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六講:羅爾斯「正義論」(二)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六講:羅爾斯「正義論」(二)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六講:羅爾斯「正義論」(二)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十六講:羅爾斯「正義論」(二)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2 七、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一)定義:公開、非暴力、良心但違反法律 的政治行動。  (1)可以採取間接的方式進行,即所違反的法 律不必然是其抗爭的法律。  (2)真正觸法的行為,不是對憲政決定的一個 測驗。

3 七、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3)不是訴諸個人道德或宗教學說,也不能 基於個人或團體利益,而是訴諸一般共享的 正義觀。 (4)公開的行為、非暴力,任何干擾其他公 民的行為,都會降低公民不服從的品質,因 為它表達是深刻信仰和良心的聲音,它本身 是警告或訓誡而不是威脅。

4 七、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二)證成的條件:  (1)適用對象:違反正義第一原則或第二原 則中的機會平等原則。  (2)嘗試正常的政治手段和法律救濟都失敗 以後,才可以證成公民不服從的使用。

5 七、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3)如果許多團體同時證成公民不服從,其同 時實施的結果會導致社會嚴重失序、侵蝕正 義憲法的效能,則即使合乎前兩條件的公民 不服從,也要受到限制。   ◎即使有權行使公民不服從,仍然需要思考 “實施公民不服從是否明智?”的問題。

6 八、康德式的解釋 (一)合乎康德的自律 (autonomy)概念:
 (1)自律和他律(heteronomy)的區別:理性 (reason)和欲望或偏好(inclination)決定行為。  (2)立約者在無知之幕之後決定正義原則, 這等於理性決定道德原則。

7 八、康德式的解釋 (二)正義原則是康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 (1)令式的意義
 (1)令式的意義  (2)準則(maxim):行為的策略  (3)定言令式和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的區別

8 八、康德式的解釋 (三)可以避免康德形上學的缺點: (1)人是自由的嗎?
 (1)人是自由的嗎?  (2)康德的兩重世界觀:區別理智界 (intelligible world or noumenal world)與感官 界或現象界(sensible world or phenomenal world)。  (3)原初立場是一個合理的設計,不涉及任何 形上學主張。

9 九、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一)社群論(communitarianism)的批評: (1)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1)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Michael Sandel, 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 (1982) Alasdair MacIntyre, After Virtue (1981) Charles Taylor, Philosophical Papers (1985) Michael Walzer, Spheres of Justice (1983)

10 九、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2)Sandel批評的對象就是羅爾斯,而其他 三人批評的重點是針對自由主義本身。 (3)Sandel的主要論點: a)原初立場的立約者是一個完全抽離的主 體(radically disembodies subject),自我先 於目的。 b)自我認同是由社群文化塑造的,自我認 同是發現(discover),而不是選擇。

11 九、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二)多元文化論(multiculturalism):
 (1)Iris M. Young的差異政治(politics of difference):自由主義的平等只是形式,是 一種同化論(assimilation),要求差別對待弱 勢族群,才是真正的平等。  (2)Charles Taylor的肯認政治(politics of recognition):承認文化和族群的特殊性、肯 認不同文化和族族的平等價值。

12 九、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三)自由主義的回應: (1)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1)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a)原初立場:a device of representation b)立約者:公民    c)公共理性(public reason)和公民性(civility)  (2)Will Kymlicka的自由主義多元主義:區別 內在限制(internal restrictions)和外在保障 (external protections)

13 九、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四)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1)政治證成的核心是公共推理。
 (1)政治證成的核心是公共推理。  (2)互惠性:提出的理由是公民共享的,論理 各方以公共理由論辯,展現公民性,也表示 對他人的尊敬。  (3)公共理性是多不是一,民主決策是合理的 最後手段。

14 綜合座談 隨著十六週課程的結束,品德教育種子教師培 訓計畫即將邁入尾聲。
在綜合座談的時間裡,歡迎老師們提出跟品德 教育相關的問題,跟火旺老師對談,或者談談 您參與本培訓課程後的心得感想。更希望大家 能夠對課程內容設計或討論課進行方式,提供 寶貴的建議,以作為未來開辦類似課程時的參 考。 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推動品德教育的工作!


Download ppt "第十六講:羅爾斯「正義論」(二)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