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冊第十四課記承天夜遊 王永榮 將地方圖案插入此投影片 選取〔插入〕功能表 〔圖片〕指令 選取〔從檔案〕指令 選取你的標幟圖片檔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冊第十四課記承天夜遊 王永榮 將地方圖案插入此投影片 選取〔插入〕功能表 〔圖片〕指令 選取〔從檔案〕指令 選取你的標幟圖片檔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冊第十四課記承天夜遊 王永榮 將地方圖案插入此投影片 選取〔插入〕功能表 〔圖片〕指令 選取〔從檔案〕指令 選取你的標幟圖片檔案
按下〔確定〕 調整標幟圖案大小 於標幟圖案內任意一處按一下.出現在標幟圖案外的白色小方塊即為可調整邊框 運用此法來調整物件大小 如果你在使用調整邊框之前按住Ctrl 鍵,將維持你想調整之物件比例 第三冊第十四課記承天夜遊 王永榮 2019/4/5

2 壹、教 學目 標(一) 本文由敘述、寫景和抒情三部分組成。全文雖僅八十餘字,但情景交融,筆致輕盈,創造出詩樣的優美境界,是篇膾炙人口的記遊散文。 一 認知方面: 1認識作者生平大略與文學成就。 2了解本文中的譬喻修辭技巧。 3了解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 2019/4/5

3 壹、教 學目 標(二) 二 能力方面: 1能欣賞言簡意深的小品文章。 2能以簡潔的文字,表達出個人的生活情趣。 三 情意方面:
1體會友情的可貴,知己的難得,進而珍惜緣分。 2啟迪欣賞自然的興味,以提升自我的性靈。 2019/4/5

4 貳、教 材 分 析(一) 題解 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所依據的版本是藝文印書館印行的百步叢書集成。俗本題作記承天寺夜遊。本文為作者謫居黃州(今湖北省黃崗縣)時所寫,時年四十八。其知心好友張懷民亦謫居黃州,暫寓承天寺。湖北省境內有兩處承天寺,一在江陵縣西北,一在黃崗縣之南,本文所記的是黃崗縣的承天寺。 全文首先點明夜遊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其次用比喻的手法,生動描寫他對庭中的夜色、竹柏的感覺,最後緣情抒情,就眼前的如水月光,竹柏疏影發抒感觸,暗示自己不汲汲於名利,不為俗務所累,同時也表現了他開朗脫俗的心境和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2019/4/5

5 貳、教 材 分 析(二) 作者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他是蘇洵的長子。生於仁宗景祐三年(西元一0三六)十二月十九日。小時候就很聰慧,由母親程氏親自教他經史。廿一歲,隨父親到汴京,第二年春天,應禮部考試,主考歐陽脩特別賞識他,取為進士第二,後以春秋對策列第一。歐陽脩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這年四月,他母親去世,奔喪丁憂三年。嘉祐四年(西元一0五九),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後調鳳翔府判官。卅歲,奉召入京,在史館做官,第二年,他父親病卒,扶柩歸葬。神宗熙寧二年,他卅四歲,再到京城,這時王安石當國,正進行變法。他因為反對新法,不被重用,曾攝開封府推官,又調杭州通判。他在杭州三年,後又改知密州、徐州、糊州。元豐二年,有人告他作詩譏評時政,被捕下獄,貶官作黃州團練副使。 2019/4/5

6 貳、教 材 分 析(三) 他在黃州五年,築室於東坡,以讀書、作詩、遊覽名勝、結交方外自遣,自號東坡居士。後調知汝州。哲宗立,司馬光做宰相,廢除新法,他奉召入京由中書舍人升任翰林學士。元祐四年(西元一0八九)七月,出知杭州,這時他五十四歲。他在任內大興水利,造福地方;建西湖長堤,人們稱為蘇公堤。後調知穎州、定州。紹聖元年(西元一0九四),新黨再度得勢,他坐誹謗罪,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在惠州。在惠州三年,以詩文教當地秀士。六十二歲,責授瓊州別駕,編管於儋耳(今海南島儋縣),自築茅屋,種芋度日。元符三年,徙廉州。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一一0一),遇赦北歸,五月到真州時臥病,七月廿八日卒於常州(今江西省武進縣),年六十六。第二年閏六月,葬於武州郟城(今河南省郟縣)釣臺鄉上瑞里。 2019/4/5

7 貳、教 材 分 析(四) 蘇軾跟他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八大家人物,世稱三蘇。他的文章,俊逸雄健;詩詞則創豪放風格;書畫也冠絕一時。據宋史蘇軾傳,他自己說「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他著有易傳、書傳、論語說、唐書辨疑、仇池筆記、東坡志林、東坡七集等。 2019/4/5

8 參、課 文 精 讀(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步至於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語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正要睡覺,這時,月光照進室內,心中一時欣喜,就起床出去走走,又想到沒有和我同樂的人,於是走到承天寺,去尋訪張懷民,他也還沒睡,兩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019/4/5

9 參、課 文 精 讀(二)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語譯:庭院裡,月光照在地上,好像積水一樣,給人清徹透明的感覺,水中像有水藻和荇菜縱橫交錯著,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語譯:那一天晚上沒有月亮?那一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很少有像我倆這樣悠閒的人去欣賞罷了! 2019/4/5

10 課 文 深 究 析 賞(一)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1)點明夜遊的時間。 (2)從「十月十二日」可知描述的季節是初冬。 2019/4/5

11 課 文 深 究 析 賞(二) 2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1)夜遊的動機是「月色入戶」
(2)是因果關係的句子,由於月光的照射,覺得美景當前,引起作者散步的雅致。 2019/4/5

12 課 文 深 究 析 賞(三)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1)蘇軾和張懷民二人雖被貶於黃州,但他們並未有忿忿不平,兩人在夜晚散步,可見其灑脫自得的胸襟。 (2)可見兩人志趣相同。 2019/4/5

13 課 文 深 究 析 賞(四)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這三句是寫景的句子,用了修辭學上的「譬喻法」。
(2)「積水空明」指月光如水;「水中藻荇交橫」可知竹柏枝葉稀疏,月光掩映。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這三句是抒情,指美景到處都有,而一般人缺乏閒情雅趣,所以無法欣賞。故尋幽訪勝,最需要閒適心情。 (2)慨嘆知音可貴。 2019/4/5

14 文法修辭(一) 雙關: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點出自己當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是個有名無實的「閑人」,指自己是能享受悠閒情趣而怡然自得的人)
譬喻: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摹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視覺的摹寫) 排比: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誇飾: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倒裝:「中庭」是「庭中」的倒裝。 肯定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省略句:(余)念無與樂者。 因果句:1月色入戶(因),欣然起行(果)。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果), 蓋竹柏影也(因) 2019/4/5

15 文 章 結 構(一) 出處:東坡志林。 文體:記敘文(記遊類)採第一人稱順序法寫成。
主旨:描寫作者在夜晚時,到承天寺邀請朋友一同散步賞月的情景。 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年間,王安石黨徒以東坡作詩譏訕朝廷之名,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結構:全文共分三段: 1記事:寫出夜遊的原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經過及時間(十月十二日,夜—初冬夜晚)、地點(承天寺)。 2019/4/5

16 文 章 結 構(二) 2寫景:集中在月光透露竹柏縫隙照在庭院中的景色。 抒情:顯示兩人心情的閒適和夜遊的樂趣。
榮按:本文在巧妙的安排下,使「記事」、「寫景」、「抒情」三者兼備,雖未說理,卻暗示「道理」,所以是情景交融,事理兼具。 啟示:生活情趣須建築在閒逸之中與知友之間。 特色:文筆簡潔:富有情趣,情景交融, 事理兼具,是絕佳的小品文。 2019/4/5

17 插圖(一) 2019/4/5


Download ppt "第三冊第十四課記承天夜遊 王永榮 將地方圖案插入此投影片 選取〔插入〕功能表 〔圖片〕指令 選取〔從檔案〕指令 選取你的標幟圖片檔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