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Glenna Kusumo Modified 5年之前
1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电压和电流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3 RLC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3.4 复阻抗 3.5 导纳
3.1 正弦电压和电流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3 RLC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3.4 复阻抗 3.5 导纳 3.6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及计算方法 3.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3.8 谐振 3.9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电路
2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3.1 正弦电压和电流( Sinusoidal Voltage and current)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3.1 正弦电压和电流( Sinusoidal Voltage and current) 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正弦电压和电流。统属于正弦波。 1.瞬时值表达式及参考方向 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也可用Cosωt) u(t)=VmSin(ωt) (v) 式中 ω=2πf
3
2.正弦量三要素: (1)最大值(振幅)Um Im; (2)周期T (秒) ; 频率 (HZ) 角频率 (rad/s) (3)相位和初相 例: u(t)=100 Sin(ωt+30o) (v) ωt+30o=0时 ωt=-30o
4
3.相位差 (即两个同频率正弦波的初相之差) 例: u1(t)=Vm1Sin(ωt+φ1) u2(t)=Vm2Sin(ωt+φ2) 相位差 θ=ωt+φ1-ωt-φ2=φ1-φ2 若:θ>0 u1超前u2 θ<0 u2超前u1 规定 0<θ<π 范围内
5
4.有效值: 以周期电压u为例,它的有效值(用V表示)定义为
T—周期 当u(t)=VmSinωt时 应用Cos2а=2Cos2а-1得: 当一个周期电流i(t)通过电阻R时,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
6
若一个量值为I的直流电流也通过同一个电阻R,它在的时间T内
所产生的热量为: Q1=Q2 即: 注:只有正弦量时,才有 倍的关系
7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2.1相量法的基本概念 相量法是建立在用复数来表示正弦量的基础上的。故我们先对复 数进行讨论。
1.表示法: 1)直角坐标形式 复数A可表示为 A=a1+ja2; 其中: 虚数的单位 a1 称为复数的实部 (Real part) a2 称为复数的虚部 (Imaginary part)
8
2)图示法: 由此得到复数的三角函数形式: A=aCosθ+jaSinθ=a(Cosθ+jSinθ) 例:A=5·Cos36.9o+j5Sin36.9o=4+j3
9
; 3) 极坐标表示法 即用模和幅角来表示复数 2.直角←→极坐标 (互换)
已知:a,θ→a1,a2 ; a1=aCosθ a2=aSinθ 已知:a1,a2→a,θ ; 例:1) A=4+j3
10
3.2.2 复数的基本运算 ; 若: a=b а=β 则: A=B
11
2.乘除运算 A·B=(a1+ja2)(b1+jb2) =(a1b1-a2b2)+j(a2b1+a1b2) 显见相加减时,用直角坐标法;乘法、除法时,用极坐标法。
12
3.2.3 相量概念 看一下两正弦量相加。 i1(t)=Im1Sin(ωt+φ1) i2(t)=Im2Sin(ωt+φ2) i(t)=i1(t)+i2(t) 利用三角公式和差化积 ej(ωt+φ)=Cos(ωt+φ)+jSin(ωt+φ) ∵ i1(t)=Im1Sin(ωt+ф)=Im[Im1ej(ωt+φ)]
13
上式表明,通过数学方法,把一个实数范围内的正弦时间与一个
复数函数的复指数函数一一对应起来。 有效值: 而: 例:已知
16
把一个三角运算转换了变成复数运算。 3.2.4 几个定理 1、若A(t)和B(t)为实变量t的任意复值函数,а为实数那么, 对所有的这种函数A(t)和B(t)则有:
17
Re[aA(t)]=аRe[A(t)]; Im[аA(t)]=аIm[A(t)]
总结:Im[а1A(t)+а2B(t)]=а1Im[A(t)+а2Im[B(t)] 定理2: 若A为—复数,则有: 即:取虚部运算和微分运算可以交换。 定理3:设A、B为复数。ω为角频率,则对所有的t 若等式:Im[Aejωt]=Im[Bejωt] 则:A=B; 反之,若A=B 则:Im[Aejωt]=Im[Bejωt]对所有的t。
18
3.2.5 KCL、KVL的相量形式 设: 由定理1可知: 故有:
19
同理于KVL: 3.3 RLC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电阻元件
20
式中: ; u=i·R 则有:UmSin(ωt+φu)=Im·Rsin(ωt+φi) 由等式可知,振幅:Um=R·Im; φu=φi (相位) 相量位关系:
21
电容元件 相量关系:
22
这就是电容元件的相量关系: I=ωCU 有效值:(模) 相位差: 说明:电容上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为90o,且电流超前90o。
23
例:若C=4μF ;u(t)=500Sin(1000t+40o) (v) i(t)=?
由: ∴ i(t)=2Sin(1000t+130o) (A) 由 可知 ; f↑ Xc↓ f↓ Xc↑ f=0 Xc→∞ 相当于直流电通过。
24
3.3.3 电感元件
26
例1:已知:R=4Ω,L=1H,i(t)=2Sin(3t-30o)(A) 求:us(t)
∴ us(t)=10Sin(3t+6.9o) (V)
27
例2: 解: R: C: L: 由KVL:
28
3.4 复阻抗 ; 上节我们讨论了三种基本元件VAR的相量形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 相量形式:(在一致参考方向下)
3.4 复阻抗 上节我们讨论了三种基本元件VAR的相量形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 相量形式:(在一致参考方向下) ; R: ; U=RI,φu=φi L: ; U=XcI,φu=φi+90o C: ; U=IXc,φi=φu+90o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29
X=XL-XC 称为电路的电抗部分。显见Z=R+jx是个复数。
30
即: R:ZR=R ; L: C: 对于RLC串联: Z=ZR+ZL+ZC=R+jxL-jxc=R+jX
31
(1)0<θz<90o 即:XL>Xc时 (UL>Uc)
32
(3)0>θz≥-90o XL-Xc<0
由以上分析可知,θz的变化也就是阻抗Z的变换。反映了 电路本身的特性。
33
当X>0时,电路的最简形式为RL串联。
当X<0时,电路的最简形式为RC串联。
34
3.5 导纳 ; 把阻抗的倒数称为导纳,记为Y(S) G—电导分量 B—电纳分量 感纳 R: ; L: C: ; 容纳
3.5 导纳 把阻抗的倒数称为导纳,记为Y(S) G—电导分量 B—电纳分量 感纳 R: ; ; L: C: ; 容纳 与阻抗有对偶性:串←→并;I→U,U→I;C→L,L→C;R→G 掌握这种规律后,分析方法与阻抗一样。
35
3.6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及计算方法 3.6.1相量模型 C→Zc (1/jωc) ; L→ZL (jωL) ; R→ZR (R)
参考方向不变。
36
3.6.2 分析方法及步骤 (与第二章完全一致) 1、作出相量模型。 2、由相量模型进行计算。 3、根据求得的相量模型写出相应的正弦量。 4、画出对应的相量图。
37
1) 无源网络的等效电路
38
显见: 这里注意: ; ∵ A=a+jb (一个复数) 除非b=0; 否则: (这一点要注意)
例 1)求f1=796HZ,f2=1.5f1,f3=2f1,时的等效电路。 解:∵ ω=2лf ∴ ω1=6.28×796=5000rad/s
39
2)、f2=1.5f1时 ω2=7500rad/s 3)、f3=2f1时 ω3=104rad/s
40
例2、用网孔分析法求解i1(t),i2(t) 解:先作出相量模型 ω=2 jωL=j2Ω ; ; 根据相量模型列出网孔方程:
41
解得: ; 故有: ; 例3 用节点法求各支路稳态电流,并作出相量图 解:利用导纳相量模型ω=1 ; 列出节点方程:
42
故
43
例4 求代维南等效电路 解:先画出相量模型 1)求 用节点法
44
故由行列式: 2)求Zab 用短路电流法:
45
故: 等效电路:
46
例5:已知: ,且u2在相位上超前u160o 求R及u2(t) 解:先作出相量模型。 设 为参考相量。即 依次画出 。 与 同相, 由相量图可知: (模之间的关系)
47
u2超前u160o 再求R,在直角Δ中:
48
例6、已知I=1A XC=16Ω 无论K打开或闭合,电压U始终为10V
电流 ;求R,XL K闭合时: 其有效值分别为:
49
故有:R2+XL2=R2+(XL-XC)2 ; XL2=XL2-2XCXL+XC2 2XLXC=XC2
K闭合时: 故有:R2+XL2=R2+(XL-XC)2 ; XL2=XL2-2XCXL+XC2 2XLXC=XC2 由: 故R=6(Ω) 方法2、用相量图分析 (∵U不变,故有相量图)
50
3.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感兴趣的并不是他们的瞬时值,而是它们的平均值——电路中 消耗功率的平均值,以及贮存能量的平均值。
3.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正弦稳态时的功率和能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但通常我们 感兴趣的并不是他们的瞬时值,而是它们的平均值——电路中 消耗功率的平均值,以及贮存能量的平均值。 瞬时功率P(t) 在时间 to~t1 内 能量:
51
在一致参考方向下,p(t)>0表示该网络吸收功率。
3.7.1 电阻元件 a.瞬时功率 p(t)=u(t)·i(t)=UmSin(ωt+φu)·ImSin(ωt+φi) =2UI[Sin2(ωt+φu)] =UI[1-Cos2(ωt+φu)] (φu=φi)
52
b. 平均功率 (有功功率) 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
53
3.7.2 电感元件 1.瞬时功率: P(t)=u(t)·i(t)=UISin2(ωt+φu)
54
2.平均功率 (有功功率) 4.无功功率 定义:瞬时功率的振幅定义为无功功率。Q(Q表示贮能元件与电源 能量交换的规模) (乏)Var 上式表明,电感所吸收的无功功率等于磁场贮能平均值的2ω倍。
55
3.7.3 电容元件 1.瞬时功率: P(t)=-UISin2(ωt+φu) 波形与电感相同。 2.平均功率: 3. 平均贮能:
56
4. 无功功率: 二端网络的功率问题
57
1.瞬时功率 p(t)=u·I=UmImCos(ωt+φu)·Cos(ωt+φi) 利用: 可知:p(t)=UI[Cos(φu-φi)+Cos(2ωt+φu+φi)] 由电路波形可知,P(t)有时为正,有时为负。 在一个周期内,p(t)>0部分大于p(t)<0部分,故平均看N是吸 收功率的。
58
2.平均功率 QZ为阻抗角 故:P=VICosθZ 当二端网络为R时:CosθZ= θZ= P=UI 当二端网络为L时:CosθZ= θZ=90o P=0 当二端网络为C时:CosθZ= θZ=-90o P=0 平均功率还可以用阻抗来计算 U=ZI (模之间关系)
59
3. 无功功率 由瞬时功率: p(t)=UICos(φu-φi)+UICos(2ωt+φu+φi); 第1项可写成 P=UICosθZ 第2项可写成 UICos(2ωt+2φi+θZ) 由:Cos(а+β)=CosаCosβ-SinаSinβ 可得:UICos(2ωt+2φi)CosθZ-UISin(2ωt+2φi)SinθZ
60
∴ P(t)=UICosθZ[1+Cos(2ωt+2φi)]-UISinθZSin(2ωt+2φi)
61
其最大值定义为无功功率Q。 Q=UISinθZ (Var)
单个元件来说 R时 θZ= Q=0 L、C时 QL=IU Qc=-UI 与平均功率一样:Q=I2Im[Z] 4. 视在功率 各种电器设备的容量是由它们的额定(能提供的最大功率)电流和电压(均为有效值)的乘积决定的。为此引入视在功率的概念,用S表示。
62
5、功率因数 θZ—功率因数角; 一般情况下 Cosθz≤1 以发电机为例。设计按额定电压、电流设计的,不能超过此数值。在使用时,要看负载的pf多大,才能决定发电机提供多大的平均功率。 例:有一台S=104KVA的发电机,当负载pf=1时; 输出功率 P=S=104kw 。 Pf=0.6时; 输出功率P=6000kw
63
6. 复功率 视在功率S, 无功功率Q, 有功功率P及CosθZ, 可用一个复数来表示。称为复数功率. ;
64
功率因数的提高 1. 电源设备的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 这一点是显见的 ; 越小,利用 率就越低。 S=1000KVA P=900kw
65
2.增加了供电线路的电压,功率损耗 当P一定时: 这时越小,I越大。线路压降增大。用户端电压下降,影响供电质量。同理线间所耗功率增大。所以说提高功率因素可以节约能源并提高供电质量。如何提高功率因数。在感性负载中加容性阻载,使之交换在动态元件之间进行。
66
并联电容之后 注意:未并C之前 ; 并电容之后 变小,线路损耗少了,但有功分量不变。
67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在直流电路中,我们曾讨论过 在交流电路中也有关类似的结论:
68
有效值: 负载吸收的功率: 而当电路的电抗 XL+Xs=0时, 即XL=-Xs时:负载吸收功率为最大,其值为: 再令:
69
从而得到(Rs+RL)2-2(Rs+RL)RL=0 ; 即:RL=Rs
故,此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XL=-Xs Rs=RL 即: 由此得到结论:当负载阻抗与信号源内阻成一对共轭复数时,负 载吸收的功率为最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负载与信号源匹配的状 态。——共轭匹配。这时:
70
3.8 谐振(Resonant ) 定义:在RLC组成的电路中,只要X=0(串联),B=0(并联)电路呈现电阻性的现象叫做谐振。 (即电路中Z的虚部为0) 3.8.1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Resonant of RLC series circuit) 1.串联谐振条件
71
式中:X,XL,XC均随ω变化。 当ω=ωo时 XL=Xc X=0 即: 电路此时的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发生在串联电路中,故称为串联谐振。 ωo——谐振角频率 实际也反映了电路本身一种固有性质。
72
2.谐振特点: 谐振时,电抗X(ωo)=0 ; Z=R+jx=R
1) 即谐振时:Zmin=R θZ=0 虽然X=0,但 2) 称为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单位为Ω, 与ωo无关完全由电 路参数决定的。 用Q表示它们的比值: Q称为谐振回路的品质因素。工程上简称Q值。
73
3) 谐振时,电路中电流为最大。(有效值) 总电压与总电流同相,有效值为最大 I=U/R。 谐振时各元件的电压相量分别为: ;
74
4) 看一下阻抗的变化规律 那么阻抗角θz是怎么变化的。由容性→感性
76
3.8.2 并联谐振 (RLC Parallel resonance)
如果ω、L、C满足一定的条件,使并联电路的BC容纳和感纳BL 相等,即BL=BC。总电压与总电流将同相。这种情况称为R、L、C并 联电路的谐振——并联谐振。 即:
77
产生并联谐振的条件和产生串联谐振的条件是相同的。在并联谐振
中,电路的阻抗最大,导纳最小。 Ymin=G → 电流 故电流最小,而支路电流大于总电流Q倍。 Ic=QI IL=-QI (完全用对偶关系)
78
由此可知,这种电路在谐振的情况下相当于一个高阻,利用这一
特点可以达到选频的目的。 例: 超外差收音机的中频放大器,利用电路的谐振现象,保证其 工作频率为465KC的。
79
3. 9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电路 分析思路: 把非正弦的周期信号利用付里叶级数展开,把信号分 解成多个(一系列)频率成倍数的正弦分量,求得每一个谐振分量 单独作用时的稳态响应,再根据迭加定理求得总响应. 3.9.1不同的频率正弦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响应 思路:让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根据迭加定理,求得总结果。 注意:此时由于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之和不是正弦波。故不能称为正 弦稳态响应。
80
例:求电路的稳态响应 u(t) 已知: 分别求解:当us(t)单独作用时,相量图为 (Sinωt) ω=1
83
波形的对称性与伏里叶系数的关系 (Waveform system and Fourier coefficient relation) 表达式: 式中: 1) 纵轴对称 (偶函数) f(t)=f(-t) ; Bk=0
84
2) 原点对称 (奇函数) f(-t)=-f(t);这时:Ao=0
3)镜象对称此时:Ao=0 ; A2n=0 ; B2n=0; 只有奇次谐振 (偶次波为0) (n=1.2……)
85
几种常用波形的付氏级数表达式 1)偶函数 2)奇函数
86
3)镜象对称 (半波对称)
87
例: 已知:f=2000HZ , R=20kΩ, C=0.47μF,求uR(t)到三次谐波. 解:将u(t)展开为付氏级数 u(t)= Sinωt+21.2Sin3ωt (v) 分别求解: 1)Uo=50(v) 单独作用时 uR(t)=0 Xc→∞
88
2)u1(t)=63.7Sinωt(v) 单独作用 3)
89
付里叶级数,便可由迭加定理得到电路的稳定响应。
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论电路的激励形式是什么,只要找出它的 付里叶级数,便可由迭加定理得到电路的稳定响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