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物流 供應鏈管理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 第一章 物流/供應鏈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物流/供應鏈策略與規劃
第一篇 概論 第一章 物流/供應鏈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物流/供應鏈策略與規劃

3 第一章 物流/供應鏈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物流/供應鏈的定義 第二節 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 第三節 物流/供應鏈活動
第一章 物流/供應鏈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物流/供應鏈的定義 第二節 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 第三節 物流/供應鏈活動 第四節 物流/供應鏈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 第五節 物流/供應鏈管理人員應具備之專             業知識與與技能                   第六節 物流/供應鏈的演進 第七節 未來物流/供應鏈發展的趨勢 個案:大榮貨運

4 第一節 物流/供應鏈的定義 物流概念的產生 實體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詞最早出現於美國;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運隊建立了“後勤”理論。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1956年自英文『 Physical Distribution 』翻譯,簡稱為「物的流通」。 民國七十七年左右傳入台灣。

5 物流/供應鏈的定義 物流(Logistics)乃指「物」的流通。
「物」的流通,多半藉由商品質易、服務行銷、物流服務等方式,透過許多人員、地點、活動與資訊的搭配及協調才能完成。 「物流」所代表的意義,若以傳統狹義的觀念,簡單說就是商業流程中的倉儲及運輸。

6 物流--不同的商業用語 實體配送 (Physical Distribution)
實體配送管理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配送管理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物料管理 (Material Management) 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7 物流的定義 「物流為以運輸倉儲為主的活動,包括實體供應(Physical Supply)與實體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實體供應指原物料的獲得與供應,及半成品存貨的管理,目的是為了提供流暢的製造程序;而實體配送指將產品分配至顧客手中的一切活動,包括訂單處理、包裝、存貨控制、倉儲、運輸配送及顧客服務等」(Ballou, 1992)。

8 物流/供應鏈的範疇 「物流」的範疇 「物品」的型態區分在物流的範疇,可以分為廣義物流與狹義物流。
 「物品」的型態區分在物流的範疇,可以分為廣義物流與狹義物流。 狹義的物流是指銷售物流。商品從製造者(廠)到消費者之間的流通稱為銷售物流。 廣義的物流是指企業物流(Business Logistics)。包括從原料採購的原料物流、工廠內部生產的生產物流、商品行銷販賣的銷售物流及廢棄物的廢棄物物流等全部屬之。

9 原料物流︰指工廠採購原料時,從原料工廠以卡車將原料運送到生產工廠之間的物品流動稱為原料物流,亦稱實體供應(Physical Supply)。
生產物流︰指工廠從採購的原料進廠之後開始,到半成品或成品之間,物品在工廠生產線上加工製造及裝配等流動的過程稱之為生產物流。 以上為流入物流(Inbound Logistics),其側重在及時而且有效率的提供生產所必要的投入。

10 銷售物流︰指工廠製造完成的商品,從成品倉庫透過經銷商或營業所,販賣到零售店或是個人之間的貨物流通,亦稱實體配送 (Physical Distribution)。
廢棄物物流︰指產品因可回收或環保因素,企業必須回收的物流過程,例如消費者將使用過的商品或是包裝物,丟到垃圾場或是垃圾車上,然後再運送到垃圾處理場之間的流程稱之,亦可稱之「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以上為流出物流(Outbound Logistics),尤以銷售物流側重生產後的物品流通,目的是將製成品從生產地點運送到消費地點的運輸與倉儲。

11

12 供應鏈 包含從原料流動到產品送達最終消費者手中的整條鏈(Chain)上的每一個組織,組織中的所有成員,從原料供應者到消費者,包括運送者、中間商、資訊處理機構等成員;而成員之間是一層接著一層的供應商與顧客關係,形成一個層級間環環相扣的供應鏈網路架構,如圖所示。

13

14 供應鏈由不同成員組成,其中的核心企業(可以是產品生產製造業,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業),供應鏈在資訊需求的趨動下,透過供應鏈成員的功能分工與合作(生產、配送、銷售等),以金流、物流/服務為媒介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價值。

15 供應鏈的特性: 複雜性:因為供應鏈成員組成的層次不同,供應鏈往往由多個、多類型甚至多國企業構成,所以供應鏈結構模式比一般單一企業的結構模式更為複雜。 動態性:供應鏈管理因企業策略和因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其中的成員需要隨時的更新,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接下頁

16 顧客需求導向: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都是基於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而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顧客的需求拉動是供應鏈中資訊流、產品/服務、金流動作的趨動源。
交叉性:供應鏈成員可以是這個供應鏈的成員,同時又是另一個供應鏈的成員,眾多的供應鏈形成交叉結構,增加了協調與管理的難度。

17 供應鏈管理與傳統管理模式的差別: 供應鏈管理把供應鏈中所有成員看作一個整體,供應鏈管理(如圖1-3所示)涵蓋整個物流,從供應商到最終顧客的採購、製造、配送、銷售等功能領域過程。 供應鏈管理強調策略管理。“供應”是整個供應鏈中成員之間事實上共享的一個概念(任何兩成員間都是供應與需求的關係),同時它又是一個有重要策略意義的概念,因為它影響了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和市場占有率。 供應鏈管理具有較高的目標,透過管理庫存和合作關係去達到高水準的服務,而不是完成一定的市場目標。

18

19

20 供應鏈管理的物流範圍是著重在企業外物流的整合;物流管理的物流範圍只是著重在企業內物流的管理。

21 第二節 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 整合上下游業者之特性 物流之策略特性 強調時間及空間之效率化特性 少量多樣高頻度配送需求之特性
第二節 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 整合上下游業者之特性 物流之策略特性 強調時間及空間之效率化特性 少量多樣高頻度配送需求之特性 具專業能力與中立立場之特性

22 物流管理產生的效益: 對業者而言 縮短交貨期:955、973、982 提高企業獲利及競爭力 降低物流成本及庫存壓力 擴大生產線的聯結
對最終使用者而言 可獲得高效率、高品質的服務 可取得標準化、個性化、特殊化的產品

23 第三節 物流/供應鏈活動 物流活動 「適時、適地的將產品由供給點送達消費點的相關活動」;包括顧客服務、訂單處理、物流需求預測、物流資訊及通信、輸送、倉儲、存貨控制、採購、裝卸、包裝、物料搬運、物流設施選址、零件及服務支援、流通加工、退貨處理、廢棄物處理等。

24 物流是由裝卸、包裝、保管、輸送等四個基本活動,與流通加工、資訊等二個輔助機能活動所構成,其內容包括:
物品的移動:使用搬運工具與設備 在裝載之前:須集貨、理貨、包裝 在移動之前:暫時停留、儲存的活動 輸送是指大量「運輸」、少量「配送」兩活動 流通加工 資訊與物流

25

26 物流活動與其他企業機能 物流活動介於原料、生產與銷售之間。換言之,雖然物流活動在概念上,與其他企業機能是獨立的,但是其活動卻相互有關連性。
物流在整個商業活動的定位,是以商品的物流管理以及實體配送為主,但是其卻可以同時成為行銷、生產與財務上的溝通介面,從資訊流的角度而言,物流與行銷、生產及財務是相通的 。

27

28 第四節 物流/供應鏈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決策,乃是由存貨、運輸和設施選址決策等三項基本決策所展開,其中顧客服務目標便是這些決策所產生的結果,在表1-2詳細列出由存貨、運輸和設施選址決策等三項基本決策所展開。

29

30 接下頁

31 表1-2 (續)

32 第五節 物流/供應鏈管理人員應具備 之專業知識與技能
第五節 物流/供應鏈管理人員應具備 之專業知識與技能 商業技能 運輸和物流能力、商業倫理、人力資源管理、廣泛性的管理能力、資訊系統 物流技能 運輸/物流管理、顧客服務、存貨控制、需求預測 管理技能與個人特質 個人操守、規劃能力、適應變化的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自我激勵、組織能力、管理控制、熱忱、分析推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激勵能力、作業知識、辦視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人際關係能力、系統化能力

33 接下頁

34

35

36 接下頁

37

38 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員 創新能力 系統思考能力 資訊系統能力 外語能力

39 第六節 物流/供應鏈的演進 物流的發展 工作點物流(Workplace Logistics)
第六節 物流/供應鏈的演進 物流的發展 工作點物流(Workplace Logistics) 設施物流(Facility Logistics) 公司物流(Corporate Logistics) 供應鏈物流(Supply Chain Logistics) 全球運籌(Global Logistics)

40

41 工作點物流 係指單一工作點的物料流動。目的是讓操作某一機器的人員、或某一裝配線上的人員工作動作更為流暢。此種物流的相關理論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現今通稱為人因工程。

42 設施物流 係指同一場所內各工作點之間的物料流動。所謂的設施(Facility)可能是指一個終點站、倉庫、工廠或是物流中心,此類物流常被稱為物料搬運(Material Handling)。在1960 年代物料處理、倉儲以及交通部門常組織起來成為實體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單位,而採購、行銷以及顧客服務則組織成為企業物流(Business Logistics)單位。

43 公司物流 隨著管理架構及資訊系統不斷發展,部門逐漸彙整為功能單位。在1970年代企業發展出全面性的物流,公司物流(Corporate Logistics)成為公司的重要流程,協助達成顧客服務的目標,同時控制總物流成本在最低的水準。

44 供應鏈物流 係指在公司與公司之間,物料、資訊以及金錢的流動。物流體系又進入新的境界。企業逐漸與特定的供應商與顧客建立密切的分工關係,以改善作業效率。更將對供應商與顧客的需求和能力納入企業策略規劃中,以延伸企業的有效控制領域。

45 全球運籌 產品的經營範疇不再侷限於某一區域進行,必須是橫跨國界、洲界的全球性活動,舉凡產品從原料採購、生產、儲存、配送、行銷甚至於售後服務與產品生命末期的管理工作等流程,必須藉由以往企業物流,更進一步提升至全球運籌管理(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 GLM)。

46 第七節 未來物流/供應鏈發展的趨勢 一、資訊化 二、電子商務發展 三、全球化趨勢 四、中國大陸市場興起
第七節 未來物流/供應鏈發展的趨勢 一、資訊化       二、電子商務發展 三、全球化趨勢     四、中國大陸市場興起 五、人才培育需求    六、物流的專業評鑑與認證 七、物流安全管制之重視 八、為物流作業著想的產品設計 九、逆物流與綠色物流  十、大型化

47 個案:大榮貨運 公司簡介:詳見圖一所示。 公司地位 服務項目 常溫服務 低溫服務 物流支援系統

48 配送區域 場站及倉儲量:詳見圖二所示。 使命與願景

49 圖一 大榮貨運公司組織圖 資訊中心 教育訓練中心 工務部 運務部 速運部 物流部 業務部 財務部 總務部 資訊一課 資訊二課 工務課 機料課
車檢課 運務課 安全課 統計課 速一課 速二課 物流課 低溫課 服務課 業務課 出納課 會計課 營建課 人事課 庶務課 營業所 速運站 物流站 低溫站 集貨站 總經理室 安全衛生室 稽核室 股東大會 安全衛生管理委員會 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 TQM推行委員會 標準化推行委員會 職工福利委員會 董事會 董事長 總經理 副總經理 監察人 圖一 大榮貨運公司組織圖

50 圖二 物流中心之組織與執掌 1.物流中心之管理 2.直接客戶之協調與聯繫 3.主管級以下人員之遴選 4.物流中心人員考評
5.成本控制,創造利潤 6.工作稽核 1.督導物流中心 2.訂定營運政策 3.物流中心業務之接洽與契約訂定 4.主管級以上人員之選用與考核 1.儲位規劃及管理 2.進出貨及庫存管理 3.揀貨、理貨及退貨作業 4.倉庫設施之保養與維修 1.行政及庶務工作 2.資訊系統運用與維護 3.客戶倉租、配送管銷費用之核計 4.會計帳務 5.製單及單據管制 1.車輛調度及配送管制 2.配送車輛路線及批次之排定 3.駕駛之管理及考評 總公司 物流部 物流中心 主管 (所長) 倉儲組 管理組 運輸組 圖二 物流中心之組織與執掌


Download ppt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