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 電子商務技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 電子商務技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 電子商務技術

2 本章架構

3 本章前言 「解題與出題」:不只是Problem enabler(先了解問題,在看科技能幫助什麼),更是Technology enabler(先了解科技的本質,在去思考科技能作什麼事)。 網際網路不單只是網路,是買賣雙方關係連結的橋樑,更是企業獲利競爭的利器。 本章內容主要介紹網際網路的本質、策略機會、基礎建設、與重要技術。

4 學習目標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3.3 網際網路的發展 3.4 重要技術(一):分封交換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3.3 網際網路的發展 3.4 重要技術(一):分封交換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3.6 重要技術(三):頻寬與服務業者 3.7 網際網路的下一代標準 3.8 問題與討論

5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如何使用資訊科技? 拉的策略:由企業策略拉出科技應用 推的策略:由了解科技應用,進而推出新的企業策略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如何使用資訊科技? 拉的策略:由企業策略拉出科技應用 推的策略:由了解科技應用,進而推出新的企業策略 網際網路的本質: 提供資訊通訊的標準 讓世界所有的電腦透過通訊協定,都能很便宜的彼此互通 提供不同的運算方式 網際網路讓使用界面與程式運算分開,讓使用者端的設備越來越小

6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通訊的標準:通訊協定 (protocol)

7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新的運算模式 階段一:傳統的單獨電腦系統 階段二:主從式架構 階段三:三層式架構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新的運算模式 階段一:傳統的單獨電腦系統 將AP、DB與UI都混合儲存在單一電腦中 階段二:主從式架構 為了讓資料維持一致性,便把資料庫的功能獨立出來 階段三:三層式架構 僅保留使用者界面在使用者端 Ex: 線上統計計算 (

8 3.1 技術挑戰:網際網路帶來的革命 新的運算模式

9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網際網路不只解決現有的問題,而且帶來未來的機會 企業強調不該只是利潤最大化,而是機會最大化

10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機會

11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如何發現機會? 在已發生的事物中(Ex: 人口結構變化, 寬頻的普及),什麼會創造未來?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如何發現機會? 在已發生的事物中(Ex: 人口結構變化, 寬頻的普及),什麼會創造未來? 這些已發生的事實,對企業的影響? 什麼變化是已經發生了,但是還未全面影響到產業市場結構與市場價值(出生率下降→幼兒/學生用品)? 經濟與社會的趨勢是什麼?

12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網際網路的哪些特色,可能帶給產業或企業機會? 網際網路是一項開放的標準 技術、產業與策略的融合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網際網路的哪些特色,可能帶給產業或企業機會? 網際網路是一項開放的標準 新競爭者進入變得容易 對買方而言,搜尋供應商變得容易 對賣方而言,比價使得價格競爭更為激烈 技術、產業與策略的融合 技術融合:網際網路標準的出現,將許多原本不相干的網路與資料技術都融合在一起 產業融合:技術融合的結果,使原本不相關產業,都因共通標準融合在一起 (Ex: 通信業者提供內容/電視業者提供網路) 策略融合:在網路上使用開放標準,使得競爭優勢的維持越來越短,也由於採取的策略都類似,很容易進入價格戰爭

13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網際網路的哪些特色,可能帶給產業或企業機會? 網際網路無所不在 網際網路提供雙向的溝通
3.2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策略機會 網際網路的哪些特色,可能帶給產業或企業機會? 網際網路無所不在 普及商務:當所有用品都能連上網際網路之後的商務模式 網際網路提供雙向的溝通 大眾媒體 (推銷)  小眾媒體 (滿足個別需求) 被動接受  主動連線 網際網路消除了「資訊不對稱」 資訊不對稱:我有你需要但是沒有的資訊 網際網路提供客製化的價值 客製化更易達成:自動依照客戶特殊需求來組裝製造商品

14 3.3 網際網路的發展 我國網路推動的相關政策與方案 國家資訊通訊發展方案 知識經濟發展方案 全球運籌發展計畫 數位台灣計畫 營運總部計畫
3.3 網際網路的發展 我國網路推動的相關政策與方案 國家資訊通訊發展方案 知識經濟發展方案 全球運籌發展計畫 數位台灣計畫 營運總部計畫 ‧‧‧‧

15 3.4 重要技術(一):分封交換 網路訊息交換主要有兩種模式- 線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
3.4 重要技術(一):分封交換 網路訊息交換主要有兩種模式- 線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 當通信的兩端一旦接通,便擁有一條實體線路,並由雙方獨佔此線路 分封交換技術(Packet Switching) 將所要傳送的訊息分唯一個個固定大小的封包傳送,可同時提供多個來源的訊息傳輸 每個封包各自尋找最佳路徑,到目的地再重組 易擁塞,損失,或有安全問題

16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OSI七層網路參考架構- 實體層(Physical Layer)
處理在實體傳輸媒質(如電纜、光纖、衛星等)上的位元資料(0或1)之傳輸 資料連結層(Data Link Layer) 處理資料封包,將要傳輸的資料封包區分成框架進行傳輸 網路層(Network Layer) 處理網路上傳輸封包的路徑和壅塞控制的問題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確保資料在網路層與會談層之間的傳輸品質

17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OSI七層網路參考架構- 會談層(Session Layer)
在節點間進行各使用者之間資料的交換形式,交換形式有單工、半雙工、及全雙工 展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處理通訊雙方使用者與電腦溝通上資料格式的轉換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處理網路應用程式間的資料傳輸,它可讓各種網路應用的使用者有效使用OSI環境

18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OSI網路七層架構

19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TCP/IP-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大致結合OSI的應用層、展示層與會談層的功能,如HTTP等 傳輸層(Host-to-Host Transport Layer) 大致結合OSI的傳輸層,如TCP、UDP等 網際網路層(Internet Layer) 大致和OSI網路層一樣,如常見的IP運作等 網路界面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大致結合OSI的資料連結層、與實體層,如常見的Ethernet、ATM、Frame Relay、Token Ring等

20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OSI與TCP/IP之比較

21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其他相關協定- 網路位址(IP Address) 網域名稱(Domain Name)與DNS
32位元所構成的數值來進行網路上定址的功能 可分為五個等級:Class A, B, C為實際定址用,Class D為廣播用,Class E 保留 網域名稱(Domain Name)與DNS 較為人類所熟悉與記憶的,代表電腦主機,相較於IP Address較利於電腦判讀 全球資源定址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可以帶你到所要的資源所在地」,簡稱為網址

22 3.5 重要技術(二):通訊協定與TCP/IP 其他相關協定- HTTP SMTP、POP WA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瀏覽器與網站之間的通訊協定 SMTP、POP SMTP為在網路上送電子郵件到伺服器時所使用的通訊協定 POP為在網路上使用者從伺服器接收電子郵件到用戶端時所使用的通訊協定 WAP 一種開放式的無線應用軟體協定,主要是應用在數位式行動電話與其他相關的無線終端裝置上

23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網際網路的基本架構,可分為三層次- 骨幹網路 都會或地區網路 最後一哩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網際網路的基本架構,可分為三層次- 骨幹網路 台灣網際網路有幾條骨幹網路是繞著台灣跑的,這些環島的線路便是骨幹網路主要架構 都會或地區網路 主要連接各個主要地區的網路與骨幹網路 最後一哩 連接到終端使用者的那一段,稱為 Last mile或 First mile 在台灣皆透過中華電信

24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台灣TANET網路架構- 國家骨幹網路 地區性網路 對內負責連接各區域網路中心,對外負責連到國際網路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台灣TANET網路架構- 國家骨幹網路 對內負責連接各區域網路中心,對外負責連到國際網路 地區性網路 TANET將全國分為數個「區域網路中心」

25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不同終端使用者的Last Mile的連接方式

26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有線寬頻- 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 非對稱數位式用戶迴路ADSL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有線寬頻- 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 有線電視:利用高頻寬的混合光纖同軸電纜HFC網路,來傳送電視視訊訊號 Cable Modem:在現有之有線電視的多餘頻寬上傳送訊號 非對稱數位式用戶迴路ADSL 透過ADSL數據機,利用原有的電話線路傳送訊號 可將傳輸速率由56Kbps提升至數Mbps,並能永遠保持連線,不受撥打電話的行為所干擾

27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無線寬頻- 行動電話的無線寬頻網路 無線區域網路之相關技術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無線寬頻- 行動電話的無線寬頻網路 第一代行動電話技術(1G):屬於類比式系統,主要用於語音服務 第二代行動電話技術(2G):以蜂巢(Cell)、數位(Digital)為傳輸方式,可提供語音/數據/傳真傳輸 第三代行動電話技術(3G):採用高速的數據傳輸模式及最先進的技術,可提供多媒體的服務 無線區域網路之相關技術 架構在原有的LAN上,是將區域網路無線化 通訊協定:IEEE 、IEEE a、IEEE b、IEEE g、藍芽等

28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無線網路通訊協定的比較 其他寬頻網路技術- T1 (1.544Mbps) 與T3 (43Mbps)
3.6 重要技術(三):寬頻與服務業者 無線網路通訊協定的比較 其他寬頻網路技術- T1 (1.544Mbps) 與T3 (43Mbps) 由貝爾實驗室所定義出來在通訊傳輸時所使用的通訊協定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非同步傳輸模式 可在網路上同時傳輸不同之資料(語音、數據、視訊等)

29 3.7 網際網路的下一代標準 網際網路如今的瓶頸,下一代的網路標準必須解決- IP不夠用了 資料封包沒有優先次序 資料封包安全性的問題
3.7 網際網路的下一代標準 網際網路如今的瓶頸,下一代的網路標準必須解決- IP不夠用了 IPv4 (32位元) → IPv6 (128位元) 資料封包沒有優先次序 重要的商業或應用(如遠距醫療、即時視訊等),應享有資料封包優先傳遞的優先權 資料封包安全性的問題 網際網路上的資訊安全破口過多,下一代的網際網路需改善 處理「多播(Multicasting)」的問題 網際網路在處理Multicasting的機制十分不理想 (重複傳送),下一代的網際網路需改善


Download ppt "3 電子商務技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