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3.1 酸碱质子理论 3.2 分布系数δ计算 3.3 质子条件和pH的计算 3.4 酸碱缓冲溶液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3.7 终点误差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 3.1 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3 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的关系

3 一、基本概念 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水溶液中的 能接受质子(反应后生成水),所以是一种碱,但它也不是碱的唯一标志了。当一种酸给出质子之后,剩下的酸根自然对质子具有某种亲和力,因而是一种碱,这样就构成了如下的共轭酸碱体系(共轭酸碱对): 酸 碱

4 这样的反应叫酸碱反应:酸失去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
看下面的一些共轭酸碱对:

5 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得失)。它就是说,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在水中的离解: 半反应1 半反应2 酸1 碱 酸2 碱2 如果没有作为碱的溶剂(水)的存在,就无法实现其在水中的离解。

6 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的这个反应,叫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例如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酸碱反应实际是质子在两对共轭酸碱之间的转移。因此它由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 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的这个反应,叫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例如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7 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  =  iC i为i的活度系数,表达实际溶液和理想溶液之间偏差大小。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当溶液的浓度极稀时,离子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活度系数就可以视为1,即=c。

8 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及电荷有关:
对于AB型电解质稀溶液(<0.1molL-1),德拜-休克尔公式能给出较好的结果: 简化式:

9 酸碱反应进行的程度可以用相应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例如:
活度常数 只与温度有关 浓度常数 混合常数 和 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离子强度有关。

10 三、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的关系 酸碱的强度是相对的,与本身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弱由酸碱平衡常数来衡量: 共轭酸碱对中,酸性越强,碱性越弱。酸的越大,其共轭碱的就会越小。

11 多元酸碱各级离解常数的大小:多元酸碱各级离解常数的大小: 或 ,如:
每一对共轭酸碱对之间均存在:

12 3.2 分布系数δ计算 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酸的浓度与酸度,碱的浓度与碱度 分布系数δ的计算及分布图

13 1.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
一、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1.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 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某种物质的量,包括已离解和未离解两部分,也称总浓度,用c表示。 2.平衡浓度(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存在的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用[ ]表示。

14 二、酸的浓度与酸度,碱的浓度与碱度 1.酸的浓度与酸度(acidity)
酸的浓度又叫酸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酸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酸度是指溶液中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H表示。 2.碱的浓度与碱度(basicity) 碱的浓度又叫碱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碱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碱的浓度。碱度是指溶液中O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OH表示。

15 三、分布系数δ的计算及分布图(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nd distribution diagram)
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称为分布系数,以表示。分布系数取决于该酸碱物质的性质和溶液H+浓度,与总浓度无关。 分布系数能定量说明溶液中的各种酸碱组分的分布情况。通过分布系数,可求得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酸度对溶液中酸(或碱)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的影响规律,对掌握反应的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的和等于1。

16 1.一元酸溶液(monacid solution)
如HAc:HAc,Ac-

17 * δAc-随pH的增高而增大, δHAc随pH的增高而减小。 * 当pH=pKa(4.74)时, δAc- = δHAc =0.50, HAc与Ac-各占一半; * pH<pKa,主要存在形 式是HAc;pH>pKa, 主要存在形式是Ac-。 *δ与总浓度c无关,是pH和pKa的函数。 [HAc]和[Ac-] 与总浓度c有关。

18 2.二元酸溶液(dibasic acid solution)
如草酸:H2C2O4, HC2O4- ,C2O42— δ0

19 草酸的三种形式在不同 pH时的分布图。 * pH<pKa1, 主要存在形式是H2C2O4, pKa1 < pH<pKa2, 主要存在形式HC2O4- , pH>pKa2, 主要存在形式是C2O42— 。 当pH=pKa1,δ0 =δ1 =0.50 当pH=pKa2, δ1 = δ2 =0.50

20 3.多元酸溶液(polyprotic acid solution)
例如 磷酸:H3PO4,H2PO4-1,HPO42-,PO43-

21

22 3.3 质子条件和pH的计算 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2 pH的计算 * 强酸(强碱)溶液 *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
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2 pH的计算 * 强酸(强碱)溶液 *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 * 多元酸(碱)溶液 * 弱酸混合溶液 * 两性物质溶液 *酸式盐,弱酸弱碱盐

23 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 1.物料平衡方程,简称物料平衡(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用MBE表示。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给定物质的总浓度,等于各种有关形式平衡浓度之和。 例 浓度为c (mol/L) HAc溶液物料平衡为 浓度为c (mol·L-1)的Na2SO3溶液的物料平衡为:

24 [H+] + [Na+] = [CN-] + [OH-] [H+] + 2[Ca2+]=[OH-]+[Cl-]
2.电荷平衡方程,简称电荷平衡(Charge balance equation)用CBE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量(mol)应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量(mol)。 例浓度为c(molL-1)的NaCN: [H+] + [Na+] = [CN-] + [OH-] [H+] + c = [CN-] + [OH-] 浓度为c(mol·L-1)的CaCl2溶液: [H+] + 2[Ca2+]=[OH-]+[Cl-]

25 3.质子条件,又称质子平衡方程(Proton balance equation)用PBE表示。溶液中得质子后产物与失质子后产物的质子得失的量相等。反映了溶液中质子转移的量的关系。
Na2S的[OH-]表达式 NaHCO3的质子条件为

26 选好质子参考水准。以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为质子参考水准,通常是原始的酸碱组分及水。
写出质子参考水准得到质子后的产物和失去质子后的产物,并将所得到质子后的产物平衡浓度的总和写在等式的一边,所有失去质子后的产物平衡浓度的总和写在等式的另一边,即得到质子条件。 在处理多元酸碱时应注意浓度前的系数。 在质子条件中不应出现作为质子参考水准的物质,因为这些物质不管失去质子或是接受质子都不会生成它本身。

27 [H+]+[H3PO4]=[OH-]+[NH3]+
写出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H H+ H+ ← H2O → OH- NH4+ → NH3 H3PO4←H2PO4-→HPO42- H2PO4- → PO43 [H+]+[H3PO4]=[OH-]+[NH3]+ 2[PO43-]+[HPO42-]

28 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 1. 强酸(强碱)溶液 A.最简式 [H+]=Ca (Ca≥10-6mol/L) B.近似式
→ 强酸溶液 A.最简式 [H+]=Ca (Ca≥10-6mol/L) B.近似式 (Ca<10-6mol/L)

29 →强碱溶液 A.最简式 [OH-]=Cb (Cb≥10-6mol/L) B.近似式 (Cb<106mol/L)

30 2. 一元弱酸(碱)和多元弱酸(碱) →一元弱酸 A.最简式: (CKa≥20Kw及C/Ka≥500) B.近似式:

31 → 一元弱碱 A.最简式: (CKb≥20Kw及C/Kb≥500) B.近似式: (CKb≥20Kw及C/Kb<500) (CKb<20Kw及C/Kb≥500)

32 →多元酸(碱) A.最简式: 当CKa1≥20Kw, ,C/Ka1≥400时, B .近似式: 当CKa1≥20Kw, 时,

33 3. 强酸与弱酸混合溶液 Ca mol/L HCl + C mol/L HAc A.最简式 [H+]≈Ca (Ca≥20[Ac-]) B.近似式

34 4. 两种弱酸的混合 HA CHA KHA HB CHB KHB 最简式 (CHAKHA>>CHB KHB)

35 5. 两种弱碱的混合 (CB1KHB1>>CB2 KHB2)

36 6. 两性物质 →酸式盐 NaHA 近似式: ([HA-]≈C,忽略HA-的离解) 最简式:
([HA-]≈C,Ka2>20Kw忽略HA-和水的离解) 最简式: ([HA-]≈C,Ka2 >20Kw C > 20Ka1)

37 →一元弱酸弱碱盐 如NH4Ac,NH4F 近似式: 最简式: ([HA]=[A-]≈C,忽略HA和A-的离解)
([HA]=[A-]≈C,Ka’≥20Kw,忽略HA、A-和水的离解) 最简式: ([HA]=[A-]≈C,Ka’≥20Kw, C > 20Ka)

38 →多元酸的盐 如(NH4)2CO3、(NH4)2S 最简式:

39 最简式:当KHAcCHAc≥20Kw,CF-≥20KHF时,
→ HAc + NaF,H3BO3 + NaAc的混合液 近似式: 最简式:当KHAcCHAc≥20Kw,CF-≥20KHF时,

40 3.4 酸碱缓冲溶液 1 酸碱缓冲溶液定义 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 缓冲容量 4 缓冲溶液选择的原则

41 一、酸碱缓冲溶液定义 → Buffer solution,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若往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少量碱,或因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少量的酸或碱,或将溶液稍加稀释,溶液的酸度基本不变。 →缓冲溶液通常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所组成。pH范围一般为2~12。例如,HAc-Ac-,NH4Cl-NH3等。 →强酸(pH<2)或强碱(pH>12)溶液也是缓冲溶液,可以抵抗少量外加酸或碱的作用,但不具有抗稀释作用。

42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近似式: (当pH≤6时) (当pH≥8时) →最简式:当Ca,Cb≥20[H+]或Ca,Cb≥20[OH-]时

43 三、缓冲容量(buffer capacity)
   使1L溶液的  值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强碱的量为或者使1L溶液的  值减小一个单位时所需强酸的量称为缓冲容量.  数学表达式:   越大,缓冲能力越强。可以证明:

44 (1)当  和  一定,即  一定时,随着 的增大, 也增大。
(2)当 一定时,越  接近1, 越大。 (3)当     时,       ,此时     。 (4)如果  比值偏离1越远, 越小,甚  至失去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45

46 四、缓冲溶液选择的原则 →缓冲溶液对测量过程应没有干扰。
→所需控制的pH应在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之内。如果缓冲溶液是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pKa值应尽量与所需控制的pH一致,即pKapH。 →缓冲溶液应有足够的缓冲容量,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缓冲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

47 3.5 酸碱指示剂 1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 影响影响变色点pH的因素 4 混合指示剂

48 一、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酸碱指示剂(indicator)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它的酸式与其共轭碱式相比应具有明显不同的色调。当溶液的pH改变时,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化为碱式,或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化为酸式,由于结构上的改变,引起了颜色的变化。

49 →甲基橙(methyl orange,MO)-双色
pH≤ 3.1,酸式色,红色; pH 4.4, 碱式色,黄色; pH ,两种形式共存,为混合色,橙色。

50 →酚酞(phenolphthalein PP)- 单色在酸性溶液无色,在碱性溶液中转化为醌式后显红色。
→甲基红(methyl red MR)- 双色在酸性溶液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 黄色。

51 二、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HIn = H+ + In- 酸式色 碱式色 10, 碱式色; ≤0.1,酸式色;
酸式色 碱式色 10, 碱式色; ≤0.1,酸式色; =1,pH=pKa, 理论变色点,酸碱的混合色。 理论变色范围 pH=PKa±1

52 MR 2.4~6.2 红 黄 5.0 PP 8.0~9.6 无 红 9.1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MO 3.1~4.4 红 黄 3.4
指示剂 变色范围 酸式色 碱式色 pKHIn MO ~ 红 黄 MR ~ 红 黄 PP ~ 无 红

53 三、影响变色点pH的因素 →温度 pH 18℃ 100℃ MO 3.1~4.4 2.5~3.7 PP 8.0~9.6 8.1~9.0
→离子强度和溶剂的影响:增加离子强度,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变小。

54 四、混合指示剂(mixed indicator)
→一类同时使用两种指示剂,利用彼此颜色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变色更加敏锐。如溴甲酚绿和甲基红。 →另一类由指示剂与惰性染料(如亚甲基蓝,靛蓝二磺酸钠)组成的,也是利用颜色的互补作用来提高变色的敏锐度。 →需要将滴定终点限制在很窄的pH范围内,可采用混合指示剂。 →非混合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约有±0.3pH的不确定度。用混合指示剂,有±0.2pH的不确定度。

55 3.6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1 基本概念 2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3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4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1 基本概念 2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3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4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5 酸碱滴定中准确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56 一、基本概念 →滴定曲线(titration curve):以溶液的pH为纵坐标,所滴入的滴定剂的物质的量或体积为横坐标作图。
→滴定分数(fraction titrated)或滴入百分率α衡量滴定反应进行的程度。 →突跃范围(titration jump):α在0.999 至1.001之间时的pH值。指示剂的 pKa应落在突跃范围内,此时滴定误差在±0.1%。 →酸碱浓度通常为0.1 mol/L,且浓度应接近。

57 二、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用标准NaOH滴定HCl 设标准NaOH的浓度为0.1000 mol/L,Vb在
0mL~40mL之间变动,设HCl的浓度与NaOH相 同,其体积VHCl为20.00mL,a就转化为体积之比

58 pHsp=7.00, 突跃范围: pH为 ; 指示剂: pKa在突跃范围内。

59 →当酸碱浓度增大10倍时,滴定突跃部分的pH变化范围增加两个pH单位。
→1mol/L, 突跃3.3~10.7,3种指示剂。 →0.1 mol/L, 突跃4.30~9.70,2种指示剂。 →0.01 mol/L, 突跃5.3~8.7,甲基红,煮沸 溶液驱除CO2。

60 用标准HCl滴定NaOH

61 三、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用0.1 mol/LNaOH 滴定相同浓度的HAc。 pHsp为8.72 突跃:pH7.74~9.70
指示剂:酚酞

62 Ka值对突跃范围的影响: 酸愈弱,Ka越小,突 跃范围越小。

63 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用0.1 mol/LHCl滴定 相同浓度的NH3。 pHsp为5.28 突跃:pH4.30~6.25 指示剂:甲基红

64 四、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 CKa1≥10-8 准确的滴定, 1.多元酸的滴定 用等浓度NaOH滴定 0.10 mol/L H3PO4
pHsp1= 甲基橙 pHsp2= 酚酞 * CKa1≥10-8 准确的滴定, * 相邻两级Ka比值≥ 105, 分步滴定。

65 2.混合酸的滴定 HA:Ka c1 HB:K’a c2 HB不干扰HA的滴定。 例如:H2SO4+NH4Cl

66 多元碱的滴定 用HCl滴定Na2CO3 pHsp1 = 酚酞 pHsp2 = 甲基橙

67 五、酸碱滴定中准确滴定的判据 强酸或强碱 C ≥10-4 mol/L 弱酸的滴定 Cka ≥10-8 弱碱的滴定 Ckb ≥10-8
强碱滴定酸式盐NaHA Cka2 ≥10-8 强酸滴定酸式盐NaHA Ckb2 ≥10-8 多元酸分步滴定 两级Ka比值≥ 105 多元碱分步滴定 两级Kb比值≥ 105 混合酸分别滴定 (C1Ka1)/(C2ka2) ≥ 105

68 3.7 终点误差 (end point error,titration errror)
1 强碱滴定强酸 2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3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

69 一、强碱滴定强酸

70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71 三、强碱滴定多元弱酸 H3A 第一终点 第二终点

72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 混合碱的测定 a 氯化钡法 b 双指示剂法 2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a 蒸馏法 b 甲醛法

73 一、混合碱的分析 1.烧碱中NaOH和 含量的测定 (1)双指示剂法

74 (2)BaCl2 法 甲基橙 一份试样+HCl( ) ----→测定总量 酚酞 一份试样+BaCl2 +HCl( )---→测定NaOH

75 2.纯碱中含量的测定 (1)双指示剂法

76 (2) BaCl2法

77 3.未知碱样的定性分析——双指示剂法 对于未知混合物试样组成也可用双指示剂法分析: V1和V2的变化 试样组成

78 二、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1.蒸馏法 终点时产物是 和 (混合弱酸), 可用甲基红作指示剂。N含量为:

79 (2)甲醛法 甲醛与铵盐反应,生成 质子化的六亚甲基四胺。质子化的六亚甲基胺 ,可以准确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酸总量。

80 本章作业 p

81 酸碱滴定小结(举例)


Download ppt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