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香港醫療系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97y50z20Y.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香港醫療系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97y50z20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醫療系統

2 議題: 探討醫療事故問題對本港各方面的影響和改善措施
隨著醫療技術及科技的發展,不少疾病得以預防和根治, 人類的平均壽命亦不斷延長。然而現時部分嚴重疾病的治 療過程仍未能 做到零風險,令病人的安全受到威脅,若出 現人為錯誤或疏忽時,將可能導致病人身體殘疾,甚至有 生命危險

3 概念: 醫療事故(Medical Incident)是指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中 出現過失,直接造成患者死亡、殘廢、器官功能障礙等情況。醫療事 故可分為責任事故及技術事故︰責任事故是指醫務人員違反醫療護理 規範、常規、部門規章等失職行為;技術事故則由於技術水平或專業 判斷失誤而導致患者出現難以挽回的嚴重後果。 醫療行為(Medical Procedure)是指以治療或預防人類疾病或殘缺為 目的,所作出的診斷、用藥、施手術等行動,當中包括入侵性治療, 如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等。醫療行為必須由俱專業資格的醫護人員負 責,否則便屬於無牌行醫。若醫護人員進行醫療行為時,出現不當或 怠忽的過失,將要承擔醫療失誤的法律責任。

4 醫院管理局(Hospital Authority)是提供香港公 營醫療服務的法定機構,1990年成立,負責管 理全港公立醫院和診所,就公眾對醫療的需求向 政府提供意見,培訓醫療人員等。

5 相關新聞: 香港醫療失誤庫 高永文稱東區醫院被誤診病人病理學樣辦遭污染

6 公營醫院嚴重醫療及重大風險事件數字(2007-2014年)**
年份** 07-08 08-09 09-10 10-11 11-12 12-13 13-14 經呈報的嚴重醫療事件總數 44 40 33 34 26 49 年份** 07-08 08-09 09-10 10-11 11-12 12-13 13-14 每100萬就診人次 / 出院及死亡個案的嚴重醫療事件數目 2.7 2.4 2 2.5 1.9 1.4 經呈報的重大風險事件總數 --- 81 (1月至9月) 97 102 104 94

7 私家醫院嚴重醫療事件數字( 年)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經呈報的嚴重醫療事件總數 39 33 52 7 5 4

8 近年香港重大醫療事故 年份 事故 2012 DR醫療美容集團提供醫學美容,以抽血培植再注射入體內,聲稱可以令到顧客更加青春。2012年,4名女士接受過此服務後,出現敗血病,當中更有一名顧客死亡,其餘兩名危殆,一名情況穩定 屯門醫院有病理科專科醫生誤判18名乳癌病人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活躍程度為「強烈陽性」,向病人處方昂貴的標靶藥「曲妥珠單抗」治療,每個療程的費用可高達約24萬元 2013 瑪麗醫院發生「換錯心」事件。院方錯用一個AB型血捐贈者的心臟為一名58歲的A+型血女病人進行換心手術,導致病人急性排斥作用,該病人手術後需要服用高劑量的抗排斥藥,並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其後一度好轉並可出院。但由於病人需使用高劑量的抗排斥藥物,免疫能力大減,最終不幸被真菌感染需要再度入院,在接受手術8個月後死亡 一名八旬老翁於仁濟醫院留院期間,背部一處輕微傷口惡化成大褥瘡,家屬投訴院方一直無交代,至出院後始知褥瘡達第四期,傷口見骨,立即轉送病人往私家醫院治療,八個月後病人因褥瘡引致敗血病死亡

9 年份 事故 2014 將軍澳醫院和靈實醫院分別發生醫護人員把餵食喉管錯誤插入病人肺部及注射過量藥物入病人體內的醫療事故,有關病人其後死亡 一名92歲患有充血性心臟衰竭及呼吸衰竭男病人,於靈實醫院接受靜脈輸入多巴胺作心臟衰竭治療,兩名護士按既定程序調校輸注機速度及補充藥物,但將應輸入劑量的每小時3毫升錯誤多輸33倍藥物至100毫升,病人最終離世 基督教聯合醫院病理部醫生抽取病人組織化驗後,填寫病理報告時出錯,錯誤分析118份病人的病理報告,其中10多人的治療方案需要調整,主要涉及外科病人 2015  仁濟醫院心臟專科醫生為一名患有多種心臟病的七旬女病人,在為病人進行「通波仔」手術期間,把其中一 個用以擴張血管的支架放錯位置並遺留病人體內。數小時後病人病情惡化,懷疑支架遺留血管內,但醫生待 翌日才再做手術處理,病人在手術後約 6 日死亡  一名 59 歲女子,在大角咀福全工廠大廈一間保健中心接受電流脈衝療程期間昏迷,送廣華醫院搶救後不治。 被捕 57 歲女理療師僅有按摩牌及修讀一年保健課程,涉嫌違反《診療所條例》

10 醫療事故引發的原因 1 個人因素: 人為疏忽 醫護人員雖為專業人士,然而因疲勞、工作壓 力或其他原因,令其精神狀態和集中力下降, 可能因一時大意而構成人為疏忽,導致病人在 正常醫療過程中出現不可預見的危害,嚴重情 況甚至導致病人死亡

11 2 醫療系統人手方面 A 人手不足 2011年,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醫生聯同多個醫生組織發起《公立醫院醫 生工時及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醫生每周平均工作65小時,有3%醫生更 須每周工作100小時或以上;超過8成受訪醫生表示,曾因長時間工作或當值 而影響臨床判斷,4成人更因此出現醫療失誤,而6成半醫生認為標準工時最 能改善醫管局人手流失問題 醫管局於2014年向港島區域諮詢委員會介紹醫管局現時醫生、護士及專職醫 療人員的人手狀況。文件內容指出2013至2014年度的人手短缺狀況為醫生 310名、護士600名、專職醫療人員65名

12 B 人才流失 2015年,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中,有委員認為資深醫生的流失率 偏高及醫護人手不足,是導致公營醫院發生醫療事故的潛在因素
增加私營醫療服務量亦影響公立與私營醫院醫護人員人力資源分配的平 衡,在 年度施政報告中,政府當局有意尋找合適土地發展新私 營醫院。衞生事務委員關注到,擴展私營醫院服務會否導致公營醫院的 人才流失到私營醫院,繼而進一步削弱公營醫療系統,並影響公營醫院 服務的質素 在《公立醫院醫生工時及意見調查》中,超過8成受訪醫生表示,若工作 環境沒有改善會考慮離開公立醫院 事實上,香港公立醫院接二連三發生醫療事故,與駐院醫護人手不足,需「鐵人式」不停工作不無關係。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主席何柏良表示,香港公立醫院每年有一半時間出現超收病人情況,部分醫院更超收50%病人,醫生工作量增加,讓工時直線上升,當中400至500名醫生每周總有一更連續工作20至30小時,每周工作70小時亦司空見慣,精神及體力透支下,難以避免忙中出錯。 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過去3年約有近1,000名醫生離職,占公院醫生總數近2成,當中不少為20年年資的醫生,使得醫生工作壓力問題惡化。 原文網址:

13 C 早年削減醫科生名額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於2013年表示, 本地醫科畢業生人數由2007年的310名, 大幅減少至2011年的250名。這是導致近 年醫管局醫生人手短缺問題的部分原因 醫管局的文件指本地畢業生人數有所減少, 是醫護人手短缺的其中因素之一

14 3 資源方面 A. 醫療設施不足 智庫組織香港黃金五十於2012年發布一份名為《如何建立 世界級醫療體系》的研究報告,提及本港醫院設備日益不 足的問題,指公立醫院床位數目未能與總人口及住院病人 增加成正比例,亦沒有新落成醫院;醫療設備投資不足, 2000至2009年間的預算減少導致硬件嚴重不足,有36%的 公立醫院設備已使用超過十年並逐漸過時;私家醫院供應 有限,指政府政策對私營醫院擴充並不配合,形容醫療體 系瀕臨崩潰

15 4 規管方面 A 對私營醫療機構規管不足 消費者委員會於2015年就《私營醫療機構規管》諮詢文件呈交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的意見書中指出,目前規管私營醫療機 構的制度和法例,包括《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和 《診療所條例》分別早於30年代和60年代制訂,至今已不合時 而,未能有效地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及權益

16 B 醫務委員會角色問題 謝偉俊議員曾於2014年就討論有關處理醫療事 故及醫療服務投訴機制時指,據醫委會每年接獲 約500宗投訴,但平均只就當中的22宗召開紀律 研訊,批評醫委會的成員大部分由醫學界人士組 成,容易造成「醫醫相衞」的情況,更認為醫委 會的處分過輕,沒有欠足夠阻嚇力

17 5 醫療技術發展方面 先進醫療科技的醫療風險 隨着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治療程序漸趨繁複,涉 及的風險亦隨之增加。究竟事件是由已知風險、併發 症、病人臨床狀况,或是人為因素所導致,需要詳細 分析,但需確保醫護人員在進行治療前,向病人及其 家人詳細解釋治療程序,包括當中已知的風險和可能 出現的併發症等

18 6. 程序方面 系統和程序因素導致: 時任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 民曾於2009年指,制度本身可能存有不妥善的 地方,如藥物標籤混亂、培訓不足、工作太繁重, 以及病人移交系統混淆不清等,都有可能導致事 故發生。

19 醫療事故的可行改善方法 短期 引入海外合資格醫生  食物及衞生局於立法會討論醫護人員的人手推算情況,以醫生人手短缺為例,指 2015 年所缺人手為 360 名、2016 年為 400 名、2020 年為 330 名。並指單靠增加本地培訓,無法在短期解決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 故需要吸引更多海外的合資格醫生。為使他們合資格在本港執業,在海外受訓的醫科畢業生通過香港醫 務委員會主辦的執業資格試,並在認可醫院完成為期 12 個月的駐院實習訓練後,可在港執業,以增加醫 護人手 重聘本地退休醫生及提高退休年齡 食物及衞生局指醫管局除吸納兩間醫學院的畢業生外,也會以合約方式重新聘用本地退休醫生  醫管局研究可否提高醫生的退休年齡,例如由 60 歲提高至 65 歲,以配合政府就公務員政策作出的改動, 解決人手短缺導致服務質素下降的問題

20 長期 政府增撥資源  政府 2015 至 2016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指,會繼續加強在醫療方面的承擔。在該年度政府向醫管局提供經 常撥款 490 億元,較五年前增加接近五成,以應付醫療服務需求  有病人權益組織希望政府加強對病人組織的財政支援,為病人在醫療事故增取權益和監察醫療政策和服 務 加強教育及專業培訓  食物及衞生局早前委託香港大學建立一個動態的預測模型,用以估算相關專業範疇的長遠人手需求,初 步的粗略預測顯示,由現時至 2041 年,醫護人手普遍仍然短缺。故需與教育局和教資會商議一項中期安 排,由 2016 至 2017 學年起增加醫科、牙科和其他醫護專業學科的收生人數。並加強專業培訓,如香港 護士管理局計劃增加海外受訓護士的執業試至一年兩次等。當局亦考慮增加大學學額,培訓更多醫護專 業人員應付未來需求外,也會顧及大學在培訓能力方面的限制以及擴充教學設施需時的問題

21 加強監管 如前所述,政府為檢討包括醫管局的管理及各項服務質素及營運等事宜,在 2013 年成立醫管局檢討督導 委員會,全面檢討醫管局的運作,以改善服務質素和病人安全。另外,檢討和修訂規管私營醫療機構的 法例,以便加強對私營醫療機構的問責。藉加強監管以減少醫療事故發生的風險 增加病人作為持份者的參與 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於 2014 年與醫院管理局檢討督導委員會會面時建議,將醫護界其中一個主要持份者病 人納入不同層次如規劃、決策、監督、督導、諮詢、藥物名冊、義工服務等各級委員會,以反映病人的聲 音及訴求,使政府對各類醫療機構的檢討和督導工作更準確和貼切,並希望確立病人代表的名份,使其意 見有認受性,以便與醫管局及各醫療機構進行交流和協作,保障病人權益和解低醫療事故的風險

22 通識爽教室:香港醫療體系現狀與未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72ARjD5fo

23 投放資源加強醫療服務 2017年01月18日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表示會繼續推行公私營醫療系 統雙軌策略,投放足夠資源,加強配套。
投放資源加強醫療服務 年01月18日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表示會繼續推行公私營醫療系 統雙軌策略,投放足夠資源,加強配套。 梁振英宣布於 年度向醫院管理局額外撥款20億元作整體 經常性開支,增加公營醫院病床數目、手術室節數、緊急手術 服務等,以應付需求。 h/2017/01/e _PA_healthcare_c_x.mp4

24 政府會出資在將軍澳興建中醫醫院,並招標挑選非牟利團體 推行興建計劃和營運。
政府也正積極籌劃由衞生署管理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為中 藥和中藥產品訂立國際認可的參考標準,加強業界對產品的 品質控制,藉此建立香港中藥品牌形象,把香港發展成中藥 檢測和品質控制科研的國際中心。 梁振英說,政府會繼續與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研究更多推動 中醫中藥發展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將落實自願醫保計劃的具體安排,提升個人住院保險產 品的質素和透明度,並研究為購買受規管醫保產品的市民提 供稅務扣減,鼓勵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

25 功課:

26

27

28

29


Download ppt "香港醫療系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97y50z20Y."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