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 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重要思想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 知识拓展: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 由空想到科学

5 第二次飞跃 由理论到实践

6 第三次飞跃 由一国到数国

7

8 第四次飞跃 由传统到特色

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0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思想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11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12 苏联模式的教训 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13 第一, 经过“一五计划”,积累了初步经验,这就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自己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第二,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苏联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

14 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论十大关系》

15 毛主席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他强调说,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提出了我们要进行“第二结合”的历史命题和庄严使命。 ——吴冷西:《忆毛主席》

16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从1956年2月到4月,毛泽东等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计划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的思想,逐渐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

17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18 《论十大关系》主要内容: 第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第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第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第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第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第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第九,是非关系; 第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9 十大关系,前五个主要是关于经济方面的,后五个是政治思想方面的。这十大关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20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它所阐述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时乃至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回顾说,“前八年照搬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2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各级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习惯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因此,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所存在的矛盾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22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2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指出,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质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4 第二,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指出,在我国社会中“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
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 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 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敌我之间和 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 非的问题”。一般说来,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 政的、强制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25 第三,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即: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26 第四,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指出,我国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今后主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27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把这三者关系上升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 鉴于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要和必需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尤其更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因为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工业提供粮食、原料、市场和积累资金,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 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28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教育和科学。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2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30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1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们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32 再见!


Download pp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