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郑伯克段于鄢》 黎兰老师制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郑伯克段于鄢》 黎兰老师制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郑伯克段于鄢》 黎兰老师制作

2 《春秋左氏传》: 传:解释,注解 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

3 《春秋》: 《春秋》:五经之一,原为鲁国史官所记的编年史大纲,可能经过了孔子的修改。
◇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 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4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史解经)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春秋三传.doc

5 儒家经典:十三经 《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种,因为历代将它们尊为儒家经典,故称为“经”。

6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7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8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

9 思考: 郑庄公的形象是: 奸诈毒辣 老谋深算、伪善伪孝 果敢持重、胸有韬略、大义灭亲

10 艺术特点: 一、春秋笔法:不待论断而叙事之中即见其旨。(妙于裁剪)

11 史家以“直书”“实录”为美德,让事实说话,而不应该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
但:历史是否可以真正达到“直录”、“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史家是否仅仅是“记载的工具”?? 所有的事实,都不可能是全盘实录的,因此,就可以选择、剪裁,在选择/剪裁时,则是史家表达自己是非判断之时。 因此,叙事——对事件的选择后的叙事,则是一件史实的关键。

12 我们看本文是叙事, 请京()——收邑——袭郑——出奔——囚母——和好 即都是围绕着郑伯与共叔段之间的争斗展开;而在展开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步部的展开时,庄公的态度: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厚将崩……这样,对待是一个亲弟弟,处心积虑地一步一步地将弟弟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心理,昭然若揭; 那么,左丘明对郑庄公的态度到底如何,则不言自明了。

13 二、在对话中展开故事 以语言来推进故事,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1、  塑造人物性格 2、  推进情节发展 3、  旁观者的评点

14 三、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庄公: 公叔段: 武姜: 祭仲: 子封: 颍考叔:

15 四、婉而多讽、志而晦的语言 姜氏何厌之有(君臣对母后) 公入而赋……姜出而赋(一入一出) 君子曰:……(纯孝后的挖苦讽刺)

16 启示: 历史的真实性 事实的历史——历史的叙述的区别 周梅森 《大捷》 周梅森的《大捷》.doc 眼见为实?眼见为实?

17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8 思考题

19 1、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说明什么是“不待论断而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春秋笔法。
2、举例说明本文语言运用上“志而晦”的特色。


Download ppt "《郑伯克段于鄢》 黎兰老师制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