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9.2 裂缝宽度验算 ▲三个基本概念 P=Pcr ft P=0~Pcr P=Pk 2、影响l、w大小的本质因素 1、l越大、w越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9.2 裂缝宽度验算 ▲三个基本概念 P=Pcr ft P=0~Pcr P=Pk 2、影响l、w大小的本质因素 1、l越大、w越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2 裂缝宽度验算 ▲三个基本概念 P=Pcr ft P=0~Pcr P=Pk 2、影响l、w大小的本质因素 1、l越大、w越大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P=Pcr ft 9.2 裂缝宽度验算 ▲三个基本概念 P=0~Pcr P=Pk 2、影响l、w大小的本质因素 1、l越大、w越大 3、减小w的措施: l w 第一选直径小的变形钢筋; 第二增加配筋; 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效果非常有限

2 9.2.1 裂缝出现、分布与开展的规律 (以轴心受拉构件为例) 1、开裂的临界状态 A B 混凝土实际强度 N1=0~Ncr 混凝土c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9.2.1 裂缝出现、分布与开展的规律 (以轴心受拉构件为例) 1、开裂的临界状态 A B 混凝土实际强度 N1=0~Ncr 混凝土c 钢筋s 粘结应力

3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2、第一批裂缝出现后 N2=Ncr A B 混凝土c 钢筋s 粘结应力 混凝土实际强度

4 注:l为通过粘结应力 的积累可使砼达到ft 的长度。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3、第二批裂缝出现的瞬间 Nk> N3>Ncr A B 混凝土c 钢筋s 粘结应力 混凝土实际强度 C l >2l 注:l为通过粘结应力 的积累可使砼达到ft 的长度。

5 4、第二批裂缝出现后(裂缝已出齐) Nk>N4 >N3 >Ncr A B 混凝土c 钢筋s 粘结应力 混凝土实际强度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4、第二批裂缝出现后(裂缝已出齐) Nk>N4 >N3 >Ncr A B 混凝土c 钢筋s 粘结应力 混凝土实际强度 C lm l<lm<2l < l

6 5、达到荷载标准组合值时 N5=Nk A B 混凝土c 钢筋s 粘结应力 混凝土实际强度 C lm l<lm<2l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5、达到荷载标准组合值时 N5=Nk A B 混凝土c 钢筋s 粘结应力 混凝土实际强度 C lm l<lm<2l < l

7 6、从以上分析可知: (以下9款与前面图示分析一致,大致说一下即可)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6、从以上分析可知: (以下9款与前面图示分析一致,大致说一下即可) (1)裂缝出现前的应变分布规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沿构件的长度基本上是均匀分布的。 (2)何时出现第一条(批)裂缝:当构件最薄弱截面的混凝土达到抗拉强度时。 (3)裂缝出现前后的应力重分布:裂缝截面的混凝土退出工作,应力为零;而钢筋拉应力突增Dss;配筋率越小,Dss就越大。

8 (4)裂缝出现后的应力分布规律:随着距裂缝截面距 离的增加,混凝土中的拉应力sc逐渐增加;而钢筋中 的拉应力则逐渐减小。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4)裂缝出现后的应力分布规律:随着距裂缝截面距 离的增加,混凝土中的拉应力sc逐渐增加;而钢筋中 的拉应力则逐渐减小。 (5)何时出现第二条(批)裂缝:距裂缝截面l 处, 混凝土拉应力sc增大到ft时,将出现新的裂缝。

9 (6)何时裂缝不再出现:如果裂缝间的距离小于2 l,则不会出现新的裂缝。裂缝间距最终将稳定在(l ~ 2 l)之间,平均间距可取1.5 l。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6)何时裂缝不再出现:如果裂缝间的距离小于2 l,则不会出现新的裂缝。裂缝间距最终将稳定在(l ~ 2 l)之间,平均间距可取1.5 l。 (7)裂缝出现阶段:从第一条(批)裂缝出现到裂缝全部出齐为裂缝出现阶段,该阶段是裂缝间距计算的依据。 9.2 裂缝宽度验算

10 (8)形成裂缝宽度的原因:裂缝出齐后,荷载继续增 加,混凝土回缩,钢筋伸长,两者间的变形差产生裂 缝宽度,这也是裂缝宽度计算的依据。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8)形成裂缝宽度的原因:裂缝出齐后,荷载继续增 加,混凝土回缩,钢筋伸长,两者间的变形差产生裂 缝宽度,这也是裂缝宽度计算的依据。 (9)裂缝出现、分布与开展的特征: 一是裂缝的出现、分布、开展以及裂缝间距和宽度具 有很大的离散性; 二是裂缝间距和宽度的统计平均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9.2 裂缝宽度验算

11 补充“裂缝的三种基本理论” 认为钢筋与砼间有粘结、有滑移;裂缝宽度是裂缝间距范围内钢筋与混凝土的变形差所造成。 粘结—滑移理论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补充“裂缝的三种基本理论” 认为钢筋与砼间有粘结、有滑移;裂缝宽度是裂缝间距范围内钢筋与混凝土的变形差所造成。 粘结—滑移理论 认为开裂后钢筋与砼间仍保持可靠粘结,无相对滑动,沿裂缝深度存在应变梯度,保护层越厚,表面裂缝越宽 无滑移理论 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中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并在统计回归的基础上建立了实用的计算公式。 裂缝综合理论

12 9.2.2 平均裂缝间距lm 1、lm计算公式的推导 l s =0 = f tm c t s1 s2 m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s c =0 = f t s1 s2 tm m l 平均裂缝间距lm 1、lm计算公式的推导 9.2 裂缝宽度验算

13 ▲上式表明,钢筋直径越细,裂缝间距越小, 裂缝宽度也越小, 这是控制“裂缝宽度”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上式表明,钢筋直径越细,裂缝间距越小, 裂缝宽度也越小, 这是控制“裂缝宽度”的一个重要原则。 ▲试验表明,裂缝间距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有关, 因此对上式修正如下: 其中 9.2 裂缝宽度验算

14 平均裂缝间距 lm

15 Nq lm 9.2.3 平均裂缝宽度wm 1、推导wm计算公式 wm sm s 推得 ctm 钢筋应变 砼应变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Nq lm wm 平均裂缝宽度wm 1、推导wm计算公式 推得 s sm 钢筋应变 ctm 砼应变 9.2 裂缝宽度验算

16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17 2、s的计算 (1)sq的概念(钢筋混凝土构件s =sq )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裂缝截面处 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2、s的计算 (1)sq的概念(钢筋混凝土构件s =sq )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裂缝截面处 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s= sk (2)sq的计算 Nq sqAs ▲ 轴心受拉构件

18 注:大偏心受拉构件内力臂近似取h0-as’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Nq sqAs ’sqA’s e’ ▲ 偏心受拉构件 注:大偏心受拉构件内力臂近似取h0-as’ Mq sqAs 0.87h0 ▲ 受弯构件

19 Nq ▲ 偏心受压构件 se0 C e z ys sqAs 且z 0.87h0 当h’f >0.2h0时,取h’f =0.2h0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Nq sqAs C ▲ 偏心受压构件 e se0 z 当h’f >0.2h0时,取h’f =0.2h0 且z 0.87h0 当l0/h14时,取s =1.0 ys 其中:

20 (1)实测表明,裂缝宽度分布具有很大的离散性。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t= wi /wm f(t) 1.0 0.10 0.05 0.00 2.0 最大裂缝宽度wmax t= wm /wm 1、裂缝宽度的分布特点 (1)实测表明,裂缝宽度分布具有很大的离散性。 实测裂缝宽度wi (2)令t= 平均裂缝宽度wm 统计表明,t 的概率密度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21 超越概率为5%的裂缝宽度,即具有95%的保证率。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t= wi /wm f(t) 1.0 0.10 0.05 0.00 2.0 t= wm /wm 面积为0.05 t= wmax /wm 2、最大裂缝宽度的定义 超越概率为5%的裂缝宽度,即具有95%的保证率。 ts--荷载标准组合下的裂缝扩大系数 统计表明:对受弯、偏压构件ts =1.66; 对轴拉、偏拉构件ts =1.9。

22 3、考虑长期荷载影响后的最大裂缝宽度 wmax= t l tswm (1)长期荷载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3、考虑长期荷载影响后的最大裂缝宽度 (1)长期荷载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 (a)混凝土的滑移徐变、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松弛。 (b)混凝土的收缩。 (c)荷载变动及环境温度的变化。 (2)《规范》考虑长期荷载影响后的最大裂缝宽度 wmax= t l tswm 根据长期观测结果, t l =1.5 9.2 裂缝宽度验算

23 4、 《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式中acr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对受弯和偏压构件acr=1.9; 对偏拉构件acr=2.4 ;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4、 《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式中acr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对受弯和偏压构件acr=1.9; 对e0 /h0 0.55的偏压构件,可不验算裂缝宽度。 注: 对偏拉构件acr=2.4 ; 对轴拉构件acr=2.7 。

24 5、裂缝宽度的验算 wmax wlim 1、 wmax应满足的条件 2、验算步骤 (1)确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5、裂缝宽度的验算 wmax wlim 1、 wmax应满足的条件 2、验算步骤 (1)确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wlim=0.3 mm 二、三类环境wlim=0.2 mm (2)求最大裂缝宽度wmax (a)求te (b)求sq 先求内力准永久值(Mq或 Nq), 再求sq。

25 wmax wlim (c)求 (d)求wmax (3)验算条件 若不满足,怎么办? 第一减小钢筋直径、应用变形钢筋; 第二增加配筋;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c)求 (d)求wmax (3)验算条件 wmax wlim 若不满足,怎么办? 第二增加配筋; 也可施加预应力; 加大截面尺寸、提高砼强度等级的效果非常有限。 第一减小钢筋直径、应用变形钢筋;

26 1、计算的wmax是受拉钢筋位置处的裂缝宽度, 通常只有构件表面裂缝宽度的1/5~1/3。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七、说明 1、计算的wmax是受拉钢筋位置处的裂缝宽度, 通常只有构件表面裂缝宽度的1/5~1/3。 2、原因是受拉钢筋对离它越远的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越小。

27 3、钢筋有效约束区是以7.5d为半径的圆的范围。 约束区内的裂缝密而细, 约束区外的裂缝疏而宽。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3、钢筋有效约束区是以7.5d为半径的圆的范围。 约束区内的裂缝密而细, 约束区外的裂缝疏而宽。 钢筋约束区 非约束区 约束区 钢筋约束区 约束区

28 ▲ 按《桥规》JTG D62-2004计算最大裂缝宽度Wfk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 按《桥规》JTG D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Wfk 式中:c1 –—钢筋表面形状系数。 对光面钢筋c1=1.4,带肋钢筋c1=1.0; c2 –—荷载长期效应影响系数。 c2=1+0.5Nl / Ns c3 –—与构件受力性质有关的系数。 板式受弯构件c3=1.15,其它受弯构件 c3=1.0, 轴心受拉构件 c3=1.2, 偏心受拉构件 c3=1.1, 偏心受压构件 c3=0.9,

29 σss—开裂截面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同建工规范的σsk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d –—纵向受拉钢筋的直径。 ρ —纵筋配筋率。 ρ=As / [ bh0+ (bf - b)hf ]。 当ρ>0.02时,取ρ=0.02; 当ρ<0.006时,取ρ=0.006; 对于轴拉构件ρ 按全部受拉钢筋面积As的一半计算。 σss—开裂截面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同建工规范的σsk

30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Ⅰ类、Ⅱ类环境wlim=0.2 mm Ⅲ类、Ⅳ类环境wlim=0.15 mm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 《桥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Ⅰ类、Ⅱ类环境wlim=0.2 mm Ⅲ类、Ⅳ类环境wlim=0.15 mm ▲ 《桥规》 Wfk应满足的条件 Wfk  wlim

31 9.3 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延性 9.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9.4.1 耐久性的概念与主要影响因素 1、概念 是指结构在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内,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9.3 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延性 9.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9.4.1 耐久性的概念与主要影响因素 1、概念 是指结构在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内, 在正常维护下不需要进行大修和加固, 即能满足正常使用和安全功能要求的能力。

32

33

34

35 2、主要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混凝土强度 密实性 水泥用量 水灰比 氯离子 碱含量 外加剂用量 保护层厚度等 外部因素: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2、主要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混凝土强度 密实性 水泥用量 水灰比 氯离子 碱含量 外加剂用量 保护层厚度等 外部因素: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CO2含量 侵蚀性介质等 混凝土碳化 是影响耐久性的最主要综合因素。 钢筋锈蚀

36 9.4.2 混凝土的碳化 (1)混凝土中碱性物质(Ca(OH)2)的作用:使混凝土内的钢筋表明形成氧化膜,它能有效地保护钢筋,防止钢筋锈蚀。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混凝土的碳化 (1)混凝土中碱性物质(Ca(OH)2)的作用:使混凝土内的钢筋表明形成氧化膜,它能有效地保护钢筋,防止钢筋锈蚀。 (2)混凝土碳化的概念:大气中的CO2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混凝土的PH值降低,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 (3)碳化引起的危害:当碳化达到钢筋表面时,将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引起钢筋的锈蚀。

37

38

39 ▲环境湿度:相对湿度50%~70%时,碳化速度快。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交替变化,碳化速度快,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4)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 (a)环境因素 ▲CO2浓度:CO2浓度大,碳化反应快。 ▲环境湿度:相对湿度50%~70%时,碳化速度快。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交替变化,碳化速度快, (b)材料因素 ▲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多,抗碳化性能高。 ▲水灰比:水灰比大,碳化速度快。 ▲保护层:保护层厚,碳化到钢筋表面的时间长。 (c)施工养护条件:混凝土的密实性。

40 (a)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规定水泥用量的低限值、水灰比的高限值;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5)减小混凝土碳化的措施 (a)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规定水泥用量的低限值、水灰比的高限值; (b)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 (c)规定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d)采用水泥砂浆、涂料等覆盖面层;

41 9.4.3 钢筋锈蚀 1、钢筋锈蚀的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 —表面氧化膜破坏 充分条件 —含氧水分的侵入 2、钢筋锈蚀的电化学反应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钢筋锈蚀 1、钢筋锈蚀的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 —表面氧化膜破坏 充分条件 —含氧水分的侵入 2、钢筋锈蚀的电化学反应 钢筋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后, 在有水份和氧气的条件下,就会发生电化学锈蚀。 4、钢筋锈蚀过程:先点后面 3、钢筋锈蚀的危害 锈蚀产生的铁锈(Fe(OH)3),体积膨胀2~6倍, 引起保护层被挤裂,促使锈蚀加快发展。

42

43 (2)采用覆盖层,防止CO2、O2、CL-侵入; (3)采用防腐钢筋或在钢筋表面涂抹防腐材料; (4)对钢筋采用阴极保护法。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5、防止钢筋锈蚀的主要措施 (1)降低水灰比; 保证密实度、保护层厚度; 控制氯含量。 (2)采用覆盖层,防止CO2、O2、CL-侵入; (3)采用防腐钢筋或在钢筋表面涂抹防腐材料; (4)对钢筋采用阴极保护法。

44

45 9.4.4 耐久性设计 1、耐久性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下,保持适于使用,满足既定功能的要求。 目的: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耐久性设计 1、耐久性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下,保持适于使用,满足既定功能的要求。 目的: 基本原则: 结构使用的环境类别 根据 进行设计 设计使用年限

46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2、混凝土结构使用的环境类别

47 (a)不允许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完全碳化;T=t1 (b)允许钢筋锈蚀一定量值;T=t1 +t2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一般为50年,重要的可为100年。 (1)耐久性极限状态的三类定义 及其相应的设计使用年限“T” (a)不允许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完全碳化;T=t1 (b)允许钢筋锈蚀一定量值;T=t1 +t2 (c)承载力开始下降; T=t1 +t2 +t3 (2) t1 、t2 、t3的概念 t1 -保护层完全碳化,钢筋表面氧化膜被破坏所需的时间; t2 -氧化膜被破坏至钢筋锈蚀一定量所需的时间; t3 -( t1 +t2 )后至构件承载力开始下降所需的时间;

48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表规定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4、保证耐久性的措施 (1)结构设计的技术措施 (2)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对一、二、三类环境中,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表规定 :见教材P320表19

49 (a)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性。 (b)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的主要措施是减小水灰比 和保证水泥用量。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3)施工要求 (a)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性。 (b)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的主要措施是减小水灰比 和保证水泥用量。 (c)从施工方面,可通过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 (搅拌、振捣、养护以及防止过早受荷), 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4)最小保护层厚度 对一、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结构, 《规范》规定了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见建工教材P323附表4-4。 当保护层厚度≥4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防裂的 钢筋网片

50 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适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 《桥规》JTG D 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1、桥梁结构的环境类别 见道桥教材P205表9-1 环境类别 环境条件 对应GB50010 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二a 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适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 二b和三 海水环境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51 见道桥教材P205表9-2 2、桥梁结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类别 最大 水灰比 最小 水泥用量(kg/m3) 最低砼 强度等级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见道桥教材P205表9-2 2、桥梁结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类别 最大 水灰比 最小 水泥用量(kg/m3) 最低砼 强度等级 氯离子含量(%) 碱含量(%) 0.55 275 C25 0.30 3.0 0.50 300 C30 0.15 0.45 C35 0.10 0.40 325

52 本 章 小 结 1、正常使用阶段需验算的两个方面:裂缝宽度、挠度 2、正常使用阶段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特性:………….
第九章 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 本 章 小 结 1、正常使用阶段需验算的两个方面:裂缝宽度、挠度 2、正常使用阶段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特性:…………. 3、验算时,为何采用标准值、准永久值? 4、建立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思路 平均裂缝间距 -平均裂缝宽度 -最大裂缝宽度( ts t l ) 5、y的概念及意义 6、挠度计算的实质:截面抗弯刚度的计算:B 7、理解:最小刚度原则 链接下一章 8、耐久性设计、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


Download ppt "9.2 裂缝宽度验算 ▲三个基本概念 P=Pcr ft P=0~Pcr P=Pk 2、影响l、w大小的本质因素 1、l越大、w越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