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14.1 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14.1 概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3 14.1 概述

4 靶向制剂:能选择性地将药物定位或富集在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药物载体系统,也称为靶向载体或靶向药物输送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根据靶向制剂在体内作用的靶标不同分为: 1. 一级靶向制剂 以特定器官和组织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 2. 二级靶向制剂 以特定细胞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 3. 三级靶向制剂 以细胞内特定部位或细胞器为靶标输送药物的制剂。

5 14.2 靶向制剂的体内作用机制和分类

6 1. 被动靶向制剂 指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它与主动靶向制剂的最大差别在于载体构建上不含有具特定分子特异性作用的配体、抗体等。 最典型的例子是静脉注射的纳米粒载体,在系统循环中如果与补体蛋白或者调理素分子等相互作用,则很容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捕捉并清除掉。如果表面修饰了PEG等“隐形”分子,它们在系统中就具有长循环作用。

7 EPR(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效应

8 2. 主动靶向制剂 指药物载体能对靶组织产生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制剂。如在药物载体表面联结特异性抗体或配体等。
2. 主动靶向制剂 指药物载体能对靶组织产生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制剂。如在药物载体表面联结特异性抗体或配体等。 Cell Micro- particles 主动靶向制剂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

9 3.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指通过设计特定的载体材料和结构,使其能够响应于某些物理或化学条件而释放药物。如:
磁性靶向制剂 热敏靶向制剂 pH敏感的靶向制剂

10 14.3 靶向制剂的结构及分类

11 1. 药物大分子共价结合物 也称为高分子靶向系统,将药物以及各种功能分子通过化学反应与高分子载体(或蛋白)共价结合的化合物。如紫杉醇与聚乙二醇的共价结合分子、抗肿瘤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的共价结合分子。

12 2. 颗粒型靶向载体系统 目前常用的载体如纳米粒、聚合物胶束、脂质体等等,也可在载体表面进行PEG或抗体等修饰,增加载体靶向性。

13 3. 前体药物:是活性药物衍生而成地药理惰性物质,能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再生为活性药物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前药的概念与药物大分子复合物载体的原理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前药一般还是指小分子药物,如将药物活性基团酯化或者羟基化等,在体内再通过水解或者酶的作用脱去保护基团,释放母体药物。

14 14.4 靶向制剂的评价

15 1.相对摄取率(re) re=(AUCi)p/(AUCi)s AUCi是由浓度-时间曲线求得的第i个器官或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脚标p和s分别表示药物制剂及药物溶液。 re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在该器官或组织有靶向性,re愈大靶向效果愈好,等于或小于1表示无靶向性。

16 2.靶向效率(te) te=(AUC)靶/(AUC)非靶 te值表示药物制剂或药物溶液对靶器官的选择性。 te值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对靶器官比某非靶器官有选择性;te值愈大,选择性愈强。 药物制剂te值与药物溶液的te值相比,说明药物制剂靶向性增强的倍数。

17 3.峰浓度比(Ce) Ce=(Cmax)p/(Cmax)s Cmax为峰浓度,每个组织或器官中的Ce值表明药物制剂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 Ce值愈大,表明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愈明显。

18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14.1 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