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弯曲应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弯曲应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弯曲应力

2 第七章 弯曲应力 §7–1 引言 §7–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3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 §7–1 引言 §7–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3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7–4 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7–5 非对称截面梁的平面弯曲开口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7–6 考虑材料塑性时的极限弯矩

3 弯曲应力 §7-1 引言 1、弯曲构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 内力 剪力Q 剪应力t 弯矩M 正应力s

4 弯曲应力 2、研究方法 平面弯曲时横截面s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只有M而无Q的情况)
平面弯曲时横截面t 剪切弯曲(横截面上既有Q又有M的情况) P1 P2 例如: 纵向对称面

5 弯曲应力 P P a a 纯弯曲(Pure Bending): A B 某段梁的内力只有弯矩没有剪力时,该段梁的变形称为纯弯曲。如AB段。
Q x x M

6 弯曲应力 §7-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中性层 纵向对称面 中性轴 一、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变形几何规律:
(一)变形几何规律:         1.梁的纯弯曲实验 b d a c 横向线(a b、c d)变形后仍为直线,但有转动;纵向线变为曲线,且上缩下伸;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仍正交。 a b c d M

7 弯曲应力 2.两个概念 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3.推论 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可由对称性及无限分割法证明)

8 弯曲应力 4. 几何方程: ) OO1 dq r x y a b c d A B A1 B1 O1 O

9 弯曲应力 (二)物理关系:         假设:纵向纤维互不挤压。于是,任意一点均处于单项应 力状态。 sx (三)静力学关系:        

10 弯曲应力 (对称面) … …(3) EIz 杆的抗弯刚度。

11 弯曲应力 (四)最大正应力:         … …(5) D d = a b B h H

12 弯曲应力 例1 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如图所示,试求: (1)1——1截面上1、2两点的正应力; (2)此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3)全梁的最大正应力; (4)已知E=200GPa,求1—1截面的曲率半径。 Q=60kN/m A B 1m 2m 1 30 180 1 2 120 z y M1 Mmax x M + 解:画M图求截面弯矩

13 弯曲应力 Q=60kN/m A B 1m 2m 1 求应力 180 30 1 2 120 z y M1 Mmax x M +

14 弯曲应力 Q=60kN/m A B 1m 2m 1 180 30 1 2 120 M1 Mmax 求曲率半径 x M +

15 弯曲应力 §7-3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一、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dx x 1、两点假设: 剪应力与剪力平行; 矩中性轴等距离处,剪应力 相等。 图a y Q(x)+d Q(x) M(x) 图b Q(x) dx 2、研究方法:分离体平衡。 在梁上取微段如图b; 在微段上取一块如图c,平衡 M(x)+d M(x) s x y z s1 t1 t b 图c

16 弯曲应力 dx x 图a y Q(x)+d Q(x) M(x) 图b Q(x) dx M(x)+d M(x) z t1 x b t s s1
由剪应力互等 Q(x) dx M(x)+d M(x) s x y z s1 t1 t b 图c

17 弯曲应力 Q t方向:与横截面上剪力方向相同; t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沿高度h分布为抛物线。 最大剪应力为平均剪应力的1.5倍。
二、其它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1、研究方法与矩形截面同;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亦为: 其中Q为截面剪力;Sz 为y点以下的面积对中性轴之静矩;

18 弯曲应力 Iz为整个截面对z轴之惯性矩;b 为y点处截面宽度。 2、几种常见截面的最大弯曲剪应力 ①工字钢截面: Af —腹板的面积。
; max A Q t f ; max A Q t f 结论: 翼缘部分tmax«腹板上的tmax,只计算腹板上的tmax。 铅垂剪应力主要腹板承受(95~97%),且tmax≈ tmin 故工字钢最大剪应力

19 弯曲应力 圆截面: 薄壁圆环: Q e ④槽钢: e x y z P Q e h

20 弯曲应力 §7-4 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 • 梁的合理截面 一、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 1、危险面与危险点分析:
一般截面,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面的上下边缘上;最大剪应力发生在剪力绝对值最大的截面的中性轴处。 s M Q t t s

21 弯曲应力 带翼缘的薄壁截面,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剪应力的情况与上述相同;还有一个可能危险的点,在Q和M均很大的截面的腹、翼相交处。(以后讲)
s M Q t t s 2、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 3、强度条件应用:依此强度准则可进行三种强度计算:

22 弯曲应力 校核强度: Œ  设计截面尺寸: Ž 设计载荷: 4、需要校核剪应力的几种特殊情况:
、校核强度: 设计截面尺寸: 设计载荷: 4、需要校核剪应力的几种特殊情况: 梁的跨度较短,M 较小,而Q较大时,要校核剪应力。 铆接或焊接的组合截面,其腹板的厚度与高度比小于型钢的相应比值时,要校核剪应力。 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的抗剪能力较差,要校核剪应力。

23 弯曲应力 q=3.6kN/m 例2 矩形(bh=0.12m0.18m)截面木梁如图,[]=7MPa,[]=0. 9 M Pa,试求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之比,并校核梁的强度。 B A L=3m Q + x 解:画内力图求危面内力 x M +

24 弯曲应力 q=3.6kN/m 求最大应力并校核强度 Q + x x M + 应力之比

25 弯曲应力 4 P1=9kN 1m P2=4kN A B C D 例3 T 字形截面的铸铁梁受力如图,铸铁的[L]=30MPa,[y]=60 MPa,其截面形心位于C点,y1=52mm, y2=88mm, Iz=763cm4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并说明T字梁怎样放置更合理? x 2.5kNm -4kNm M 解:画弯矩图并求危面内力 A1 A2 A3 A4 y1 y2 G 画危面应力分布图,找危险点

26 弯曲应力 x 2.5kNm -4kNm M A1 A2 A3 A4 y1 y2 G 校核强度 A3 A4 y1 y2 G
T字头在上面合理。

27 英(T.Young)于1807年著«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讲义 »一书中指出:
弯曲应力 二、梁的合理截面 (一)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R b h 北宋李诫于1100年著«营造法式 »一书中指出: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 h/b = ) 1.5 英(T.Young)于1807年著«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讲义 »一书中指出: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为

28 弯曲应力 其它材料与其它截面形状梁的合理截面 强度:正应力: 剪应力: 1、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选择抗弯模量大的截面 z D z a

29 弯曲应力 z D 0.8D a1 2a1 z

30 弯曲应力 0.8a2 a2 1.6a2 2a2 z 工字形截面与框形截面类似。

31 弯曲应力 对于铸铁类抗拉、压能力不同的材料,最好使用T字形类的截面,并使中性轴偏于抗变形能力弱的一方,即:若抗拉能力弱,而梁的危险截面处又上侧受拉,则令中性轴靠近上端。如下图: 2、根据材料特性选择截面形状 s G z

32 弯曲应力 (二)采用变截面梁 ,如下图: 最好是等强度梁,即 P x 若为等强度矩形截面,则高为 同时

33 §7-5 非对称截面梁的平面弯曲 • 开口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弯曲应力 §7-5 非对称截面梁的平面弯曲 • 开口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几何方程与物理方程不变。 P x y z O

34 弯曲应力 依此确定正应力计算公式。 剪应力研究方法与公式形式不变。 弯曲中心(剪力中心):使杆不发生扭转的横向力作用点。
(如前述坐标原点O) P x y z O

35 非对称截面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条件:外力必须作用在主惯性面内,中性轴为形心主轴,,若是横向力,还必须过弯曲中心。
弯曲应力 非对称截面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条件:外力必须作用在主惯性面内,中性轴为形心主轴,,若是横向力,还必须过弯曲中心。 Q e e x y z P s M 槽钢: P

36 弯曲应力 弯曲中心的确定: C C (1)双对称轴截面,弯心与形心重合。 (2)反对称截面,弯心与反对称中心重合。 C
(3)若截面由两个狭长矩形组成,弯心与两矩形长中线交点重合。 (4)求弯心的普遍方法: Qy e C

37 全面屈服后,平面假设不再成立;仍做纵向纤维互不挤压假设。
弯曲应力 §7-6 考虑材料塑性时的极限弯矩 ss ss s e ss 塑性极限分布图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s-e图 弹性极限分布图 全面屈服后,平面假设不再成立;仍做纵向纤维互不挤压假设。 (一)物理关系为:        

38 弯曲应力 (一)物理关系为:         y z x ss Mjx 横截面图 正应力分布图 (二)静力学关系:        

39 弯曲应力 y z x ss Mjx 横截面图 正应力分布图

40 弯曲应力 例4 试求矩形截面梁的弹性极限弯矩M max与塑性极限弯矩 Mjx之 比。 解:

41 本章结束


Download ppt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弯曲应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