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彰化師大 講座教授 郭重吉 April 20, 2011 東華大學科教所演講
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 彰化師大 講座教授 郭重吉 April 20, 2011 東華大學科教所演講
2
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 前言 PCK的本質、定義、內涵為何? 學者們對PCK的意見主要不同之處在哪?
結語
3
前言 學科教學知識(PCK)研究的歷史脈絡 有關教學和師資培育實務和研究的發展趨勢 在這樣的脈絡下本文的用意在於:
關注教師職前修習的課業、取得的證書 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技巧 教師的知識、能力和信念 在實際教學情境的表現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 在這樣的脈絡下本文的用意在於: 回顧有關教師學科教學知識方面的研究 探討相關的理念和研究重點 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
4
PCK的本質、定義、內涵 教學內容知識包括 教學內容知識也包括 在某學科領域中最常教到的一些主題
能夠讓其他人理解這些主題的基本概念的最有用的表徵(呈現)形式 最有效的類比、插圖、示例、解釋,和示範等 也就是對於教材內容的表徵和敘述的方式 教學內容知識也包括 教師是否知道學生在學某些特定主題時之所以感到容易或困難的理由; 以及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學生在學習這些主題和功課時所持有的認識和先前概念(conceptions and preconceptions) (Shulman 1986b,p.9)。
5
”在教師的知識所包含的類別中,PCK是最足以區別學科內容專家和從事教學的教師是有所不同”(Shulman, 1987, p. 8)。
PCK提供我們檢視和了解專家教師(expert teacher)的技巧、知識和能力的一些新的途徑,對於教師之所以能成其為教師所需要知道和所能夠做的,有進一步的理解。 ( Berry, Loughran, and van Driel, 2008)
6
Abell(2008) 指出PCK的四個重要特徵 Kind (2009)歸納三項PCK的共同的特性 PCK包括原本是彼此獨立的幾類知識
PCK涉及將其他類型的知識轉化(transformation)成為有助學生學習的教學 Kind (2009)歸納三項PCK的共同的特性 擁有良好的學科內容知識是對PCK是必要的 教室中實際的教學經驗對形成PCK至為重要 情意特性對成功轉化為好老師有影響
7
學者們對PCK的意見主要不同之處 教師知識的定義,正式(理論)的知識, 還是個人(實務)的知識? 教師知識的基礎和教師PCK的成分有哪些?
8
PCK是正式(理論)知識或個人(實務)知識?
正式(理論)的知識 教育科目或專門學科,如教育哲學、心理學 系統化、客觀、普遍適用的知識 個人(實務)的知識 個人基於原有的經驗、知識、信念和興趣等 在特定情境下,對新的資訊的選擇、解讀、 理解、判斷 由此所獲得的知識,是很個別化、情境化的。
9
Raphael: The School of Athens - Both Art and Science
10
Smith and Lytle (1999)知識和實務的關係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把知識區分為: episteme(理論知識) 抽象、客觀、和命題式的知識 是從許多情境推廣和通則化而得來 phronesis(實務知識) 個人覺察或體驗到的知識 是對某特定情境產生的實務智慧 (Korthagon, Kessels, & Koster, 2001) Smith and Lytle (1999)知識和實務的關係 給教學實務使用的知識(Knowledge-for-practice) 在教學實務中展現的知識(Knowledge-in-practice) 對於教學實務的知識(Knowledge-of-practice)
11
教師知識的基礎和PCK的成分 Shulman (1986b)提議教師的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包括: 學科內容知識
(subject-matter content knowledge) 學科教學知識 (subject-matter pedagogical knowledge) 課程知識 (curricular knowledge)
12
Shulman(1987)將教師專業知識分成: 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
一般教學法的知識( 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課程知識(curriculum knowledge) 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 學習者的知識(knowledge of learner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教育情境的知識(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 對教育目標的知識(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purposes, and values,and their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grounds)
13
Carlsen (1999, p.136)
14
Carlsen (1999, p.137)
15
Magnusson, et al. (1999, p.98)
16
Magnusson, et al. (1999, p.99)
17
Park & Oliver (2008)
18
Kind (2009)
19
Park & Oliver (2007)
20
教師PCK的形成模式 Gess-Newsome(1999)
22
科學教師PCK的重要研究議題 科學教師PCK模式的建立 科學教師PCK在教學實務中的展現 PCK和SMK之間的關係
Kind(2009)
23
Veal(1999)
24
Veal(1999)
25
楊立群
26
Magnusson et al. (1999)
27
如何探查科學教師的PCK?
28
Mulhall, Berry, & Loughran (2003)
The big ideas for the content area for Particle Theory 1. Matter is made up of small bits called particles. 2. There is empty space between particles. 3. Particles are moving (their speed is changed by temperature) and that they appear in a certain arrangement. 4.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are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5.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particles that, when joined, are different again. There are different ‘‘smallest bits.’’ 6. There is conservation of matter. Particles do not disappear or get created; rather, their arrangements change. 7. The concept of a model is used to explain the things we observe.
29
PCK研究的未來發展和挑戰 Abell(2008) 對跨越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專業發展階段、學科和主題教師的PCK進行研究
對PCK的研究除了關注其組成成分的類別和數目之外,更要顧及教師PCK的品質 了解科學教師PCK的發展,以建立PCK的發展模式。
30
圖一、課室教學的重要變因 情境 驅動力 過程 成果 輸入 物質環境 社會文化的狀況 教育目標與政策 科學與科技的能力 理論基礎 國際情勢
建構主義 TIMSS, PISA, SAS 全球化 在科學、科技、和ICT 上的進步 21世紀核心能力 情境 物質環境 社會文化的狀況 教育目標與政策 科學與科技的能力 理論基礎 國際情勢 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學習取向 後設認知 課室互動 輸入 教師風格 學生風格 科學課程 資源與設備 學習機會 成果 教師PCK 科學學習成就 科學素養 學習與思考技能 自信心 圖一、課室教學的重要變因
31
結語 加強研究、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連結 檢視PCK研究是否構成一個前進的研究綱領(progressive research program)
研究與理論 理論與實務 實務與研究 檢視PCK研究是否構成一個前進的研究綱領(progressive research program) 朝向建立科學師資培育理論而努力
32
Zeidler, 2002)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