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數學評量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 謝 堅
2
為什麼學校考試的試題,絕大多數都是我們(或學童)熟悉的題目?
為什麼老師們不喜歡出沒有見過(或不常見到)的題目? 沒有見過的題目,漂亮的題目, 是怎麼冒出來的?
3
那些是學童無法得分的題目? 困難,但是算過的題目。 簡單,但是沒有看過的題目。 簡單,但是文字描述很長的題目。 為什麼學童害怕這些簡單的題目?
4
如果要您命一份紙筆測驗,您會注意那些事項?
您如何命一份紙筆測驗?
5
方式甲: 參考課本、 習作、參考書的例題及習題,或參考書局的題庫光碟、 考古題等題目,再透過改數字,改情境, 轉化題型(填充題 改成選擇題)等方式命題。
6
方式乙: 不參考任何試題(或者只是純參考, 但是不使用),依據考試範圍的教學目標、重要的數學概念、上課時學童容易混淆的教材等,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相關的情境轉化成題目,或將基本概念轉化成題目。
7
為什麼以前高中(大學)聯考數學科考題,部份大學數學系老師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答完所有的考題?
為什麼現在升高中(大學)的基本學力測驗數學科的考題,所有大學數學系的老師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答完所有的考題,而且多數問題不必計算就能夠直接看出答案?
8
基本學力測驗的命題方式,和以前聯考的命題方式,有那些改變?
為了讓學童在學測時能得到高分,教師們如何因應?
9
課本給一些例子,幫助學童抽象 數學概念。 課本給一些例題,幫助學童澄清 數學概念。 課本給一些習題,檢查學童是否 掌握該數學概念。
10
參考書給一些例題,延伸課本的 數學概念。 參考書給一些習題,檢查學童是 否掌握延伸的數學概念。 您心中的難題是怎麼出現的?
11
以前聯考數學試題: 常以課本或參考書的例題或習題 為出發點命題。 現在基本學測數學科的試題: 直接由數學概念或生活情境為出發點命題。 只要題目和參考書的題目雷同,一定不會變成學測的試題。
12
經常算習作或參考書的學生: 不算參考書的大學數學老師: 以參考書例題或習題為出發點命題:
很容易抓到命題的脈動,不必回溯至原始的數學概念,就可以成功解題。 不算參考書的大學數學老師: 必須由原始的概念出發,思考如何解題,因此必須花較多的思考時間,才能夠解題成功。
13
數學概念清楚的數學老師: 數學概念不清楚的學童們: 以基本概念或生活情境命題:
很容易掌握試題的重點,可以快速算出答案。相當大比例的題目,不必動手計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數學概念不清楚的學童們: 面對不熟悉,沒有算過的試題,不知道如何解題。
14
命題方式改變後,如何因應數學基本學力測驗?
學童讀書的方式是否要改變? 教師教學的方式是否要改變? 學校命題的方式是否要改變?
15
算很多題目,對考試是否有幫助? 小範圍的考試 (例如月考) vs 大範圍的考試(例如基本學測)
16
算很多題目,對考試是否有幫助? 由日常生活或概念出發的考題 vs 由課本或參考書轉化的考題
17
算很多題目,對考試是否有幫助? 全國統一的教科書 vs 一綱多本的教科書
18
如何命一個沒有見過的新題目? 由數學概念開始思考: 由日常生活情境開始尋找:
19
由數學概念開始思考: 嘗試創造與生活情境無關,但是可以澄清或延伸數學概念的考題。 嘗試尋找生活情境中有那些現象或問題,可以澄清數學概念。
20
47×147+(247+□)×47=23500, □=( )? 考什麼概念? 如果太難,如何修改試題?
21
已知: 『518.49×73.206= 』。 甲=508.49×73.206、 乙=518.49×63.206, 請問:甲-乙=? 考什麼概念? 如果太難,如何修改試題?
22
518.49×73.206= 508.49×73.206 =(518.49-10) ×73.206 = -732.06 518.49×63.206 =518.49×(73.206-10) = -5184.9
23
15顆紅球和12顆藍球合起來重60公斤(每顆紅球都一樣重,每顆藍球都一樣重),請問40顆紅球和32顆藍球合起來重多少公斤?
考什麼概念? 如果太難,如何修改試題?
24
累積: 15顆紅球、12顆藍球60公斤 30顆紅球、24顆藍球120公斤 45顆紅球、36顆藍球180公斤
25
分割: 15顆紅球、12顆藍球60公斤 5顆紅球、4顆藍球20公斤 5/7顆紅球、4/7顆藍球60/7公斤
26
先累積再分割: 15顆紅球、12顆藍球60公斤 5顆紅球、4顆藍球20公斤 40顆紅球、32顆藍球160公斤
27
甲=乙=丙 甲:乙:丙=1:2:3 甲:乙:丙=3:2:1 甲:乙:丙=3:6:1 甲=1/3-0.3333333333,
乙=2/3- , 丙=1-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成立? 甲=乙=丙 甲:乙:丙=1:2:3 甲:乙:丙=3:2:1 甲:乙:丙=3:6:1
28
甲:乙=乙:丙=丙:丁=丁:戊=戊:己=己:庚=庚:辛=辛:任=任:葵=10:1。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葵」的「平均數」大約是「甲」的多少倍?(請選一個最接近的答案) 100倍 10倍 0.1倍 0.01倍
29
面對問題「一瓶水4/5公升,3/11 瓶水有多少公升?」時,我們可 以透過「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 以分母」的方式算出答案。 請問下列說法何者正確?
30
分母乘以分母,是將1瓶水平分 分母乘以分母,是將1公升平分 分子乘以分子,是算有12個1/55 分子乘以分子,是算有12個1/55
成55等份的意思。 分母乘以分母,是將1公升平分 分子乘以分子,是算有12個1/55 瓶水的意思。 分子乘以分子,是算有12個1/55 公升的水的意思。
31
a+c a+b×9000+c a+b×2000+c a+b×18000+c 假設:9000×9000=a,
請問「9018×9017」=? a+c a+b×9000+c a+b×2000+c a+b×18000+c
32
9018×9017=? (9000+18)×(9000+17)=? 9018 × 9017
33
甲÷37=46857……17。 甲÷37=( ) (使用四捨五入法,商數算到小數第二位)。
34
5%是5:100的比值; 5ppm是5: 的比值, 5ppb是5: 的比值。 如果100公克的水中,甲物質佔了5ppm,乙物質佔了200ppb,請問甲物質的重量是乙物質重量的幾倍?
35
「 ×3.625×25=?」。 那些算式能算出正確的答案: ×300÷4+ ÷8×125 +564÷8×125+564×3×75 ×75+ ÷8×75 ×2900÷32
36
347×5=3470÷2 347×25=34700÷4 347×125=347000÷8 1/8=0.125 ;3/8=0.375 5/8=0.375 ;7/8=0.875
37
×3.625×25 = ×(3+0.625)×25 = ×3×25+ ×0.625×25 = ×300÷4+ ×5÷8×25
38
由日常生活情境開始尋找: 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有趣或有規律的現象,判斷這些現象可以評量那些數學概念,並將這些現象轉換成考題。
39
某特製腳踏車前輪半徑是20公分,在腳踏車前輪上(半徑外緣)加裝一個燈泡,讓腳踏車往前行走時燈泡會發光,請將這個燈泡移動的軌跡畫下來。
也可以改成選擇題。 此題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情境。
40
41
一個邊長是10公分的正方體黏土,將這個正方體黏土揉成一個球,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42
球的直徑比10公分長,球的體積 球的直徑比10公分長,但是球的 球的直徑比10公分短,球的體積 球的直徑比10公分短,但是球的
是1000立方公分。 球的直徑比10公分長,但是球的 體積不是1000立方公分。 球的直徑比10公分短,球的體積 球的直徑比10公分短,但是球的
43
知道球體積公式是先備知識嗎? 可以評量高年級學童嗎?
44
有一棵神木,二十個大人手牽著手剛好可以圍繞神木一圈,請問神木的直徑大約是幾公分?
100公分 500公分。 1000公分 2000公分。
45
兩個長方形(任兩邊都不重疊)最多有a個交點,兩個圓(不同圓心)最多有b個交點,a+b=?
6 8 10 12
48
丁一定在甲的北方 丁一定在乙的東南方 丁一定在丙的東方 條件不足,無法確定丁的位置
甲、乙、丙、丁四個人站在正方形的四個頂點。甲說:「乙在我的東北方」,丙說:「乙在我的北方」。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丁一定在甲的北方 丁一定在乙的東南方 丁一定在丙的東方 條件不足,無法確定丁的位置
49
丁 乙 甲 丙
50
乙 甲 丁 丙
51
鐵鍊7公尺長重3公斤,甲、乙、丙三家商店都有賣這種鐵鍊。
甲商店3台尺賣100元,乙商店12英吋賣50元,丙店1公斤賣200元。 請問那一間商店賣的最便宜? 1台尺=30公分,1英吋=2.54公分
52
上體育課或休閒時,你在籃球場打過籃球嗎?估算看看,籃球場的面積大約是這張考卷的多少倍?
也可以考教室的面積或書桌的面積是這張考卷的多少倍(學童可以同時看到教室與考卷)。
53
國小階段:雞兔同籠問題、水流問題、追趕問題、植樹問題等。
這些問題是否為國小教學重點? 這些問題是否為國小評量重點?
54
雞兔同籠問題適合評量的對象: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一年級 國中二年級
55
嘗試錯誤法 vs 學童法 vs 算則 嘗試錯誤法:面對新問題時最有效率的解題策略 算則:某個時代,多數人解決問題時所使用最有效率的解題策略 學童法:學童自己發展出來,不是最有效率的解題策略
56
雞兔同籠問題的算則: 嘗試錯誤 假設都是雞(或兔)策略 一元一次方程式策略 二元一次方程式策略 只有算則才需要精熟
57
基本學力的界定: 基本: 就層次而言,指的是基礎、核心、重要的,而非高深、外圍或細微末節的。 就範圍而言, 指的是完整、周延的,而非偏狹或殘缺的。
58
學力: 指學習者經由一段時間的系統化教育所獲得的能力,而非學習者天生或自然成長而來的能力。 指學習者學後的成就,及其展現為學、待人、處事之個種能力。
59
成就測驗: 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 性向測驗: 檢驗學生未來的學習能力(預測學生未來的表現) 。 基本學測是一種成就測驗。
60
基本學力測驗數學科試題: 以認知能力層次為橫軸 以國民中學數學學習內容為縱軸 形成雙向細目分析表,作為數學 科試題編製的依據。
61
雙向細目表: 雙向細目表是測驗編製的藍圖和 命題的依據,它是以認知能力和 學習內容為兩個軸,分別說明各 項評量目標。
62
建立雙向細目表可以幫助命題者釐清認知能力和學習內容的關係,以確保測驗能反映教材的內容,並能夠真正評量到預期之學習結果。
63
應該在命題之前做好雙向細目分析表,不要在命題之後再創造雙向細目分析表,不要為有一個好看的雙向細目表而分類。
64
基本學力測驗將學習內容分為四類(與能力指標的分類一致):
數與量 幾何 機率與統計 代數
65
布魯姆等將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情意領域、動作技能領域。
認知領域: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六個由簡單到複雜的層次,每一個層次的目標包含較低層次的目標。
66
在國中、小階段,分析、綜合、評鑑三層次不易細分及命題,一般將它們合稱為批判性思考。
以前將認知能力區分為: 知識、理解、應用、批判性思考
67
2001年修訂版: 認知歷程向度: 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知識向度: 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68
基本學力測驗數學科試題將學生的認知能力分成概念理解、程序執行、問題解決三大類。
一般大型測驗數學科試題也將學生的認知能力分成這三大類。
69
概念理解: 能辨識、指認和舉出實例或反例。 能使用糢型、圖表及各種概念的表 徵,並了解相互的關連。 能指認並應用有關原理。
70
能比較、對照並統整相關概念與原 理來延伸概念與原理的性質。 能指認、說明及應用抽象化符 在數學情境中,能解釋有關數
能知道事實與定義以說明概念 能比較、對照並統整相關概念與原 理來延伸概念與原理的性質。 能指認、說明及應用抽象化符 號或術語來表示概念。 在數學情境中,能解釋有關數 學概念的假設與關係。
71
程序知識: 能判別或判斷具體糢型或符號運用 方法過程的正確性或適切性。 能正確計算。 能運用不同的數學邏輯以有效 的解 決數學問題。
72
能讀、能設計圖表以表現過程。 能執行幾何構圖。 能操作非計算題的技能,如:四捨 五入、排序等。
73
解題與思考: 推理與分析的能力。 能認清問題並能用數學式表示。 能判辯資料的充份性和均質性。 能使用策略、數據、糢型。
74
能產生、訂正、充實過程。 能判斷問題答案或方法的正確性。 能空間推理、歸納推理、演繹 推理、統計推理、比例推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