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溼地保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溼地保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溼地保育

2 溼地 溼地乃指陸地與水域間之過渡地帶,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為地球上最豐沛的生態系統
根據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署,溼地必需包含以下至少一種性質 具有優勢的水生植物(Hydrophytes Vegetation) 含水溼土(Hydric soils) 每年的生長季或某一時間內,土壤含飽和水份或為淺水所覆

3 濕地定義 根據1971年拉姆薩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 的定義是:
不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淡水、半淡鹹水或鹹水的水域或沼澤、泥沼、泥煤地區並包括低潮時水深6公尺以內的海域所構成的地區。 Wetlands are areas of marsh, fen, peatland or water, whether natural or artificial, permanent or temporary, with water that is static or flowing, fresh, brackish or salt, including areas of marine water the depth of which at low tide does not exceed six meters.

4 Where to Find Wetland Plants?
Swamp 林澤 Marsh草澤 Peatland 泥煤地(酸性) Fen 泥沼地(鹼性) Margins of lake, stream and river 湖濱、河濱 Estuary 河口 Mangrove 紅樹林溼地 Oceanic shoreline 海岸

5 Swamp 林澤

6

7 Marsh草澤

8

9

10 Mangrove 紅樹林

11

12

13 水筆仔 胚軸長約15至20公分

14 五梨跤 胚軸約25~35公分,皮孔明顯

15 欖李

16 背面灰綠色(因為有排鹽的鹽腺) 海茄苳

17 Oceanic Shoreline 海岸

18 Peatland 泥煤地

19 Fen 泥沼地

20 永安鹽場溼地

21 高美溼地

22 高美溼地

23 濕地分類 海岸濕地 河口濕地 自然溼地 Natural Wetland 河岸/湖岸濕地 其他自然濕地 復育型濕地 人工濕地 人造溼地
其他人造濕地 生產型濕地 人造溼地 Artificial Wetland

24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Wetlands

25 濕地功能圖

26

27 濕地的危機                                                                                                                    

28

29

30 人造濕地之構築可減緩濕地資源的消失,提供景觀、防洪、水質淨化、動物棲地等諸多功能

31 生態復育(Ecological Restoration)
對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重建,使其恢復到一個近似原來非受干擾的狀態

32 生態復育計畫規劃思考 復育之目的 人類干擾的生態累積衝擊 最佳生態復育方法與技術 如何判斷生態復育的成功或失敗 不確定性與失敗的處理
適當的管理與監測

33 濕地構築的原則 1. 以最少維護之原則來設計系統 2. 盡量使用自然能源 3. 須符合當地文、水文、景觀及氣候條件
4. 確認一項主要目標及數項次要目標 5. 以生態交會區方式設計系統 6. 給予系統時間,避免過度的人為操作策略 7. 以功能為導向設計系統 8. 儘少採用剛性結構,宜模仿自然系以適應生物系統

34 濕地構築目標 洪水控制 地下水補注 廢水處理 非點源污染控制 水質改善 河岸/海岸保護 野生動物棲息 濕地補償 漁獲改善 景觀遊憩 生態教育
科學研究

35 適應性管理 (1) 適應性管理就是在復育的過程中應用以下三個主要管理單元的管理方式: 監測(Monitering)
評估(Assessment) 決策(Decision) 適應性管理是在實作過程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隨時監測以回饋修正計畫的動態管理方式 基於生態系統之複雜性(Complex)、變異性(Variance)與不確定性(Uncertainty) ,適應性管理方式可以彌補復育人員事前無法獲得完整基本資料之窘境

36 適應性管理 (2) 生態復育過程中,首先要制訂復育目標,再確定計畫的復育模式,包括: 控制因子(Control Factors)
系統結構(Structure) 系統功能(Function) 從上述三者篩選出適當的監測指標進行監測 復育人員從監測數據去評估該復育計畫是否達到預期功能並朝計畫目標發展,若發現未達到預期功能或目標有所偏離時,即應立即做決策,採取適當的行動以修正之

37 適應性管理法概念圖

38 復育系統發展路徑的矩陣圖 結 構 狀 況

39 復育系統發展矩陣表 佳 功 中 能 狀 況 差 初級 中等 成熟 結 構 狀 況 功能與結構無關聯 屬初期發展階段 功能最佳 屬特例狀況
屬中期發展階段 功能與結構屬處成熟發展階段 生態系統穩定 生態系統可自我維持 生態系統具有復原性 層初期發展階段 功能中等 中度干援 中度干擾 結構發展成熟 功能與結構關聯性中等 結構脆弱 高度干擾 功能差 植物群落不適宜 植物群落不適應 初級 中等 成熟 結 構 狀 況

40 適應性管理 (3) 一般而言,整個系統發展的趨勢應從矩陣的左下角往右上角的方向行進,但在過程中若發現有異常行進之方向,工作團隊應立即做決策,採適當的行動以矯正之: 無行動方案(Doing Nothing),暫不採任何人為措施,耐心等待並給該系統一段時間使其自然地改善 有行動方案(Doing something),依所收集的監測數據,採取矯正措施,促使系統朝向預期方向發展 改變計畫目標(Changing Goal),若發現該系統勢必無法朝向預期目標發展時,應考慮改變原先的計畫目標

41 濕地棲地指導原則 Wetland Habitat Guidelines
Canadian Wildlife Service How Much Habitat is Enough? 2nd Edition, 2005

42 濕地棲地指導原則 整個集水區(Watershed)中需要至少10%土地為溼地,各子集水區(Sub-Watershed)亦需要至少6%為溼地
溼地周圍重要功能區(Critical Function Zone)與緩衝保護區(Buffer Protection Zone)需要至少100公尺寬良好的自然植生 溼地應構築於關鍵位置並考慮歷史溼地場址及土壤與水文條件 地景中應包含各種大小、種類的溼地;尤其應有大面積能支持棲地異質性(Habitat Heterogeneity)的溼地

43


Download ppt "溼地保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