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常用药物常识 复旦校医院 钱启源
2
药物定义 1、药物是指用于人体以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实际还包括用于计划生育、杀灭病媒及消毒污物的化学物质。 2、现代的药物多系天然的有效成分或人工合成品并制成方便病人服用,符合防治要求,能安全存放的各种剂型如片剂、注射剂、冲剂、油膏等。 3、毒物是指能损害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药物与毒物间无明显的界限。 4、药物和食物有时也难截然区分。
3
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治疗效果 1、对因治疗:消除原发致病因子,补充治疗也属于这类。 2、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的症状。
4
药物的不良反应(ADR)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作用:一般是在超过极量时才会发生,有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3、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药物浓度已下降至值以下的残存生物效应。 4、过敏反应
5
对过敏反应认识的误区 1用过的药就不会引起过敏 2天然药物不会引起过敏 3用药量小就不会引起过敏 4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
5外用和吸入不会引起过敏
6
药物的不良反应(ADR)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美国近年来因服药不慎而中毒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药物中毒已成为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非正常死因。 美国医院药师学会调查表明,医院内错误用药率占1%~20%。按1%计算,英国每年发生药害10950起。我国不合理用药研讨会的报告说,不合理用药约占12%~32%。人类每天都在蒙受药害. 不要迷信新药。
7
管理当局认为效益大于风险,新药品可被批准上市
由药品管理当局批准的药品=安全? “安全” :对拟用的人群而言,该药的效益大于风险,并非保障一定不发生药害。 管理当局认为效益大于风险,新药品可被批准上市
8
沙 利 度 胺 事 件 灾难! 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
9
我国ADR发生情况 • 每年住院病人5000多万; • 住院病人ADR发生率为10~20%(500~1000万);住院病人中,又有0.24~2.9%因ADR死亡。 • 我国有5000~8000万残疾人,其中听力残疾 (聋哑人)为1/3,而这其中的60~80%(1000~2000万)均与氨基糖甙类药物有关。
10
药物的剂量 治疗量 极量:一次量、一日量 及单位时间内用量 中毒量 致死量
11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 吸收的途径:口服、注射、舌下、肛门、气体吸入、眼、喉、伤口等。 影响吸收的因素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
12
药物排泄 肾脏排泄 胆汁排泄 其它排泄:乳汁、肺、汗腺
13
药物的时效 潜伏期 高峰期 持续期 半衰期 蓄积中毒
15
非处方药(OTC) Over-the-counter drug available without a prescription
国家非处方药领导小组对非处方药遴选原则的第一条要求是应用安全。主要包括:根据现有资料和临床经验证实安全性大的药品;在正常用法与正常剂量时,不产生不良反应,或虽有一般副作用,用药人可以自行觉察,而且停药后可以迅速自行消退的药品;用药前后不需做特殊试验的药品;不易引起依赖性的药品。
16
非处方药(OTC) Over-The-Counter
6个特点: 药效比较确定,药品起效迅速,疗效确切,能使患者清楚的感受得到。 适应症是病人能自我作出诊断的疾病. 不良反应小 使用时不需医药人员监督、指导。 安全性高 不含毒和成瘾成分,有高度的安全性,不引起依赖性,毒副反应率低,不在体内蓄积,不诱导耐药性和抗药性。 易保存 在不良条件下储存仍保持稳定。 使用方便 儿童、成人应用的非处方药分别制备或包装
17
非处方药(OTC) 有的人可能认为,非处方药既然如此安全,吃多点吃少点没啥关系。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非处方药只是相对地说不良反应小些罢了。
俗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也不例外。
18
OTC标志 甲类OTC(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的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乙类OTC(绿色):除了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零售的非处方药。 乙类处方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 保健品类不是药品(比如钙片、润喉糖等),其批准文号一般标以食健字,由于不是药品,所以没有非处方药的OTC标志。
19
OTC标志
20
解热、镇痛药 药理作用: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复方阿斯匹林片(APC): (复方乙酰水杨酸)哮喘者禁用 消化性溃疡慎用. 酚氨咖敏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起作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布络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可引起消化溃疡出血,转氨酶升高,孕妇禁用。对哮喘病人和高血压患者谨慎使用。
21
缓释胶囊 缓释胶囊主要是将囊内的药物利用固体分散技术,用水不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肠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成不同释放速度材料载体或包衣,制备缓释胶囊剂。但必须完整吞服,才能使药物以均衡的剂量释放。如果剥去胶囊,把药物倒出来服,将破坏胶囊的缓释特性,达不到缓释的目的。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重要特点是可使人体维持此种血液浓度达较长的时间。
22
控释片 控释片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是先制成含药片芯,片芯内包含膨胀剂,然后在片芯外面包上一定厚度的半透膜,再采用激光技术在膜上打若干小孔。病人服用后,药片与体液接触,水从半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膨胀剂遇水增大,当药片内部的压高于外部时,药物便从小孔中徐徐流出而被吸收。
23
缓释胶囊还是控释片都具有以下优点: 一、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多次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如从每天3-4次减少到l-2次。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病人。 二、提供平稳、持久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有利于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24
止咳祛痰药 溴己新片(必嗽平) 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合剂) 复方磷酸可得因溶液:用于干咳 急支糖浆
25
法莫替丁片:有头痛、头晕、恶心、皮疹、便秘的副作用,停药后消失。
制酸药 硫糖铝片:饭前1小时口服 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饭前30分钟 铝碳酸镁片:饭后1-2小时咀嚼服下 法莫替丁片:有头痛、头晕、恶心、皮疹、便秘的副作用,停药后消失。 奥美拉唑胶囊
26
多潘立酮片(吗叮啉):不宜与解痉药合用;胃肠出血、肾梗阻禁用。
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片(吗叮啉):不宜与解痉药合用;胃肠出血、肾梗阻禁用。 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 莫沙比利片
27
胃肠解痉药 普鲁本辛片:有口干、视力模糊、心悸、便秘、尿潴留、皮疹等不良反应。青光眼者禁用。
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片:还可以解除脑血管痉挛 颠茄片
28
含兴奋剂药品 药品名称 兴奋剂名称 复方甘草片 吗啡 呋麻滴鼻液 麻黄硷 珍菊降压片 氢氯噻嗪 肤轻松霜 糖皮质激素 无极膏 糖皮质激素
29
泻药 酚酞片(果导) 麻仁丸 开塞露
30
止泻药 活性炭 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
31
抗过敏、抗眩晕药 扑尔敏片:不良反应有轻度嗜睡、精神不振、口干、疲劳。对甲亢病人和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谨慎使用. 癫痫患者禁用。
扑尔敏片:不良反应有轻度嗜睡、精神不振、口干、疲劳。对甲亢病人和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谨慎使用 癫痫患者禁用。 茶苯海明片(晕海宁):可以与牛奶同时服用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寻麻疹、支气管哮喘。
32
维生素类药 这类药一般从食物中获得满足, 不是补药,过多也有害。 要补充的情况有: 机体需要增加 吸收障碍 偏食
这类药一般从食物中获得满足, 不是补药,过多也有害。 要补充的情况有: 机体需要增加 吸收障碍 偏食 常用维生素有:A、B、C、D、E、K
33
咪康唑软膏(达克宁霜):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常用外用药 无极膏:用于虫咬皮炎等。 咪康唑软膏(达克宁霜):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痔疮膏 风油精 关节止痛膏 红汞
34
常用内服中药 感冒退热冲剂 板兰根冲剂 藿香正气片 香砂养胃丸
35
抗生素不良反应 抗生素类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 抗生素排第一 不良反应的冠军
36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37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我国既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又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资料显示,我国有46%的家庭自行使用过抗菌药物,75%的感冒患者、80%的住院患者和至少90%的外科手术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每年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其中40%与滥用抗菌药物有关。
38
药 物 性 耳 聋 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人因药致聋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9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细菌产生耐药:所谓“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细菌。 3.局部刺激 :疼痛,局部硬结
1.二重感染:正常菌群失调 2.细菌产生耐药:所谓“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细菌。 3.局部刺激 :疼痛,局部硬结 4.毒性反应:听神经毒性,肝肾毒性 5.过敏反应 :速发性过敏,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滥用抗生素,救命药变成“送命药”
40
合理使用抗生素 (1)掌握适应症,结合病情,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菌素。 (2)某些疾病需要做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后再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3)抗菌素不应随便作预防用药。病毒性疾病或发热原因不明时不要滥用抗菌素。 (4)抗菌素的用量必须适当。开始剂量一般要大一些,以后再根据病情逐渐减小剂量。 (5)为了提高疗效、减少用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防止或延迟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联合应用抗菌素。 (6)不可随意加大抗菌素的剂量。 (7)有些抗菌素还可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应尽量避免在皮肤和粘膜上使用抗菌素。
41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