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汽车维修工程 主讲:逯经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汽车维修工程 主讲:逯经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汽车维修工程 主讲:逯经远

2 第四章 汽车维护基础 主要内容: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4.2 汽车维修制度 4.3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
第四章 汽车维护基础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4.2 汽车维修制度 4.3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 本章讲述了汽车维护工艺过程的作业组织、方法和内容,介绍了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3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一、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1.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一、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1.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指汽车技术状况与行驶里程或时间的关系,研究和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控制汽车技术状况、完善汽车结构的重要手段。 *渐发性变化规律 *突发性变化规律 发动机参数 操纵性能参数 通过性能参数 经济性能参数 汽车性能参数 汽车外观 汽车技术状况

4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一、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1.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2.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一、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1.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2.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 汽车维护: 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汽车修理: 为恢复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和寿命而 进行的作业。 汽车维修制度:为实施汽车维修工作所采取的技术组织 措施的规定。

5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二、汽车维修思想 汽车维修思想是指组织实施车辆维修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是人们对维修目的、对象、维修活动的总认识。 目的:制定出合理的维修制度和选择适宜的维修方式。 1.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是根据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在其发生故障之前,提前进行维护或换件修理;也是建立在零部件失效理论和失效规律的基础上。 汽车可靠度 —在工作时间t内,零部件突然损坏的无故障工作概率; —在工作时间t内,零部件逐渐损坏的无故障工作概率;

6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二、汽车维修思想 汽车可靠度 1.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二、汽车维修思想 汽车可靠度 1.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理论分析表明:对突发性损坏进行预防维护是无效的,但对渐发性损坏,适时维护可以延缓损坏的发生,减少损坏的概率。 无维护时,故障率λ(t)升高,经定期(T01)维护,故障曲线λ(T0)下降。 λ(T01)是维护周期为T01的平均故障率,大大低于无维护时λ(t)。

7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二、汽车维修思想 1.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二、汽车维修思想 1.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汽车可靠度R(t)变化曲线,维护几次后汽车技术性能明显下降,只有通过修理(OH),才能有较大的提高,Tlim为使用极限(应该报废)。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是以最低的消耗,充分的利用汽车固有可靠性来组织维修。其内容如下:

8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1)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取决于汽车本身的固有可靠性及汽车的使用维修技术水平,并与汽车的使用条件有关。 (2)维修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影响可靠性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控制可靠性的下降,以保持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在允许的水平内。 (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强调了诊断检测,加强了维修中的“按需维修”的成分,它根据不同零部件、不同的可靠特性及不同的故障后果,选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故障采集和分析系统,不断地采集和分析使用数据,为建立科学的、经济的、符合汽车使用实际的维修制度提供依据。

9 ①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计划预防性制度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3. 两种思想的比较 ①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计划预防性制度 按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把维修工作安排在发生事故之前。 特点:定期,强制,有计划 便于安排工作 a)优点 可以预防规律性故障(如磨损)      浪费零件寿命,不能物尽其用 b)缺点       不能预防所有故障(如突发性故障)

10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3. 两种思想的比较 ②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非计划预防性制度 特点:不定期,按需,无计划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3. 两种思想的比较 ②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非计划预防性制度   特点:不定期,按需,无计划   a)优点:有效利用了零件寿命       可以预防全部故障   b)缺点:工作不好安排       需比较先进的检测手段

11 根据不同的维修思想,便会产生不同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根据不同的维修思想,便会产生不同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汽 车 的 维 护 定期 按需 预防 诊断 维护 故障修理 事故处理 预防为主的维护类型如图 定期维护 按需维护 事后维修 维护 方式

12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1.定期维护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1.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是预防维护的一种,每隔一定时间(或里程)进行一次按规定内容的维护。 日常维护 (0~200km) 一级维护(5000~10000km) 二级维护(30000~40000km) 例如 右图为提前定期维护的损失

13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2.按需维护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2.按需维护 按需维护也是预防维护的一种,依据和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技术参数的极限值、故障现象、特性及对汽车工作能力影响,求出汽车的无故障行使里程LT(时间)。 由于按需维护是在发现故障征兆时才进行的,它既能提高汽车的可靠度,又能发挥汽车零部件的寿命潜力,是理想的方法。 要做到按需维护,必须: ①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②掌握技术状况参数的极限值 ③掌握故障的现象、特性及对汽车工作能力的影响

14 例如,当采用曲轴箱窜气量作为诊断参数,诊断气缸与活塞环组件的技术状况时,就必须掌握曲轴箱窜气量与气缸—活塞环组件磨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按气缸和活塞环槽的容许磨损量确定曲轴箱窜气量的标准值(例如为160L/min),根据窜气量测定值和诊断参数的数学模型 模型通常可以写为: 式中: 表示行程为 时的诊断参数的预测值;L1为诊断参数的标准值;b为单位行程诊断参数的变化值;a为指数,就可以判断气缸-活塞环组件的技术状况并预测续驶里程 ,即:

15 按需维护的合理性为: 按需维护费<定期维护费
式中: ——汽车无故障间隔里程; ——汽车无故障续驶里程; ——诊断参数的容许值; ——指数,更换活塞环前a=1.30,更换活塞环后a=1.50。 无故障续驶里程大于检测周期时,本次可以不维护;否则,本次应进行维护. 按需维护的合理性为: 按需维护费<定期维护费

16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3.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方式的特点为: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3.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方式的特点为: (1)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可充分发挥每个零件的寿 命潜力,避免因盲目拆卸而引起的人为差错. (2)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由于故障的出现是随机 的,因而使维修工作无法做计划性安排,进行组 织和管理比较困难; (3)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时,由于预先不掌握故障 发生时机,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因而故障率较高, 而且当故障发生在营运期间时,会造成停机,甚 至会导致安全事故。 其造成的损失<预防维护的费用

17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18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19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20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简称RCM 以最低的费用实现汽车的固有可靠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特点是确定维修工作时,对汽车可能产生的故障和后果进行分析,按照零部件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及其后果来确定应进行的维修工作和选择维修方式。

21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确定维修大纲的四步: 结构 子系统 动力装置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确定维修大纲的四步: 结构 子系统 动力装置 1)划分汽车的主要部分 汽车系统按功能分 2)确定重要的机件项目 安全性后果 使用性后果 非使用性后果 隐蔽性后果 (采用预防维修方式) 3)故障分类 故障后果按性质分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

22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3)故障分类 ①安全性后果 ③非使用性后果 ②使用性后果 ④隐蔽性故障后果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3)故障分类 ①安全性后果 ③非使用性后果 ②使用性后果 ④隐蔽性故障后果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23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如何判断故障后果类别

24 §4—1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4)确定维修作业 确定维修作业的目的在于,以适应性和费用效果分析为依据,使每一种作业都能各自针对并适应所出现的故障形式。 ①按规定间隔里程对零部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和消除潜在故障。 ②按规定间隔里程在零部件出现故障之前对零部件进行检修,以减少功能故障的频率。 ③当零部件使用到某个规定的寿命期时,对零部件检修更新。 ④按规定间隔里程,对带有隐蔽性故障的零部件检修检查,以发现和消除隐蔽性故障。 预防性维修 工作分为四类

25 §4—2 汽车维修制度 一、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1.中国的维修制度 汽车维修制度是指实施汽车维修工作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的规定。
  汽车维修制度是指实施汽车维修工作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的规定。 1.中国的维修制度  解放后以前苏联汽车维修制度为主,1954年交通部颁布《汽车运输企业技术标准与技术经济定额》,为强制预防维修制度。 1990年交通部制订了《汽车运输企业技术管理规定》,简称交通部13号令,改为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1995年交通部出台了行业标准,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以检测为中心、预防为主的汽车维护制度。 2001年升格为国家标准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内容同13号令,增加了2级维护的检测。

26 §4—2 汽车维修制度 一、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预防为主 定期检测 1.中国的维修制度 强制维护 视情修理 原则 清洁、检查、补给、润滑
1.中国的维修制度  原则 清洁、检查、补给、润滑 紧固、检验、调整 维护作业内容 日常维护 (清洁、补给) 一级维护 (润滑、紧固) 二级维护 (检验、调整) 汽车维护的三级 修理分四类 车辆大修: 彻底地恢复性修理 总成大修: 平衡性修理 车辆小修: 运行性修理 零件修理: 加工性修理,称为“二次制造”,“再生产”

27 §4—2 汽车维修制度 一、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1.中国的维修制度
1.中国的维修制度  日常维护属日常性作业,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一级维护用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修理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二级维护属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修理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同时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

28 §4—2 汽车维修制度 1.中国的维修制度 修理的分类 ①车辆大修
1.中国的维修制度  修理的分类 ①车辆大修 a)定义:用修理或更换车辆任何零部件的方法,恢复 车辆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b)性质:彻底地、恢复性修理 c)条件:客车以车厢为主,结合发动机总成; 货车以发动机为主,结合车架总成或其它两个总成。 ②总成大修 a)定义:为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而进行的修理作业。 b)性质:是一种平衡性修理。 c)条件:58条(三)列出了发动机、车架、变速器、后桥、前桥、 车身六大总成的送修标准,以发动机总成为例: ⅰ汽缸磨损 ~0.25 mm 0.05~0.063 mm

29 §4—2 汽车维修制度 1.中国的维修制度 ⅱ最大功率或汽缸压力下降超过25% ⅲ 燃料或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高于15% ③车辆小修
1.中国的维修制度  ⅱ最大功率或汽缸压力下降超过25% ⅲ 燃料或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高于15% ③车辆小修 a)定义:保证式、恢复汽车工作能力的修理 b)性质:是一种运行性修理 c)条件:运行中发现的故障以及维护中需排除的故障 ④零件修理 a)定义:恢复汽车零件技术性能和寿命的作业 b)性质:是一种加工性修理,称“二次制造”, “再制造” c)条件:不符合技术标准,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

30 §4—2 汽车维修制度 2.国外的汽车维护制度 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后期车辆较少,没有形成 维修制度
第二阶段: 20年代后期~40年代 汽车增多 运输发展 事故日增 引起重视 第三阶段: 40年代~60年代 各国制度已形成 第四阶段: 60年代后,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应用于维修行业,如:不解体检测,电子设备诊断技术,人工智能等有望实现“按需视情维修”

31 §4—2 汽车维修制度 各国概况 美国的汽车维修制度亦采用计划预防维修制度。它将维修工作分为五级,其中维护工作三级(A、B、C),相当于例行、一级、二级维护; 修理分为二级(D,E)。美国军队和大型运输企业均采用这种制度。其维修间隔里程较长,例如C级维护周期为20000km以上。 日本的维修制度大体和美国的维修制度相同。

32 §4—2 汽车维修制度 一、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二、汽车维护制度的制定原则和步骤
涉及车辆的运行制度、运行条件、维修技术装备、作业组织、维修费用及经营管理工作。 1)必须建立在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 2)采用技术经济方法,使费用低; 3)充分考虑汽车的使用条件,使用强度; 4)依据厂家,科研部门,使用部门的见议。 制定必须考虑的 原则:

33 §4—2 汽车维修制度 二、汽车维护制度的制定原则和步骤 在制定维护制度时,应考虑如下原则: 1.所采用制度的性质
① 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② 部门间的协作分工、配件来源 ③ 企业的维修手段 (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施条件等) 2.客观条件 ① 管理体制 行业划分,维修客户,网点布局等 ② 车型结构 不同车型,结构特点不同,维修环节不一样

34 §4—2 汽车维修制度 ③ 运行条件 a) 道路,气候条件 b) 汽车使用条件 c) 维修技术,配件质量 d)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④ 资料、文件、信息 维修标准、厂家规定、经验积累、科研成果等 L C0 L0 B C(元/千公里) 修理费 维护费 3.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①维护费用(元/km) 里程 费用 ②修理费用 ③总费用 B点为最低点,对应的里程L0为最佳维护作业里程 维修费用一般占运输成本的1/4~1/3

35 §4—2 汽车维修制度 一、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二、汽车维护制度的制定原则和步骤 三、汽车各级维护作业项目的确定
汽车是由许多总成和部件组成,维护周期各不相同,必须根据总成和部件的维护周期作业的性质和深度进行分级。 技术经济法是按单位行程的维修总费用最低的原则进行作业组合。 ——总成或部件的单位维修费用; ——总成或部件的单位修理费用; S ——需维护总成或部件的数量。

36 §4—2 汽车维修制度 四、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 > 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直接影响汽车维护费和寿命周期费用。 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原则
按照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维修费用最小原则 ——维护费用; ——平均修理费用; L ——维护周期。 MUT— 一个周期内平均行程 一个周期的 单位费用 为使单位行程的总费用最小,对上式求导

37 §4—2 汽车维修制度 2.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方法——回归概率法 回归概率法是按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允许极限值来确定维护周期的方法
——技术状态参数变化率的平均值,从分布曲线中获得; ——技术状态参数变化率系数。 ——相当于置信水平为 的技术状态参数的最大变化率

38 §4—2 汽车维修制度 2.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方法 ——回归概率法 置信水平——技术状态参数的实际 变化率 低于或等于极限变化率 的 概率。

39 §4—2 汽车维修制度 ——置信水平 对于安全件 0.90~0.95 对于其它总成 0.85~0.90 ——变异系数 对于正态分布
——相当于置信度为 α 百分位数 对于威布尔分布 ——技术状态参数变化率的初始值

40 §4—2 汽车维修制度 例4-1现以解放CA1091型汽车为例,说明应用上述方法确定汽车制动机构维护周期的步骤。
首先用回归分析建立汽车制动蹄片与制造鼓之间的间隙y 随行程L变化的关系。分析表明,其关系接近于线性,相关系数为0.7~0.9。间隙y 增大时,汽车制动性能下降,制动距离S增大。 因此,极限间隙可通过在规定车速下制动距离与制动间隙的关系,按制动规范规定的制动距离要求来确定。对解放CA1091型汽车而言,当车速为30km/h时制动机构的维护周期为L0为

41 §4—3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是指利用生产工具按一定要求维护汽车的方法,也是积累总结的操作技术经验。 1.汽车维护作业分类
汽车维护按作业性质分为:打扫、清洗、外表养护作业、检查与紧固作业、检验和调整作业、电气作业和加注作业等。 1)打扫、清洗和外表养护作业 2)检查与紧固作业 3)检查调整作业 4)电气作业 :清洁、检查维护电瓶、电气件和仪表。 5)润滑作业:包括更换或添加制动液、助力油等 6)轮胎作业 7)加注作业:加燃油、加防冻液 汽车维护的各种作业按一定方式组合、顺序、协调进行的过程,称为汽车维护工艺过程。

42 §4—3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 1.汽车维护作业分类 2.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
为了有效地完成汽车维修工作.维护作业地点应按工艺配备,合理布局.使各方面工作协调,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消耗.取得最佳效益。 在组织汽车维护工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工艺过程的组织应符合车辆运行的工作制度; 2)能合理利用维护工艺设备和生产面积; 3)能有效地完成规定的维护工作内容,保证维护质量; 4)工艺过程的组织应保证维护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

43 §4—3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 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 1.全能工段式
一个作业组在一个工段上实施 固定工位作业 ,全能工人 完成作业 平行交叉作业 ,专业工种工人 在指定部位作业 2.专业工段式 按其工艺特点分配在一个或几个工段上,各专业工人在指定工段上完成各自的工作,工段上配有专门的设备。

44 §4—3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 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还可按维护工作地点的布置方式,分为尽头式和直通式两种。

45 第4章 思考题、填空 1.汽车维修思想有哪几类? 2.维修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汽车维护周期是如何确定的?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4章 思考题、填空 1.汽车维修思想有哪几类? 2.维修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汽车维护周期是如何确定的?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4.汽车维护有哪三种方式

46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汽车维修工程 主讲:逯经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