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正大學經濟系 環境會計與企業綠色競爭力 主講人 : 周 嫦 娥 中華民國102年11月2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正大學經濟系 環境會計與企業綠色競爭力 主講人 : 周 嫦 娥 中華民國102年11月23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正大學經濟系 環境會計與企業綠色競爭力 主講人 : 周 嫦 娥 中華民國102年11月23日

2 內 容 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 環境成本 環境會計 綠色國民所得 綠色國民所得帳 環境保護活動的需求 企業環境會計 企業環境會計之發展動力
內 容 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 環境成本 環境會計 綠色國民所得 綠色國民所得帳 環境保護活動的需求 企業環境會計 企業環境會計之發展動力 日本企業環境會計 企業環境活動與環境成本和效益 物質流管理 物質流成本會計

3 環境保護相關法令愈嚴格,企業環境保護成本愈高,企業獲利能力受到衝擊愈大?
企業中的環保單位永遠是花錢的單位,對企業的獲利能力沒有貢獻?

4 (生產、消費、投資、政府活動、國際貿易等)
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 環境體系 (開放或封閉體系?) 經濟體系 (開放或封閉體系?) 經濟活動 (生產、消費、投資、政府活動、國際貿易等)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

5 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 *經濟體系的生產活動,以勞動、人造資本、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能源、水資源、生質資源等)為投入以生產商品和勞務,而自然資源係來自於環境體系。 *經濟體系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沒有價值的副產品,即污染物(例如空氣污染物、廢污水、固體廢棄物等),這些污染物若未經過妥善處理最終會回到環境體系。

6 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 空氣污染物 空氣污染物 勞動 人造資本 自然資源 (土地 水資源 能源 森林等) 中間投入 產品與服務 消 費 生 產
廢污水 固體廢棄物 廢污水 固體廢棄物

7 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 環境體系 經濟體系 自然資源 污染物 經濟活動 勞動 人造資本 (土地、水資源、能源、森林等)
(空氣污染物、廢棄物、廢污水等) 經濟活動 (生產和消費)

8 經濟體系與環境體系 *經濟體系由環境體系取得自然資源做為生產投入,而生產和消費過程會對環境體系排放污染物。
*由此來看,經濟體系無法獨立於環境體系而存在。 *當經濟體系生產愈多的商品和服務,GDP或國民所得雖然提高,但這也表示經濟體系由環境體系採擷愈多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排放愈多的污染物。

9 環境成本 *持續且過度對環境體系擷取自然資源,環境體系提供自然資源的能力會降低,此稱為自然資源的折耗(depletion)。
*對環境體系過度排放污染物,會造成環境品質的下降,此稱為環境質損(degradation)。 *自然資源折耗和環境質損皆是環境成本。

10 環境成本 *經濟活動雖能增加生產,提高物質生活的享受,卻是以環境惡化為代價。
*當人類追求經濟發展,而導致環境體系產生質損或折耗時,則會影響未來世代的發展,而無法達到永續發展。 *因此,要呈現人民真正的福祉,必須考量經濟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即環境成本)。

11 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分外部成本和內部成本。 ◆當污染者或資源使用者所造成的環境負面影響由大眾一起承擔,即為外部成本。
◆前述自然資源折耗和環境質損即為外部環境成本。 ◆當污染者進行污染防治,以減輕其污染對環境負面的影響,則其污染防治成本即為污染者的內部環境成本。 ◆外部環境成本也可透過租稅制度內生化。

12 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的相關名詞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環境會計)
◆Green Accounting (環境會計) ◆National Green Accounting (綠色國民所得帳)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Accounting (環境財務會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環境管理會計)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物質流成本會計, ISO14051:2011)

13 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又稱為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ing )。
◆環境會計是用來同時記錄經濟面(或財務面)和環境面資訊的會計或統計制度。 ◆環境會計有兩大系統:總體面的環境會計和個體面的環境會計。

14 環境會計 ◆總體面的環境會計即一般所稱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乃從國家的觀點紀錄環境和經濟的資訊。
◆個體面的環境會計即企業環境會計(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記錄的是個別企業財務和環境相關的資訊。

15 環境會計 總體環境會計和個體環境會計之關係 總體 個體 綠色國民所得帳 環保支出 環境會計 環境保護 資源利用 企業環境管理會計
資源利用支出 環保支出 環境會計 環境保護 資源利用 企業環境管理會計 個體 環境資產與負債 環境衝擊與資源使用 企業環境財務會計

16 為什麼需要綠色會計?

17 一、傳統國民所得帳無法統計外部環境成本,且無法呈現國家整體的內部環境成本。
二、傳統公司會計無法有效呈現企業的內部環境成本。

18 綠色國民所得 *傳統上,一國追求的是持續性的經濟成長。當一個經濟體系生產的商品和服務愈多,即表示其發展程度愈高,人民的福祉也愈大。
*傳統上,衡量一國人民福祉的指標為「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或「國內生產毛額(GDP)」,過去各國所追求的是不斷創新高的國民所得或GDP。

19 綠色國民所得 國民所得或GDP愈高, 真的代表人民的福祉就愈高嗎?

20 綠色國民所得 綠色國民所得 = 傳統國民所得–自然資源折耗(對自然資源的影響) – 環境質損(對環境污染的影響)
*傳統的國民所得僅反映經濟活動的多寡,忽略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綠色國民所得帳在估算經濟活動之同時,也調整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所以較能呈現國民的真正福祉。 綠色國民所得 = 傳統國民所得–自然資源折耗(對自然資源的影響) – 環境質損(對環境污染的影響)

21 綠色國民所得帳 綠色國民所得帳包括以下子帳表: 內部衛星帳: 經濟體系中因環境活動而產生之支出。 外部衛星帳: 環境質損帳 自然資源折耗帳
實物流量帳 環境質損帳 自然資源折耗帳

22 綠色國民所得帳-台灣綠色國民所得帳架構 環境保護支出帳 內部環境成本 環境支出帳 內部衛星帳 傳統國民 所得帳 資源管理與利用支出帳
資料由企業提供 環境稅與補貼帳 自然資源資產帳 自然資源折耗 外部環境成本 外部衛星帳 綠色國民所得帳 資料庫 (由各部會提供) 污染物排放帳 環境質損

23 何謂企業環境會計? 為什麼企業需要建構環境會計制度?

24 環境保護活動的需求(1) 經濟體系需由環境體系提供自然資源才能進行生產, 而生產和消費活動會對環境體系排放廢餘物,
造成環境體系品質的惡化和自然資源的折耗。 環境體系 自然資源 經濟體系 廢餘物(污染物)

25 環境保護活動的需求(2) 國際環保意識愈來愈高,對環境保護之要求也愈來愈高 環境體系受到嚴重污染的結果,整個生態體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舉例來說,溫室氣體排放所產生的全球暖化現象(影響包括氣候異常;動植物生長規律遭到破壞;農作欠收,原物料短缺、價格飆漲),對經濟體系產生莫大的影響。 國際環保意識愈來愈高,對環境保護之要求也愈來愈高

26 環境保護活動的需求(3) 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活動之要求,廠商執行環境保護的壓力提升。 國內因應國際環保需求,環保法規愈來愈嚴苛。
面對國內外環境保護的要求,廠商無法規避環境保護活動。

27 環境保護活動的需求(4) 實際上, 廠商重視環保 => 提升環保形象 環境保護會增加廠商生產成本=>降低廠商營利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熟重熟輕?環保一定是廠商的負擔嗎? 傳統上認為, 環境保護會增加廠商生產成本=>降低廠商營利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實際上, 廠商重視環保 => 提升環保形象 => 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28 環境保護活動的需求(5) 廠商透過環境保護措施減少成本的空間極大,但需要一本企業環境會計帳。
廠商之環境成本包括自然資源使用成本和污染防治成本。 國內一向較重視污染防治活動和成本。 聯合國資料顯示,在生產過程中浪費之原物料占環境成本40%~90%。 廠商透過環境保護措施減少成本的空間極大,但需要一本企業環境會計帳。

29 企業環境會計(1) 企業環境保護成本到底有多少?
企業到底用了多少水資源?再生能源?為因應各種不同環保法規到底增加了多少成本?最重要的是在各種環保投入後,企業的環境績效有多少? 以上這些問題在現行會計制度中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因此,對企業環境會計的需求因應而起。

30 企業環境會計(2) - 以財務會計和報表方式評估和揭露環境相關的財務資訊 - 利用環境管理會計的內容評估和揭露環境相關的財務和 實務面資訊
根據IFA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之環境管理會計指引,企業環境會計之主要目的是: - 以財務會計和報表方式評估和揭露環境相關的財務資訊 - 利用環境管理會計的內容評估和揭露環境相關的財務和 實務面資訊 - 連結國家層級之環境統計系統 (即和綠色國民所得帳連結)

31 企業環境會計(3) 企業環境會計為確認、衡量和溝通一個企業環境保護活動所產生的環境保護成本和經濟利益的架構,其中企業的財務績效以貨幣價值表示,而環境保護利益和環境保護績效以實物單位表示。 根據日本環境廳,環境會計有三個面向,環境保護成本(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ost,貨幣價值)、環境保護利益(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enefits, 實物單位)、環境保護活動所產生的經濟利益(貨幣價值)。

32 企業環境會計(4) 企業環境會計為確認和衡量企業環境保護活動所產生的環境保護成本、環境保護收入和環境保護效益的會計架構。
企業的環境保護成本和收入以貨幣價值表示,而環境保護效益以實物單位表示。

33 企業環境會計的發展動力(1) 來自利害關係人之壓力:
利害關係人有公司內部和外部利害關係人。公司內部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和經理人;外部利害關係人包括管制單位、股東、債權人、環保團體、供應商、消費者、一般大眾等。 利害關係人的看法對企業有很大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成為綠色企業是有很多好處,而相對的環保的延誤會帶來極大財務成本。任何環境改善可能會減少財務義務和成本,也可能帶來其他諸如提升員工士氣、改善企業形象等無形效益。

34 企業環境會計的發展動力(2) 企業本身的需求: 企業面臨愈來愈多的環保規範,環境保護支出相對增加,須有相關的環境財務資訊供決策使用。
國際間因應環境保護,有越來越多的相關指令與規範,產業在綠色競爭之下,須有環境財務資訊作為相關決策的依據,以更精確掌握產品成本中環境成本之比重,提昇企業競爭力。例如,台灣永光化學公司(台灣最早引入環境會計系統的企業)曾面臨國外OEM是否要接單的決策時,環境會計提供了傳統會計所不能提供的訊息。 企業需經營管理和環境管理相關資訊。

35 日本企業環境會計(1) 日本企業環境會計包括三部分:
以貨幣價值衡量之環境保護成本(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ost) 以實物單位衡量之環境保護效益(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enefits) 以貨幣價值衡量之環境保護活動之經濟效益(economic benefi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ctivities)(註:按一般經濟學的習慣應稱為環境保護財務效益 較為適當。)

36 日本企業環境會計(2) 環境保護成本: 為預防、減輕、避免或消除污染對環境之影響,災後重建或復育所需之投資(investments)和費用(expenses),並以貨幣單位衡量。環境保護成本由企業或其他組織負擔,不包括企業活動對第三者所造成的健康損失,或由第三者或整體社會所承受的環境污染,即企業環境保護成本不包括外部成本。 環境保護成本以「目的」做為界定的準則,也就是以環境保護為目的所產生的成本皆應納入計算範圍。因此,環境保護成本不僅包括終端處理成本,亦包括為降低環境衝擊的清潔生產所產生之成本。

37 日本企業環境會計(3) 環境保護成本分類: 企業營運環境成本(business area cost)
企業上下游環境成本(upstream/downstream cost) 環境行政成本(administration cost) 環境研發成本(R&D cost) 環保相關之社會活動成本(social activity cost) 環境補救成本(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cost) 其他環境保護成本(other cost)

38 日本企業環境會計(4) 環境保護效益: 環境保護效益為預防、減輕或避免環境衝擊,移除環境衝擊或災害後之補救等環境保護活動所產生之實質效益,亦即由環境保護措施所產生之環境效益(例如水污染物排放減少,或廢棄物產生量降低等),以實物單位衡量。 環境保護效益可利用環境成效指標來衡量,並可根據營運活動對環境之影響分為四類:營運活動資源投入之相關環保效益;營運活動產生之環境衝擊或廢棄物之相關環保效益;營運活動所生產之財貨和勞務相關環保效益;運輸和其他環境保護利益。

39 日本企業環境會計(5) 環境保護活動之財務效益: 因環境保護活動對企業產生利潤之效益(支出的減少或收入的增加),以貨幣單位衡量。

40 企業環境活動與環境成本和效益(1) 產品 生產活動 其他投入 企業活動 環境活動 企業成本 資源利用成本 環境保護成本 環境成本 資源投入
資源管理與利用活動 企業成本 各種排放物 環境保護活動

41 企業環境活動與環境成本和效益(2) 其他投入 產品 生產活動 資源投入 企業活動 環境活動 企業成本 企業效益 各種排放物 環境保護活動
資源利用成本 環境保護成本 企業活動 資源投入 資源管理與利用活動 企業成本 各種排放物 環境保護活動 資源利用財務效益(收入) 資源利用實物效益 環境保護財務效益(收入) 環境保護實物效益 環境財務效益 環境實物效益 企業效益

42 (product, emissions, wastes)
物質流管理 製程 產出 (product, emissions, wastes) 投入 (materials) 物質流簡圖

43 物質流管理 ◆ 物質流管理是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的一種實務工作。 ◆ 物質流管理之目的是減少成本、使用較少能源、提供員工和大眾安全的環境.
◆ 物質流管理關注經濟、環境和社會三種層面的成效。

44 物質流管理 ◆ 物質流管理可協助企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而非擴大廢棄物回收。
◆ 減廢可直接減少material input和material cost等直接成本。 ◆ 可增加製程效率和廢棄物處理效率,進而減少material cost 和manufacturing cost 。 ◆ 減廢和減少物質投入是環境管理的主要活動,可降低製造業對環境的影響。

45 物質流管理-物質損失(material loss)
Waste from Manufacturing Process = Material Loss 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和造成資源損失: • Material loss during processing, defective products, impurities • Materials remaining i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following set-ups • Auxiliary materials • Raw materials, work-in-process and stock products discarded due to deterioration or other unusable reasons Reference: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Japan, 2007

46 物質流管理 ◆ 物質流管理會同時追蹤各流程中的最終產品和廢餘物(包括各種污染物和廢棄物等)的流向。
◆ 物質流管理會同時追蹤各流程中的最終產品和廢餘物(包括各種污染物和廢棄物等)的流向。 ◆ 在物質流管理會計中將廢餘物視為一種「產品」。 ◆ 將產品視為「正產品」(positive product)將廢餘物視為「副產品」(negative product)。

47 物質流管理 Source: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Japan, 2007

48 物質流管理 Source: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Japan, 2007

49 物質流成本會計 ◆ 物質流成本會計(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為環境管理會計的一種,目的在同時減少環境衝擊和成本。 ◆ MFCA透過減廢來減少成本, 進而提升企業生產力。 ◆ MFCA衡量物質的實務和貨幣流量和存量, 包括物質投入、製程的零件等。 ◆ MFCA的成本包含物質成本、系統成本、運輸成本和廢棄物處理成本等。

50 物質流成本會計 ◆ One of the methods to clarify material loss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material flow analysis. ◆ 物質流成本分析所指經濟損失(損失成本)是變成廢餘物的主原料(main materials)、次原料(sub-materials)和輔助原料(auxiliary materials) 的成本。也就是將前述的個別數量乘以購買單價 (如下頁表格所示)。 ◆ 如果廠商有物質平衡資料,則可將其數量乘以單價計算物質損失。

51 物質流成本會計 Source: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Japan, 2007

52 物質流成本會計 (1) 計算時將成本分為正產品成本和副產品成本 (2) 計算所有製程之成本
◆ 以物質流成本會計概念計算產品的製造成本時需: (1) 計算時將成本分為正產品成本和副產品成本 Positive product cost: Costs put into process products (positive product) released to the next process Negative product cost: Costs put into wasted or recycled items (negative product) (2) 計算所有製程之成本 Positive product cost of a process is added to the new input cost in the following process, totaling the input costs for calculation. Reference: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Japan, 2007

53 物質流成本會計 (3) 計算時將所有製造成本分為下列四類:
◆ 以物質流成本會計概念計算產品的製造成本的步驟: (3) 計算時將所有製造成本分為下列四類: MC: Material costs (costs of materials including main materials put in from the initial process, sub materials put in during midstream processes, and auxiliary materials such as detergents, solvents and catalysts) SC: System costs (Processing costs including labor, depreciation, overhead costs, etc.) EC: Energy costs (Electricity, fuel, utility and other energy costs) Waste treatment costs Reference: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Japan, 2007

54 敬 請 指 教


Download ppt "中正大學經濟系 環境會計與企業綠色競爭力 主講人 : 周 嫦 娥 中華民國102年11月2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