府: 定期了解學校推動與實施課程之問題,並提出改進對策。 規劃及進行教學評鑑,以改進並確保教學成效與品質。
輔導學校舉辦學生各學習領域學習成效評量。

12 3.學校: 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

13 教學評量 (一)有關學生之學習評量,應參照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之相關規定辦理,其辦法由教育部另定之。
(二)教育部為配合高中職多元入學制度之推動,應參酌本課程綱要內容舉辦「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據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其分數得作為入學之參據。 (三)有關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之編製、標準化及施測事宜,應參照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能力指標及相關法令之規定辦理。

14 課程改革---課程規劃權力的鬆綁 鬆鬆的綁 鬆了再綁 真正鬆綁 課程鬆綁不是將權力直接下放到老師 鬆綁的同時學校和教育局應有遊戲規則
未來的遊戲規則由大家一起來訂 仍保有教育品質

15 九年一貫課程 把 每 個 孩 子 帶 上 來 組織 國民中小學 課程九年貫起來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十 大 基 本 能 力 計畫 課程
發展 委員會 九年一貫課程 課程計畫 教學計畫 七大學習領域、六大議題 、彈性課程 計畫

16 行為改變之五階段: 1.Knowledge→ 2.Valuing→ 3.Feeling→ 4.Skills→ 5.Behavior
The Readiness Scale for Behavior Change (Girdano, D. & Dusek, D. 1988) 1.Knowledge→ 2.Valuing→ 3.Feeling→ 4.Skills→ 5.Behavior

17 如何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教學方法與態度 教學內容與知識

18 綱要修訂重點

19 統一學校課程計畫用語並調整其備查的內涵與時間
含各領域課程計畫和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內容包涵:「學年/學期學習目標、能力指標、對應能力指標之單元名稱、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等相關項目。 各校應於開學前,將學校課程計畫送所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備查。並於開學兩週內將班級教學活動之內容與規劃告知家長。

20 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 學習領域之實施,應掌握統整之精神,並視學習內容之性質,實施協同教學。 學習領域之實施應掌握統整之精神
視學習內容之性質實施協同教學

21 彈性調整國小低年級語文領域和生活課程學習時數並補充學習領域節數計算方式之說明
語文學習領域佔領域學習節數的20%-30%。惟國民小學一、二年級語文領域學習節數得併同生活課程學習節數彈性實施之。 學校應依前揭比例,計算各學習領域之全學年或全學期節數,並配合實際教學需要,安排各週之學習節數。 (總量管制)

22 明訂應依地方政府訂定國民中小學生在校時間之規定安排學生在校作息及各項非學習節數之活動
導師時間及午休、清掃等時段不列在學習總節數內。有關學生在校作息及各項非學習節數之活動,由學校依地方政府訂定「國民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之規定自行安排。

23 界定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之 自編自選教材範圍
除審定之教科圖書外,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惟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自選教材應送交「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24 增加中央及地方政府 在課程評鑑上的分工權責
1.中央: (1)建立並實施課程評鑑機制,以評估課程改革及相關推動措施成效,並作為未來課程改進之參考。 (2)建立各學習領域學力指標,並評鑑地方及學校課程實施成效。

25 2.地方政府: (1)定期了解學校推動與實施課程之問題,並提出改進對策。 (2)規劃及進行教學評鑑,以改進並確保教學成效與品質。 (3)輔導學校舉辦學生各學習領域學習成效評量。 3.學校: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

26 籌畫階段評鑑指標

27 一、研習宣導與專業訓練 1、教職員工及家長學生進修需求分析 2、辦理教職員工及家長相關研習活動 3、有計畫的向社區、家長及學生宣導
4、教師課程發展之專業訓練計畫 5、研習及專業訓練模式多元化 6、有鼓勵參與研習與專業訓練的計畫 7、社區及家長的參與意願與態度 8、教師參與的態度與程度 9、有研習與專業訓練成果的檢核設計

28 二、組織建置與成員參與 1、健全的課程發展組織架構(含領域、年級) 2、明確的組織職掌與分工 3、各組織縱向與橫向聯繫系統建置
4、建立支援與諮詢管道 5、定期集會研討與觀念溝通 6、校長的重視與參與 7、成員的多元性 8、成員的參與意願與態度 9、成員充分的表達與溝通 10、決定能獲多數認同

29 三、脈絡分析與供需評估 1、學校規模與文化分析 2、家長社經地位與學生素質分析 3、社區資源與特色分析 4、社區家長參與程度分析
5、學校課程發展背景與架構分析課程發展經驗、國 定課程 6、學生需求與能力評估 7、社區家長期望評估 8、教育理想與學校願景評估 9、教育法令限制與可行性評估 10、教師專長與能力評估 11、校園規劃與設備評估

30 四、全校總體課程計畫 1、課程計畫擬訂參酌分析與評估建議 2、符應學校願景與教育目的 3、各領域課程一貫與銜接程度 4、各年級課程統整程度
5、課程計畫之具體可行符合規定、時數編排、教師 專長、空間規劃 6、課程發展時程規劃 7、計畫執行的明確職掌與分工課程設計 8、計畫預留彈性空間空白課程、教師進修討論 9、計劃的評鑑與回饋修正機制 10、計畫支援體系的建置專家、行政、人力、經 費、社區資源

31 設計階段評鑑指標

32 一、課程設計組織運作 1、有成立並落實學年及領域課程方案設計小組實際課程設計者(大型學校可為班群,中型學校可為領域、年級、小型學校可與他校合作) 2、成員具課程設計專業知能 3、成員具積極參與意願與態度以學校內為主4、成員課程設計討論運作得當包括討論時間 與空間的安排、成員充分的表達與溝通、 決定能獲大多數的認同 5、建立支援與諮詢管道 6、掌握課程方案設計時程與進度 7、能與其他學年或領域小組聯繫與經驗交流

33 二、課程方案目標與架構 1、方案目標符合學校願景與學校課程目標(符應學校與社會需求、考量社區與家長期望、考量教師專長與能力、考量學生能力與興趣) 2、目標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 3、方案流程與時間規劃 4、與各年級課程方案銜接情形 5、與各領域方案統整情形

34 三、教學材料設計 1、教材的蒐集、分析與選擇重要性比較 2、內容適當、實用多元文化
3、組織的順序、銜接與統整先備條件關係4、編排與印刷美感、耐用 5、符應學生能力與需求,考量個別差異興趣、生活經驗、難易度、適量 6、考量教學時間與經費需求家長社經地位 7、補充教材設計加深加廣、簡易教材

35 四、教學方法設計 1、符應教材性質 2、適當運用且多元 3、協同教學設計 4、考量學生個別需求與興趣 5、注重學生個別差異與學習動機引發
6、注重基本能力培養如表達、溝通、討論 7、合作學習氣氛的營造 8、學生作業之有效規劃 9、教室管理的適當規劃

36 五、教學資源設計 1、學校教學資源的運用教學媒體與教具應用、教學設備與空間規劃、圖書與資訊資源應用、行政資源利用規劃
2、學校外部資源的運用自然與社會資源利用規劃、家長與社區資源利用規劃3、經費需求資源規劃

37 六、評量與補救方案設計 1、評量方式多元且適當兼重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設計,評量能配合教學之進行,透過不同的評量方式,瞭解學生學習情形
2、評量結果之有效應用改進教學、証明、獎勵 3、診斷性評量與安置規劃特殊學障之轉介或資源班之規劃與課程設計 4、補救與充實方案設計個別、年級或學校整體性補救充實方案

38 七、課程方案試驗與回饋 1、試驗規模與時程 2、試驗過程之參與及經驗交流示範與傳播 3、診斷課程方案設計問題及原因
4、修訂課程方案設計之討論並回饋予適當組織層級課程方案有問題者,立即補充或修正屬於學校整體課程決策者回饋至課程發展委員會

39 實施階段評鑑指標

40 一、事前研討與教學準備 1、課程方案設計溝通或演示課程方案設計者的想法 與溝通、課程方案問題之預設與討論、各班差異與教學經驗 交流
2、教學者確實瞭解方案精神與內涵 3、課程方案實施之協同合作與分工協同教學、資源 協尋與共享 4、所需行政支援之協調與聯繫行事曆、經費、人力 5、教學資源與情境佈置設備、空間、媒體 6、所需學校內外部資源的聯繫校內學校教具、專科教室、行政 的聯繫與經費的來源;校外班親會、家長、社會及自然等社 區資源 7、教學準備所遇問題之解決或調整課程設計準備過程中遇困難 時之事先規劃

41 二、教學實施與檢核 1、參照方案設計實施 2、檢核課程方案實施能否符應原設計之目標 與架構 3、檢核教學材料實施與原設計的差距
4、檢核教學方法實施與原設計的差距 5、檢核教學資源實施與原設計的差距 6、檢核評量與補救方案實施與原設計 的差距

42 三、資訊收集與研討因應 1、學生學習反應與氣氛 2、教師教學的自我反省 3、師生互動情形的觀察與自省 4、行政支援的情形
5、教師彼此觀摩與諮詢 6、研討課程方案實施問題的成因 7、研討課程方案實施問題的因應措施

43 四、回饋與修正 1、因應學生需求個別調整課程設計 2、回饋予教師以再學習與專業成長 3、回饋予學校行政以強化支援
4、回饋予課程方案設計小組以修正課程方案設計 5、回饋予課程發展委員會以修正全校總體課程計畫

44 成果評鑑階段評鑑

45 一、學生學習成效 1、學生學習表現的成果 2、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 3、學生學習的意願與態度 4、合作學習風氣的養成

46 二、教師專業成長 1、教師課程發展專業能力的成長 2、教師自我評鑑專業能力的成長 3、教師教學的再學習與專業成長 4、教師協同合作氣氛的養成

47 三、滿意程度 1、學生對課程(方案)的滿意程度 2、家長對課程(方案)的滿意程度 3、教師對課程(方案)的滿意程度
4、課程發展委員會對課程(方案)的滿意程度 5、教師對行政支援的滿意程度

48 四、負荷情形 1、課程(方案)給予學校行政負荷情 形 2、課程(方案)給予教師負荷情形 3、課程(方案)給予家長負荷情形
4、課程(方案)給予學生負荷情形

49 五、評鑑結果的分享 1、課程(方案)總結評鑑書面報告 2、評鑑結果回饋予學校課程發展組織 3、評鑑結果分享予其他學校
4、評鑑結果回饋予教育行政機關

50 教學評鑑--課程實施包含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因而教學評鑑是不可少的項目
一、教師教學 (一)教學前準備: 對於新課程之了解、能力指標之概念、教學活動之內容、學生的起始行為分析以及所需教學資源之準備、運用等項。

51 (二)教學進行中: 教學時掌握學生之學習風格; 教學活動能掌握新課程精神,達成能力指標; 根據各領域學習主題的特性,實施創新多元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能顧及知識、經驗、概念進行統整; 教師間能順利進行合作教學。

52 二、學生學習 (一)定期結合相關人員包括教師、 家長及學生進行學習成效檢討 (二)透過學生學習自我省思 (三)對學生訪談或問卷來進行了解

53 學習前準備: 學生針對即將學習課程之議題或活動,進行資料蒐集、查索或整理。 2.學習中之態度: 學生於學習,其參與活動以及運作的過程流暢而自然。 3.學習後之成就: 學生在經歷學習活動後能達成教師所預期之目標,反應在認知、情意與技能之表現能符合分階段的能力指標。

54 教學評鑑之具體作法 (一)教師評鑑目的 教師自我成長與反省 提升教學品質 檢視學生學習成效

55 教學現場的觀察 教學的準備與規劃 教室經營與學生行為管理 教學實施與內容 學習環境與情境 專業成長與責任

56 (二)教學評鑑方式 教學觀摩 教學錄影 教室觀察 學生成就評鑑 日誌 教學檔案 問卷與面談

57 結語 交響樂的組織 處理問題與混局的方式 赦免 解除 解決 解構


Download ppt "課程評鑑 張素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