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應用倫理學 第12週 環境倫理 大自然擁有道德地位嗎?
2
Zuvio雲端即時反餽系統 後續將使用Zuvio系統進行討論與意見回饋: 使用筆電→網址:http://www.zuvio.tw/
使用手機→下載APP「Zuvio校園」 預設密碼:123(登入後可更改) 選擇課程:應用倫理學
3
前 言 經濟和環境價值,何者優先? 亞洲水泥公司的新城山礦場有25公頃土地與太魯 閣國家公園重疊。1997年,行政院以禁止開採會 影響國內水泥供應為由,延長採礦權二十年,於 2017年11月到期。要不要續發採礦權,引發爭議。 花蓮縣政府表示,若禁止採礦,依賴水泥業為生 的數千家庭生計將大受衝擊。但環保人士抨擊, 水泥業是高污染、高耗電的產業。採礦過程不只 會使珍貴物種消失,特殊自然景觀也無法恢復。 請問:是否應允許在國家公園部分區域開採水泥?
4
前 言 西方倫理學多數聚焦在「人類」的道德價值、權 利和責任。 非人類的動物、植物、水和土地之所以重要,是 因為它們影響人類的福祉。
前 言 西方倫理學多數聚焦在「人類」的道德價值、權 利和責任。 非人類的動物、植物、水和土地之所以重要,是 因為它們影響人類的福祉。 人類對環境的嚴重破壞,使得許多人把道德關注 範圍擴及整個自然世界。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嘗試透過批判性推 理來回答相關道德問題。
5
前 言 道德問題: 除了對人的用處,環境本身有沒有價值? 動物或植物有沒有道德權利?本身有沒有價值? 什麼使得他們擁有這樣的權利或價值?
前 言 道德問題: 除了對人的用處,環境本身有沒有價值? 動物或植物有沒有道德權利?本身有沒有價值? 什麼使得他們擁有這樣的權利或價值? 萬物是否擁有平等的道德價值? 人類對自然世界有沒有/有什麼責任? 人類的利益是否應該優先於環境的利益或需要?
6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背景知識 環境倫理的基本概念、不同倫理觀點。 2.道德理論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背景知識 環境倫理的基本概念、不同倫理觀點。 2.道德理論 非結果主義和效益主義如何思考相關道德問題。 3.道德論證 訴諸自然性(naturalness)的論證 生物中心平等主義(biocentric egalitarianism)的論證
7
一、背景知識 (一)基本概念: 1.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工具價值 (instrumental value):
具工具價值者是作為得到另一有價值事物的手段, 具內在價值者是因它本身而有價值。 有人主張大自然擁有(或只有)工具價值,環境 的價值取決於它對人類福祉的影響。 有人主張大自然擁有內在價值,無論它對人類有 沒有用,本身就有價值。
8
一、背景知識 2.道德地位(moral status) / 道德考量性(moral considerability):
擁有道德地位的事物是道德關切或尊重的適當對 象,應被納入道德考量。 可能對象:人類、非人類的動物、生物、非生物、 生物圈和生態系統。 擁有工具/內在價值者,不必然擁有道德地位。 環境倫理的基本議題:哪種實體(entity)擁有道德 地位?為什麼?
9
一、背景知識 (二)環境倫理的不同觀點: 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人類中心的倫 理(human-centred ethics) 動物中心主義(zoocentrism)/ 動物中心的倫理 (animal-centred ethics) 生物中心主義(biocentrism)/ 生命中心的倫理(life- centered ethics) 萬物倫理(everything ethic)
10
一、背景知識 1.人類中心主義: 只有人類擁有道德地位,大自然的其他部分只擁 有工具價值。 環境政策應該只依據該政策對人的影響來評估。
人類中心主義者可能關心環境問題,同意環保政 策,理由是基於自然環境改變對人類的影響。
11
一、背景知識 2.動物中心主義: 人類和非人類的動物擁有道德地位。把所有動物 納入道德考量。 對個別動物的道德考量,物種只享有間接考量。
動物平等主義(animal egalitarianism):人類和非 人類的動物應得相同道德考量或尊重。 動物非平等主義(animal nonegalitarianism):人類 擁有較高道德地位。按動物的不同種類,賦予不 同道德重要性。
12
一、背景知識 3.生物中心主義: 所有有生命的實體都擁有道德地位,包括動物、 植物、細菌,甚至納入生態系統和整個生物圈。
生物的目的論本質:他們朝向某種「好」(good) 發展,因此享有道德地位。 物種平等主義(species egalitarianism):所有生物 擁有相同道德價值,只允許「量」的判斷。 物種非平等主義(species nonegalitarianism):有些 生物擁有較大道德價值。訴諸生物的複雜性、個 別物種在生態系統裡發揮的作用來提供證成。
13
一、背景知識 史上首次 新西蘭一條河流被確認擁有人權
新西蘭(又譯紐西蘭)國會通過一項法案,確認 該國第三長河——旺阿努伊河(Whanganui River)擁 有法定人權。這是世界上首次有一條河流被確認 為合法生命體,將在法律上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權 利、權限、義務及責任。……法案通過後,旺阿 努伊河將擁有兩名法人代表,分別來自旺阿努伊 部落以及新西蘭政府。他們將全權代表河流的利 益,包括參與法庭審訊。 [端傳媒 ] 請問:有什麼道德論點可用來支持這個看似古怪 的法案決議?
14
一、背景知識 4.萬物倫理: 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納入道德考量,萬物本身 都有內在價值。 不採取萬物有靈的論點。
不是因為考慮到破壞非生物(例如石頭)對動植 物和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害。 萬物倫理論者可能允許不同實體的道德重要性有 程度之別,也可主張萬物平等。
15
一、背景知識 (三)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 1.生態個體主義(ecological individualism):
道德考量的基本單位是個體(個別的動植物)。 唯有個體擁有道德地位。 「環境倫理」的狹義用法。把人類以外的個體納 入道德考量。 動物中心主義和生物中心主義者採取這種立場。
16
一、背景知識 2.生態整體主義(ecological holism):
道德考量的適當焦點是整個生物圈和生態系統— 生命社群(biotic community)。 個別的動植物、石頭之所以跟道德判斷有關,是 因為有助於維持所屬整體。 考量對環境的道德責任時,整體的價值凌越個體 的價值。當一項行動傾向保存生命社群的完整性、 穩定性和美,它就是對的。 可以跟環境倫理的不同觀點結合。
17
二、道德理論 (一)傳統道德理論:人類中心主義 康德:有對人的義務,但沒有對動物的直接義務。
聖經倡議以人類為中心的倫理觀,命令人類治理 大地,管理所有動物和生物。 證成理由: 1.訴諸人類擁有利害(interests),奠基在感知痛苦和 快樂、理性選擇、做出自由行動等能力。 2.訴諸人類擁有具內在價值的某些性質:例如,做 為一種複雜的生物。
18
二、道德理論 (二)非人類中心的環境倫理觀: 1.非結果主義或康德式的理論:主張環境或其構成 要素有內在價值。
泰勒(Paul Taylor):個別有機體的好(福祉)本身 就有價值,其決定了我們跟地球上的生命社群之 道德關係。 [生物中心主義] 雷根(Tom Regan):所有有感知能力的動物都擁有 平等的內在價值。 [動物中心主義]
19
二、道德理論 能賦予生物或非生物具內在價值的性質:擁有美 的性質;個別或集體展現出複雜性;作為自然的 事物、展現出各部份的多樣性、功能整合或和諧; 作為自我調節系統(self-regulating system)的性質。 訴諸這些性質,可用來支持動物中心主義、生物 中心主義、萬物倫理觀或生態整體主義。 例如,一地區被雨林覆蓋,另一地區的雨林被剷 除。哪個地區本身比較有價值?
20
二、道德理論 (三)效益主義: 利害(interests):一事物可被傷害或促進的「好」。 人類能夠感知痛苦和快樂,有利害可言。
辛格(Peter Singer):所有有感知能力的動物的利害 都應納入效益計算,並給予這些利害平等考量。 [動物中心的平等主義] 生物中心主義者主張,植物(生態系統、生物圈) 也有利害可言。批評者則認為,這不是道德相關 意義上的利害。
21
三、道德論證 台灣首創繁殖夜光蟲 重現馬祖藍眼淚:
每年4月起在馬祖地區掀起一股「藍眼淚」的觀光 熱潮,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單離培養 的技術,證實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 就是「夜光蟲」並經過1年的研究,已經能夠大量 人工繁殖,未來將設置教育展示館,全年都可以 欣賞到「藍眼淚」。 [蘋果日報 ] 請問:藍眼淚的人工景觀跟自然景觀有道德價值 上的差別嗎?為什麼?
22
三、道德論證 (一)訴諸自然性的論證: 1.所有大自然的實體都是自然的,所以它們擁有道 德地位。 2.原始森林是大自然的實體。
3.因此,原始森林擁有道德地位。 [評論]: 這是有效論證。 前提2為真。但前提1(道德前提)的真假有爭議。
23
三、道德論證 支持前提1為真的理由—訴諸道德直覺。 (1)道德直覺會認為,以人造物來替換自然物有道德 差別。
例子:礦業公司用真假難辨的人造物重建環境。 [批評]: 難以確定「自然性是道德考量的決定因素」這個 信念不是受到其他考量的影響。 自然性可能是條件式的決定因素,即它要求某些 其他性質(例如複雜性)的存在。
24
三、道德論證 (2)道德直覺會認為,環境裡的人造物比起自然物或 原物,只有較小的內在價值。 類比論證:比起藝術品的原作,贗品的價值較低。
[批評]:存在反例 在某些情況裡,人們把人造物看得比自然物更有 價值。例如,尼加拉瓜大瀑布的雄偉景象多半出 自人為干涉。
25
三、道德論證 (二)生物中心平等主義的論證: 泰勒(Paul Taylor)的論證: 1.人類跟所有其他生物一樣,是地球的生命社群的 成員。
2.人類和所有其他生物構成一個相互聯結且相互依 賴的動態體系。 3.每個生物都是一種「有目的的生命中心,以自己 的方式追求自身價值」。 4.人類不比其他物種更優越。 5.因此,所有生物都擁有平等的道德地位。
26
三、道德論證 [評論]: 這不是有效論證。 泰勒:只要接受所有前提,則接受結論比較合理。 辛格批評前提3:植物沒有意識,無法從事意向行 為。
接受前提1-3,不必然要接受前提4為真。 結論有問題:殺的是人、動物或植物,有道德差 別。例如,殺牛比吃掉胡蘿蔔糟。
27
結 語 關於人類對大自然的適當態度,人類中心主義、 動物中心主義、生物中心主義、萬物倫理觀提出 不同主張。
結 語 關於人類對大自然的適當態度,人類中心主義、 動物中心主義、生物中心主義、萬物倫理觀提出 不同主張。 在衡量人類的利害及動植物和生態系統的利害時, 須先思考是否有滿足人類利害的其他方式。 當不同道德考量發生衝突,須仔細思考它們的重 要性,而後做出合理判斷。 下週課程主題:動物權─動物享有跟人一樣的道 德地位嗎?
28
第九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 徵文主題: 1.人文組:在民主社會,執政者的私德是否重要? 2.社會組:應該立法禁止假新聞嗎?
3.自然組:道德問題可以靠科學解答嗎? 4.生命教育組:有道德的人比較快樂嗎? 要求:以通俗文字做嚴謹論辯,篇幅5000字以內。 收件時間:2019年3月1日至4月8日。 首獎獎金三萬,貳獎二萬,參獎一萬,佳作五千 元。除了獎金,得獎作品還會出版!
29
小組討論 200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締約國大會將「里山倡議 (Satoyama Initiatives)」納入會議決議。里山倡議要 求人類社會與自然與自然族群應以「共生」的理念共 存:在發展人類文化和經濟的過程中,應該將自然環 境納入考量,避免破壞自然族群,並與之互利共生。 這是台灣的一個案例:『八煙聚落位於新北市金山區 的最邊陲,[…],2007年底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進場, 從修復水圳開始,引入清流改變只能旱作的困境,進 而投入生態復育及產業復甦計畫的長期在地陪伴,歷 經五年的努力[…],找回「砌石、梯田、水八煙」的 核心價值,持續行銷與推廣。』--〈里山台灣的經驗 反思〉,《綠雜誌》
30
小組討論 然而看似理想的里山倡議,在實務上有著許多困難, 特別是經濟上的困難。主要來自在聚落尚未成形前, 需要投入的計畫到實務的許多成本與時間,以及成形 以後還需要持續面對經濟壓力——由里山倡議所建立 的聚落,由於產業手段更受限、農業環境也更複雜, 在經濟上並不容易生存。 請問:你們認為,應該採取或發展「里山倡議」 作為現代人類聚落(城鎮、鄉村等)發展與生活 的絕對準則嗎?還是更同意:只需將它當成一種 參考,在實務上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要退讓? 為什麼?
31
指定閱讀 Lewis Vaughn, “Chapter 15.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Doing Ethics: Moral Reasoning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Pp , Robert Elliot,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A Companion to Ethics, Pp
32
延伸閱讀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第十章 環境〉,《實 踐倫理學》,劉莘 譯,2005。第259-283頁。
Paul W. Taylor, “The Ethics of Respect for Nature,” Environmental Ethics 3, 3 (1981): Aldo Leopold, “The Land Ethics,” in A Sand County Almana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