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Dieter Fromm Modified 5年之前
2
科普勒生於德國 的西南部
3
The Great Comet of 1577, which Kepler witnessed as a child,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stronomers across Europe
4
在一五八九年就讀於杜本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übingen)研習神學,並涉獵其他各學科領域。
5
科普勒受到馬斯 連(Michael Maestlin 35)的啟蒙,他是 最早接受哥白尼 太陽中心論學說 的天文學者之一。
6
Figure of the heavenly bodies — An illustration of the Ptolemaic geocentric system by Portuguese cosmographer and cartographer Bartolomeu Velho, 1568 (Bibliotèque National, Paris)
7
在一五九四年科普勒成為了奧地利的Graz新教徒的數學教授,年紀只有23歲。
8
在一五九七年 他發表了他第 一本重要的著 作─宇宙的神秘(Cosmographic Mystery),
9
一六零零年他 到了布拉格去 當泰可‧布拉 許T ycho Brahe (1546~1601年) 的助手,並從 布拉許的天文 觀察資料中來 計算新的行星 的軌道。
10
“The Optical Part of Astronomy”:1604年出版,描述大氣對光線折射的影響。
11
1606年他發表了"Concerning the New Star",談到1604所發現到的新星
12
科普勒第一行星運動定理
13
1609年,開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學》一 書,提出了著名的開普勒第一和第二定 律。而開普勒第三定律則是在1619年出
一、(軌道論)行星運行的軌道為橢圓 ,太陽居其一焦點。 二、(面積論)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等 長的時間內掃過相同的面積。 三、(週期論)行星繞行太陽一周所需 要的時間 T,和行星軌道半軸長 a 之間有如下的關係:T2 : a3 為定值 (所有的行星都相同)。 1609年,開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學》一 書,提出了著名的開普勒第一和第二定 律。而開普勒第三定律則是在1619年出 版的《宇宙諧和論》中提出的。
14
科普勒第二定理
15
在奧地利Linz的科普勒雕塑
16
在1619年出版的Harmony of the World(宇宙諧和論)以音樂節奏般的和諧來推演出太陽中心論中行星的距離與週期。
17
The iconic frontispiece to the Rudolphine Tables celebrates the great astronomers of the past: Hipparchus, Ptolemy, Copernicus, and most prominently, Tycho Brahe.
19
位於布拉格的紀念碑
20
前東德所發行的紀念郵票。
21
奧地利所發行的紀念金幣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