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本 章 重 點 16-1 網路發展的歷史 16-2 網路拓樸 16-3 OSI與DoD參考模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本 章 重 點 16-1 網路發展的歷史 16-2 網路拓樸 16-3 OSI與DoD參考模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 章 重 點 16-1 網路發展的歷史 16-2 網路拓樸 16-3 OSI與DoD參考模型

2 16-1 網路發展的歷史 電話網路系統堪稱是今日最大的網路體系

3 TCP/IP由Vincent Cert與Robert Kahn於1973年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並於1977年被APPANET成功地加以實現,而1981年加州柏克萊大學更在其UNIX作業系統中加入了TCP/IP,這使得TCP/IP更得以快速地普及。

4 1989年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以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為通訊協定標準的NSFNET確定之後,才達到全美各大機構資源共享之目的,這也使得NSFNET成為今日網路的主幹。

5 16-2 網路拓樸 對等與伺服器型網路 在對等網路中,每台電腦上都提供有其它電腦有可能使用到的資源,這些資源散佈在網路上的不同電腦上,每台電腦可能同時扮演著要求資源的「客戶端」(client)與提供資源的「伺服器」(Server)角色。

6 對等網路

7 伺服器型網路 是將要共用的資源集中在幾台伺服器上加以管理,例如印表機伺服器、檔案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等,由於必須應付許多電腦可能同時提出的資源請求,所以伺服器本身必須具備較高的運算處理能力。

8 採用伺服器型網路,各伺服器會有專門管理的資源

9 網路拓樸 網路拓樸(Topology)簡單地說,就是實體網路連接後的形狀,常見的網路拓樸有匯流排式(bus)拓樸、星狀(star)拓樸、環狀(ring)拓樸、網狀(mesh)拓樸。

10 匯流排式拓樸

11 星狀拓樸

12 環狀網路

13 FDDI雙環拓樸網路

14 網狀拓樸

15 網路依其連接的範圍與規模,可以區分為三種類型: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與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16 幾台電腦就可以連結而形成區域網路

17 都會網路的概念

18 16-3 OSI與DoD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是由「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於1988年的「政府開放系統互連草案」(Government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 Profile,GOSIP)所訂立。

19 OSI模型共分為七層

20 表現層負責資料的表現方式

21 應用程式彼此之間,是透過埠號來得知資料屬於誰

22 網路層負責將資料傳送至目的主機

23 資料連結層 先詢問這個IP位址是哪一台電腦所設定

24 符合這個IP位址的主機會回應MAC位址

25 實體位址相同者,表示是自己的資料,於是就加以擷取

26 參考模型的運作方式 網路層

27 資料由下往上逐層處理各自負責的標頭 網路層

28 DoD參考模型

29 OSI模型、DoD模型與TCP/IP協定套件


Download ppt "本 章 重 點 16-1 網路發展的歷史 16-2 網路拓樸 16-3 OSI與DoD參考模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