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2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第三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3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难点:如何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 2、从费正清的观点中,你能否看到积极的一面?
问题与讨论 美国也是世界上杰出的汉学家费正清曾经说过:“自古以来,即使当时的纷争可能蹂躏了中国,大多数的中国人总是绝对相信,统一是会重新实现的。”他由此推论:中国人有“统一癖”。他的这一观点被西方主流社会普遍接受。 问题: 1、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为什么? 2、从费正清的观点中,你能否看到积极的一面?

5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6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追求统一是中华民族显著的民族特性之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就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过程。正是由于不断的统一,才使中国今天能够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历史表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统一的时间要比分裂的时间长。如果从秦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算起,到今天,中国长时间的分裂共有600年左右,只占这段历史的1/4的时间。

7 维护统一是各个时期先进人物的共识 孔子:“大一统” 孟子:“定于一” 荀子:“天下不一,诸侯欲反” 吕不韦:“一则治,两则乱”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康有为:“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 孙中山:“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

8 维护统一是各个时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并由此赢得后人的称颂。

9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之所在。
民族合作交流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统一 和平安定 外力入侵和压迫 分裂 战争和破坏 人民痛苦

10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界上各大国崛起的历史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

11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人民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将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12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 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3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14 七 子 之 歌 闻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15 澳 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6 香 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7 九 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8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 乡 愁 诗中反映的是哪些人的乡愁?这种“乡愁”是怎样造成的?如何消除这种“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中反映的是哪些人的乡愁?这种“乡愁”是怎样造成的?如何消除这种“乡愁”?

20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1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而设计的。它的形成和成功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集体智慧。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而设计的。它的形成和成功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集体智慧。

22 1956年,毛泽东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 。“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

23 1963年,周恩来在总结把党中央多年来的对台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一纲四目”。

24 一纲: ● 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 四目: ●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 除外交外,台湾军政大权由蒋介石决定; ●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 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25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蕴涵了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的基本内容。

26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人士时,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他说: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7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8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国家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一个中国,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它才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特别行政区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府,不是代表国家的政治实体,对外不能代表中国。

29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睦共处。
2、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睦共处。

30 3、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按照 “ 一国两制” 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

31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大意义

32 1、“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理论意义 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含义

33 2、“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开辟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新进程 实践意义 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经济的稳定 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范例

34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5 (一)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 构想的取得巨大成功
回归之夜的香港

36 1、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现时总面积为 1072平方公里,素有“东方之珠”的美称。 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被割占: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 强行租借了“新界”

37

38 1984年12月20日,中英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予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2、香港的顺利回归 1984年12月20日,中英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予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顺利进行了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

39

40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

41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通过

42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43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3、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44 “ 港人治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根据基本法选举产生,由中央任命。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高官以及立法会主席和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全部由香港的中国公民担任,经特别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批准。特区行政长官和高级官员向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45 高度自治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不向中央财政上缴。可依据基本法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有自己的区旗、区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根据基本法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46 长期不变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47 (二)澳门的回归 1、澳门问题的由来 澳门古称“蠔镜”,包括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 两个离岛,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
1553年,葡萄牙商人入据澳门; 1845年8月,葡萄牙宣布澳门为“自由港”; 1849年,葡萄牙强行占领了澳门半岛; 1851年、1864年分别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 葡和好通商条约》(又称《中葡北京条约》),承认 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权。

48

49 1987年4月13日,中葡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顺利回归 1987年4月13日,中葡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零点,中葡两国政府顺利进行了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

50

51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

52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通过

53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54 (三)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对解决台湾问题有示范和促进作用

55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府2007年录得1156亿元综合财政盈余,创历史破纪录。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其任内首份财政预算案中,建议以超过1500亿元“藏富于民、支持弱势、促进长远发展、未雨绸缪”。
减税335亿元:调低税率、调高税阶、退税。薪俸税税率从降至,利得税税率从降至。一次性返还2007年税款的75%,免2008年全年差饷。个人免税额的提高,将令香港9.7万纳税人跌出税网。 “派糖”415亿元:拨款43亿元向全部住户提供每户1800元的电费补贴,可令香港240万户家庭受惠。拨款85亿元,向每名月薪不足1万元人士的强积金户口一次性注入6000元。一次性拨款180亿元设立研究基金,支持院校研究工作。 基建:非经营性开支预算达434亿元。 医疗改革:预留500亿元。

56 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最新公布,2007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1536亿澳门元,实质增长率为27
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最新公布,2007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1536亿澳门元,实质增长率为27.3%,人均本地生产总值292165澳门元,约合36357美元。回归前,澳门连续四年经济负增长;2003年,澳门经济增长达到15%,04年更高达28.4%,05年回落到6.9%,06年恢复到17%。      推动澳门经济取得较高增长的利好因素包括:博彩旅游设施不断增加及完善,旅客数目持续上升,令全年博彩毛收入飙升46%;博彩旅游业推动投资大幅增加,较前年实质上升23%;全年入境旅客高达2700万人次,旅客总消费(不包括博彩消费)较前年实质上升14%;就业人口及工作收入均大幅增加,全年私人消费支出实质上升10%。

57 视频:台湾基隆港的一群码头工人上街游行,要求实行“一国两制”
台湾基隆港的一群码头工人于2007年7月1日下午上街游行,诉求就是“一国两制”。他们表示:“我们这些码头工人,没有工作可以做,有时候1个月做不到几天的工作,以前我们码头工人的待遇最少,有时候连加班都10几万,现在呢?1、2万元都领不到。我们反观香港就好,香港跟澳门,那你说一国两制有什么不好呢!”

58 第三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59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如何?症结何在?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与主张是什么?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要阐述的问题。

60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台澎金马是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宝岛台湾 在地理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紧密相连

61

62 (2)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大陆各地居民陆续移居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陆移民占台湾人口的绝大多数,成为开发台湾的主要力量。

63 大陆人民迁台示意图

64 (3)中国政府最早并长期对台湾行使主权 历届中国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管理。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并派兵驻守。元明两代在澎湖设巡检司,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

65 1885年台湾建省,设三府一直隶州。

66 (4)两岸中国人为保卫台湾进行了不懈斗争 台湾,中国之故土也,久为贵国所踞,余今来索取。

67 《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 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5)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 《开罗宣言》: 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波茨坦公告》: “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68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直接产物
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产物。1947年,蒋介石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然而,战争的结果出乎蒋介石预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蒋介石败退台湾。两岸的分裂状况由此形成。

69 重 庆 谈 判

70 国民党将大批物资 运抵台湾

71 (2)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台湾问题演变成今天的局面,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美国出枪出钱,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与中国人民为敌。 第二,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实现国家统一。 第三,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从法理上阻扰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统一。

72 1949年8月,美国发表“美国与中国之关系”白皮书,详细记载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抗战胜利以后美国干预中国内政的种种事实。

73 3.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原因: ①条约:《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②事实: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且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承认。 ③法律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74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49年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几经风雨,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武力对抗阶段、隔海喊话阶段、两岸互动阶段和再度紧张阶段。

75 1.武力对抗阶段: 从1949年到1978年。在30年间,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都准备统一,都准备吃掉对方。

76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2小时内连续发射了5万余发炮弹。双方互射44天,金门地区共落弹约50万发,平均每1平方公里落弹3160枚。

77 金门炮弹刀

78 2.隔海喊话阶段: 从1979年到1987年。中国共产党于1979年正式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1981年9月和1983年6月,叶剑英和邓小平先后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台方对此不予置理。这是我单方面向海峡那边“喊话阶段”。

79 3.两岸互动阶段: 从1987年到1995年5月。大陆方面逐步落实“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往和交流的政策和措施。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于1987年11月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80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以口头的方式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著名的“汪辜会谈”,签署了四项协议。“汪辜会谈”使台湾当局长期顽固坚持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难以为继,极大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汪辜会谈

81 4.再度紧张阶段: 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辉以所谓“私人”名义访问美国后,两岸关系再度紧张。

82 5.“台独” 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公然挑衅 第一,是对“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原则”的挑战 第二,是对“有效统治原则”的挑战
第三,是对“国际法主体不变,新政府继承旧政府的全部领土和主权”原则的挑战。

83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重要发展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重要发展

84 1.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如何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八项主张。 2002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对台工作的论述,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85 江泽民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①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③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④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⑤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⑥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86 2.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3年以来,台湾当局在“台独”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日益严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台海局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做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论述、新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87 (1)5·17声明 2004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即“5·17声明”)。声明首先指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声明严正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对‘台独’决不容忍”。声明最后指出了供台湾当局选择的两条路和两种前景,警告台湾当局要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5·17声明”的发表,标志着大陆方面已经改变了对陈水扁“听其言,观其行”的政策,开始采取“听我言,观我行”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台政策。

88 (2)胡锦涛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台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问题提出了四点意见。 2005年4、5月和7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

89 胡锦涛关于台湾问题的四点意见 2005年3月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四点意见。

90 胡锦涛关于台湾问题的四点意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91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共十条,1052个字。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一方面表明了大陆方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和维护台湾同胞合法利益的诚意,同时也显示出大陆方面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

92 应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分别于2005年4月、5月和7月访问大陆,实现了60年来两岸政党领导人的会晤。通过会晤,两岸政党领导人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开辟了两岸政党之间新的对话渠道,建立了两岸主要政治力量交流的平台,提出了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93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94 2005年5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访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衷心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两党共同在两岸同胞之间搭起一座互信之桥、沟通之桥。

95 2005年7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来访的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表示,愿意和新党的朋友们一道,继续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96 胡锦涛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①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②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 ③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④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97 目前,大陆方面已经单方面落实了自己在政党领导人会晤上作出的承诺,赢得了台湾民众的广泛称赞。我们相信,只要海峡两岸关系能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目标完全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98 请批评指正。谢谢!

99 阅读书目 1.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人民日报》1993年9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2月22日。 6.《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7.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外事人员读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100 课后作业: 走访一家本地港商或台商,请他们谈谈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基本情况和体会。结合访谈的内容,写一篇小型调查报告。


Download ppt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