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 2019/4/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 2019/4/1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 2019/4/10

2 第六章 相平衡 §6.1 相律 §6.2 杠杆规则 §6.3 单组分系统相图 §6.4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第六章 相平衡 § 相律 § 杠杆规则 §6.3 单组分系统相图 §6.4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5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7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 §6.8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6.9 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6.10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2019/4/10

3 §6.1 相律 相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研究多相系统的平衡在化学、化工的科研和生产中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溶解、蒸馏、重结晶、萃取、提纯及金相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相平衡的知识。 相图(phase diagram) 表达多相系统的状态如何随温度、压力、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而变化的图形,称为相图。 2019/4/10

4 §6.1 相律(phase rule) 相(phase) 系统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系统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 P 表示。 气体,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混合,只有一个气相。 液体,按其互溶程度可以组成一相、两相或三相共存。 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两种固体粉末无论混合得多么均匀,仍是两个相(固体溶液除外,它是单相)。 2019/4/10

5 1. 自由度数 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确定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必须的独立强度变量的数目称为自由度,用字母 F 表示。这些强度变量通常是压力、温度和浓度等。例如水的气-液平衡时,T,p只有一个可独立可变,F=1。 如果已指定某个强度变量,除该变量以外的其它强度变量数称为条件自由度,用 F*表示。 例如:指定了压力, F* = F –1 指定了压力和温度,F* = F – 2 2019/4/10

6 2. 相律的推导 煤油和水的饱和蒸气 煤油 饱和硫酸铜水溶液 硫酸铜晶体 2019/4/10

7 2. 相律的推导 设有 S 种物质在 P 个相中, 描述一个相的状态要 T,p,(x1, x2, …xs) (S–1)种独立含量
所以总变量数= P(S –1) + 2 2019/4/10

8 2. 相律的推导 在一个封闭的多相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可以有热的交换、功的传递和物质的交流。对具有P个相系统的热力学平衡,实际上包含了如下四个平衡条件: (1)热平衡条件:设系统有、Ⅱ······ P 个相,达到平衡时,各相具有相同温度 (2)压力平衡条件:达到平衡时各相的压力相等 2019/4/10

9 2. 相律的推导 (3) 相平衡条件: 任一物质(编号为1,2,······S)在各相 (编号为 ,Ⅱ,······P) 中的化学势相等,相变达到平衡,即 …… 共 S(P–1) 个关于各物质在各相中的浓度及T、p方程 2019/4/10

10 2. 相律的推导 (4) 化学平衡条件:化学反应 (编号为1,2,······R) 达到平衡 ……
共 R 个关于各物质在各相中的浓度及T、p方程 2019/4/10

11 2. 相律的推导 化学反应是按计量式进行的,在有些情况下,某些物质的浓度间还满足某种关系,即某种浓度限制条件,如反应:
(NH 4)2S(s) = 2NH3(g) + H2S(g) 如果NH3和H2S都是由(NH4)2S分解生成的,则 2c(NH3) = c(H2S) 但如果分解产物在不同相则不然,如反应: CaCO3(s) = CO2(g) + CaO(s) c(CO2, g)和c(CaO, s)无关,则无浓度限制条件。 设浓度限制条件的数目为R’,则又有R’个关于浓度的方程式。 2019/4/10

12 2. 相律的推导 自由度数=总变量数 – 方程式数 总变量数=相数×(物质种数 –1) + 2 =P(S –1) + 2
方程式数=S(P –1) + R + R’ 其中R’为浓度限制数目 则自由度数 F=S – R – R’ – P + 2 =C – P 相律 式中C= S – R – R’ 称为组分数 2019/4/10

13 3. 组分数(number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定义: 例如: PCl5(g) = PCl3(g) + Cl2(g) S=3,R=1,C=S –R =2 又如 PCl5(g) 分解,指定PCl3 :Cl2=1:1, 则R’=1, C=S –R –R’=3 –1 –1=1 或由PCl5(g) 开始分解,后PCl3 :Cl2=1:1, R’=1, C=1 例如反应: (1) C(s) + H2O(g) = CO(g) +H2(g) (2) C(s) + CO2(g) = 2CO(g) (3) CO(g) + H2O(g) = CO2(g) +H2(g) (1)–(2)=(3),独立的反应为2,R=2 2019/4/10

14 4. 几点说明 (1) F = C – P + 2 任何时候成立 (2) F = C – P + 2 系统中温度和压力相同
(3) F = C – P + n n 为各种外界因素 (4) 没有气相存在时, F = C – P + 1 ,因p对相平衡影响很小。 2019/4/10

15 例题1 例题1 下列两种系统各有几种组分和几个自由度。
例题1 下列两种系统各有几种组分和几个自由度。 a. NaH2PO4溶于水成为与水气平衡的不饱和溶液(可不考虑NaH2PO4的水解)。 b. AlCl3溶于水中水解而沉淀出Al(OH)3固体。 解题思路:a. 因不考虑电离,溶液中只有NaH2PO4与H2O两种物质,存在水与气两相,故C=2,P=2。  b. 由于AlCl3在水中发生水解      AlCl3+H2O=Al(OH)3↓+HCl 故系统中存在AlCl3,H2O,Al(OH)3与HCl四种化合物质,但其间存在上述反应。系统存在溶液与固态Al(OH)3二种相。 2019/4/10

16 例题1 解: a. F=2–2+2=2,即T,p与溶液组成三个变量只有二个是独立变量。
  b. C=4–1=3 ,F=3–2+2=3 其意是T,P和x(AlCl3), x(H2O), x(HCl)五个变量中有三个是独立变量。 2019/4/10

17 例题2 例题 在某温度压力下,ZnO(s)被还原而成为平衡系统,其中存在纯固态ZnO,液态Zn,纯碳以及CO与CO2气体,试写出该系统中的独立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该系统有几个强度变量,几个自由度,为什么二者数值不一样? 解:根据题意,系统中的独立化学反应为:       ZnO(s)+C(s) = Zn(l)+CO(g)         2CO(g) = C(s)+CO2(g) 故系统中共有5种化学物种,2个独立反应, 则 C=5–2=3。设固体不互溶,即共4相,故F=3–4+2=1。系统强度变量为T, p, p(CO), p(CO2), p(Zn),5个强度变量中只有1个是独立的。 2019/4/10

18 例题2 现设该独立变量为温度,则根据纯液态锌的克拉佩龙-克劳休斯方程,p(Zn)=f (T), 在一定温度下有确定的p(Zn),上面第一个方程表示如下的平衡       ZnO(s) + C(s) = Zn(g) +CO(g)  因其平衡常数在定温下为定值,有K1=p(Zn)·p(CO) 于是p(CO)有定值。再根据第二个化学平衡,其平衡常数在定温下为另一定值K2=p(CO2)/p2(CO),因此p(CO2)也有定值。故一个强度变量的值可确定其它四个强度变量的值,F=1,同样若先确定另一强度变量的值,例如p(CO)为某值,同样可推论出其它强度变量的值。 2019/4/10

19 Na2CO3·H2O, Na2CO3·7H2O, Na2CO3·10H2O. 在压力一定时,最多有几相?
1 大气压下,与水溶液,冰平衡共存的含水盐有几种? 温度一定时,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有几种? 2019/4/10

20 例题3 例题3 P F 2019/4/10

21 例题3 (6) CH4(g) + H2O(g) = CO(g) + 3H2(g)
P F (6) CH4(g) + H2O(g) = CO(g) + 3H2(g) CO(g) + H2O(g) = CO2(g) + H2(g) 2019/4/10

22 §6.2 杠杆规则(Lever rule) 讨论A,B二组分系统,气、液两相,C点代表了系统总的组成和温度,称为物系点。
通过C点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等温线,与液相和气相线分别交于D点和E点。DE线称为等温连结线(tie line)。 落在DE线上所有物系点的对应的液相和气相组成,都由D点和E点的组成表示。 2019/4/10

23 §6.2 杠杆规则(Lever rule) 2019/4/10

24 §6.3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水的相平衡实验数据 水的相图 相图的说明 2019/4/10

25 §6.2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相点 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等)的点称为相点。
§6.2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相点 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等)的点称为相点。 物系点 相图中表示系统总状态的点称为物系点。在T-x图上,物系点可以沿着与温度坐标平行的垂线上、下移动;在水盐系统图上,随着含水量的变化,物系点可沿着与组成坐标平行的直线左右移动。 在单相区,物系点与相点重合;在两相区中,只有物系点,它对应的两个相的组成由对应的相点表示。 2019/4/10

26 1.水的相平衡实验数据 单组分系统的相数与自由度 C=1 F = –P + 3 双变量系统 单相 F =2 当 P =1
冰,水,水蒸气 T,p可变 单变量系统 两相平衡 F =1 P =2 冰水,冰水蒸气,水水蒸气 无变量系统 三相共存 F=0 P =3 冰,水,水蒸气三相平衡 T,p不可变 单组分系统的自由度最多为2,双变量系统的相图可用平面图表示。 2019/4/10

27 2. 水的相图 水的相图是根据实验绘制的。图上有:
三个单相区 在气、液、固三个单相区内,P=1,F=2,温度和压力独立地有限度地变化不会引起相的改变 三条两相平衡线 P=2,F=1,压力与温度只能改变一个,指定了压力,则温度由系统自定。 2019/4/10

28 2. 水的相图 2019/4/10

29 2. 水的相图 OC 是气-液两相平衡线,即水的蒸气压曲线。它不能任意延长,终止于临界点。临界点 ,这时气-液界面消失。高于临界温度,不能用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OB 是气-固两相平衡线,即冰的升华曲线,理论上可延长至0 K附近。 OA 是液-固两相平衡线,当C点延长至压力大于 时,相图变得复杂,有不同结构的冰生成。 2019/4/10

30 2. 水的相图 OC’ 是OC的延长线,是过冷水和水蒸气的介稳平衡线。因为在相同温度下,过冷水的蒸气压大于冰的蒸气压,所以OD线在OB线之上。过冷水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有凝聚中心出现,就立即全部变成冰。 O点 是三相点(triple point),气-液-固三相共存, P=3,F=0。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皆由系统自定。 H2O的三相点温度为 K,压力为 Pa。 2019/4/10

31 2. 水的相图 两相平衡线上的相变过程 在两相平衡线上的任何 一点都可能有三种情况。如 OC线上的P点: (1)处于f点的纯水,保持
温度不变,逐步减小压力, 在无限接近于P点之前,气 相尚未形成,系统自由度为2。 用升压或降温的办法保持液相 不变。 2019/4/10

32 2. 水的相图 2019/4/10

33 2. 水的相图 (2)到达P点时,气相出现,在气-液两相平衡时,F=1。压力与温度只有一个可变。
通常只考虑(2)的情况。 2019/4/10

34 2. 水的相图 三相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不能加以改变,如H2O的三相点
冰点是在大气压力下,水、冰、气三相共存。当大气压力为 时,冰点温度为 ,改变外压,冰点也随之改变。 2019/4/10

35 2. 水的相图 2019/4/10

36 2. 水的相图 冰点温度比三相点温度低 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 (1)因外压增加,使凝固点下降 ; (2)因水中溶有空气,使凝固点下降 。
冰点温度比三相点温度低 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 (1)因外压增加,使凝固点下降 ; (2)因水中溶有空气,使凝固点下降 。 2019/4/10

37 2. 水的相图 三条两相平衡线的斜率均可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或Clapeyron方程求得。 OC线 斜率为正。 OB线
OA线 斜率为负。 2019/4/10

38 3. 相图的说明 系统总是以化学势最低的相态存在,即化学势低者稳定 2019/4/10

39 3. 相图的说明 (1)根据相律,对于单组分系统 F=1–P+2=3 –P ,故 F≤2。 单组分系统是双变量的p-T相图。
(2)相图由 ‘人’ 基本图形组合而成。 (3)在区域上为单相区,为双变量系统。 (4)在线上为二相平衡系统 F=1,两相的相界有克拉佩龙方程所确定。 根据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p=f (T)或T=f(p),故为单变量系统。 两条线交点为三相点F=0,其p,T值可由相交二线的克拉佩龙方程求解。 2019/4/10

40 3. 相图的说明 分析单组分系统相图的要点: 静态分析: ⅰ.阐明相图上各点.线.面的相态。
ⅱ.用相律检查各点.线.面的情况,并理解点.线.面上自由度的实际涵义。 动态分析: 对相图中任一点向各方向移动时,阐明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相变及强度性质)。 2019/4/10

41 例题 2019/4/10

42 例题 2019/4/10

43 §6.3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对于二组分系统,C=2,F=4–P。 P 至少为1,则 F最多为3。这三个变量通常是T,p 和组成 x。所以要表示二组分系统状态图,需用三个坐标的立体图表示。 保持一个变量为常量,从立体图上得到平面截面图。 (1) 保持温度不变,得 p-x 图 较常用 (2) 保持压力不变,得 T-x 图 常用 (3) 保持组成不变,得 T-p 图 不常用。 2019/4/10

44 1. 压力-组成图 (1) p-x图 设 和 分别为液体A和B在指定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p为系统的总蒸气压 理想的液体混合物 液相线
2019/4/10

45 1. 压力-组成图 2019/4/10

46 1. 压力-组成图 p-x-y 图 这是 p-x 图的一种,把液相组成 x 和气相组成 y 画在同一张图上。液相蒸气总压与蒸气组成关系线称作气 相线。 如果 ,则 ,即易挥发的组分在气相中的成分大于液相中的组分,反之亦然。 2019/4/10

47 1. 压力-组成图 2019/4/10

48 1. 压力-组成图 在等温条件下,p-x-y 图分为三个区域。在液相线之上,系统压力高于任一混合物的饱和蒸气压,气相无法存在,是液相区。
在气相线之下,系统压力低于任一混合物的饱和蒸气压,液相无法存在,是气相区。 在液相线和气相线之间的梭形区内,是气-液两相平衡。 2019/4/10

49 1. 压力-组成图 a d c b h f e 2019/4/10

50 2 杠杆规则(Lever rule) 液相和气相的数量借助于力学中的杠杆规则求算,即以物系点为支点,支点两边连结线的长度为力矩,计算液相和气相的物质的量或质量,这就是可用于任意两相平衡区的杠杆规则。即 可以用来计算两相的相对量 (总量未知)或绝对量(总量已知)。 2019/4/10

51 例题 例题 2molA、7mol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在T1温度下达到气液平衡时,气相A的摩尔分数x2=0.65,液相 A的摩尔分数x1=0.15,求气液两相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2019/4/10

52 例题 解: 设液相物质的量为n(l),气 相物质的量为n(g) ,系统物质的总量为n,组成为xA,则:
n = n(l) +n(g) =(2+7)mol=9mol xA=2/9 根据杠杆规则: n(g)(x2 –xA)= n(l) (xA –x1) n(g)(0.65 –2/9)= n(l) (2/9 –0.15) 解得 n(l) =7.7 mol n(g) =1.3 mol 2019/4/10

53 3. 温度-组成图 T-x图 亦称为沸点-组成图。若外压为大气压力,当溶液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溶液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某组成的蒸气压越高,其沸点越低,反之亦然。 T-x图在讨论蒸馏时十分有用,因为蒸馏通常在等压下进行。T-x图可以从实验数据直接绘制。也可以从已知的p-x图求得。 2019/4/10

54 2. 温度-组成图 a b c d 在T-x图上,气相线在上,液相线在下,上面是气相区,下面是液相区,梭形区是气-液两相区。
2019/4/10

55 §6.4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蒸气压-液相组成图 压力-组成图 温度-组成图 小结 2019/4/10

56 1.蒸气压-液相组成图 一般正偏差的系统 如图所示,是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偏差的情况,虚线为理论值,实线为实验值。真实的蒸气压大于理论计算值。
2019/4/10

57 1.蒸气压-液相组成图 一般负偏差系统 如图所示,是对拉乌尔定律发生负偏差的情况,虚线为理论值,实线为实验值。真实的蒸气压小于理论计算值。
2019/4/10

58 1.蒸气压-液相组成图 最大正偏差系统 蒸气压出现最大值。 2019/4/10

59 1.蒸气压-液相组成图 最大负偏差系统 蒸气压出现最小值。 2019/4/10

60 2.压力-组成图 一般正偏差系统 一般负偏差系统 2019/4/10

61 2.压力-组成图 最大正偏差系统 最大负偏差系统 2019/4/10

62 3.温度-组成图 最大正偏差系统 最大负偏差系统 最低恒沸点 恒沸混合物 最高恒沸点 2019/4/10

63 3.温度-组成图 2019/4/10

64 3.温度-组成图 2019/4/10

65 3.温度-组成图 总结 一般正偏差和一般负偏差的系统,和理想液态混合物一样,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个纯组分的沸点之间。上面没有列出。
而最大正偏差或最大负偏差的系统,混合物的沸点高于或低于两个纯组分的沸点。 2019/4/10

66 6.5 蒸馏原理 2019/4/10

67 例题 例题1 2019/4/10

68 例题 l g 2019/4/10

69 例题 fA=aA/xA fB 因子: 2019/4/10

70 §6.6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不互溶系统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共轭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2019/4/10

71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苯胺 H2O 2019/4/10

72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1)具有高会溶温度 系统在常温下只能部分互溶,分为两层。
下层是水中饱和了苯胺,溶解度情况如图中左半支所示;上层是苯胺中饱和了水,溶解度如图中右半支所示。升高温度,彼此的溶解度都增加。到达B点,界面消失,成为单一液相。 B点温度称为高临界会溶温度(critical consolute temperature) 。温度高于 ,水和苯胺可无限混溶。 2019/4/10

73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帽形区外,溶液为单一液相,帽形区内,溶液分为两。
在373 K时,两层分别为A’和A”,A’是苯胺在水中的饱和溶液,A”是水在苯胺中的饱和溶液,这两个溶液称为共轭溶液。曲线DB和EB称为溶解度曲线。 会溶温度的高低反映了一对液体间的互溶能力,可以用来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2019/4/10

74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2019/4/10

75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2)具有低会溶温度 水-三乙基胺的溶解度图如图所示。
在 温度(约为291.2K)以下,两者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升高温度,互溶度下降,出现分层。 以下是单一液相区,以上是两相区。 2019/4/10

76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2019/4/10

77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3)同时具有最高、最低会溶温度 如图所示是水和烟碱的溶解度图。
在最低会溶温度 (约334 K)以下和在最高会溶温度 (约481K)以上,两液体可完全互溶,而在这两个温度之间只能部分互溶。 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溶度曲线,曲线之内是两液相区。 2019/4/10

78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2019/4/10

79 1. 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4) 不具有会溶温度
(4) 不具有会溶温度 乙醚与水组成的双液系,在它们能以液相存在的温度区间内,一直是彼此部分互溶,不具有会溶温度。 2019/4/10

80 例题 例题 2019/4/10

81 例题 解: 2019/4/10

82 例题 F 2019/4/10

83 2. 共轭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共轭溶液气-液-液三相平衡时,F=C–P+2=2–3+2=1,即温度一定时,饱和蒸气压保持不变。
系统的压力既为这一液层的饱和蒸气压,又为另一层的饱和蒸气压。 l 1 + l 2  g g l1 l2 2019/4/10

84 3.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1)气相组成介于两液相组成之间的系统 d wB l 1 +l 2  g 2019/4/10

85 3.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三相平衡线为L1,L2,G连线 三相平衡 l 1 +l 2 == g F =2–3+1=0
共轭溶液沸腾时,气相组成在两液相组成之间,共轭溶液的共沸温度低于两纯组分的沸点。 wB/% 2019/4/10

86 3.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最低恒沸点温度高于最高临界会溶温度的情况 压力足够大时 2019/4/10

87 3.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2)气相组成位于两液相组成的同一侧的系统
共轭溶液沸腾时,气相组成在两液相组成的同一侧,共轭溶液的共沸温度位于两纯组分的沸点之间。 三相平衡: L1== g + l2 2019/4/10

88 4.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不互溶双液系的特点
如果A,B 两种液体彼此互溶程度极小,以致可忽略不计。则A与B共存时,各组分的蒸气压与单独存在时一样,液面上的总蒸气压等于两纯组分饱和蒸气压之和。 即: 当两种液体共存时,不管其相对数量如何,其总蒸气压恒大于任一组分的蒸气压,而沸点则恒低于任一组分的沸点。当p=pamb时,两液体同时沸腾,称共沸点。 通常在水银的表面盖一层水,企图减少汞蒸气,其实是徒劳的。 2019/4/10

89 4.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 共沸点时, A(l) + B(l)  g F=2–3+1=0
水蒸气蒸馏就是利用共沸点低于两纯液体沸点,来分离提纯物质。 2019/4/10

90 二组分气-液相图总结 g g l l A B A B 2019/4/10

91 §6.7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相图的分析 热分法 溶解度法 2019/4/10

92 1.相图的分析 固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相图 低共熔点 S 1 +S 2 = L 低共熔混合物 2019/4/10

93 2.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绘制低共熔相图 基本原理:二组分系统 ,指定压力不变, P=1, F*=2–1+1=2 双变量系统
基本原理:二组分系统 ,指定压力不变, P=1, F*=2–1+1=2 双变量系统 P=2, F*= 单变量系统 P=1, F*= 无变量系统 首先将二组分系统加热熔化,记录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即冷却曲线(cooling curve)。当系统有新相凝聚,放出相变热,步冷曲线的斜率改变。 F*=1,出现转折点;F*=0,出现水平线段。据此在T-x图上标出对应的位置,得到低共熔T-x图。 2019/4/10

94 2.热分析法 首先标出纯Bi和纯Cd的熔点 将100Bi的试管加热熔化,记录步冷曲线,如a所示。在546K时出现水平线段,这时有Bi(s)出现,凝固热抵消了自然散热,系统温度不变, 这时条件自由度 。当熔液全部凝固, ,温度继续下降。所以546 K是Bi的熔点。 同理,在步冷曲线e上,596 K是纯Cd的熔点。分别标在T-x图上。 2019/4/10

95 2.热分析法 2019/4/10

96 2.热分析法 作含20Cd,80Bi的步冷曲线。 将混合物加热熔化,记录步冷曲线如b所示。在C点,曲线发生转折,有Bi(s)析出,降温速度变慢; 至D点,Cd(s)也开始析出,温度不变; 2019/4/10

97 2.热分析法 作含20Cd,80Bi的步冷曲线。 至D’点,熔液全部凝结为Bi(s)和Cd(s),温度又开始下降;
含70Cd的步冷曲线d情况类似,只是转折点F处先析出Cd(s)。将转折点分别标在T-x图上。 2019/4/10

98 2.热分析法 2019/4/10

99 2.热分析法 作含40Cd的步冷曲线 将含40Cd,60Bi的系统加热熔化,记录步冷曲线如C所示。开始,温度下降均匀,到达E点时, Bi(s),Cd(s)同时析出,出现水平线段。 当熔液全部凝固,温度又继续下降, 将E点标在T-x图上。 2019/4/10

100 2.热分析法 2019/4/10

101 2.热分析法 完成Bi-Cd T-x相图 将A,C,E点连接,得到Bi(s)与熔液两相共存的液相组成线;
将H,F,E点连接,得到Cd(s)与熔液两相共存的液相组成线; 将D,E,G点连接,得到Bi(s),Cd(s)与熔液共存的三相线;熔液的组成由E点表示。 这样就得到了Bi-Cd的T-x图。 2019/4/10

102 2.热分析法 2019/4/10

103 3.溶解度法 溶解度法绘制水-盐相图 以 系统为例,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盐的溶解度,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绘制出水-盐的T-x图。 图中有四个相区:
LAN以上,溶液单相区 LAB之内,冰+溶液两相区 NAC以上, 和溶液两相区 BAC线以下,冰与 两相区 2019/4/10

104 3.溶解度法 2019/4/10

105 3.溶解度法 图中有三条曲线: LA线 冰+溶液两相共存时,溶液的组成曲线,也称为冰点下降曲线。
AN线 +溶液两相共存时,溶液的组成曲线,也称为盐的饱和溶解度曲线。 BAC线 冰+ +溶液三相共存线。 2019/4/10

106 3.溶解度法 图中有两个特殊点: L点 冰的熔点。盐的熔点极高,受溶解度和水的沸点限制,在图上无法标出。
A点 冰+ +溶液三相共存点。溶液组成在A点以左者冷却,先析出冰;在A点以右者冷却,先析出 。 2019/4/10

107 水-盐冷冻液 在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要用到低温浴,配制合适的水-盐系统,可以得到不同的低温冷冻液。例如: 低共熔温度 水盐系统 252 K
在冬天,为防止路面结冰,撒上盐,实际用的就是冰点下降原理。 2019/4/10

108 结晶法精制盐类 例如,将粗 盐精制。首先将粗盐溶解,加温至353 K,滤去不溶性杂质,设这时物系点为S。
冷却至Q点,有精盐析出。继续降温至R点(R点尽可能接近三相线,但要防止冰同时析出),过滤,得到纯 晶体,滤液浓度相当于y点。 再升温至O点,加入粗盐,滤去固体杂质,使物系点移到S点,再冷却,如此重复,将粗盐精制成精盐。 母液中的可溶性杂质过一段时间要作处理,或换新溶剂。 2019/4/10

109 相图应用举例  结晶分离 如何分离? w=0.33 混酸(HNO3+H2SO4) w=0.01 w=0.66
Cl NO2 混酸(HNO3+H2SO4) w=0.33 w=0.01 w=0.66 如何分离? 表6-6邻、对位硝基氯苯的物理常数 2019/4/10

110 • 要点: 理解利用相图原理进行结晶与精馏相结合的分离过程 图 6- 邻硝基氯苯(A)— 对硝基氯苯(B)系统结晶分离原理示意图 0.0
0.2 0.4 0.6 0.8 1.0 邻硝基氯苯(A) 对硝基氯苯(B) xB s(A)+l(A+B) g (A+B) s(A)+s(B) t/℃ l(A+B)+ g(A+B) 精馏塔釜液送往邻硝基氯苯结晶器 送往精馏塔 结晶分离出对硝基氯苯晶体 二异构体混合物(溶液)投入对硝基氯苯结晶器 分离出邻硝基氯苯 l(A+B) l (A+B)+s(B) 246 242 32.1 82.2 E H Q F G M N P 14.65 D C 2019/4/10

111 结晶法精制盐类 2019/4/10

112 1. 利用熔点变化检查固体样品纯度:纯固体样品的熔点固定,熔距小;混合物的熔点会显著降低,熔距会显著加大。
(三)低共熔相图应用举例 1. 利用熔点变化检查固体样品纯度:纯固体样品的熔点固定,熔距小;混合物的熔点会显著降低,熔距会显著加大。 2. 药物的配伍及防冻制剂:两种固体药物本身的熔点可能明显高于室温,但如果将它们混合起来,其混合物的低共熔点会明显低于其中任意一个固体药物的熔点。如果低共熔点接近室温或在室温以下的话,便不宜混在一起配方,以防在室温下形成糊状物或呈液态,这是药物调剂配伍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9/4/10

113 3. 改良剂型增进药效 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低共熔点析出的低共熔混合物都是细小、均匀的微晶。微晶的分散度很高,表面能很大,可表现出一些与大颗粒晶体不相同的性质。某些难溶于水的固体药物服用后不易被吸收,药效慢,如果与尿素或其他能溶于水并且无毒的化合物共熔,用快速冷却方法制成低共熔混合物,因尿素在胃液中能很快溶解,剩下高度分散的药物,其溶解速度和溶解度都比大颗粒要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2019/4/10

114 §6.8 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2019/4/10

115 1.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两个组分在固态和液态时能彼此按任意比例互溶而不生成化合物,也没有低共熔点,称为完全互溶固溶体。Au-Ag,Cu-Ni,Co-Ni系统属于这种类型。 以Au-Ag相图为例,梭形区之上是熔液单相区,之下是固体溶液(简称固溶体)单相区,梭形区内是固-液两相共存,上面是液相组成线,下面是固相组成线。 2019/4/10

116 1.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2019/4/10

117 1.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当物系从A点冷却,进入两相区,析出组成为B的固溶体。因为Au的熔点比Ag高,固相中含Au较多,液相中含Ag较多。
继续冷却,液相组成沿 线变化,固相组成沿 线变化,在 点对应的温度以下,液相消失。 2019/4/10

118 1.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2019/4/10

119 1.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完全互溶固溶体出现最低点或最高点 当两种组分的粒子大小和晶体结构不完全相同时,它们的T-x图上会出现最低点或最高点。
例如: 等系统会出现最低点。但出现最高点的系统较少。 2019/4/10

120 1.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2019/4/10

121 1.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2019/4/10

122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两个组分在液态可无限混溶,而在固态只能部分互溶,形成类似于部分互溶双液系的帽形区。在帽形区外,是固溶体单相,在帽形区内,是两种固溶体两相共存。 属于这种类型的相图形状各异,现介绍两种类型: (1)有一低共熔点,(2)有一转熔温度。 2019/4/10

123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1) 系统有一低共熔点 在相图上有三个单相区: AEB线以上,熔化物(L) AJF以左, 固溶体(1)
BCG以右,固溶体 (2) 有三个两相区: AEJ区, L +(1) BEC区, L + (2) FJECG区,(1)+ (2) AE,BE是液相组成线;AJ,BC是固溶体组成线;JEC线为三相共存线,即(1)、(2)和组成为E的熔液三相共存,E点为(1)、(2)的低共熔点。两个固溶体彼此互溶的程度从JF和CG线上读出。 2019/4/10

124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2019/4/10

125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三条步冷曲线预示的相变化为:
(1) 从a点开始冷却,到b点有组成为C的固溶体(1)析出,继续冷却至d以下,全部凝固为固溶体(1)。 (2) 从e点开始冷却,依次析出的物质为: 熔液L  L +(1)(1)(1)+(2) (3) 从j点开始,则依次析出物质为: L  L +(1) (1)+(2)+L(组成为E)  (1)+(2) 2019/4/10

126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2019/4/10

127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2)系统有一转熔温度 相图上有三个单相区: BCA线以左,熔化物L ADF区, 固溶体(1)
BEG以右, 固溶体(2) 有三个两相区 BCE L+(2) ACD L+(1) FDEG (1)+(2) 因这种平衡组成曲线实验较难测定,故用虚线表示。 2019/4/10

128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2019/4/10

129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一条三相线 CDE是三相线: (1)熔液(组成为C),
CDE对应的温度称为转熔温度,温度升到455K时,固溶体(1)消失,转化为组成为C的熔液和组成为E的固溶体(2)。 2019/4/10

130 2.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2019/4/10

131 §6.9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 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系统 2019/4/10

132 1.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 稳定化合物,包括稳定的水合物,它们有自己 的熔点,在熔点时液相和固相的组成相同。属于这类系统的有: 酚-苯酚
稳定化合物,包括稳定的水合物,它们有自己 的熔点,在熔点时液相和固相的组成相同。属于这类系统的有: 的4种水合物 酚-苯酚 的3种水合物 2019/4/10

133 1.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 与 可形成化合物C,H是C的熔点,在C中加入A或B组分都会导致熔点的降低。
这张相图可以看作A与C和C与B的两张简单的低共熔相图合并而成,所有的相图分析与简单的二元低共熔相图类似。 2019/4/10

134 1.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 2019/4/10

135 1.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 与 能形成三种稳定的水合物,即 , , ,它们都有自己的熔点。
与 能形成三种稳定的水合物,即 , , ,它们都有自己的熔点。 这张相图可以看作由4张简单的二元低共熔相图合并而成。如需得到某一种水合物,溶液浓度必须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 纯硫酸的熔点在283 K左右,而与一水化合物的低共熔点在235 K,所以在冬天用管道运送硫酸时应适当稀释,防止硫酸冻结。 2019/4/10

136 1.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 2019/4/10

137 2.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系统 不稳定化合物,没有自己的熔点,在熔点温度以下就分解为与化合物组成不同的液相和固相。属于这类系统的有:
2019/4/10

138 2.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系统 在 与 相图上,C是A和B生成的不稳定化合物。
因为C没有自己的熔点,将C加热,到O点温度时分解成 和组成为N的熔液,所以将O点的温度称为转熔温度(peritectic temperature)。 FON线也称为三相线,由A(s),C(s)和组成为N的熔液三相共存,与一般三相线不同的是:组成为N的熔液在端点,而不是在中间。 2019/4/10

139 2.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系统 2019/4/10

140 2.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系统 相区分析与简单二元相图类似,在OIDN范围内是C(s)与熔液(L)两相共存。
分别从a,b,d三个物系点冷却熔液,与线相交就有相变,依次变化次序为: a线: b线: d线: 希望得到纯化合物C,要将熔液浓度调节在ND之间,温度在两条三相线之间。 2019/4/10

141 2.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系统 2019/4/10

142 相平衡内容关联 相律 相图 二组分气液相图 二组分液固相图 单组分相图 2019/4/10

143 应用计算机计算二元系相图的原理与方法 依据热力学原理建立数学关系式: 1. 达到相平衡时,体系的Gibbs自由能最低;
相等。 利用计算机对体系进行大量的计算,绘制相图 2019/4/10

144 这四个独立的强度变量分别是T,P及两个组成变量(wA+wB+wC= 1)须用四维坐标图。
6.11 三组分系统相图 对三组分系统,由相律 f = 3-φ+2 = 5 -φ 1  φ  5 , 0  f  4 这四个独立的强度变量分别是T,P及两个组成变量(wA+wB+wC= 1)须用四维坐标图。 但通常,固定其中一个变量,讨论其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 固定P 则有T  wA, wB图 固定T 则有P  wA, wB图 于是可用平面坐标图描述 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坐标描述。 2019/4/10

145 1.三组分系统相图的等边三角形表示法 要点: ①读懂组成坐标; ② 图中系统点P其组成如何读? ③如何把一个系统点表示在图上? C A B
图 6- 1三组分系统组成的等边三角形表示法(T,P 一定) b a A c B C w (B) w (C) w (A) P ①读懂组成坐标; 要点: ② 图中系统点P其组成如何读? ③如何把一个系统点表示在图上? 2019/4/10

146 Cb = Bb’=Pa: 代表体系P中A物的含量; ba’= Cc’=Pb: 代表体系P中B物的含量; Aa’= cb’=Pc:
Q R 1. 等含量规则 一组体系点同在平行于三角形某一 边的线上,该则组体系中平行线对 应的顶点组成含量相同。 2019/4/10

147 平行于三角形某一边的直线上,所含对角组分的质量分数相等。
(1)等含量规则 图6 -2 等含量规则 C A B w (C) D E G H 平行于三角形某一边的直线上,所含对角组分的质量分数相等。 如图中DE线上的任意系统点H、G的 wC等同。 要点: 2019/4/10

148 通过顶点C向对边引的任何一直线的各点,如F、 H,系统中C的含量w(c)不同,但w (A) :w (B) =常数
(2)等比例规则 通过顶点C向对边引的任何一直线的各点,如F、 H,系统中C的含量w(c)不同,但w (A) :w (B) =常数 要点: 图 等比例规则 A C H F B w H (C) w F (C) w (B) w (A) G 2019/4/10

149 • (3)杠杆规则 F A B C D E 图 6 -4 杠杆规则 要点: 由两个系统D、E组成新系统F。则F必在DE上,且符合杠杆规则,即
图 杠杆规则 要点: 由两个系统D、E组成新系统F。则F必在DE上,且符合杠杆规则,即 2019/4/10

150 • (4) 重心规则 由三个系统点D、E和G组成的新系统系统点为重心K。先由DE求F,再由FG定K。两次应用杠杆规则: 要点: B A C
图 重心规则 B A C F D E G K 2019/4/10

151 2. 定比规则 凡位于通过顶点(A)的任一直线上的 体系,其中顶点代表的组元含量不 同,其余两组元(B和C)的含量比相 同,即:
P Q R 2. 定比规则 凡位于通过顶点(A)的任一直线上的 体系,其中顶点代表的组元含量不 同,其余两组元(B和C)的含量比相 同,即: B C A M O N 3. 杠杆规则 由两个三元体系(M和N)混合得到的 新三元体系点(O)一定在M和N的连 线上,且满足杠杆规则: 2019/4/10

152 4. 重心规则 由三个三元体系(O、M和N)混合得 到的新三元体系点(H)是△MON的 质量重心。 5. 背向规则
B C A M O N G H 4. 重心规则 由三个三元体系(O、M和N)混合得 到的新三元体系点(H)是△MON的 质量重心。 B C A P 5. 背向规则 从一个三元体系中不断取走某一组 元,那么该体系的组成点将沿着原 组成点与代表被取走组元的顶点的 连线向着背离该顶点的方向移动 2019/4/10

153 表 3-7 C6H6(A) — H2O(B) — CH3COOH(C) 三组分系统在25℃时的溶解度
2.三组分部分互溶系统的溶解度图 表 C6H6(A) — H2O(B) — CH3COOH(C) 三组分系统在25℃时的溶解度 2019/4/10

154 要点: ①读懂点线区含义; ②读懂共轭相;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k d1 d2 d3 d4 d5 d
图 C6H6(A)—H2O(B) — CH3COOH(C) 三组分相互溶解度图 C6H6(A) H2O(B) CH3COOH(C)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k d1 d2 d3 d4 d5 d x(B) x(A) x(C) ①读懂点线区含义; 要点: ②读懂共轭相; 2019/4/10

155 表3-8 NaCl(A)—KCl(B) — H2O(C)在25℃时的溶解度
3.三组分系统的盐类溶解度图 表3-8 NaCl(A)—KCl(B) — H2O(C)在25℃时的溶解度 2019/4/10

156 要点: ①读懂点线区含义; ② E — 共饱点; ③应用杠杆规则: b x(B) x(A) x(C) l(E)+s(B)+s(A)
图 6-7 NaCl(A)—KCl(B) — H2O(C) 系统溶解度图 NaCl(A) KCl(B) H2O(C) b x(B) x(A) x(C) l(E)+s(B)+s(A) l(E)+s(C) l(E)+s(B) c E q p ①读懂点线区含义; 要点: ③应用杠杆规则: ② E — 共饱点; 2019/4/10

157 二、简单共晶三元系 由三个组元两两构成简单二元共晶系组成的 如:Pb-Sn-Bi系 Pb熔点: 327℃, Sn熔点: 232℃,
Pb-Sn共晶温度 ℃, 共晶组成 %Sn (e1) Sn-Bi共晶温度 ℃, 共晶组成 %Bi (e2) Pb-Bi共晶温度 ℃, 共晶组成 %Pb (e3) Pb-Sn-Bi共晶温度 96 ℃, 共晶组成 15%Sn, 32% Pb (e) 2019/4/10

158 1. 立体图 (1)点,线,面,区分析 熔点:三个,f*=0 二元共晶点:三个 e1,e2, e3 ,f*=1 三元共晶点:一个
Pb Bi Sn e3 e2 e1 e 401K 412K a b c E3 E2 E1 E (1)点,线,面,区分析 熔点:三个,f*=0 二元共晶点:三个 e1,e2, e3 ,f*=1 三元共晶点:一个 e ,f* = 0,四相平 衡共存(共晶反应): 455K l(e) === Pb(a) + Sn(b) + Bi(c) 2019/4/10

159 二元共晶线 (二次结晶线): e1e:l == Sn(s) + Pb(s) e2e:l == Sn(s) + Bi(s)
e3e:l == Bi(s) + Pb(s) 液相线: Pb Bi Sn e3 e2 e1 e 401K 455K 412K E3 E2 E1 E 2019/4/10

160 液相面(初晶面): 三元共晶面: △HGD,通过 e 点 平行于底面 e1 e3 e2 e 455K 401K 412K G H Pb Sn
Bi Sn e3 e2 e1 e 401K 455K 412K H G D 液相面(初晶面): 三元共晶面: △HGD,通过 e 点 平行于底面 2019/4/10

161 二次结晶面:二元共晶线到三元共晶线间的线 段,从一个组元温度轴,通过二次结晶线向另 一个组元温度轴滑动,在空间所留下的轨迹面。
Pb Sn Bi T e2 e Pb Sn Bi T e1 e Pb Sn Bi T e3 e 2019/4/10

162 液相(单相)区:液相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两相区:3个 液相面以下,二次结晶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三相区:3+1个 二次结晶面以下,三元共晶
Pb Sn Bi T e1 e2 e3 e 三相区:3+1个 二次结晶面以下,三元共晶 面以上——两个固相+液相 三元共晶面以下 ——三个固相 2019/4/10

163 (2) 冷却过程分析 x → x1:熔体冷却; x1:开始析出固态Bi, 液相组成将沿x1 y变化; x1 → y: Bi不断析出,熔
Pb Bi Sn e3 e2 e1 e x x1 x2 y (2) 冷却过程分析 x → x1:熔体冷却; x1:开始析出固态Bi, 液相组成将沿x1 y变化; x1 → y: Bi不断析出,熔 体和Bi一起冷却,液相点 和固相点沿不同路径变化; y:同时析出固态Bi和Pb, 液相组成将沿y e变化 e :同时析出固态Sn、Bi和Pb, 直到液相消失,过三相共晶面后, 体系继续降温到x2 。 2019/4/10

164 2. 投影图 e1 e3 e2 e Pb Bi Sn 401K 455K 412K E3 E2 E1 E Pb Bi Sn E3 E1 E2
2019/4/10

165 3. 等温线投影图 越密,液相面越陡 4. 等温截面图 e3 e2 e1 e Pb Bi Sn E3 E1 E2 E Pb Bi Sn
2019/4/10

166 Pb Bi Sn Pb Bi Sn e3 e2 e1 e Pb Bi Sn 2019/4/10

167 Pb Bi Sn e1 Pb Bi Sn e3 e2 e1 e Pb Bi Sn e1 2019/4/10

168 Pb Bi Sn e2 Pb Bi Sn e3 e2 e1 e Pb Bi Sn M e2 2019/4/10

169 Pb Bi Sn e3 Pb Bi Sn e3 e2 e1 e Pb Bi Sn M e3 N 2019/4/10

170 Pb Bi Sn Pb Bi Sn e3 e2 e1 e Pb Bi Sn M N O 2019/4/10

171 Pb Bi Sn e3 e2 e1 e Pb Bi Sn e 2019/4/10

172 5.冷却过程分析 析Sn: E1 Sn Pb K M P E E3 析Sn+Bi: O N E2 Bi 2019/4/10

173 三、三元水盐系相图 水+两种盐,且两盐有共同的一种离子 1.纯盐(B+C)与水(A)体系 纯盐:不形成共溶盐 不形成化合物 不形成水合盐
A(H2O) C B D F E D点:B盐在纯水中的 溶解度; F点:C盐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E点:共饱和点(三相点) 2019/4/10

174 DE线:B盐在含C盐的(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 FE线:C盐在含B盐的(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 ADEF面:不饱和溶液(单相);
BDE扇面:B盐+溶液(两相); CFE扇面:C盐+溶液(两相); △BEC面: B盐+ C盐+ l(H)(三相) A(H2O) C B D F E G H 2019/4/10

175 x→x1 x→x1 —— x1 x1 B x1→x2 x1→E B x2→Q E B ,C 体系点 液相点 固相点 x2 E B,C
体系点 液相点 固相点 x→x x→x —— x x B x1→x x1→E B x E B,C x2→Q E B ,C Q —— B ,C 液相蒸发 开始析出B盐 同时析出C+B盐 A(H2O) C B D F E x1 x x2 水完全蒸发,只剩下C盐+B盐 Q 2019/4/10

176 盐的提纯: (1)蒸发(浓缩)法 (2)溶解(稀释)法 (3)变温法 三种方法结合 形成循环 F’ D’ x z E’ y R A(H2O)
C B D F E D’ F’ E’ M A(H2O) C B D F E x y z R 2019/4/10

177 如:H2O(A)-Na2SO4(B)-NaCl(C)体系 H2O与Na2SO4形成水合物Na2SO4·10H2O(G)
2. 形成水合物 如:H2O(A)-Na2SO4(B)-NaCl(C)体系 H2O与Na2SO4形成水合物Na2SO4·10H2O(G) A(H2O) C B D F E G l l + G l + C lE+ G+ C B+ G+ C 17.5 ℃ A(H2O) C B D F E 25 ℃ E’ G 2019/4/10


Download ppt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 2019/4/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