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个人所得税 相关政策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个人所得税 相关政策解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个人所得税 相关政策解读

2 新个税法改革六大亮点 01 CONTENTS 六项附加专项扣除解读 02 目录 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法 03

3 01 新个税法改革六大亮点

4 新个人所得税改革情况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决定拟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拟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每月5000元;让纳税人尽快享受到个税改革的红利。

5 新个人所得税改革情况 2018年12月18日,李克强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
2018年12月22日,对外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2018年1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国发〔2018〕41号)。 2018年1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个人所得税改革相关情况。

6 1 新个税法六大亮点 建立对综合所得按年计税的制度 综合所得
此次改革,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 在按年计税的基础上,实行的征管制度。 代扣代缴、自行申报 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优化服务、事后抽查 工资 薪金 劳务 报酬 特许权 使用费 稿酬 综合所得

7 2 新个税法六大亮点 适当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综合考虑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兼顾一定前瞻性,将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从原来的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每年6万元)。 2018年10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我院改革后比改革后少缴58.7%

8 新个税法六大亮点 3 首次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在提高基本减除费用的基础上,增加“六大专项扣除”。 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纳税公平。

9 4 新个税法六大亮点 调整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 以改革前工薪所得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
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 缩小25%税率的级距 30%、35%、45%三档较高税率不变。

10 新个税法六大亮点 改革后,广大纳税人都能够不同程度享受到减税的红利,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获益最大。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旧)
级数 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 3% 2 超过1500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新) 级数 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 3% 2 超过3000至1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12000至25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25000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的部分 45% 改革后,广大纳税人都能够不同程度享受到减税的红利,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获益最大。

11 财税-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

12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税款计算方法 1. 累计预扣法:居民个人具体公式: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本期可扣除的专项附加扣除金额的计算】 上述公式中,员工当期可扣除的专项附加扣除金额,为该员工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符合政策条件的扣除金额。

13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税款计算方法 2.计算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如果计算本月应预扣预缴税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14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税款计算方法 例1: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 1月份:( )×3% =75元; 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元; 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 =75元; 进一步计算可知,该纳税人全年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一直适用3%的税率,因此各月应预扣预缴的税款相同。

15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税款计算方法 例2: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各月应预扣预缴税额: 1月份:(30000– )×3% = 555元;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 =625元;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 =1850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7000元,已适用10%的税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应预扣预缴有所增高。

16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1.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三项综合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根据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预扣率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3档预扣率;稿酬、特许权使用费:预扣率20%

17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18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例3:假如某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2000元,则这笔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计算过程为: 收入额: =1200元 应预扣预缴税额:1200×20%=240元 例4:假如某居民个人取得稿酬所得40000元,则这笔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计算过程为: 收入额:( ×20%)×70%=22400元 应预扣预缴税额:22400×20%=4480元

19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税款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收入额的计算方法不同 可扣除的项目不同 年度汇算清缴时,收入额为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预扣预缴时收入额为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其中,“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居民个人的上述三项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属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时以四项所得的合计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而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上述三项所得日常预扣预缴税款时暂不减除上述扣除。 01 02 需要特别说明事项 适用的税率/预扣率不同 关于“按次”的具体规定 年度汇算清缴时,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预扣预缴时,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03 04 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三项综合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20 新个税法六大亮点 5 增加反避税条款 为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根据自然人避税的特点,借鉴企业所得税反避税的经验,增设了反避税条款。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的、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行为的,税务机关有权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税收环境。

21 新个税法六大亮点 6 健全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 新的个人所得税制更加适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收入分配为辅的收入分配方式,加强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征管制度,对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实行“代扣代缴、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优化服务、事后抽查”模式,同时,打造了六个方面征管制度创新: 1.自行申报制度 2.纳税人识别号 3.反避税条款 4.部门信息共享 5.部门源头协同管理 6. 纳税信息运用

22 02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23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 享受 标准 条件 方式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1)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 (2)扣除人由父母双方选择确定。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 (3)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24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 境外接受教育: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学前教育: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全日制学历教育: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教育结束当月 特别提示: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可连续扣除。 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 境外接受教育: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 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

25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1)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在接受教育期间(最长不超过48个月)按月扣除 (2)资格类继续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 (3)职业资格具体范围,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 例外:个人接受本科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可以选择由父母扣除,或者选择由本人扣除

26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 起止 备查 时间 资料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证书上载明的发证(批准)日期的所属年度,即为可以扣除的年度。 需要提醒的是,专扣政策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证书应当为2019年后取得。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等。

27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每月1000元,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扣除人: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变。

28 住贷款利息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起止 备查 时间 资料 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起止 时间 住贷款利息 备查 资料 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 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住房贷款合同 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

29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 享受 标准 条件 方式 (1)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500元;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在主要工作城市租房,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没有自有住房; (2)本人及配偶在同一纳税年度内,均没有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1)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500元; (2)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每月1100元;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人(含)的城市:每月8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30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 享受 标准 条件 方式 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且为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来扣除;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住房贷款利息与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不能同时享受。 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且为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来扣除; 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无房的,可按规定标准分别进行扣除。

31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 起止 备查 时间 资料 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住房租赁合同或协议等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行为终止的月份为准。 住房租赁合同或协议等

32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 享受 标准 条件 方式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含)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具体分摊的方式:均摊、约定、指定分摊 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不变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含) 被赡养人——父母(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33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采取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留存分摊协议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 起止 时间 备查 资料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采取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留存分摊协议

34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财税-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 享受 条件 标准 方式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纳税人。 每年限额80000元。 新税法实施首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

35 03 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法

36 01 02 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办理途径 日常由单位发工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行汇算清缴申报办理
财税- 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办理途径 01 日常由单位发工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行汇算清缴申报办理 02

37 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办理途径 01 由单位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财税- 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办理途径 01 由单位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除磊病外除大病医疗以外,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纳税人可以选择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38 财税- 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办理途径 02 自行申报办理 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①不愿意通过单位办理扣除,未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 ②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 ③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 ④纳税年度内未享受或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

39 财税- 专项附加扣除事项办理途径 补救措施 一个纳税年度内,如果没有及时将扣除信息报送任职受雇单位,以致在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税未享受扣除或未足额享受扣除的,大家可以在当年剩余月份内向单位申请补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办理扣除。

40 2.苹果手机可在手机应用市场输入“个人所得税”关键字下载安装。
财税-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法 1.安卓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 2.苹果手机可在手机应用市场输入“个人所得税”关键字下载安装。


Download ppt "新个人所得税 相关政策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