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一 課 宋元思書 與 吳 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一 課 宋元思書 與 吳 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宋元思書 吳 均

2 駢文,文體的一種,起源於漢、魏,盛行於南北朝。駢,原指並駕一車的兩匹馬,後引申有並列的意思。駢文的主要特點是句式對偶整齊,詞藻華麗,聲韻和諧,多用典故。這種文體一般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為主,所以又稱「四六文」。 駢文簡介 語文小視窗

3 對偶: 1定義: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的,就叫做對偶。其作用可使文章形式工整、語意自然。對偶有嚴式、寬式之分,如採寬式標準,則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即可,不必平仄相對。 2分類:對偶的方式從句型上分類,共有「句中對」、「單句對」、「隔句對」、「長句對」四種。

4 駢文特色 補充學習 內容 敘述 詞藻 音韻 用典 對偶 字句 受形式限制,較空洞 因對稱形式而多冗詞 鍊字琢句,講究華美 注重音節、聲調和諧
多用典故寄意 常用對偶,格式整齊 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 補充學習

5 本文選自六朝文絜箋注,是一篇應用文。宋元思,字玉山,作者友人,生平不詳。全文描寫作者從富陽(今浙江省 杭州市 富陽市)乘船到桐廬(今浙江省 杭州市 桐廬縣),沿途所見到富春江的奇美山水。文筆清新典雅,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寫景小品。 絜:通「潔」。 小品:雋永而洗鍊的短小文章。 題解

6 吳均,字叔庠,南朝 梁 吳興 故鄣(今浙江省 安吉縣)人。生於宋明帝 泰始五年(西元四六九年),卒於梁武帝 普通元年(西元五二○年),年五十二。
吳均出身貧寒,自幼聰慧好學,官至奉朝請。他的詩文多描寫山水景物,文筆清新雅麗,時人競相仿效。著有吳朝請集、續齊諧記等書。 作者

7 寫作分析 補充學習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感的佳作,全文凡一百四十四字。
首段概述,先提出總綱|「奇山異水」,二、三兩段分寫「異水」、「奇山」的視覺之美,四、五段寫山水之音的聽覺之美及遊後感觸的心靈之美,末段並補敘峰谷中茂林之美,寫來有聲、有色、有感。 補充學習

8 課文‧注釋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 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一段:泛寫富陽到桐廬沿途所見的獨絕勝景。
東西:﹁東西﹂非專指,應兼涉﹁南北﹂,泛指四方。 天下獨絕:獨一無二。近義:無與倫比、無出其右、獨步一時。 ︵統領全文,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其中﹁奇異﹂二字總括富春江山水特色︶ ︵寫情∣悠閒自得、從容自在的閒情︶ ︵寫景∣天氣清朗,景色明媚︶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 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一段:泛寫富陽到桐廬沿途所見的獨絕勝景。 對偶(單句對)、視覺摹寫 課文‧注釋 對偶(句中對)

9 ︵作者故鄉︶ ▲富春江地理位置圖

10 語譯 寫作分析 首段為總述:一、二句寫奇景,三、四句寫閒情,寥寥數句寫來簡潔雋永。「奇山異水」是全文綱領,以下各段均就此線索加以鋪寫。 沒有風,也沒有雲氣、霧氣,眼前所看到的是青天和青山。坐在船裡,順著流水,任它隨處飄流。從富陽到桐廬,約有一百里左右,沿途奇異的山光水色,可說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勝景。

11 水色一片淡青,連千丈深的水底都看得一清二楚,水中游動的魚兒與細小的石子清晰可見,毫無阻礙。水流得很急,比飛箭還快,洶湧的波浪,就像駿馬在奔騰一般。
語譯 第二段:俯瞰異水的深清與急。 ︵寫水急、浪猛∣動態︶ ︵寫水之深、水之清∣靜態︶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 甚箭,猛浪若奔。 (於) 視覺摹寫 課文‧注釋 誇飾 對偶(單句對)

12 寫作分析 水有何異? 曰「深、清、急」。究其因,皆由「縹碧」而來。因此,首句為本段綱領,前四句點出水的深度與清澈,屬靜態描寫;末二句點出水勢之急,屬動態描寫。一靜一動,一正一反,凸顯其「異」。 ▲今日富春江一景

13 課文‧注釋 語譯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耐冷常青的樹木。彼此依恃著地勢,競相向上,互爭高遠,山勢筆直指向青天,形成了千百座山峰。
第三段:仰寫奇山、寒樹簇擁高聳之狀。 ︵動態寫山 樹叢聚,高聳挺拔,蔚成群峰的景象︶ ︵靜態寫山高樹多︶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轉化(擬人) 視覺摹寫 課文‧注釋

14 寫作分析 本段並運用擬人法將靜態的樹轉為動態, 使群山賦予了生命力, 也凸顯山之「奇」。 「負、競、爭、指」四字勾勒出鮮活的動態。賦予景色活潑的生氣。

15 課文‧注釋 泉水沖激著岩石,泠泠地發出清脆激越的聲響;可愛的鳥兒互相鳴叫,嚶嚶地譜成優美的旋律。蟬的鳴聲不斷,猿的啼叫不停。 語譯
︵寫自然之音∣藉天籟盈耳,側寫山水的幽靜︶ ︵不盡、不停︶ 對偶(單句對)、聽覺摹寫 泉水激石, 泠作響;好鳥相鳴, 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對偶(隔句對)、聽覺摹寫 課文‧注釋 ︵不斷︶

16 課文‧注釋 一心追求飛黃騰達的人,會因仰望山峰而停止追求名利的欲望;處理政事的人,也會因為窺探山谷而流連忘返。
語譯 ︵寫遊後感觸|極言美景能使人滌盡俗慮、淡泊名利、流連忘返︶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對偶(隔句對) 課文‧注釋 ︵停止︶

17 課文‧注釋 第四段|六段:寫山谷之音及感觸,並「補敘」樹林,呼應「奇」字。
橫生的樹枝遮蔽了天空,雖是在白天,卻像是黃昏一般;只有在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的地方,偶爾才能見到一絲的陽光。 語譯 ︵橫出的樹枝︶ ︵補敘峰谷中林木繁密,濃蔭蔽天的景象︶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課文‧注釋 ︵遮掩︶ 視覺摹寫 ︵樹木小枝︶

18 寫作分析 本文前三段寫眼所見的視覺之美,第四段透過工整的對句, 描摹耳所聞的聽覺之美,也側寫出山林的幽靜。
第四段:山下水聲潺潺,樹枝上鳥鳴相應,而遠處傳來的蟬嘶猿啼相襯,不啻為一曲優美的天籟之音。 第五段:引發了「鳶飛戾天者」的感觸,而有了歸隱之心,流露出作者嚮往自然、淡泊名利的胸襟。 第六段:至此,文章本可作結,但作者卻筆鋒逆轉,回寫林中景象,補敘峰谷中濃蔭蔽天的特殊景觀,收筆頗為奇致,餘韻無窮。

19 與宋元思書 *課文結構表 (寫山光水色) 一、概述 地點:自富陽至桐廬,一百 許里。 天氣: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閒情: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綱領: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二、異水(俯瞰) 分述(一) 深且清︵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靜︶ 急且猛︵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動︶ 三、奇山(仰視) 分述(二) 山高林茂︵夾岸高山,皆生寒樹︶︵靜︶ 群樹高聳挺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動︶ 以樹之奇烘托山之奇 一動一靜,凸顯其異─有色(視覺之美)。 *課文結構表

20 與宋元思書 *課文結構表 (二)感懷︵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有感。 四、總述 (一)山水之聲
水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鳥聲︵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猿聲︵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二)感懷︵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有感。 (三)補敘︵樹︶ 濃蔭蔽天︵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呼應第三段﹁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視覺 之美。 *課文結構表 側寫山水之際的幽靜|有聲︵聽覺之美︶。

21 課文賞析 與宋元思書從題目來看,是書信的體裁,就內容而言,是一篇寫景的短文。
作者描寫在天氣晴和的日子,無拘無束地乘著一葉扁舟,自富陽泛舟到桐廬。在欣賞、領略了富春江的沿途風光後,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為全文的綱領。接著寫「異水」。水之異在於清與急——清澈處可以「千丈見底」,直視到「游魚細石」;湍急的水流甚於飛箭,洶湧的波浪如同奔馬。再寫「奇山」,連山夾岸,互競高遠,寫出了山的氣勢。此處作者以擬人手法,用了「負」、「競」、「爭」、「指」等字,使山變得更加鮮活。 課文賞析

22 文中泠泠的泉水聲,嚶嚶的鳥叫聲,和千轉不窮的蟬鳴猿啼,這些聲音共譜大自然美妙的樂章,也反襯出山水的清幽。文末點出「奇山異水」,能讓人「望峰息心」、「窺谷忘返」,反映出作者嚮往大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及追求逍遙自在的人生態度。 最後以「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四句補敘,與第三段開頭「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呼應,留給讀者新穎別致的無窮餘味。 課文賞析

23 本文以四言為主,又不借用典故,與四六格式的駢文不同。且文中雖多對偶,但不堆砌詞藻,讀起來清新自然,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如在眼前。駢文寫得如此自然流麗,實屬上品。
堆砌:在文章中堆積大量華麗而無內容的詞藻。 詞藻:經過修飾的精美詞語,常指引用的典故或詩文中現有的詞語。 流麗:順暢而華美。 課文賞析

24 課前預習 答:1水聲:泠泠。 2鳥聲:嚶嚶。 一、作者如何描寫「水之清」、「水之深」? 二、本文各用哪些疊字來描摹水聲與鳥聲?
答: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課前預習

25 課前預習 三、本文是駢文,講求對偶之美,請從文中找出對偶的句子。 答: 1單句對|對偶句式,以一句對一句。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 絕。 2隔句對|對偶句式,以二句對二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 相鳴,嚶嚶成韻。 (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 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課前預習

26 答:作者以高峰山谷優美的景色和世俗社會熱中功名利祿的心態作對照,無形中否定了官場文化的價值,流露出嚮往大自然,甘願避世隱居的思想。靈山秀水提升淨化了作者的心靈世界。
一、作者寫作本文時,以哪些景物作為描寫的主要對象? 二、作者為什麼說:「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請說說你的看法。 答:沿途所見的山光水色,以及耳中所聞的各種聲音。 問題討論

27 答:從開頭數句寫當時的天氣清朗,景色明媚,作者遠望「天山共色」,所以他的心境是開闊的。他泛舟在富春江上,卻說:「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可見他內心無半點牽掛,極為逍遙自在。另外,文中提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寫奇山異水能讓那些一心追求飛黃騰達者,停止追求名利的欲望;也能使那些忙於處理政事者,放鬆心情流連忘返。這清楚地顯示作者面對山水所獲得的深刻感受,也反映出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及追求逍遙自在的人生態度。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請鼓勵同學踴躍發言︶ 三、作者當時旅遊的心情如何?請加以揣摩說明。 問題討論


Download ppt "第 一 課 宋元思書 與 吳 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