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人口统计图判读
2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常见的类型有:
坐标类图 结构类图 一.柱状图 六.饼状图 二.散点图 七.扇形图 三.曲(折)线图 八.雷达图 四.三角形统计图 五.人口金字塔图
3
本节课先学习坐标类图的一般思路: ①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②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
③对图表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某坐标因子随另一坐标内容的变化规律; 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4
一.柱状图 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
5
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
一.柱状图 还适用于表示某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或空间的动态变化。
6
一.柱状图 图例 坐标轴 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7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 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 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9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10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4.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①以后,②之前 B.②以后,③之前 C.③以后,②之前 D.④以后
11
图中各点所表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到小: ③②④①
二.散点图 0% 1% 图中各点所表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到小: ③②④① 图中各点是独立的,某点可表示地理事物的两个量。在这两个量的制约下,通过这两个量可反应出第三个量。
12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3-4题。 3、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14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I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15
三.曲(折)线图 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配规律,能直观反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16
三.曲(折)线图 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折点。
17
③ ① ② ④ ③⑤ 图中 人口总量最大; 图中 人口总量最小; 图中 人口总量增加最快; 图中 人口总量减少最快;
三.曲(折)线图 假设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则: ⑥ ③ 图中 人口总量最大; 图中 人口总量最小; 图中 人口总量增加最快; 图中 人口总量减少最快; 图中 人口总量基本不变。 ① ② ④ ③⑤
18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B、③到⑤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①到⑤期间,④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19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印度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20
四.三角形统计图 有三个坐标轴,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21
四.三角形统计图 零值是条线,百值是个点,零值平行线,轴上找交点。
22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1~2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1~2题。 2、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
五.人口金字塔图 人口变化有一定的惯性,在不同年龄段又有不同的死亡率,不同年代的人口金字塔图呈现出不同形态。
25
该图形有三个轴,纵轴为年龄段轴,横轴有两个,分别表示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重,可看作柱状图变形。此图一定要有特定的时间。
五.人口金字塔图 男 女 该图形有三个轴,纵轴为年龄段轴,横轴有两个,分别表示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重,可看作柱状图变形。此图一定要有特定的时间。
26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压力大,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人口年龄 结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少年儿童比重 40%以上 30%~40% 30%以下 老年人 口比重 4%以下 4%~7% 7%以上 分布及人口问题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压力大,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大多数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老年人自身问题突出
27
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
28
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
异常变化: 1、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其原因可能是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降低;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大量外迁。 2、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大量人口迁入。 3、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29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30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