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电路理论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电路理论基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电路理论基础

2 教师:朱俊株 13855168944 Email:jzzhu@ustc.edu.cn Address:电二楼321室
助教:罗凤琳

3 理论课时: 60学时;3~4次习题课;总复习1次。 期末考核: 平时成绩:作业(20%~ 30% ) 卷面成绩:考试( 70% ~80%) 采用统一出卷,统考形式。

4 教材: 1、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陈希有,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1、电路分析基础(上、中、下)——李翰荪,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路 ——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路基本理论习题集(第二版)——胡新伟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

5 课程PPT材料参见下述网址中Circuit Theory文件夹: http://staff.ustc.edu.cn/~jzzhu/

6 绪言 一、电的研究起源 二、电磁学和电子学 三、电 四、电路 五、电路理论 六、电路理论课的学习

7 _ + 一、电的研究起源 公元前 600 年左右: 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
做了一系列关于静电的观察(琥珀吸引羽毛),他是人们所知最早研究电现象的科学家。 希腊语的琥珀 “electron” 就是“electricity”电的词源。 静电带电序列 + _ 塑胶-聚乙烯-亚克力-橡胶-铁-纸-皮肤-木材-麻-棉-丝绸-尼龙-羊毛-玻璃-毛发

8 十八世纪: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做了一个古今闻名的风筝实验,证实了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并发明了避雷针。 发现: 电荷守恒定律 (在任何孤立系统里,总电量不变)

9 十八世纪: 夏尔·奥古斯丁·德·库仑(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1736年-1806年):法国物理学家、军事工程师、土力学奠基人。他用扭秤实验证实了两个带电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静电力或库仑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即库仑定律。从此,电的研究提升成为一种精确科学。 电子的电荷量Qe=1.602×10-19C(库仑) 电荷量的国际单位库仑C以其姓氏命名。

10 二、电磁学和电子学 电磁学(19世纪初~19世纪中): 安德烈.玛丽.安培:
(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 法国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即以其姓氏命名。 发明: 安培右手定则、安培定律(电动机) 、电流计

11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电容的国际单位法拉F就是以其姓氏命名。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电容的国际单位法拉F就是以其姓氏命名。 电磁感应定律(发电机)、提出场的概念。

12 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 公元1831~公元1879 )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史上,牛顿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实现第一次大综合,麦克斯韦把电、光统一起来,实现第二次大综合,因此与牛顿齐名。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 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贡献:统一电磁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13 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 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 频率的国际单位赫兹Hz以他的名字命名。

14

15 电磁学(19世纪初~19世纪中):安培(法)、法拉第(英)、麦克斯韦(英)
理论:电磁效应—>电磁感应原理—>统一电磁理论 应用:电动机—>发电站—>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

16 电子学(19世纪末):洛伦兹(荷) 亨德利克·洛仑兹: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 创立古典电子理论
H.A.(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 创立古典电子理论

17 电子学(19世纪末):洛伦兹(荷) 理论:古典电子理论—>电子技术的发展
应用:电子三极管—>晶体三极管—>无线电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

18 三、电: 易于变换、传输和控制 能量:如各种电能 直流电能(各种电池)、交流电能(发电厂) 信号(信息载体): 如话筒原理、扬声器原理

19 (1)伏打电池 (2)燃料电池 直流电能 (3)温差电池

20 (1)水力发电 (2)火力发电 交流电能 (3)核能发电

21 其它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 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

22

23

24 四、电路: 电路=电+电器件+路 电:能量、信息载体 电器件: 1、电源(信号源):输出电能或电信号的器件
2、负载:需要电能或电信号才能工作的器件 3、(传输、转换、控制、测量等)附属器件 路:闭合路径(回路) 电路:又称网络或系统

25 电路分为: 简单电路:手电筒电路等 电筒电路模型图 L灯泡 U=1.5V电池 电筒实物图

26 复杂电路:集成运放电路IC等 运放实物图 F007运放电路图 V- V+ Vo 运放电路符号

27 电源IC、运放IC、比较器IC 逻辑IC、微处理器、其他IC

28 电路与器件(元件)为一组相对的概念: 电路由许多器件组成 系统中的某部分电路也可单独看成器件

29 五、电路理论: 理论基础: 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两类约束:元件的约束(VAR)、电路拓扑约束(串、并、混联等) 研究对象:
理想化的电路模型(元件用理想化的本质特性-电磁特性来表征)

30 电路模型由各种电路符号构成。 不同电磁特性(参数、特性方程或特性曲线)的元件构成不同的电路。 元件: 线性和非线性(由元件的VAR来确定) 时变和非时变(由元件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来确定)

31 元件尺寸与工作频率的关系: 集中参数元件: 元件尺寸远小于电路正常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
如:工频f=50Hz,波长λ=c/f=6000km,c为光速 分布参数元件: 要考虑元件各部分对电路的电磁影响 如:微波天线、远距离输电线路等

32 六、电路理论课的学习 1、本课的任务: 电路分析:一对一的关系(集中参数电路) 已知实际电路电路模型电路特性 与之相对应的:
电路综合:一对多的关系 已知电路特性若干电路模型实际电路

33 专业学科 电路理论 建模 分析 实现 综合 电路理论课的学习 (红色部分)

34 2、重点掌握: 1)关键点: 关联参考方向与参考点 元件的VAR关系(元件端电压与端电流的关系) 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35 2)基本定理 置换定理 线性叠加定理(常用) 等效电源定理(常用) 互易定理 特勒根定理

36 3)基本分析方法与特殊分析方法 A、基本分析方法 支路法 回路法(常用) 节点法(常用) B、特殊分析方法 相量法(常用) 三要素法(常用)
拉普拉斯变换法(常用) A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B结合在一起使用。

37 4)三种电路分析 直流电路分析(基础,基本分析法)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相量法等) 线性动态电路分析(三要素法、拉普拉斯变换法等)

38 5)四种分析手段: 直流分析(直流电路) 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 频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复频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

39 3、本课的要求: 掌握上述电路理论的关键点、定理、定律和分析方法,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Download ppt "电路理论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