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课时 第3章 第2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考 点一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二 课堂10分钟练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课时 第3章 第2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考 点一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二 课堂10分钟练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课时 第3章 第2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考 点一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二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大冲关 课堂5分钟归纳 课下30分钟演练

2

3

4

5

6

7 (3)氨水显 性,NH3·H2O属于 电解质,NH3·H2O 。 无
(1)NO是 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易与O2反应,故 用排水法收集。NO2是 色有 性气味, 溶于水的有 的气体, 用排水法收集,NO生成NO2的方程式为 ,NO2生成NO的方程式为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 (3)氨水显 性,NH3·H2O属于 电解质,NH3·H2O 。 只能 红棕 刺激 不能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NH +OH- +4

8

9 一、氨气 1.物理性质 密度 水溶性 比空气 溶于水(常温常压1∶ ) 极易 无色 刺激性 气体 700

10 NH3+H2O NH3·H2O NH3+HCl===NH4Cl 白烟

11 NH3 NH3·H2O OH- 易分解

12 二、铵盐 1.概念 由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2.物理性质 溶于水的 色晶体。 铵根离子

13

14 固体反应:NH4Cl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与碱的反应: 铵盐都能与 反应生成氨气。 固体反应:NH4Cl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热) +4

15

16 1.判断正误。 (1)氨水能导电,故NH3是电解质。 (  ) (2)液氨和氨水是同一种物质。 (  ) (3)氨气极易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其溶质是 NH3·H2O。 (  ) (4)用水做氨气的喷泉实验,可证明氨气的溶解度大小。 (  ) (5)NH3中氮元素为-3,处于最低价态,具有一定的还原 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O2氧化。 (  )

17 答案:(1)× (2)× (3)× (4)√ (5)√

18 2.集气瓶中充满NH3。 (1)若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试纸 ________。 (2)若将蘸有浓盐酸玻璃棒靠近瓶口。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NH3是碱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与浓盐酸挥发的HCl气体生成固体小颗粒NH4Cl,产生白烟。 答案:(1)变蓝 (2)瓶口有白烟产生

19 3.NH4Cl受热分解与碘的升华(固体变气体)本质一样吗?

20

21

22

23 2.实验装置(如图):

24 3.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收集满了。 (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25 4.干燥方法 NH3是碱性气体,一般用碱石灰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不能用浓H2SO4、P2O5等酸性干燥剂干燥NH3,也不能用无水CaCl2(中性干燥剂)干燥,因为CaCl2+8NH3===CaCl2·8NH3。

26 5.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6.尾气吸收 尾气吸收一般用水浸湿的棉花堵在试管口或用下图装置吸收。

27 [特别提醒]  (1)实验室不能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取NH3,因为生成的NH3和HCl遇冷会重新结合成NH4Cl,无法得到NH3。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因为NaOH、 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NH3 的产生,且高温时易腐蚀试管。 (2)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或碱石灰) 也可制取NH3;加热浓氨水可制得少量NH3。 (3)用试管收集氨气,应在试管口塞上一团疏松的棉花,防止NH3与空气对流。

28 二、氨气的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的原理 装置中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某液体,或与水、与液体易反应),使装置内压强降低,与外界形成较大压强差,而引发喷泉。

29 2.常见装置

30 3.喷泉的引发 甲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乙装置: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 烧瓶(或微热烧瓶),使导气管下端有水柱形 成,拿开毛巾,形成美丽的喷泉。

31 [特别提醒] 如图装置,若锥形瓶内液体之间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液体会由导气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32 [例1] 根据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的NH3,选择合适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选项编号,下同) a.浓H2SO4  b.碱石灰  c.CaCl2  d.P2O5

33 (3)下列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________。
a.NH3   b.NO   c.NO2   d.CO2 (4)已知NH3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__________。

34 (5)如何检验氨气已收集满试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如何操作引发喷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喷泉的产生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解析] (2)NH3是碱性气体,与浓H2SO4、P2O5反应。虽然CaCl2是中性干燥剂,但会吸收NH3生成[Ca(NH3)8]Cl2,只能用碱石灰干燥。
(3)NH3极易溶于水,NO2易溶于水,NO难溶于水,但易与空气中O2反应,故NO用排水法收集。NH3、NO2、CO2用排空气法收集。 (4)NH3极易溶于水,C、E装置易产生倒吸。 (5)检验氨气是利用氨气的性质溶于水显碱性或与酸反应生成盐。 (6)能产生喷泉,且为红色,证明NH3极易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

36

37 (1)熟练掌握实验室NH3的制备、干燥、收集和尾气吸收。
(2)(4)中B装置,NH3不溶于CCl4,不会产生倒吸,逸出的NH3又会被上层的水吸收。

38

39

40 2.铵盐溶液的检验 可取少量液体注入试管中,再加入浓的碱液,微热,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管口检验。

41 [特别提醒] 为使实验现象明显,一般用浓的碱溶液与之反应,且需加热。步骤是①取样,②加浓NaOH溶液,③加热,④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遇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冒白烟。

42 [例2] 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  ) A.NH4HCO3         B.NH4Cl C.(NH4)2CO3 D.NH4NO3

43 [解析] 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CO2,故原铵盐为NH4HCO3或(NH4)2CO3;又由于该铵盐不能与BaCl2反应,只能为NH4HCO3。

44

45

46 点此进入

47

48

49 点此进入


Download ppt "第2课时 第3章 第2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考 点一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二 课堂10分钟练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