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分配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分配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分配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第七章 分配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企业家的才能 --- 利润

2 能力培养 1.用模型分析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和成本,并说明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2.联系现实分析利息的性质、作用
3.分析地租的趋势并谈谈学习地租理论对你的启示? 4.用地租理论分析房地产的价格为什么一直攀升? 5.用利润理论分析企业家的年薪为什么远远高于一般员工? 6.联系实际写一篇论文:谈公平与效率 7.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制定收入分配平等化的政策的重要性

3 目标知识 1.重点掌握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 2.了解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的决定 3.明确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4.掌握衡量和判断收入分配平等化的指标:基尼系数、洛伦斯曲线

4 知识导入 北京的CBD(中央商务区)、中关村最普通的房价每平米都在两万元以上,而同为北京市的密云县县城的房价每平米才几千元。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影视和体育明星们的收入都是天文数字。在美国,像泰格·伍兹和朱利娅·罗伯茨这样的大牌明星年收入达几千万美元并不奇怪。在国内,名气冲天的大腕们的年收入也不下几百万元。人们对明星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看着他们开着保时捷跑车飞驶而过时,心里颇不平衡;另一方面,又不惜用高价弄到一张票去看他们的演出。

5 试分析: 1.为什么同样的住房在不同的位置价格会差别数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 2.为什么人们的收入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呢?

6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 1.生产要素: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 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 1.生产要素: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 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 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目的是为了 实现效用最大化。包括四种: 劳动、 企业家才 能、资本、土地

7 本讲义所说的生产要素,指的都是原始生产要素。
2 .中间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产品。 对某一个企业来说是中间产品的东西,对另一个企业来讲可能就是产品。比如,钢铁对于汽车厂来讲是中间产品,但它对于钢铁厂来讲就是产品。 本讲义所说的生产要素,指的都是原始生产要素。

8 劳动-工资 3.生产要素的价格: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 4.收入分配:按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而进行分配的。 资本-利息
土地-地租 企业家才能-利润

9 二、生产要素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特点) 1. 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引致需求 (1)直接需求:产品市场,消费者为了直接
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等需要而购买 产品的需求。 (2)引致需求: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 而引起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或者叫 派生需求。

10 要素市场上,厂商成为需求方,消费者成为供给方。厂商购买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厂商之所以对要素产生需求,是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
2.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联合需求或共同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的需求。

11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PX 边际产量递减, 所以,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 完全竞争市场,要素边际收益取决于其价格水平 X

12 案 例 从《地主和长工》的故事中正确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案 例 《地主和长工》 从《地主和长工》的故事中正确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从前,有一个地主非常贪婪,对待雇工非常刻薄。张三去给地主打长工,地主说: “我们有言在先。如果你辞职不干,我不但不给你工钱,还要割掉你的鼻子。如果我辞退你,你就割掉我的鼻子”。张三答应了。一天,地主对张三说: “今天,你把我的100亩地从头到尾耕一遍”。张三拿起锄头,从地的这一端到另一端锄了一条线,就坐下休息了。地主见了大怒,说: “这就是你耕的地吗? ”张三说: “我照你的吩咐从头到尾耕了一次。瞧,那条线不就是吗? ”地主很生气,但又不敢辞退他。

13 又有一天,地主和地主婆要去岳父家,让张三提前几天去通知,准备好酒菜和床铺。张三赶到地主的岳父家,说: “我家老爷和太太马上就到。他们得了一种怪病,医生说只能吃生虫的面,睡在地上。’’地主夫妇到了,岳父用生虫的面招待他们,还让他们睡在地上。事后,地主知道是张三捣的鬼,决定赶走张三。他对张三说: “只要你愿意主动离开,而且不割我的鼻子,我就给你1 00块大洋。”张三答应了,他拿这笔钱开起了小店,过着不愁吃喝的生活。

14 【解析】从故事《地主和长工》中,我们可以形象地认识到生产要素的两大特点。
张三和地主相互仇恨,都想割掉对方的鼻子,置对方于死地。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非要走到一起来,彼此离不开对方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由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需求。张三拥有劳动,地主拥有土地,但仅凭劳动或土地都生产不出粮食。只有当劳动和土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尽管地主非常仇恨雇工,但他还是离不开雇工,因为他并非对雇工本人感兴趣,只是对雇工提供的劳动感兴趣,只有劳动才能使他的土地生产出粮食。

15 (三)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一般来说,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越大,该产品的价格越高,则生产这种产品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2.生产技术状况 生产的技术决定了对某种生产要素需求的大小。如果技术是资本密集型的,则对资本的需求大;如果技术是劳动密集型的,则对劳动的需求大。 3.生产要素的价格。 各种生产要素有一定的替代性,如何进行替代在一定范围内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本身的价格。厂商一般会用价格低的生产要素替代价格高的生产要素,因此生产要素的价格本身对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16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即: MR = MC = P。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价格是不变的。由此可见,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17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一个要素投入量不断增加,而其他要素不变,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一个时期内可以增加或保持不变,但最终还是会递减。
有关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1)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MPP,有时简称为M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18 (2)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产 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PMR 显然,MRP的变化取决于MPP和MR的变化。 (3)边际产品价值(VMP,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 指的是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 VMP=MPP P

19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也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20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个厂商来说价格并不是不变的。因此,边际收益不等于价格。而此时边际收益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还取决于价格水平。这时的生产要素需求仍要满足 MR = MC,因此,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仍然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21 三、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各式各样,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来研究:
第一类是自然资源。就一个社会来说,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这类资源的供给是相对固定、既定不变的。 第二类是资本财货。在经济分析中,由于这一种行业的产品往往是另一种行业的生产要素,因此,这类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一般产品的供给一样,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要素的价格越高,该要素的供给量越多。 第三类是人的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工资理论中再详细介绍。

22 第二节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一、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一)劳动的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一、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一)劳动的需求与供给 1. 劳动需求 指在各种可能的工资条件下,厂商愿意雇佣的劳动数量。 当工资率提高时,所有的企业使用劳动的数量将减少,从而劳 动的市场需求量减少;反之,当工资率降低时,单个企业对劳动需求量的增加将导致劳动的市场需求量增加。

23 2.劳动的需求曲线 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

24 (二)劳动供给 1.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成本。包括两类: 实际成本: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及培养、教育劳动 者的费用 。
心理成本:补偿劳动者心理负效用的费用。劳动以牺牲闲 暇享受为代价,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 工人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随着工资提高: 替代效应。闲暇变得更贵,想用工作替代闲暇。 收入效应。工资更高,收入更多。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还想有更多的闲暇。 哪种效应更有力,取决于个人。

25 2.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初期,工资增加,劳动会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工资高过一定限度,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负效用,劳动的供给量反而减少。

26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S c b a D S W E W0 O L1 L3 L2 L O L0 L W W3 W2 W1
劳动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工资

27 三、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 工会的存在是:工会控制了工人,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工会影响(提高)工资的三种方式 W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增加工资, 增加就业。 S 机器代替劳动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左移 D0 D1 增加劳动需求的方法: 增加出口,限制进口 反对用机器替代工人,反对失业 一人做的分给两个人 E1 W1 E0 W0 O L L0 L1

28 (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减少供给的方法 强制退休; 禁止使用童工; 限制移民; 减少工作时间。 W S1 S0 D E1 W1 E0 结果: 工资上升, 就业水平下降 W0 O L L1 L0

29 (3)最低工资法 D S W 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将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会出现失业。 W1 E W0 O L L1 L0
实际的工资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有的行业舒适、安静、安全、有趣,劳动者之间的工作效率的差别;劳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对劳动者流动的限制、性别歧视等都是造成工资差别的因素。

30 四、工资差异的原因 1.补偿性工资差异。不同工作的负效用是不同的,为了使人们进入吸引力较小的工作领域,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工资进行补偿。
思考:为什么炼钢工人比其他制造业工人挣钱多呢? 解析:对劳动市场的研究已经表明,越是危险的工作,工资也就越高。如果将一种非常安全的制造业工作的工资与钢铁厂的工资进行比较,每年,万分之一的炼钢工人死在工作岗位 。为了补偿所从事工作的高风险,炼钢工人接受3.7%的工资津贴。如果一个工人从一种安全工作转到钢铁厂中一种其他方面都相同的工作,他的年收入将增加。如果这个工人转到一个更具危险性的工作岗位上,他的收入会增加更多,如煤矿采掘或伐木等。

31 2.生产率工资差异 生产率工资差异指因劳动质量的差异而造成的工资差异。例如,大学教授的工资高于售货员,较高的工资收入是对大学教授较高劳动质量的承认;打字速度快而且错误少的秘书比别的秘书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用工资率差异的原理解释《马和驴子》的寓言 马和驴子拉着_辆满载货物的大车。上坡时,主人用皮鞭狠狠地抽马几下,高声吆喝:“用劲拉”!马不理解,说: “我和驴子一道拉车,为什么只打我一个!”主人说: “车主要靠你拉,驴只是你的助手。

32 回到家里。主人给马送来很多好吃的食物,却只给驴送来干草,驴感到很委屈,说: “我和马一_道拉车,为什么只给马吃好吃的
回到家里。主人给马送来很多好吃的食物,却只给驴送来干草,驴感到很委屈,说: “我和马一_道拉车,为什么只给马吃好吃的? ’’主人说:“你拉车时没有花多少力气,有什么可抱怨的?’’驴子无话可说了。 【解析】马和驴子受到的待遇不同,马能吃到好吃的食物,而驴只能吃到干草。这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工资差异,是由于它们付出的劳动不同造成的。

33 3.非竞争性工资差异 劳动市场的非竞争性也是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劳动市场的非竞争性表现在不完全信息、不完全劳动流动性、市场分割、非竞争性群体等方面。 如西部农民知道到东部可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是,户口、住房、入学、就业等一系列制度制约了他们向东部更广泛地流动。这种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会扩大工资差异。

34 4.特殊的工资差异 某些个人拥有非凡的才能,并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得特别高的收入。个别演员和运动员可以得到上千万美元的年收入,除了天赋与后天的努力之外,媒体的宣传和公众的偏好也是他们获得特别高收入的重要原因。 【思考】高水平的运动员为什么会有高工资? 1996年,芝加哥白袜队职棒球员贝尔的年薪为1000万美元,NBA 星洛杉矶湖人队的奥尼尔年薪更高达1400万美元。他们并不是特例,美国职业运动员的年薪在百万美元以上者,比比皆是。

35 2.地租:土地使用者对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格。
二、地租(R)理论 1.土地:(泛指各种自然资源) 特点: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不能再生  2.地租:土地使用者对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格。 或者是土地所有者因出让土地使用权而收取的报酬。 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缺性,地租是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地价:购买土地的市场价格,购买者具有所有权。 地价与地租成正比,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36 3.地租(R)的决定 R D S 地租由土地供给和需求的交点所决定。 E R0 供给曲线是条垂线, 表明土地的供给不会随地租的提高而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O N0 N R D1 S E1 地租的趋势:不断上升 需求不断增加,D0→D1 供给不增加,只能在S水平。 R1 D0 E0 R0 N O N0

37 4. 准租金 租金:供给固定不变的资源的服务价格。 是一般化的地租。
准租金:短期内,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要素的支付,即固定要素的收益。准租金也称准地租,是指固定资产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 。 准租金=固定成本+经济利润 对于企业:短期内,固定资产不变,不论是否取得收入,都不会影响其供给。 只要价格能够补偿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生产。 产品价格>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代表固定资产收入。

38 5.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厂商使用要素,如果要让它们留在该行业,支付的报酬必须超过它们转移到其它行业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即超过其机会成本。
超过的部分即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 长期中,一切要素都会自由流动,没有固定的。 这种经济租类似消费者剩余,所以也称为生产者剩余。 从要素收入中减去经济租金不会影响其供给,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 准地租仅在短期内存在。经济租在长期中也存在。

39 6.寻租行为 人们以各种方式获得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的行为就是寻租行为。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寻租行为的典型表现是垄断企业人为的减产提价,以增加企业的准租金。但从长期来看,准租金和高价格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所以,这种寻租行为往往涉及政治行为,如通过贿赂等手段获取特许权。

40 三、利息理论 (一)利息及利息率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就是货币资本使用者向资本提供者支付的报酬。 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资本需求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利率下,企业对资本的需求量,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需求。因此,可以用投资来代表资本的需求。 资本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利率下,人们愿意提供的资本数量,主要来自储蓄。因此,可以用储蓄来代表资本的供给,这样就可以用投资与储蓄来说明利息率的决定。

41 (二)利息率的决定 利润率越是高于利息率,纯利润就越大,企业也就愿意投资;反之,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差额越小,即利润率越接近于利息率,纯利润就越小,企业就越不愿意投资。这样,在利润既定时,利息率就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利息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增加储蓄;利息率越低,人们就越要减少储蓄。这样,利息率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42 (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我们所说的利率是以货币单位直接衡量的,这种以货币单位直接衡量的利率叫名义利率。也就是通常公布的,没有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校正的利率,或者说银行所支付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也称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43 (四)利息的作用 1.利息的存在可以鼓励少消费,多储蓄。 2.利息的存在可以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
1.利息的存在可以鼓励少消费,多储蓄。 2.利息的存在可以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 3.企业在支付利息的情况下,就会更节约、更有效地利用资本。 4.当一个社会出现了通货膨胀时,提高利息率可以抑制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刺激可贷资金的供给,从而制止通货膨胀。

44 四、利润理论 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经济)利润。 1.正常利润,即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企业家才能需求很大;
正常利润的决定与工资类似,取决于“企业家才能”的供求关系。 1.正常利润,即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企业家才能需求很大; 企业家才能供给很小; 企业家才能的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正常利润就会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工资。 正常利润包括在经济学分析的成本之中,所以收支相抵就是获得了正常利润。完全竞争中,利润最大化就是获得正常利润。超过正常利润以后的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时并不存在。

45 (1)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应予以鼓励。
2.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1)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应予以鼓励。 超额利润:超过正常利润部分的利润。 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超额(经济)利润。 (2)垄断 垄断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不合理。 (3)承担风险 对某项事业可能失败的补偿。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途径 

46 3、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l.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能鼓励企业家更好地管理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由于创新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能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而这种创新非常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由风险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能鼓励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从而从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事业。 4.追求利润的目的使企业按社会的需求进行生产,努力降低成本,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在整体上符合社会的利益。 5.整个社会以利润来引导投资,使投资与资源的配置符合社会的需要。

47 第三节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 100 1.洛伦斯曲线: A
第三节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 100 1.洛伦斯曲线: 洛伦斯发明的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离开45度线越近,表示社会分配越平均; 越远,则越不平均。 A 收入累计百分比I% B 100 人口累计百分比 P%

48 收入分配分组 将一国总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美国统计学家
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18%等。 美国统计学家 M·O·洛伦斯提出。

49 A B 2.基尼系数 用公式表示为 A÷(A+B) Y I % 基尼系数=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平均;
=1,分配绝对不平均。 A B 100 P % M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 平均。

50 洛伦斯曲线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a 最小 最平均 b 次之 次之 c 最大 最不平均

51 0.4是 “警戒水位” 国际通用的标准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小于0.2 绝对平等 0.2--0.3 比较平等 0.3--0.4 基本合理
差距较大 0.5以上 差距悬殊 国际通用的标准

52 影响基尼系数的因素 1.社会制度 2.经济体制 3.教育因素 4.部门结构 5.政策因素

53 第四节 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甚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即有损于社会公平的目的,又会成为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各国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收入分配政策,已纠正收入分配中较为严重的不公平等问题。

54 一、过程公平论与结果公平论 (一)过程公平论
过程公平论根据分配的机制或手段来判断是否公平。换言之,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机制是公平的,就实现了公平。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决定收入的机制是否公平。该观点认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关键在于决定分配的机制。

55 (二)结果公平论 结果公平论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换言之,只有结果的平等才实现了公平。该观点认为,如果最穷的人可以通过从任何一个其他人那里得到收入而增加福利,那么公平就是要求进行这种分配。按这个标准,最公平的分配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分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这种分配引起效率损失,会使所有人的福利减少,所以结果公平论并不是主张完全平等的分配,而是关注最穷的人的状况,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56 二、收人再分配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按照效率优先的市场原则进行个人收入分配。但每个人在进入市场之前所拥有的市场要素数量不同,即每个人的能力与资产不同,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的机遇又不同。这样,收入差别悬殊,甚至贫富对立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分配状态,不合乎人们公认的伦理原则,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就要通过政府的收入政策来缓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

57 (一)税收政策 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运用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税收的主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有遗产税、财产税、赠予税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累进税制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二)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是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 具体政策有:

58 1.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2.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 3.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 4.对教育事业的资助 5.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 6.改善住房条件

59 三、平等与效率 1 .平等与效率的矛盾 收入分配有三种标准:
第一个是贡献标准,即按社会成员的贡献分配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标准能保证经济效率,但由于各社会成员的能力、机遇的差别,又会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第二个是需要标准,即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分配国民收入。 第三个是平等标准,即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后两个标准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效率则会不利于平等,有利于平等则会有损于经济效率,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平等与效率的矛盾。

60 2 .平等与效率的互补关系 平等与效率的互补关系是指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互促进的功能。 ( 1)平等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效率提高
(2)效率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实现平等 3 .平等与效率的次序 多数微观经济学家主张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再以尽量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尽可能高的平等程度。

61 补充阅读 漂亮与收入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哈莫米斯与杰文·比德尔在 1994 年第 4 期 《 美国经济评论 》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漂亮的人的收入比长相一般的人的收入高5 %左右,长相一般的人又比丑陋一点的人收入高5 %~ 10 %左右。为什么漂亮的人收入高呢? 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收入差别取决于人的个体差异,即能力、勤奋程度和机遇的不同。漂亮程度正是这种差别的表现。 个人能力包括先天的禀赋和后天培养的能力,长相与人在体育、文艺、科学方面的天才一样是一种先天的禀赋。漂亮属于天生能力的一个方面,它可以使漂亮的人从事其他人难以从事的职业(如当演员或模特)。漂亮的人少,供给有限 。

62 自然市场价格高、收入高。 漂亮不仅仅是脸蛋和身材,还包括一个人的气质。在调查中,漂亮实际是包括外形与内在气质的一种综合。这种气质是人内在修养与文化的表现。因此,在漂亮程度上得分高的人实际往往是文化高、受教育高的人。两个长相接近的人,也会由于受教育不同表现出来的漂亮程度不同。所以,漂亮是反映人受教育水平的标志之一,而受教育是个人能力的来源,受教育多、文化高,收入水平高就是正常的。 漂亮也可以反映人的勤奋和努力程度。一个工作勤奋、勇于上进的人,自然会打扮得体,举止文雅,有一种朝气。这些都会提高一个人的漂亮得分。漂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勤奋,与收入相关也就不奇怪了。

63 最后,漂亮的人有更多的机遇。有些工作,只有漂亮的人才能从事,漂亮往往是许多高收入工作的条件之一。就是在所有的人都能从事的工作中,漂亮的人也更有利。漂亮的人从事推销更易于被客户接受,当教师会更受到学生热爱,当医生会使病人觉得可亲,所以,在劳动市场上,漂亮的人的机遇更多,雇主总爱优先雇用漂亮的人。有些人把漂亮的人机遇更多,更易于受雇称为一种歧视,这也不无道理。但有哪一条法律能禁止这种歧视呢?这是一种无法克服的社会习俗。 漂亮的人收入高于一般人。两个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的人,由于漂亮程度不同而得到的收入不同。这种由漂亮引起的收入差别,即漂亮的人比长相一般的人多得到的收入称为“漂亮贴水”。


Download ppt "第七章 分配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