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單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講者:曾晴賢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單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講者:曾晴賢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單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講者:曾晴賢教授
秀姑巒溪的魚類 單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講者:曾晴賢教授

2 秀姑巒溪的洄游性魚苗 蝦虎魚科魚類: 位處於亞熱帶的台灣,蝦虎魚科魚類是最普遍且重要的海河兩側洄游性魚類。它同時在河川與海洋食物網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鰻鱺科魚類: 鰻鱺科魚類是屬於降海洄游的魚種,在秀姑巒溪主要有鱸鰻與白鰻兩種,鱸鰻是政府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而白鰻大多被漁民捕撈供作養殖之用。

3 蝦虎魚科魚類生活史

4 - 月份 物種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大吻蝦虎 ˇ ˇ ˇ ˇ ˇ ˇ 日本禿頭鯊

5 蝦虎魚科魚類溯河行為 白晝上溯;夜間則在岸邊緩流處休息 集體上溯:數量多時排成約二十公分寬的帶狀,長度從數公尺到數十公尺不等
平均前進速度:4.19m/min 南北兩岸的魚苗不會越過河流到對岸去

6 日本禿頭鯊

7 日本禿頭鯊 《學名》Sicyopterus japonicus 《俗名》和尚魚 石貼仔
《俗名》和尚魚 石貼仔 《特徵》身體延長,略圓棍狀;頭略圓, 中等大;吻部寬圓。體背部有8 ~11 個深色橫帶,但是會隨環境而變化。 《棲地》全省各地均有,以東部及南部各河川 下游較普遍。 《生活史類型》兩側洄游型淡水魚。

8 大吻蝦虎

9 大吻蝦虎 《學名》Rhinogobius gigias 《俗名》狗甘仔 甘仔魚
《俗名》狗甘仔 甘仔魚 《特徵》頭大且前端扁平,體色通常呈黃棕色, 有6~7條黑褐色垂直橫帶,腹部灰白色, 鰓蓋和頭部兩側有許多紅褐色的斑點。 《棲地》台灣特有種,分佈於台灣東部宜蘭、 花蓮、台東各河川中下游。 《生活史類型》兩側洄游型淡水魚。

10 鰻鱺科魚類生活史 淡水時期 海洋時期 降海產卵 成鰻 柳葉魚 幼鰻 玻璃鰻 鰻線

11 鰻鱺科魚類洄游週期 月份 物種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白鰻 鱸鰻 ˇ ˇˇ
ˇ ˇ ˇ

12 白鰻

13 白鰻 《學名》Anguilla japonicus 《俗名》白鰻
《特徵》體背部灰黑色至黃褐色,腹面白色, 無任何斑紋。是一種降海洄游之魚類,在 河川中成長,以底棲動物、小魚為主食, 偶爾亦見其攝食高等水生植物之碎屑。 《棲地》全省各地均有,但較少見。 《生活史類型》降海迴游型魚類。

14 鱸鰻

15 鱸鰻 《學名》Anguilla marmorata 鰻鱺科 《俗名》花鰻、烏耳鰻、土龍、紅土龍、溪滑
《特徵》體長呈圓柱型而粗壯,尾部側扁,頭 部圓鈍無觸鬚。體被細小圓麟。體表光滑 多黏液。身體背部灰褐或灰黃色,腹部顏 色較淡,體側及鰭上有不規則暗褐塊狀斑 紋及大小均勻的灰黑色斑點。 《棲地》生活在溪流上游的深潭中 《生活史類型》降海迴游型魚類。

16 原住民的智慧~魚陷阱(Ⅰ) 誘導:由阻水牆和誘魚道組合所產生的效果。阻水牆將強勁的水流阻隔開來,形成一道水流較慢的誘魚道。誘魚道內的水流藉由上游處的控水口控制,以達到調節水量,形成誘魚的適當水流速。

17 原住民的智慧~魚陷阱(Ⅱ) 阻導:是一處落差約20公分的V型矮牆,小魚苗因為受到從矮牆落下來水流的嚇阻以及V型矮牆的阻擋而改向兩側上溯,終於被引至陷捕道區。

18 原住民的智慧~魚陷阱(Ⅲ) 入陷:由於陷捕道區的水流較緩,小魚苗可以通過水流到達20公分的矮牆處。雖然水流較緩小魚苗還是必須全力衝刺,小魚苗因煞車不及而掉落至水簾後方凹陷的側流水道,則順著水流落入集魚箱內。 

19 原住民的智慧~魚陷阱(Ⅳ) 集魚箱:由網袋或木箱加裝網壁而成,箱網內的水面必須盡可能遠離其入口,以避免水生物攀爬或躍上而逃逸。 

20 原住民的智慧~三角網(Ⅰ) 撈網操作:操作者以雙手掌握住撈網,一般以左手握住橫竿,同時用數指握住網末端的小網袋,右手握住靠其體側的長竿。

21 原住民的智慧~三角網(Ⅱ) 撈捕技術:涉水進入出海口附近海浪衝擊得到的淺水灘,以不超過腰際之深度為安全界線,面對往河口衝來的海浪,待海浪急衝而上力道稍緩之時,以網袋承接被衝上來的水團,濾取順水而來的魚苗。

22 原住民的智慧~三角網(Ⅲ) 檢視魚貨:在水退去之後,把網稍提高檢視是否有漁獲,若有將網前舉高把網上的漁獲抖入網末端的小網袋中。直到想網袋中的漁獲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上岸將袋中所有東西到入水桶內。

23 原住民的智慧~三角網(Ⅳ) 分離魚苗:整理人員在用水桶接到魚獲後,再添入一些水,挑取出雜物時並予以攪拌,使得砂石沈澱在最下層與魚苗分開,再將水到入另外一個水桶中,如此重複數次即可將魚苗與砂石完全分離。


Download ppt "單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講者:曾晴賢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