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9 渗透蒸发
2
主要内容 1 2 3 4 渗透蒸发的原理和特点 渗透蒸发膜及膜材料的选择 影响渗透蒸发因素 渗透蒸发的应用
3
渗透蒸发 (Pervaporation,PV) :
又称渗透汽化,即通过渗透蒸发膜,在膜两侧组分的蒸气分压差作用下,使液体混合物部分蒸发,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膜分离法。 图9.1 渗透蒸发过程
4
技术发展沿革: 1917年:“渗透蒸发”一词最早出现; 20世纪50~60年代:分离液体混合物,如水-乙醇-异 丙醇三元恒沸物;
20世纪70~80年代初:能源危机促进渗透蒸发的发展; 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中最重要的分离技术之一。
5
1 渗透蒸发的原理和特点 1.1 分离原理 适用范围:液体混合物(恒沸物); 膜的类型:渗透蒸发膜; 推动力:蒸气分压差;
膜的选择性:物质在膜中的溶解度(热力学性质)和扩散速率(动力学性质);
6
1 渗透蒸发的原理和特点 1.2 渗透蒸发的特点 渗透蒸发与常规分离结合,扬长避短。 选择性好,特别适合分离沸点接近和含量低的物质;
过程操作简单,但能耗较高; 分离过程中对膜不仅无损害,而且有利于提高膜的性能和寿命; 与反渗透等相比,通量非常小。 渗透蒸发与常规分离结合,扬长避短。
7
2 渗透蒸发膜及膜材料的选择 2.1 渗透蒸发膜的分类 (1)根据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亲水膜 用于有机溶液的脱水;
含氮原子的壳聚糖衍生物、聚烯丙基胺; 羟基、氨基 处理能力强,水通量可达2170 g/(m2.h)
8
亲油膜 对于乙醇-水体系,优先透过乙醇; 用于水的纯化、污染控制和有机物回收; 改性硅橡胶、改性聚三甲基硅基丙炔膜;
9
(2)根据膜结构的不同 对称均质无孔膜:孔径在1nm以下,结构致密,通量较小; 非对称膜:活性皮层和支撑层为同种材料;
复合膜:活性皮层和支撑层的材料不同; 浸涂法 界面聚合法 离心交换膜
10
2.2 膜材料的选择 影响分离组分对膜的渗透通量的主要作用力: 三维溶解度参数(δ) δ2 = δd2+ δp2+ δh2 吸引力 排斥力
11
组分与聚合物之间的溶解度差值: Δδm,i =[(δd,m-δd,i)2 + (δp,m-δp,i)2 + (δh,m-δh,i)2]
12
3 影响渗透蒸发的因素 温度 压力 膜后真空度 料液组成 流动状态
13
4 渗透蒸发的应用 从液体有机物中脱除水分
14
从水中除去有机物 有机物/有机物的分离 蒸气渗透
15
发酵液 加热;pH值; 凝聚和絮凝; 助滤剂 细胞的破碎 预处理 初步纯化 过滤、离心、膜分离、萃取 高度纯化 成品制备 生物产品
16
第十章 溶剂萃取
17
主要内容 1 2 3 4 5 概 述 理论基础 乳化和去乳化 萃取的过程和方式 离子对/反应萃取
18
1. 概述 1.1 萃取的概念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 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19
萃取剂:用于从原料中提取目标产物的流体(或萃取过程中加入的第三组分)
萃取液 : 以萃取剂为主,含有较多溶质的相。 萃余液:以原溶剂为主,且含有少量萃取剂和溶质的相。
20
1.2 萃取的步骤: 萃取剂与料液充分混合; 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相; 脱除萃余液中残留的溶剂。
21
1.3 萃取分离的特点 (1)选择性 (2)能与其他需要的纯化步骤(如结晶、蒸馏)相配合 (3)减少由于降解(水解)引起的产品损失;
(4)可从潜伏的降解过程中分离产物; (5)适合不同规模的生产 (6)传质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22
1.4 萃取在生物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根据萃取物的分子大小: 小分子类:抗生素、有机酸 方法:传统的萃取方法 大分子类:酶、抗体、蛋白质
方法:双水相萃取、反胶束萃取等
23
2 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2.1 分配定律 分配系数: a.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
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常数。 b.公式: c. 前提条件 (1) 稀溶液;(2) 溶质对溶剂互溶没有影响;(3) 必须是同一分子类型,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24
2.2 分离因子α 同一萃取体系中,同一萃取条件下,两种组分分配系数之比。
25
例题: 反应液中含A和B两种溶质,25℃条件下,用正丁醇进行萃取,KA为0.1,KB为2.0; 用二氯甲烷萃取时,KA为5.0,KB为2.0。想一下哪种萃取剂更适合A和B的分离?为什么?
26
2.3 萃取剂的选择 (1)利用溶解度参数理论 (2)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 低极性 或非极性溶剂中;
物质的极性可以测定介电常数进行评价。
27
2.4 弱电解质的萃取过程与水相的特性 (1)离子对改变溶质 四丁基胺的氯化物用氯仿萃取时,K=1.3; 将乙酸钠加入后,K=132
28
(2)调节pH值来改变溶质的性质 青霉素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分配的三个特点: 仅游离酸可在水相和有机相间发生分配; 萃取时不发生青霉素的电离;
在有机溶剂中青霉素不发生离解;
29
1 K = K0 1 + 10pH-pKa 分配系数与电离平衡常数间的关系: 已知Ka=10-2.75:
当 pH < 1.0 时,K = K0 ; 当 pH介于1-5之间时,K值由上式计算得出; 当 pH > 5.0时,K随着pH值的下降而下降。
30
3 乳化和去乳化 乳化: 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分散相)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互不相容的液体(连续相)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形成的液体称为乳状液或乳浊液。
31
3.1 乳化的本质 表面活性剂的存在; 表面张力下降; 自发过程 思考: 乳浊液和悬浮液的区别?
32
3.2 乳状液的类型及其消除 (1)类型 水包油(O/W):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大于亲油基团; 油包水(W/O):亲油基团大于亲水基团;
工业上常用亲憎平衡值(HLB)表示。
33
(2)乳状液的消除方法 加热、稀释、吸附 离心或过滤(乳化现象不严重 ) 加入电解质,破坏乳状液双电层 顶替法 凝聚或絮凝等预处理
34
4 萃取的方式 4.1 操作步骤 (1)混合:分液漏斗和搅拌罐; (2)分离:离心机; (3)溶剂回收:蒸馏设备。
35
4.2 萃取的方式 (1)单级萃取 特点: 操作简单、快速; 但对分配系数不大的产物分离时回收率低
36
(2)多级错流萃取 特点: 混合分离器1 混合分离器2 混合分离器n 料液 溶剂 萃余液 ….. 萃取液 回收率较高;
但溶剂用量大,产物浓度低、能耗较大 。
37
(3)多级逆流萃取 特点:萃取效率高,萃取相中目标产物浓度高;溶剂用量少。
38
(4)分馏萃取 料液从中间位置引入,进料部位将萃取流程分为萃取段(左边)和洗涤段(右边)。 特点:萃取效率高,目标物纯度高
39
(5)离子对/反应萃取 a. 概念 离子对/反应萃取就是使目标溶质与溶剂通过配位反应、酸碱反应或离子交换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配合物,易从水相转移到有机溶剂中。
40
b. 萃取剂的类型: 有机磷类萃取剂: 磷酸三丁酯(TBP); 氧化三辛基膦(TOPO) 胺类萃取剂: 三辛胺(TOA); 二辛胺(DOA)
41
c. 稀释剂的要求 分配系数:萃取时1.0,反萃取时0.1; 选择性: 毒性 水溶性 黏度和密度 第三相的形成
42
5 液-固萃取 5.1 定义: 用萃取剂S自固体中溶解某一种溶质的单元操作。 5.2 浸取条件: 溶液相的溶质浓度小于固体相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5.3 浸取机理-分子在固体相和溶液相的扩散 (1)S:固液界面→扩散至固体内部 (2)A:固体内溶质溶解→液相 (3)A:固体相内部溶液→扩散固液界面 (4)A:固液界面→液相主体扩散
43
5.4 影响浸提的因素 (1)固体物质的颗粒度-适中 :粒度越小,接触面大,扩散速率大,浸出效果好;但粒度太小,流体阻力大,不利浸取
(2)溶剂的用量及浸取次数-少量多次 (3)温度:T升高,溶解度增加,粘度低,浸取率高;T太高,杂质浸出量增高 (4)浸取的时间-适当 (5)搅拌 (6)溶剂的pH:
44
思考题: 概念: 分配系数,分离因素,HLB值;乳化。 2. pH对弱电解质的萃取有何影响? 3. 发酵液乳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如何去除乳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