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8章 新凱恩斯總供給理論 名目僵固性理論 從短期到長期 新凱恩斯理論與貨幣政策
第8章 新凱恩斯總供給理論 名目僵固性理論 從短期到長期 新凱恩斯理論與貨幣政策 凱恩斯經濟學家同意古典理論對貨幣供給量減少的長期預期,但是他們認為經濟社會從一長期均衡調整到另一長期均衡頗為耗時。在新凱恩斯總供給理論中,因為短期中名目工資僵固性的假設,產出供給量是物價水準的增函數,意指經濟社會對一意料不到的變動之調整非常緩慢,例如移動總需求曲線的貨幣供給變動或移動總供給曲線的新發明,其結果是負面的變動將造成產出減少,失業增加;反之,正面的變動將造成產出增加,失業減少。
2
名目僵固性理論 古典與新凱恩斯理論之比較(短期) 在名目工資僵固性下的失業和物價水準 在名目工資僵固性下的總供給和物價水準 奧肯法則
圖8.1說明為何建構名目僵固性理論對新凱恩斯模型很重要,古典模型的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圖A顯示總需求減少對古典模型的影響,例如貨幣供給減少導致總需求曲線由AD1左移到AD2,在古典模型中,其結果是名目物價水準由P1降到P2,而總產量不變,顯然這一個理論無法說明1930年代因總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大蕭條。若利用總供給減少來解釋大蕭條的發生,古典模型仍然不適用,因為總供給曲線左移將引起物價上升而非下降,實際上,大蕭條期間物價和產出都下降,失業上升,這些特徵都很難用古典理論來解釋。圖B說明名目僵固性理論可解釋大蕭條所有的特徵,基於名目僵固性理論,新凱恩斯的總供給曲線為正斜率,表示產出是物價的增函數,依照這一個理論,當物價下降時,廠商無法迅速調整名目工資將導致實質工資上升,因此廠商減少雇用量而造成失業增加,超過自然失業率。這一點用圖形說明是總需求減少引起均衡點由A移到B,在新凱恩斯模型中,物價水準由P1降到P2,同時產出也由Y1降到Y2,本章稍後將介紹構成這一個圖形背後的理論。 若名目工資無法隨著物價變動迅速地調整,試想物價變動對就業有何影響?假設原先的實質工資等於(w/P)*,進一步假設廠商付出的名目工資等於w1,而物價水準等於P1,所以(w/P)*=( w1/P1),圖8.2顯示在這一種情況失業等於自然率水準U*。現在假設物價由P1上升到P2,我們要問的是廠商和工人對這一種新情況如何反應?在古典模型中,我們看到物價上升將立即引起名目工資的上升,以使勞動需求量和勞動供給量回到均衡,但是在新凱恩斯模型中,名目工資僵固性造成名目工資的調整需時頗長,短期間名目工資仍將停留在w1。因為物價已經上升而名目工資不變,導致實質工資低於效率工資(w/P)*,廠商的反應是雇用更多的工人及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家庭則因實質工資下降而減少勞動供給量,其結果是失業由U*降到U2。圖8.2A顯示物價由P1上升到P2對失業的影響。圖B說明物價由P1下跌到P3對充分就業的經濟社會有何影響?因為貨幣工資僵固性,名目工資仍維持w1,造成實質工資上升,廠商將雇用較少的工人,就業由L*減少到L3,失業則增加到自然率以上。 因為短期間名目工資對物價變動的調整緩慢,所以產出是名目物價水準的增函數。圖8.3解釋為何物價水準變動引起產出的變動。假設起先物價水準為P1,產出等於長期水準,失業等於自然率。現在物價上漲高於P2,名目工資僵固性導致實質工資下降,廠商將雇用更多的工人,失業水準因而降到低於U*,圖8.3指出在這一種情況,產出由Y*增加到Y2,而Y2大於Y*。 類似的分析適用於物價下跌低於P1的情況,在這一個情況,名目工資僵固性導致實質工資上升,廠商將雇用較少的工人,失業水準因而升到高於U*,產出由Y*減少到Y3,而Y3小於Y*。 在景氣循環過程中失業和產出的關係稱為奧肯法則(Okun’s Law),以1960年代美國總統經濟顧問會議主席亞瑟奧肯(Arthur Okun)之姓氏名之,方塊8.2利用1890到2000年的資料說明奧肯法則。
7
從短期到長期 古典與新凱恩斯理論之比較(短期和長期)
圖8.4說明經濟社會從短期均衡向長期均衡調整的途徑。當物價等於P2時,失業低於自然率;當物價等於P3時,失業高於自然率。黑色箭線指出失業如何隨著名目工資的變動而變動。總需求減少將使物價水準從P1下降到P3,實質工資從(w1/P1)上升到(w1/P3),失業增加到U3。平均名目工資將隨著時間下降,直到返回效率工資(w/P)EFF為止。在正面與負面需求變動的這兩種情況中,長期間實質工資終將回到效率工資,失業回到自然率水準。 短期間新凱恩斯理論有不同的預測,因為名目工資調整緩慢,物價水準變動將引起實質工資變動,廠商將隨著實質工資變動調整其勞動雇用量,因此失業將高於或低於自然率水準。 長期中名目工資的調整終將使實質工資等於效率工資,當二者相等時,失業等於自然率水準,這時候的產出稱為自然產出率(natural rate of output)。自然失業率和自然產出率決定於偏好、資源稟賦、技術等基本要素,而與貨幣供給或其他移動總需求曲線的因素無關。這一個特徵隱含長期間新凱恩斯理論與古典理論有相同的預期,貨幣數量增加將引起名目變數同比例的變動,所有實質變數則不受影響。
9
新凱恩斯理論與貨幣政策 新凱恩斯模型與貨幣非中立性 讓理論面對事實 我們應該安定景氣循環嗎
凱恩斯引進總體經濟學的最重要觀念是勞動市場不可能總是位在均衡,但這並非凱恩斯惟一的貢獻,第二個很重要的貢獻是凱恩斯總需求理論,說明貨幣供給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何移動總需求曲線,第9到12章探討的是凱恩斯總需求理論,但若只是要瞭解影響總需求的因素之一「貨幣供給」對失業的影響,我們只需要使用凱恩斯總需求理論的一部分即可。 假設政府對每一家庭課稅$100,使家庭持有的貨幣數量由$500減為$400,當貨幣供給減少時,家庭必須在這一週減少對商品的支出。我們可以用總需求曲線左移代表貨幣供給減少,如同圖8.5A所示,總需求曲線由AD1移到AD2,也如同我們在古典模型觀察到的,但是與古典模型不同的是,因為名目工資調整緩慢,貨幣供給減少不會引起所有的名目變數同比例下降。總需求減少導致經濟社會沿著總供給曲線下降,造成就業與產出下降,圖D指出就業由L*降到L3,失業由U*增加到U3,這是實質工資由(w1/P1)上升到(w1/P3)的結果。 凱恩斯理論認為大蕭條期間名目工資下跌得不夠快而不足以讓勞動市場回復均衡,檢驗這一種理論的方法是觀察1930年代的工資究竟下降了多少?方塊8.3 指出在大蕭條期間工資也是大幅下降,即使如此,它還是不如物價降得快,凱恩斯經濟學家認為雖然名目工資下降,但它的下跌還是不夠快,不足以讓失業回復自然率水準。 在景氣循環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做些什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有兩個可能的答案。實質景氣循環經濟學家相信,多數衰退是自然率波動造成的,他們也相信回復均衡的機能非常迅速。若是如此,在景氣循環過程中,政府沒有必要採取安定失業的政策,因為多數衰退是經濟社會對新技術的調適造成的,就這一個觀點而言,有人會認為在衰退期間失業率的增加是健康的訊號,因為工人更換工作並學習新技術。但是凱恩斯認為景氣循環不全是技術變動造成的,大蕭條就是其中一例,這一次的衰退顯示市場體系的平衡機能產生了問題。若多數衰退都像大蕭條,政府應該積極干預經濟社會以加速返回自然失業率的過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