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从被砍到见骨 到无处安放隐私 每周法治热点幻灯版:2011.7.14-20,第8期 庞克道编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从被砍到见骨 到无处安放隐私 每周法治热点幻灯版:2011.7.14-20,第8期 庞克道编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被砍到见骨 到无处安放隐私 每周法治热点幻灯版: ,第8期 庞克道编著

2 1.现实不如意,未来当乐观:《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评估报告
2.无选择性无深入性:羊城晚报的新闻看点 3.中央部委网络舆情热点关注排行 4.被砍到见骨 5.不吠之犬:监控技术弥散的法社会学理解

3 next 现实不如意,未来当乐观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年)》评估报告发布

4 美国Richard Wilson说,尽管人们对人权的概念及其适用存有争议,但是它属于为数不多的保留下来的乌托邦式理想。为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那么他或她(们)就应当享有如下权利: 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工作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受教育权利、文化权利、、环境权利 关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被羁押者的权利、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5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评估报告》。
权利是社会变革的尺度和手段。人权的首要问题始终是“书本之法”与“行动之法”之间的差距,换而言之,即法典化的权利原则与这种法律得到实行之间的差距。

6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受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的人权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实现公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崇高目标任重道远。

7 next 无选择性无深入性:羊城晚报的新闻看点 关于听证会的那些事

8 听证会过半,政协委员韩志鹏不满主办方不允许发言代表在会场外接受采访,拿起板凳离开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9 四大听证专业户合影,从左至右依次是: 胡丽天、廖冰虹、唐厚义、张见远 7月16日《羊城晚报》报道随机抽签次次“被选中”、7年里一共参加过19次听证会,这两天网络上晒出成都有四名“价格听证专业户”,其中一名63岁老妇竟然19次参加过各类听证会,引起网友疯狂转帖拍砖,骂声一片,直呼“被代表”,更有人称其为成都听证会的“最牛群众演员”。

10

11   为克服部门利益的影响,广东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开门立法,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各种座谈会、论证会、法规草案公开登报征求意见、立法听证会、立法论坛、聘请立法顾问制度等,广泛听取民意,通过民意和中立的专家来“制衡”和化解部门利益。   1月1日起,广州车用液化石油气(LPG)价涨至4.5元/升,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也从1元涨至2元。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律师认为,上调燃油附加费没有听证,违反价格法的规定。

12 听证(会)何以如此重要? 世纪之交,听证制度已在我国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悄然兴起。
听证因其具有”对于恣意的限制“、”理性选择的保证“、”作茧自缚的效应“、”反思性整合“等特征,从而被人们视为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总之,通过听证,以此把欲望的个人主义转变成合作的个人主义,把盲动的市民转变成自动的市民,从而实现”有管理的自治“。

13 next 人民网7月18日发布 上半月中央部委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

14

15 next 这条新闻让俺想起一本书 下一页>>

16 书名:解密中国雇凶杀人大案 作者:李道民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 定价:48 下一页>>

17 内容目录 下一页>>

18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
“改革开放30年来,评出的10个反腐名人,其中9人都遭到打击报复。现在的越级上访现象,也说明举报受理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很多举报得不到有效回应,甚至经过层层转批后回到被举报单位,出现被举报人拿着举报信找举报人谈话的尴尬局面。”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 下一页>>

19 警惕:腐败势力的黑道化 下一页>>

20 著名反腐专家邵道生研究员建言 将“打黑除恶”变成反腐败的“第二战场”。 要下大力气治理“黑恶势力的”社会基础“:游民层。

21 next

22 偷听、偷拍的新闻事件 不吠之犬:监控技术弥散的法社会学理解

23 世界新闻 7月10日,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日小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其最后一刊:头版标题为《谢谢,再见》。底下两行小字为:“168年后,我们终于要和750万的忠实读者道别了,虽悲哀但很骄傲。” 下一页>>

24 事出有因 今年7月5日,一位名叫尼克·戴维斯的记者在英国《卫报》刊登的一篇报道,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戴维斯揭露,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于2002年雇人窃听13岁失踪少女米莉·道勒的手机,该报甚至删除了其语音信箱中的部分信息,对警方的调查形成干扰。随后,越来越多的窃听受害者浮出水面,失踪少女、恐怖袭击受害人家属、阵亡军人家属都被怀疑遭到窃听,甚至连美国人和澳洲人也表示要展开调查。下一页>>

25 “不吠之犬”无处不在,比如: 下一页>>

26 下一页>>

27 公厕竟装摄像头 市民如厕心惊惊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2011年07月05日08:14

28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8日02:01 重庆晚报
重庆110指挥中心升级 公共场所摄像头纳入监控 我市计划于2013年底前,在我市公共场所现有31万视频摄像头的基础上扩容整合,最终形成50万个视频摄像头于一体、以社会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应急联动数字化防控体系,为山城百姓打造“天眼防护墙”,达到“看得见、过得去、救得了、控得住、处得快、质效高”的目标。 下一页>>

29 拜监控技术进步所赐,所有人都难逃天罗地网般社会控制系统的深度渗透。福柯认为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已经漫延开来。
下一页>>

30 监控只能在自由社会中产生,但是它反过来又对自由社会构成了威胁,严重者会霉变成”黑夜政治“。
所有人都有可能会受到无端的猜疑,而且在最终被证明之前都将难以获得清白的身份。 下一页>>

31 利 弊 创造性和自由的丧失 控制技术的经济成本低 导致社会趋于僵化 透明化的社会 秩序井然
参阅:马修·戴弗雷姆《法社会学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 页 下一页>>

32 所以,单就私生活而言 网友“人可木木”的话幽默俏皮但不无道理: 套用著名人文学者顾晓鸣的话:
这年头,我们无处安放的隐私……当然我们不希望这些情况发生,那么请那些喜欢扒窃隐私的人们,管住自己的耳朵,那些喜欢嚼舌头的人们管住自己的嘴巴。 套用著名人文学者顾晓鸣的话: 从“偷听“”偷拍”动机上分析,它还属于灰色地带,从而也不可避免得给一些反面言论造成可乘之机。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对这种形式进行开放性研究和监督性管理,尽快立法,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该放任自流。 参阅:《“偷听”是文化还是恶搞》2011年02月15日 来源: 半月谈网

33 谢谢,到此结束,下次再见!


Download ppt "从被砍到见骨 到无处安放隐私 每周法治热点幻灯版:2011.7.14-20,第8期 庞克道编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