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财税-www.caishui.org 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和常见问题 2018年12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财税-www.caishui.org 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和常见问题 2018年12月28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财税- 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和常见问题 2018年12月28日

2 01 02 日常由单位发工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行汇算清缴申报办理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办理途径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办理途径 01 日常由单位发工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02 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行汇算清缴申报办理

3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办理途径 01 由单位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除大病医疗以外,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纳税人可以选择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首次享受时,纳税人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像“三险一金”一样,为大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4 02 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办理途径 02 自行申报办理 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①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 ②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 ③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 ④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

5 子女教育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子女教育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 扣除人由父母双方选择确定。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 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6 子女教育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学前教育: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子女教育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学前教育: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全日制学历教育: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教育结束当月 特别提示: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可连续扣除。 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 境外接受教育: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 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

7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1: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在境外、民办或私立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可以比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 养子女。 注意事项: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 50%扣除;经父母约定,也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 标准的10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 变更。

8 继续教育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继续教育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 例外:如果子女已就业,且正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可以由父母选择按照子女教育扣除,也可以由子女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扣除。 (1)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2)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职业资格具体范围,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

9 继续教育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继续教育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证书上载明的发证(批准)日期的所属年度,即为可以扣除的年度。 需要提醒的是,专扣政策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证书应当为2019年后取得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等

10 专项附加扣除2: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照每年4800 元(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 注意事项:如果子女已就业,且正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可以由父母选择按照子女教育扣除,也可以由子女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扣除,但不得同时扣除。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 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 按照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

11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住房贷款利息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首套住房贷款 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进行咨询。 每月1000元,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20年) 扣除人: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变

12 住房贷款利息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 但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起止 时间 住房贷款利息 备查 资料 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 但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住房贷款合同 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

13 专项附加扣除3: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 或其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 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非首 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纳税人不得扣除。纳税人只能享受一套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 方式在一个 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不存在50%: 50%,) 注意事项: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还贷银行流水等。

14 住房 租金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在主要工作城市租房,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住房 租金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在主要工作城市租房,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没有自有住房; (2)已经实际发生了住房租金支出; (3)本人及配偶在同一纳税年度内,没有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也就是说,住房贷款利息与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不能同时享受。 (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500元; (2)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每月1100元; (3)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人(含)的城市:每月800元。 ?谁来扣: 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且为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来扣除; 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无房的,可按规定标准分别进行扣除。

15 住房 租金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起止 时间 住房 租金 备查 资料 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行为终止的月份为准。 住房租赁合同或协议等

16 专项附加扣除4: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 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的,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市 都没有 住房的,可以分别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17 赡养 老人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含)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赡养 老人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含) 被赡养人——父母(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具体分摊的方式:均摊、约定、指定分摊 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不变

18 赡养 老人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采取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留存分摊协议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起止 时间 赡养 老人 备查 资料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采取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留存分摊协议

19 专项附加扣除5: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 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标 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年24000元 (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 赡养人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注意事项:文件中规定的父母并不包括配偶的父母。 赡养多位老人也同样只能扣除24000元,赡养老人的扣除不按人数确定。

20 专项附加扣除5: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采取指定分摊或约定分摊方式的,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并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与约定分 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 案例:一位老人有三个子女赡养,每个孩子可以平均分 摊每年24000 元扣除额度,每人每年8000元;也可以经 老人指定或者子女约定,每个子女分别享受6000、6000、 12000的扣除额,但每个子女的扣除额不能高于 元。(抵扣总额不能超过24000元)

21 专项附加扣除5: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法定赡养人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 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本办法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 对比: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 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本 办法规定执行。

22 大病 医疗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药费用支出,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大病 医疗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药费用支出,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 新税法实施首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

23 财税- 总体情况—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起止 时间 大病 医疗 备查 资料 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且不超过80000元的 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 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医药费用清单等

24 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采集 具体指导及特殊情况运用 专项附加扣除对员工需要强调的事项 1.自行判断:是否符合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和条件
2.考虑选用哪种申报扣除路径:一是选择通过单位扣除;二是自行申报扣除。 实务工作: (1)如何签税后工资的劳务合同,因为可选择单位扣或自行扣; (2)通过单位扣除,员工提供有关材料并对自己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员工填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数据的准确性由员工自行负责。 4.专项附加扣除相关证明资料,由纳税人留存备查。

25 补充知识: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身份证号

26 获 取 填 写 提 交 计算 扣缴 个人所得税扣缴客户端
财税- 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操作方法 获 取 填 写 提 交 计算 扣缴 1 2 3 4 纸质模板 电子模板 个人所得税扣缴客户端 远程办税端—APP端 远程办税端—WEB端

27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1 1 、子女满三周岁的当月即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年度中间若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如孩子6月满3周岁),当月及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并及时报送扣缴义务人。 2、报送晚了怎么办:如某员工2019年3月新入职本单位开始领工资,其5月份才首次向单位报送正在上幼儿园的4岁女儿相关信息。则当5月份该员工可在本单位发工资时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金额为3000元(1000元/月×3个月)。 3、教育终止时间次月起,不能再继续享受该子女的此项扣除。 变更信息及时准确,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6月30日至税务局汇算清缴时报送 4、 一个扣除年度中,同一子女因升学等原因接受不同教育阶段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如何填写? 答:可以分两行,分别填写前后两个阶段的受教育情况。(关于中间间隔期间如何扣除争议中,2019年6月需要关注有关事项)

28 子女教育支出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2 5、不同的子女,父母间可以有不同的扣除方式吗?
答:可以。对不同子女,可以在父母间有不同的扣除比例,扣除比例只能为50%:50%,以及100%:0。其中一方为100%的,另一方无需采集该子女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6、孩子的监护人不是父母可以扣除吗? 答:监护人可以扣除子女教育支出 7、父母离异,孩子归母亲,实际抚养费由父亲出,谁来享受扣除? 答:由父母双方自行协商,可以选择一方扣除,也可选择双方平摊,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8、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想要复读一年,复读那年的学费是否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答:复读不属于学历教育的范围,学费支出不得享受子女教育支出专项附加扣除。

29 继续教育支出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1 1、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取得多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是否均需要填写?
答:只填写其中一条即可。因为多个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多个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 2、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以同时享受吗? 答:可以。如在职博士属于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取得CPA证书,属于继续教育的职业资格教育。因此,2019年,您可以享受4800元(400*12个月)的学历教育扣除和3600元的职业资格教育扣除。 3、如何判断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答: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的标准来区分,属于技能人员资格的,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属于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则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个人兴趣爱好的培训支出不能否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30 继续教育支出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2 4、我读了四年的计算机成人教育,但未能正常毕业,需要继续攻读一年,可以继续享受学历教育支出扣除吗?
答:继续教育中的同一学历(学位)教育的扣除期限只有48个月,超过就不能扣除。如接受了四年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也享受了4年的继续教育扣除,但未能正常毕业,需要继续攻读一年,因为已经超过48个月,不能再享受扣除。 5、我读成人教育已经满四年(48个月),准备换个专业再读,这种情形下还可以作为学历继续教育扣除吗? 答:学历(学位)教育若满48个月之后,换了个专业再读,则不属于同一学历(学位)教育,可以作为第二次继续教育扣除。 6、我今年9月份开始读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时间如何计算呢? 答:学历(学位)教育的时间为入学的当月至结束的当月。

31 住房贷款支出专项附加扣除 的常见问题 1、如何确定是否属于首套住房贷款?(如婚前各自买了首套房,婚后共同买了一套房)
答:是否属于首套住房贷款,可以咨询贷款银行。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2、夫妻双方婚前各买过首套房,怎么扣除? 答:经夫妻双方约定,可选择其中一套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进行扣除(100%:0)。也可以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进行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50%:50%)

32 住房租金支出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 1、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或者年度中间换租住造成中间有重叠租赁月份的情况,如何填写?
答: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的,只能填写一处;中间月份更换租赁住房的,租赁日期不能有交叉的租赁住房信息。 2、员工宿舍可以扣除吗? 答:如果个人不付费,不得扣除。如果本人付费,可以扣除。 3、夫妻两人在不同城市,一位 购买了首套房,一位租房。 答:各自按自己的情况据实扣除。 对比:在同一个主要工作城市,纳税人配偶有自有住房,也视同纳税人有自有住房,不可抵扣住房租金扣除。 重点: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扣除两个项目,只能二选一,不可重复多选 。

33 赡养老人支出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 1、填报赡养老人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答:一是扣除年度被赡养人已年满60(含)岁(被赡养人包括:①父母;②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二是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选择赡养人平均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和被赡养人指定分摊;若属于赡养人约定分摊的或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的,需已经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2.在多子女情况下,存在子女中只有1 人工作,其他子女未成年或丧失劳动力的情况,工作的1 个子女也只能按50%扣除? 答:是的。按照目前政策规定,非独生子女,最多只能扣除1000 元/月。 3.父母均要满60 岁,还是只要一位满60 岁即可? 答:父母中有一位年满60 周岁的,纳税人可以按照规定标准扣除。

34 2019年不涉及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采集! 2020年进行汇算清缴
财税- 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操作方法——填写电子模板 2019年不涉及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采集! 2020年进行汇算清缴

35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1 1、怎么样才算大病医疗支出啊?癌症这类的一次性花费几十万的?还是小感小冒,全年累计超过一定限额的也算?
答:不只是癌症这类的,只要当年在医疗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个人实际负担的医药费用,每人分别累计超过15000元且低于80000元的部分就是可以扣除的大病支出。 2、医保目录范围外自费部分可以累计计算全年的大病支出吗? 答:不可以,大病医疗支出指医保目录范国內的自付部分。 3、2019年如果小钱和他妻子都生病了。小钱生病,自行负担了医疗支出11000元,小钱妻子生病自行支出医疗费用14000元。2019年,两人总共负担了25000元,超过了扣除标准15000元,可以扣除嘛? 答:家庭成员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不得累加,小钱和他妻子两人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均未超过15000元,故两人均不能扣除。 4、2019年小张发生了大病医疗自费部分10万元,这种情况下,可以扣多少啊? 答:2019年, 小张个人医疗支出自费部分10万元,超过政策规定的个人负担起扣线1.5万元,即 =8.5万元。但是限额为8万元,小张可以在税前按照限额最高额度扣除8万元。

36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2 5:小孩身体不太好,每年在他身上总要花不少钱,但是他没成年,这些医疗费怎么扣除呢?
答: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自费部分在超过15000元部分后,超过15000元且低于规定限额的部分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6、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如果2019年生大病了,是不是可以算在小李的大病支出内抵扣啊? 答:不可以。只有纳税人本人、配偶、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超过15000元且低于规定限额的部分才可以扣除。 7、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人2019年生场大病,要在家休养,这块的大病支出能不能让正常工作的一方扣除呢?或者自己扣到不用交税了,再让另一方扣? 答:可以自由选择纳税人自己扣除或者是配偶扣除,但是不能由两方共同扣除 8、2019年扣除不完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结转到2020年以后继续扣除嘛? 答: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只有在医保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的当年才可以扣除,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

37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常见问题2 5:小孩身体不太好,每年在他身上总要花不少钱,但是他没成年,这些医疗费怎么扣除呢?
答: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自费部分在超过15000元部分后,超过15000元且低于规定限额的部分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6、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如果2019年生大病了,是不是可以算在小李的大病支出内抵扣啊? 答:不可以。只有纳税人本人、配偶、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超过15000元且低于规定限额的部分才可以扣除。 7、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人2019年生场大病,要在家休养,这块的大病支出能不能让正常工作的一方扣除呢?或者自己扣到不用交税了,再让另一方扣? 答:可以自由选择纳税人自己扣除或者是配偶扣除,但是不能由两方共同扣除 8、2019年扣除不完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结转到2020年以后继续扣除嘛? 答: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只有在医保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的当年才可以扣除,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


Download ppt "财税-www.caishui.org 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和常见问题 2018年12月2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