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德性論倫理學(续) Virtue Ethic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德性論倫理學(续) Virtue Eth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德性論倫理學(续) Virtue Ethics
第六讲: 德性論倫理學(续) Virtue Ethics 伦理学基础 邓安庆教授

2 亞里士多德德性論的關鍵論証: 自然主義目的論(重事實推導出價值) 從一種自然目標(telos)的實現能力推導出好/善(價值) 藝術的目標是健康;理財術的目標是財富,戰術的目標是取勝 特點:價值在活動之外,作為活動的結果 因他物之故的善 因自身之故的善 物—性質(本性)--實現 本性(潛在可能性--多樣性)--原慾(意願/意志)--實現力量—應該存在—必然存在--實現(事物自身的生成能力)

3 亞里士多德的功能論証(function-argument) 眼睛的功能——視力;鼻子的功能——嗅覺;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鞋匠、木匠、醫生、軍人都各有其特有的功能(使命)。它們的德性就是特有功能或使命的實現。 人也有其固有的功能和活動,這是什麼呢?不是植物性生命,不是動物(感覺)性生命;而是靈魂的有理性天賦的生命。 靈魂有理性天賦的生命分兩種:自身非理性,但能夠順從理性的指導;自身是理性的(技藝、知識、智慧、靈智慧) 德性作為固有天賦的實現,人的德性就是人的靈魂的立己實現活動(eigenständige Tätig-sein),這就是人的卓越的生成或塑造活動。

4 德性倫理學的基本類型 一、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德性論 二、斯多亞學派的個人德性論 三、基督教神學的德性論 四、康德的義務-德性論 五、黑格爾道德法-德性論 六、尼采的強力意志德性論

5 亞里士多德德性論的基本特徵 以城邦德性為核心 以正義為總德和首德 以德性作為實現幸福的主要途徑
亞里士多德德性論的基本特徵 以城邦德性為核心 以正義為總德和首德 以德性作為實現幸福的主要途徑

6 二、斯多亞學派的個人德性論 1、個人的產生 2、斯多亞派(Stoa-Stoc)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創立人:芝諾(Zero,約公元前 。塞浦路斯島的芝諾,不是愛利亞的芝諾)。他的父親到雅典經商帶回大量書籍,引起其哲學的興趣。他本人去雅典旅行,船沉了,喪失了所有的財物,反而增強了他為哲學而生的信念。因為他認識到,財物可喪失,但他精神上受過教養的高尚品質和對理性知識的興趣卻沒有喪失。 早期代表人物:克利安提斯(Cleanthes,前 )、克呂西普(Chrisippus,前 )。 中期代表人物:巴比倫塞露西亞的第歐根尼 晚期代表人物:羅馬共和國末期元老,雄辯家和思想家西塞羅(Cicero,前106-43);羅馬大臣塞涅卡(Seneca,前4-65),奴隸愛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羅馬皇帝奧勒留(Marcus Aurelius, )

7 斯多亞派倫理學的主要觀念: 宇宙-邏各斯—火—命運 塞涅卡的名言:願意的人被命運領著走;不願意的人被命運拖著走 按本性生活:順應自然,服從天命。以不動心抵禦一切慾望和激情的騷擾。 美德即幸福: 美德:樸素,嚴肅,剛毅,節制,忍耐,冷漠(不動心) 不主張同情、憐憫、傷感 眾人皆兄弟,人人平等,世界公民和睦友善

8 基督教(天主教)的德性論: 三聖德: 信仰、希望、博愛 苦行的意義 亞里士多德德性論重新闡發
基督教(天主教)的德性論: 三聖德: 信仰、希望、博愛 苦行的意義 亞里士多德德性論重新闡發

9 康德義務論的德性論: 以自律的道德原則為基礎 義務:法權義務,德性義務 對自己的德性義務:發展和增強自己的自然完善性方面的義務、提高自己道德完善性方面的義務 對他人的義務:愛的義務 行善的義務 感激的義務 同情的義務

10 黑格爾對德性的闡釋 第150节 伦理性东西,只要它在个人由本性所规定的品格上作为品格得到反映,那便是德性。这种德性,只要它不外乎表现为个人在其所属的义务关系上单纯地尽其应尽的本分,那就是正直。

11 谢 谢!


Download ppt "德性論倫理學(续) Virtue Ethic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