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实践 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和核算方法;
第五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实践 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和核算方法;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GDP(GNP)、NDP(NNP)、NI、PI、PDI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局限性; 了解我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实践和演变。
2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 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 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
3
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由西向东不断蔓延,但这些在GDP中没有反映。
阿联酋等国家靠出卖石油、木材等资源维持GDP增长。若干年后,资源卖光了,又会怎样呢?这样的GDP能是社会实际财富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吗?
4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5
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
6
正确理解GDP 1 GDP既包括物质产品价值又包括劳务价值。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不仅物资生产部门创造价值,而且非物资生产部门同样也创造价值。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即要剔除中间产品的价值或只计算各道工序的增加值)
7
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在本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经过一些加工或制造过程,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非常困难。
8
GDP计算举例: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价值 增加值 棉花 8 棉纱 11 3 棉布 20 9 服装 30(最终产品价值) 10 合计
棉纱 11 3 棉布 20 9 服装 30(最终产品价值) 10 合计 69 39 30(增加值)
9
应该计入当年GDP的是()。 A 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 居民用来食用的面粉; C 粮店给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10
3 GDP是当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A 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售出的拖拉机; C 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11
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入在该年的GDP中。但在房屋交易中所产生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所产生的劳务,要计入该年的GDP中。
12
5 GDP只统计通过市场交换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即可以用市场价格来表示的产出和劳务。
13
6 GDP是一个流量概念而不是存量概念。GDP是一国一年当中通过市场交换的价值总和。
流量与存量的含义。
14
GDP与GNP的比较 如果没有对外经济关系,一国的GDP与GNP完全相同(相等)。 两者的区别:
15
两者的联系: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 GDP+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如果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在本国的外国公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则GNP大于GDP,否则GNP小于GDP。
16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GDP、GNP等都是广义的国民收入范畴,国民收入的核算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生产法)三种基本方法。
1 支出法。支出法又叫产品流动法或最终产品法,它是指从对产品的购买出发,把一年里社会所购买的全部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来计算当年经济社会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17
用支出法计算GDP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消费品支出(C):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的用于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
耐用消费品支出:如汽车、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 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如食品、服装、药品、汽油等。 劳务支出:如理发、医疗、交通、上学、法律咨询等等。
18
第二,投资支出(I):一定时期内购买的不用于本期消费的最终产品的支出。这类产品称为投资品。包括: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投资,如厂房设备投资,以及住宅投资。 存货投资(即企业存货净变动额:年终存货额减年初存货额)。 住宅是一种相当耐用的产品,它的寿命比一般的耐用消费品更长,它的效用在很长的时期内缓慢发挥出来。因此,住宅投资被计入投资支出,而不计入消费支出。
19
存货是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所有企业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存货,包括生产用的能源、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也包括尚未出售的制成品。
存货占用着企业的资金,需要企业的投资,是企业已经支付了费用但尚未出售的物品。 当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为正值,说明本期生产的产品多于本期售出的产品;当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为负值,说明本期售出的产品多于本期生产的产品。
20
第三,政府购买支出(G):指政府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利用购买的物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国防等各种公共产品。
包括物品购买和劳务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第四,净出口支出(X-M):出口值减进口值。 用公式表示:GDP=C+I+G+(X-M)=AE(总支出)
21
收入法。收入法也叫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是指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社会一年中各项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加总,即把劳动所得工资、资本所得的利息、土地等自然资源所得的租金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用收入法来计算GDP,除了各项要素所得收入,还应包括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公司未分配利润以及资本折旧。 用公式表示: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企业+折旧+利润
22
理论上讲,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所计算的国民收入应该是相等的,因为它们都是当年全部产品和劳务形成市场价值的两个方面(即总需求和总供给)。
23
3 生产法。生产法也叫部门法,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社会各生产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用生产法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要把各部门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掉,只计算各部门的增加值。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各部门在GDP形成中的作用和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状况。 理论上,上述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出的国民收入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但实际中往往并不一致,通常要调整误差。 西方主要国家一般以支出法作为计算国民收入体系的基本方法。
24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在西方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有五个徇宏观经济运行的总量指标,除了GDP(或GNP)外,还有NDP(NNP)、NI、PI、PDI四个总量指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它未扣除当年资本的耗费(即资本折旧)。
25
国内生产净值NDP(或国民生产净值NNP):它是指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当年GDP中扣除资本折旧之后的产值。NDP=GDP-折旧
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泛指上述五个总量)它是指一国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
26
个人收入PI:它是指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和企业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国一年内个人可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 个人可支配收入最终可以分解为消费(C)和储蓄(S),即:PDI=C+S
27
名义GDP 实际GDP 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必然受到两个因素影响而变动,一是产量本身的变动,二是价格的变动(价格又受到货币发行的影响)。 1 名义GDP和实际GDP: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当年产量的变动,GDP又区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统计中确定的基年价格)计算的GDP。
28
2 人均GDP 为了真实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市场规模、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西方以及联合国通常采用人均GDP指标。 人均GDP:即按当年人口数平均的GDP。
29
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简单评价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其核算体系(简称SNA),是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采用的对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总量指标进行核算的方法和制度,显然这种核算方法与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0
西方SNA的合理性 1 基本上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水平。
1 基本上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水平。 2 能够反映非物质生产劳动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即高度商品化、市场化和高度知识信息化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即反映了知识、科技、信息、劳务(即服务)在现代经济中创造的价值。
31
3 SNA核算体系采用最终产品价值的核算方法可以避免国民收入的重复计算。
4 SNA核算体系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便于比较,也具有合理性。
32
SNA核算体系的局限性 显然,SNA核算体系也有其庸俗性、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方面:
1 含有“三位一体”(即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马克思曾经批判过的庸俗思想。 2 存在着无法计入国民收入的经济活动,如自给经济部分、非市场经济活动、地下经济、黑市经济等经济活动。
33
3 不能反映生产活动对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耗费状况和对环境的影响状况(如同样的GDP不能比较其对资源的耗费和对环境的破坏的代价)。
34
5 不能真实反映一国物质生产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由于GDP统计中,既有物质产品的产值,又有劳务的价值,还有高科技产出的价值。同样的,GDP水平不能显示不同国家在科技、物质生产、服务诸方面的水平和经济结构状况。
35
对GDP指标的修正 1 经济净福利NEW: NEW是对GDP调整后的国内总产出指标。它只包括对经济福利有贡献的消费和投资。NEW对GDP的调整包括增加闲暇的价值、非市场活动提供的服务价值再减掉环境破坏损失的价值。
36
2 绿色GDP。 绿色GDP是世界银行1995年提出并于1997年首次采用的徇一国真实国民财富的一个总量指标。它是GDP扣除资源耗费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的余下价值。
37
我国采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的实践及演变
我国五十年代对国民经济和经济总量的核算采用的是物质平衡表体系(简称MPS核算体系)。MPS核算体系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理论为基础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MPS核算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了,其弊端充分显露。
38
MPS的弊端 1 不能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务状况。 2 不能反映科技、信息、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
1 不能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务状况。 2 不能反映科技、信息、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 3 与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不相适应。 4 更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要求。 5 也不便于国与国之间的比较。
39
80年代初,随着对外开放,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理论界解放思想,展开了对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生产性劳动理论和国民收入统计理论的大讨论。
1983年我国开始试行SNA核算体系。1985年正式放弃MPS核算体系而采取SNA核算体系。 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一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还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国内经济状况,另一方面这一核算体系和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0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指银行储蓄额占GDP的百分比)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41
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换句话说,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 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而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使真实储蓄率下降。
4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绿色GDP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